《一地風吟》

《一地風吟》

《一地風吟》,作者是丁武光,由巴蜀書社於2008年10月出版。從選材到鋪敘,渲染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感人的事件。歷史人物、事件仍不過是借題發揮的一個由頭。閱讀中你會很容易發現,敘事記言點到為止,字裡行間議論抒情比比皆是。有時連描繪山水風物也透出抒情。遙望逝去的歲月、遠去的背影,讀出的是我們一代中國文人的即時思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地風吟一地風吟

《一地風吟(安順明清人文之旅)》內容分為四個版塊,以人系事,回溯追憶明清時期安順人士和來安順的人士的行跡言行。“人文”則是三十三篇非虛構性文化散文賴以串聯的紅線。不論今人古人、天子庶民,也不過以天地為羈旅,百年光陰,倏忽而過。然而人文不滅,文採風流,世代芬芳。正是作者刻意關注人文,著意描述人心,抒情寫意,皆成錦繡。

本集中附有六十多張有關安順的圖片、老照片,多為民國以前繪製或攝製,其中不少還相當珍貴。它們自是安順人文風物的見證,也是文集的組成部分。序言的主題則是論述作者與我以及知青朋友們四十年來的追求歷程,也附上兩張舊日照片,分別攝於1970年和2000年,三十年間,我的幾位鐵哥們兒已從青澀轉呈老道,但嘯詠山水,笑傲人間的意氣沒有改變。可惜照片後景上沒有白塔,那可是安順城中的標誌性建築,塔不算高,也沒有文廟前的透雕龍柱珍貴,但我每每夢回故鄉,隱約出現的景物只有塔影和虹山湖水,那是我少年嬉戲的去處,是遊子歲月集攥的家園情結。祈願春風更多眷顧我的故鄉小城。它現在相當熱鬧,但遠稱不上繁華,都說有後發優勢,其中也包括保住自然生態、傳承利用人文資源方面,這也許是《一地風吟》學術之外的現實意義。

圖書特色

《一地風吟(安順明清人文之旅)》浸透了濃厚的人文情意。從選材到鋪敘,渲染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感人的事件。歷史人物、事件仍不過是借題發揮的一個由頭。閱讀中你會很容易發現,敘事記言點到為止,字裡行間議論抒情比比皆是。有時連描繪山水風物也透出抒情。遙望逝去的歲月、遠去的背影,讀出的是我們一代中國文人的即時思考。我們熱愛祖國民族,捍衛人及生命的尊嚴和自由,謳歌智慧,揚棄愚昧,勇於承擔責任,愛戀親友,願為天下蒼生作出貢獻,也盡力使自己的一生過得精彩。這一切都曲折卻明白地體現在《一地風吟》中,所謂文如其人,文膽、文情、文心,歸一人心耳。

書摘

歲月留痕興學記征服者

公元1381年lO月,當明太祖朱元璋走出皇城,站在南京城外龍江關,親自為即將出征的征南將軍傅友德及副將軍藍玉沐英等一干將軍餞行之時,他並沒有想到,這支迅速調集起來的三十萬征南大軍,此去僅僅才一百多天,就征服了雲南全境。那飛馳而來的八百里加急呈上的塘報又分明寫得清楚。1382年元月,盤踞雲南的元朝梁王勢力兵敗如山倒,梁王巴匝刺瓦爾密逃離昆明城,焚毀龍衣,先將王妃及王子、女兒趕人昆明湖淹死,自己同大臣們集體自殺;是年四月,另一支土著勢力,大理的段氏王朝數百年的基業隨之傾覆,其王爺及親屬均解縛到京。這場空前快捷的勝利,得益於出征前朱元璋對情勢的判斷和指授的一個果敢精明的方略:即東路軍作為主力出湖廣後,由主將軍傅友德直接統領,以最快的速度一舉占據一個叫“普定”的地方。普定既下,即雲南全境俱無禁止,駐守昆明大門曲靖的10萬元軍皆危如累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