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闡述了大學生擇業就業與個性特徵、專業學習、社會現實、就業市場等之間的關係,研究了我國大學生擇業就業的規律、原則、特徵及其發展趨勢;探索了大學生擇業就業必須以身體條件為基礎,以自己的個性特徵為參照,以社會現實為依據,統籌自己的專業、學業、就業、職業、創業和事業,做到“六業一體”的模式;探討了促進學生髮展、高校發展、僱主發展和社會發展“四者協調”發展的價值取向;概述了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途徑與方法,並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了理論探討與案例分析。作者簡介
郝登峰,湖北省公安縣人。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黨委副書記,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6年赴英國BRUNELUNIVERSITY訪問一年,研究英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就業指導與職業服務。自1995年留校工作以來,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的教學、研究與實際工作。參與、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部重大課題3項;主持省級課題4項、學校課題5項。出版專著1本,參編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並有多篇獲得省級一、二等獎。主講的“大學生就業能力與職業發展”課程為中山大學公共選修課精品建設課程。目錄
總序緒論
第一章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指導理論
一、中國傳統文化關於擇業與職業發展的思想
(一)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個人事業發展的思想
(二)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個人發展階段的思想
(三)中國傳統文化關於個人職業發展動力的思想
二、西方國家職業理論
(一)關於職業選擇的理論
(二)關於職業決策的理論
(三)關於職業發展的理論
(四)西方職業理論評價
三、馬克思主義關於擇業就業的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職業的一般思想
(二)馬克思關於青年選擇職業的思想
(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關於就業的思想
第二章大學生擇業就業現狀與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政策的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發展歷史回顧
(二)當前國家關於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政策與規定
二、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的客觀壓力
(二)大學生就業的主觀問題
三、近年我國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率分析
(二)大學生就業去向分析
(三)大學生就業形式分析
(四)大學生就業收入分析
(五)大學生就業的穩定性分析
第三章大學生個性與擇業就業
一、大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特徵
(一)大學生的共性特徵
(二)大學生的個性特徵
(三)大學生個性特徵的形成
二、大學生職業個性構成與測評
(一)大學生職業個性構成
(二)大學生職業個性測評方法
(三)大學生職業個性測評結果評估
三、大學生職業個性與職業取向的關係
(一)職業個性與職業類型的匹配
(二)職業個性與職業成功的關係
四、大學生職業個性培養的原則與方法
(一)職業個性培養的理論基礎
(二)職業個性培養的一般原則
(三)職業個性培養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大學生學業與擇業就業
一、專業、學業與擇業就業的關係
(一)就業能力與職業取向
(二)專業是關鍵就業能力
(三)學業是綜合就業能力
(四)學校影響就業能力
二、專業學習與職業取向的互動
(一)專業學習對職業取向的肯定
(二)專業學習對職業能力的提升
(三)職業取向對專業學習的促進
(四)職業生涯規劃對學業的推動
三、職業取向與專業學習的衝突
(一)職業興趣與專業學習的衝突
(二)能力類型與專業學習的衝突
(三)性格特徵與專業學習的衝突
(四)職業取向與高校培養的衝突
四、職業取向與專業學習的協調
(一)協調的一般原則
(二)協調的一般方法
第五章大學生擇業就業與社會發展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時代背景與觀念變化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時代背景
(二)大學生擇業就業觀念與行為的變化
二、大學生擇業就業與社會現實的結合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與社會現實的脫節
(二)大學生擇業就業與社會現實結合的一般原則
(三)大學生擇業就業與社會現實結合的一般方法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一)大學生職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依賴性
(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一致性
(三)大學生職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促進性
四、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道德規範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道德規範內涵與意義
(二)大學生擇業就業的一般道德規範
(三)大學生擇業就業道德規範的缺失與原因
(四)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道德教育
第六章大學生擇業就業與市場需求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市場屬性
(一)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求現狀
(二)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特徵
二、就業市場對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影響
(一)就業市場對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雙重影響
(二)就業市場對大學生提出的機遇與挑戰
三、大學生就業市場運行機制
(一)市場化的供求機制
(二)市場化的價格機制
(三)市場化的競爭機制
四、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市場應對戰略
(一)調查市場行情,確定就業定位
(二)了解企業文化,制定求職戰略
(三)樹立競爭觀念,了解競爭對手
(四)分析自身條件,建立比較優勢
第七章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原則與特徵
一、大學生擇業就業的基本原則
(一)協調性原則
(二)主動性原則
……
第八章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步驟與方法
第九章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理性認知
第十章大學生自主創業方法評析
前言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叢書,是教育部重大課題“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重點課題“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研究”的最終成果。叢書的基本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當代社會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為基礎,以我國民族文化為背景,以已開發國家相關學科知識為借鑑,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旨在探索、形成有中國特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體系,實現高校輔導員工作專業化與科學化,培育大學生良好德性與非智力因素,與智育緊密結合開發人才資源。
叢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並根據大學生的這一根本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和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能實現。成長成才是大學生髮展的主線,也是輔導員工作的根本任務與目標。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既是個體不斷學習、選擇、提高的自主性過程,也是個體不斷認識、適應、推進社會發展的社會化過程。在當代社會條件下,一切領域都呈現學科化與科學化的發展趨勢,所有群體都有開展競爭與自主創新的訴求。
精彩書摘
1.描述型模型在這個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泰特曼(Tiedeman)和奧哈拉(O.Harn)提出的職業決策序列過程模型。泰特曼和奧哈拉認為,職業發展是與人的心理發展同步進行的,特彆強調自我同一性發展與職業決策發展的一致性。根據Erikson(1950)劃分的心理發展八個階段理論,泰特曼和奧哈拉提出了一個以分化與整合貫穿職業決策過程的模式。這兩種心理作用不斷進行,從而組成了一系列不斷遞進的決策階段和步驟:第一階段是參與階段,完成探索——定型——抉擇——正式等幾項工作,即了解和收集信息,確定幾種可選擇方案,並選擇其中一種,再進一步給予檢驗;第二階段是履行和調整階段,完成定向——變動——調整等幾項工作,即初步接受並履行所做的選擇,努力完成工作任務並希望得到發展,然後在這一過程,取得個人選擇和環境要求之間的平衡。總之,職業決策被看做是一個不斷擴大與縮小職業路徑、獲得職業方案的過程。這個職業方案並不是“最終的”,而是要不斷經過選擇、執行、調整、修正,甚至可以回到上個階段或步驟重新進行選擇。
2.診斷型模型
伽勒特(Gelatt)等人認為,應該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職業生涯決策。在強調主體價值觀、期望值和客觀可能的重要性的同時,以理性的方式進行決策,經過循環往復,以一定的標準計算出收益和投入成本之比,最大值者即是最優方案。1962年他提出連續性決策過程模式,指出職業決策應該包括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決策者應承擔理性決策的責任。伽勒特將職業決策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①個體意識到做決策的需要,並制定決策的目的或目標;②蒐集與目的或目標相關的信息,同時調整所有可能的方案;③對蒐集到的信息進行預測,估計可能的選擇結果以及結果出現的幾率;④根據價值系統,評價結果是否能滿足需要;⑤根據可能的結果及結果的價值,按照一定的標準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