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

損益表

損益表(利潤分配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的會計報表,是一段時間內公司經營業績的財務記錄,反映了這段時間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及稅收狀況,報表結果為公司實現的利潤或虧損。損益表(或利潤表、損益平衡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間利潤實現(或發生虧損)的財務報表。它是一張動態報表。損益表可以為報表的閱讀者提供作出合理的經濟決策所需要的有關資料, 可用來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 公司的經營成本, 作出投資價值評價等。損益表的項目,按利潤構成和分配分為兩個部分。其利潤構成部分先列示銷售收入,然後減去銷售成本得出銷售利潤;再減去各種費用後得出營業利潤(或虧損);再加減營業外收入和支出後,即為利潤(虧損)總額。利潤分配部分先將利潤總額減去應交所得稅後得出稅後利潤;其下即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積金和應付利潤;如有餘額,即為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中的利潤分配部分如單獨劃出列示,則為“利潤分配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損益表 損益表

損益表(美國英語為:incomestatement,縮寫為:IS;英國英語為:profitandlossaccount。),又稱為利潤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的會計報表,是一段時間內公司經營業績的財務記錄,反映了這段時間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及稅收狀況,報表結果為公司實現的利潤或形成的虧損。

損益表(或利潤表)是用以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間利潤實現(或發生虧損)的財務報表。它是一張動態報表。損益表可以為報表的閱讀者提供作出合理的經濟決策所需要的有關資料, 可用來分析利潤增減變化的原因, 公司的經營成本, 作出投資價值評價等。

損益表的項目,按利潤構成和分配分為兩個部分。其利潤構成部分先列示銷售收入,然後減去銷售成本得出銷售利潤;再減去各種費用後得出營業利潤(或虧損);再加減營業外收入和支出後,即為利潤(虧損)總額。利潤分配部分先將利潤總額減去應交所得稅後得出稅後利潤;其下即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積金和應付利潤;如有餘額,即為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中的利潤分配部分如單獨劃出列示,則為“利潤分配表”。

比較

由於大多數國家沒有單獨的損益表準則,以下僅就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損益表(徵求意見稿)》、《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1997年修訂)以及一些國家損益表方面的規定作一比較。

關於營業收入的範圍與分類

我國現行制度規定:將營業收入劃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附營業務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範圍呈多樣性,既搞工業、又搞商業,還搞旅遊、房地產等,已經分不清哪些是主營,哪些是附營,有些附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甚至已超過主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故我國具體準則(徵求意見稿)不再將營業收入劃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附營業務收入。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第30份意見書“經營成果的報告”關於損益表格式及內容列有收入、費用、正常項目得利和損失、持續經營利潤、中止經營損益、非常項目利得和損失、會計原則變更累計影響、淨收益等項目。格式中關於營業收入僅列出“收入”一項,但填報收入時,可將銷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合併為一項,也可將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資收益單列。可以看出,美國只是從大類上規範損益表項目。而我國損益表項目的規範較嚴格。國際會計準則中分為“收入”、“其他經營收益”兩項來列示營業收入。

關於費用

損益表 損益表

國際會計準則中規定“企業應在收益表內或收益表附註中用一種分類對費用進行分析,該分類以企業範圍內收益和費用的性質或其功能為基礎。”目前,主要有種費用分析方法:第一種分析稱為費用性質法(或稱“支出性質法”)。費用按其性質(例如,折扣、原材料購買成本、運輸費用、工資和薪水、廣告費用)在收益表內以總額反映,不在企業範圍內不同的功能單位之間再分攤。這種方法只用於許多較小公司,將經營費用在各功能單位中進行分攤是沒有必要的。第二種分析稱作費和的功能分類法或“銷售成本”法,它將費用按其功能劃分為銷售成本、銷售或管理費用等部分。這種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質進行費用分類更相關的信息,但將費用分攤給各功能單位可能具有隨意性且涉及到相當多的判斷。在這種分析法下,將費用劃分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其他經營費用等。選擇銷售成本法還是支出性質法依賴於歷史和行業因素,以及企業組織的性質。兩種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隨企業的銷售或生產水平直接或間接發生變化的信息。由於每種列報方式對不同類型企業經營業績組成要素的分類來作出方法選擇。但是,由於關於費用性質的信息有助於預測未來現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銷售成本法時作附加披露。

我國對費用分析採用銷售成本法,將費用嚴格劃分為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美國不象我國那么嚴格,而常常將銷售費用和一般行政費用合計列示,而將折舊費、利息費用、匯兌損益單列,有的也將利息淨收入單列。德國《商法典》第275至278條對損益表作了專門規定,具體包括:損益表格式和項目。德國會計依商法典規定可採用總成本法或銷售成本法計算損益。德國會計依商法典規定可採用總成本法或銷售成本法計算損益。損益計算的總成本法,是依據生產規模業績(包括銷售淨額、存貨增加或減少、自製設備和其他業績)減去總成本(包括材料費、人工費、折扣、其他)報告生產業績。這種分法對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費用的經濟性質進行成本分類核算的。至於產品銷售與否,並不影響總業績。損益計算的銷售成本法,是依據銷售規模將銷售淨額減去銷售成本呈報生產業績。無論生產多少,未實現銷售則為烏有。這種方法對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費用的經濟用途進行成本中心核算,銷售成本只包括產製成本,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單列項目陳報。

關於利潤

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中利潤總額由營業淨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非常淨損失組成。

對於營業淨利潤,我國的營業淨利潤的範圍要比美國更小。如投資收益的大部分內容就屬於美國的營業利潤,根據我國損益表的結構,投資收益實際上是非營業利潤,這與營業或經營的範圍不甚相符。照此類推,投資就不屬於正常的經營活動,雖然有悖常理。德國的營業利潤也包括投資收益。我國直接列示投資收益,德國則按其構成列示分為參與收益、其他有價證券和長期貸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長期金融資產和短期證券攤銷等項目。美國證明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的損益表項目也分項目列示了投資收益,包括股利、證券利息、證券收益等。

對於營業外收支,我國的規定與美國的利得和損失不盡一致。美國將利得和損失劃分為非常項目和正常項目,在劃分依據上,美國是從經濟業務發生的性質來判斷。我國是從業務本身的經濟來劃分,因此,我國的某此營業外收支項目可能是美國營業利潤的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資產淨收益;而我國營業外支出相對應,德國分非常性項目的可能性極小。與我國營業外支出相對應,德國分非常收入、非常費用、非常淨益列示。從定義上看,兩國都將營業外(非常)收入(收益)與費用定義為正常業務活動無關的收入與支出,但什麼是“正常”、什麼是“非常”卻又有不同的理解,處理固定資產、對外捐贈在我國看來是屬“非常”的事項,而在德國卻視為“正常”的業務。

德國的會計利潤的確切定義是年度盈餘,它是收益減去費用的餘額,其會計所得稅在年度盈餘之前列支,年度盈餘即為稅後年度利潤,應稅所得和年度利潤無須著意區分,自然各不相同。我國的利潤總額為所得稅前利潤。美國的所得稅屬營業利潤的計算項目,其淨利收益就可視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潤。

美國的損益表分為營業部分的報告和非營業部分報告。營業部分報告參考APB第30份意見書是指“持續經營利潤”。“持續經營利潤”多步式列報中應分別計算毛利、營業利潤、稅前利潤和稅後營業利潤。非營業部分報告分為中止經營損益、非常項目利得和損失以及會計原則變更累計影響。中止經營損益是指出售、放棄企業一部分經營或喪失企業一部分經營的所有權,“一部分經營”是指構成企業經營整體中一個獨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擁有一類顧客的經營如通訊公司的電台。多種經營企業是一個唯一的獨立的分部。報表的使用者,通常會通過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而預測將來,為此,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必須具有可比性。當在財務報表中的當年經營業績包括了那些與將來不相關的已中止的業務時,如果這部分業績沒有被明確區分開來,報表的可比性就大為削弱。從“客觀公正”的角度出發,將那些來自停業的經營業績包括在當年數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這部分業績應該與那些持續下去的業務區別開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停業與收購活動將會迅速增多,我國的損益表中也應對品止經營進行列報。表中的各個項目都應該區分屬於繼續的業務和屬於已停止的業務,這種區分可以分欄的形式列在利潤表上,也可以將他們反映在報表附註中。同樣,將本年中收購得到的那部分企業業務能予以單獨揭示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1973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APB)第20份意見書《會計變更》要求將會計原則變更所產生的累計影響(包括會計原則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報告主體變更)在損益表中交鋒報告,其金額是扣除所得稅後的淨額,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應在假設基礎上,按新會計原則在表外調整以前年度的淨收益;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不必單獨反映,也不必調整淨收益;會計主體的變更則要調整以前各年度的損益表。國際會計準則要求企業應把以下三項作為其財務報表的單獨組成部分反映在報表中:(1)當期淨損益;(2)按國際會計準則要求直接進入權益中的每個收益和費用、利得或虧損項目(例如,重估價盈餘和損失以及某種外帛折算差額),以及這些項目的總額;(3)按《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淨損益、重大錯誤、會計政策的變更》的基準處理方法處理的會計政策變更和重大更正的累計影響。而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則將會計原則變更及其影響只作為表外說明,不進入損益表。

某此情況下,企業可能會在本期發現前一期或前幾期的會計報表中的差錯。這類差錯可歸結為兩類:一類為不影響損益計算、不涉及補交或退還所得稅的調整;另一類為影響損益的調整,需要在發現時調整損益,補交或退還所得稅。對於前一類問題,發現後按有關法規要求進行調整即可,不影響損益表的編報;對於後一類問題,必須在調整以後的損益表中加以反映。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中,為了與歷史習慣銜接,簡化核算,對於本期發現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不要求另編完整的損益表,只需將調整後影響當期損益的數額在利潤總額與所得稅之間單列一個項目予以反映。美國基本的財務報表包括資負債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美國將前期調整列示於留存收益表中。

利潤分配項目的揭示,有兩種方法:一是在損益表之外單獨編制利潤分配表;二是將其列在損益表中。我國會計制度是將利潤分配表作為損益表的報表單獨編制。從實際執行看,這樣處理,給報表的使用者帶來一定的不便。為了更加全面地、直觀地反映企業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情況,所以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中將利潤分配的內容在損益表中一併反映。美國用留存收益表來反映利潤分配情況。

關於報表附註

損益表 損益表

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徵求意見稿)中規定損益表附註中,應說明以下有關內容:(1)有關會計政策的變化;(2)損益表中具體項目的補充說明;(3)損益表格式中難以反映的內容或業務情況;(4)在報告期內由於會計方法發生變更,其變更的情況和產生的影響;(5)未經批准的利潤分配方案的說明。在國際會計準則中,要求以下三項應在企業的財務報表內或附註中列報:(1)與所有者的資本交易和給所有者的分派;(2)期初和資產負債表日累積損益餘額,以及當期變動;(3)當期期初和期末每類權益資本、資本溢價和每項公積的賬面金額之間的調整情況,各項目的期初和期末之間的變動應單獨披露。

關於報表的格式

目前,世界上各國的損耗益表格式主要有多步式損益表和單步式損益表兩種。由於多步式損益式,注意收入與費用支出配比的層次性,這樣便於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分析,有利於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損益表有利於預測企業今後的盈利能力。因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損益表(徵求意見稿)》中採用了多步式的損益表格式。

損益表的格式有:

1)單步式。這種方式將所有的收入匯列在一起,也把所有的成本、費用或支出列在一起,一步計算出淨損益。

2)多步式。這種方法通過多步計算得出企業損益:第一步,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第二步,營業淨收益=毛利-營業費用;第三步,營業淨收益+非常收益=納稅前收益;第四步,納稅前收益-所得稅=淨收益。

3)賬戶式。這一方法是將各項費用列於左方,各項收入列於右方。

4)報告式。這一方法類似於多步式,用編制會計報表的格式排列。

報表樣式

編制單位:××有限公司 20××年 單位:元

項 目

本期金額

上期金額

一, 營業收入 / /
減:, 營業成本 /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
銷售費用 / /
管理費用 / /
財務費用 / /
資產減值損失 / /
加:,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損失以“−”號填列) / /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 /
其中:對, 聯營企業 ,和, 合營企業 ,的投資收益 / /
二,營業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 /
加:營業外收入 / /
減:營業外支出 / /
其中:, 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 /
三,利潤總額(, 虧損總額 ,以“−”號填列) / /
減:, 所得稅費用 / /
四, 淨利潤 ,(, 淨虧損 ,以“−”號填列) / /
五, 每股收益 ,: / /
(一), 基本每股收益 / /
(二), 稀釋每股收益 / /

營業收入

報表樣式 報表樣式

減:營業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營業利潤

(虧損以“-”號填列)

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利潤總額

(虧損總額以“-”號填列)

減:所得稅費用

淨利潤

(淨虧損以“-”號填列)

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釋每股收益

局限性

損益表的局限性是:

(1)它不包括有益於企業發展和財務狀況的許多信息。

(2)損益數值經常受到所用會計方法的影響。

(3)損益計量會受到估計的影響。

指標分析

投資收益分析包括:

1、普通股每股淨收益

損益表 損益表

普通股每股淨收益是本年盈餘與普通股流通股數的比值。其計算公式一般為:普通股每股淨收益=(淨利-優先股股息)/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由於我國公司法沒有關於發行優先股的規定,所以普通股每股淨收益等於淨利除以發行在外的股份總數。

該指標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指標值越高,每一股份可得的利潤越多,股東的投資效益越好;反之則越差。

2、股息發放率

股息發放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與每股淨收益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股息發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淨收益)*100%。該指標反映普通股股東從每股的全部淨收益中分到手部分的多少,就單獨的普通股投資人來講,這一指標比每股淨收益更直接體現當前利益。股息發放率的高低要依據各公司對資金需要量的具體狀況而定。股息發放率的高低取決於公司的股利支付方針,公司要考慮經營擴張資金需求、財務風險高低、最佳資本結構來決定支付股利的比例。

3、市盈率

(1)市盈率的定義。市盈率是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亦稱市盈率或本益比或本利比。其計算公式為:市價與每股盈利比率=每股市價/每股盈餘,公式中的每股市價是指普通股每股在證券市場上的買賣價格。

(2)市盈率比率分析。該指標是衡量股份制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用每股盈餘與股價進行比較,反映投資者對每元利潤所願支付的價格。這一比率越高,意味著公司未來成長的潛力越大。一般說來,市盈率越高,說明公眾對該股票的評價越高。但應注意的是在每股收益很小或虧損時,市盈率往往非常高,此時的市盈率不說明任何問題;當市盈率受淨利潤的影響較大,存在利潤操縱現象時,該指標也就失去了意義。

(4)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等於公司投資收益與平均投資額的比值。用公式表示為: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期初長、短期投資+期末長、短期投資)/2*100%,該指標反映公司利用資金進行長、短期投資的獲利能力。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是每股股利與每股收益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該比率反映股東從每股的全部盈餘中分到手的部分有多少,就普通投資者而言,這比每股收益更直接體現當前利益。

(6)每股淨資產。

每股淨資產是期末淨資產與總股本的比值,也稱為每股帳面價值或每股權益。計算公式為:每股淨資產=年末股東權益/總股本,投資者還應特別注意另一個重要的指標--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年末股東權益-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固定)資產淨損失-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年末股本總數。一般來說,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稍低於每股淨資產,但如果調整後的每股淨資產遠遠低於每股淨資產的話,說明該公司的資產質量差,潛虧巨大,隨時可能發生較大的帳面虧損,投資者應警惕。

(7)市淨率。

把每股淨資產和每股市價聯繫起來,可以說明市場對公司資產質量的評價。市淨率就是反映每股市價和每股淨資產關係的比率。計算公式為:市淨率=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產,每股淨資產是股票的帳面價值,它是用成本計算的,每股市價是這些資產的現在價值,它是證券市場上交易的結果。一般來說,市價越是高於其帳面價值,公司資產的質量越是好,優質股票的市淨率普遍較高。

製作

在財政年度末,所有賬目必須平帳。所有賬目的餘額都需放在試算表(Trial Balance)里。會計師需根據簿記上的資料製作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部分公司除製作這兩個財務報表外,還會製作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公司會先計算公司的淨銷售和銷貨成本,得到這兩個項目的數目後就可計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將收入和支出的總和相減後就可計算純利虧損(Net Income/Loss)。以下有幾條重要公式:

計算毛利(Gross Profit/Loss)的方法:

毛利 = 淨銷售(Net Sales) - 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淨銷售 = 銷售(Sales)-銷貨退回與銷售折讓(Sales Returns and Allowances)

銷貨成本 = 期初存貨(Beginning Inventory)+ 購貨(Purchases) - 購貨退回與折讓(Purchase Returns and Allowances) + 購貨運費(Freight-in/Delivery Expense) - 期末存貨(Ending Inventory)

計算純利的方法:

純利 = 毛利 + 所有收入(Revenue) - 所有支出(Expenses)

國際上損益表從2008年開始改成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SOCI)。

編制方法

損益表 損益表

明確當期經營觀念和總括觀念。當期經營觀念反映損益表中只應計入在當期經營有關的慣常收入和慣常費用。總括觀念主張,除了股利分派的資本收益以外,所有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經濟業務,都要總括地反映在損益表中。針對兩種觀念的矛盾,報表編制者應從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出發,並結合外部使用者的信息要求,尋找它們之間的最佳結合點。

表內數字的填列內容及填列方法:

1)產品銷售收入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收入”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2)產品銷售成本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成本”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3)產品銷售費用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費用”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4)產品銷售稅額附加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賬戶的發生額填列。

5)其他業務利潤項目,應根據“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的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6)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項目,應根據“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7)投資收益項目,應根據“投資收益”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8)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應分別根據“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賬戶分析填列,9)產品銷售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等項目,可在表內計算填列。

10)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項目,根據“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填列。

案例

1937年的時候,麥當勞兄弟製作了一份簡單的財務損益表,表上顯示,在銷售的25樣產品中,漢堡包帶來的收入達到了百分之八十。於是決定砍掉16項產品,漢堡包由30美分,降價到15美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