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冢遺址

五里冢遺址

五里冢遺址在樂陵市城區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處。冢為台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台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

遺址鑑定

五里冢 五里冢

經省社會科學院考古隊考察,石斧、石鐮等出土處鑑定為龍山文化遺址。遺址的發展和遺存,突破了山東省新石器時期文化分布界限,擴大了認識原始社會物質文明的視野,對研究當地歷史有一定價值。1956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宣布為樂陵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里冢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有11處,現存的有惠王冢、夷王冢、三女墳、二冢子、三冢子和董養性墓等。

人文歷史

關於五里冢,有很多的說法和資料稱其為三國時的阿斗(劉禪)之墓,認為阿斗降晉後被封為安樂公,死後葬於此。但這種說法與正史記載相悖,《三國志·蜀志·後主傳》載:“景元五年……命劉禪為安樂縣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市順義縣。《歷代陵寢備考》載:阿斗“薨(死)於洛陽。”《綱鑑會編》卷二十四載:建安二十一年,“始置名號侯”。也就是說只虛封爵,而無戶邑,被封者並不身處封地。阿斗死於舊洛陽——漢魏洛陽城西北隅之金墉城,連封地安樂縣也沒去過,更不能來葬並非封地的山東樂陵。不過,五里冢的確是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對此,已故臨邑縣邢侗紀念館名譽館長、樂陵書法家席文天先生在最早年已做過具體論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