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

達州市

達州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達州歷史悠久,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州、郡、府、縣所在地。達州地處川、渝、鄂、陝四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達州是中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車站,達州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享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

基本信息

概述

達州市是四川省一個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標為北緯30°92′-32°20′,東經103°29′-108°23′。北接陝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與廣安市接壤,東、東南與重慶市萬州區城口縣、開縣及重慶市梁平縣、墊江縣相鄰,西抵巴中市南充市。是中國西部四大名城——重慶、成都、武漢、西安交匯輻射的中心地帶。達州資源富集,交通便捷,發展勢頭良好,開發潛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工業重鎮和四省市結合部的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素有有著“中國氣都”和“巴人故里”及“川東明珠”之美譽。是四川培育八個特大城市之一。

達州達州
總面積16591平方千米。總人口637萬人。2012年GDP:1135億.市人民政府駐達州市通川區永興路2號,郵編:635000,代碼:511700,區號:0818,拼音:DazhouShi,車牌編號:川S。達州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達州市是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原達川地區更名建立。現轄通川區、達州區、宣漢、開江、大竹、渠縣4個縣和代管萬源市,全區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雄奇逶迤。
達州美譽
達州是中國的苧麻之鄉、黃花之鄉,中國富硒茶之都。達州是川、陝、鄂、渝結合部的大城市,經濟非常活躍,流動人口大、人氣特別高。來過達州的人都會被達州的商氣、人氣所感染。在達州城內人流如織,成都春熙路的人流也不過如此。由於國家對達州天然氣的深度開發,許多的大項目紛紛搶灘達州。吸引全國各地人來達州就業發展,促使達州經濟突飛猛進,讓達州GDP跨入千億俱樂部。
達州驕傲
奮進的達州創造了許多第一:有全國第一大海相氣田、有全國第一大天然氣化工園區、有全球最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是亞洲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家開發銀行不封頂貸款城市、是全省第一個進入人民大會堂招商的城市、是全省第一個以地級市的名義直接向中央拿到100億的城市、全省第一個把省AA風景區直接申請世界自然公園的城市、國內唯一發現的最早記述種植茶樹歷史的萬源市石窩鄉紫雲坪植茗靈園記摩岩石刻。迄今已有890多年的歷史。是全省第一個始發動車組的二級城市、是成局在二級城市中第一大鐵路樞紐特等站、是全省人氣、商氣最旺的城市、是四川東北部最大工業基地、國家級天然氣質量檢驗機構和科研機構在達州,達州的“城壩遺址”、“羅家壩遺址”堪稱與三星堆、金沙遺址媲美。土溪漢闕、開江牌坊同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堪稱藝術中的珍品。渠縣漢闕有6處7尊,占全國漢闕總數的四分之一,占漢闕總數的五分之三,是名副其實的漢闕之鄉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漢闕群,而且以其藝術精湛而著稱於世,引起了中外歷史學家和漢學家的關注。大竹縣是“中國苧麻之鄉”,現苧麻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4.5萬噸,居全國首位。達縣真佛山儒、佛、道“三教合一”,在全國絕無僅有。

地形

達州市地勢東北高 (大巴山區),西南低 (盆地丘陵區)。最高處是宣漢縣雞唱鄉大團堡,海拔2458.3米;最低處是渠縣望溪鄉天關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橫直在萬源)宣漢北部,明月山、銅鑼山、華釜山由北而南,縱臥其間,將全市分割為山區、丘陵、平壩3塊。山地占幅員面積70.70%,丘陵占28.10%,平壩占1.20%。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山脈

大巴山
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狹義大巴山僅指川、陝、鄂 3省接壤地帶的米倉山和大

巴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廣義大巴山為川、甘、陝、鄂 4省邊境山地的總稱,包括米倉山西延的摩天嶺,大巴山東伸的神農架山在內。大巴山介於北部的秦嶺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間,由於南北兩大構造線的控制,山體呈一系列規則的背斜和向斜組成的平行褶皺帶,但東、西兩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稱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布。前二者多峰叢、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著名者有廣元龍洞、旺蒼黃洋洞、通江中峰洞等。山脊由堅硬的結晶灰岩組成,經上升剝蝕後渾厚雄偉,海拔約2000米,巫溪太平山2797米,最高的湖北神農架3105.4米。
華鎣山
華鎣山發脈於大巴山南麓,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和川中丘陵的界山,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廣安、重慶和內江、自貢、瀘州、宜賓等市,全長325公里。因“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華鎣山從渠縣南部進入廣安區東北,南至鄰水縣與華鎣市交界的寶鼎延伸入重慶市渝北區、合川市境內。華鎣山在廣安市境內長約70公里,一般寬6公里,最寬處9公里。從鄰水廟梁子至寶鼎,是整個華鎣山最高峻的部分,高登山海拔1704米,也是四川盆地的最高峰。華鎣山有豐富的礦藏,茂密的森林,種類繁多的動物,極具旅遊開發價值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993年,華鎣山被列為省級風景區。
銅鑼山
銅鑼山是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二條山脈。北起達縣雷音鋪山北端,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大竹縣、鄰水縣和重慶市長壽縣、渝北區、南岸區、巴南區、綦江縣等縣區,止於綦江北岸天台山。全長260公里,寬5公里一10公里,一般海拔600米~1000米,最高峰萬峰山在鄰水縣龍安鎮境內,海拔1054米。因長江橫切重慶市以東的山嶺,形成銅鑼峽,峽中江水擊石,有如銅鑼之聲,故名銅鑼山
銅鑼山由大竹縣大安槽進入鄰水縣境內,經新鎮、太和、冷家、長安、梁板、九峰、麼峰、麼灘等鄉鎮,長約65公里,其中萬峰山至顯應山一段,山勢險峻,溝谷幽深,是銅鑼山地勢最高的地段。背斜軸部遭長期溶蝕,呈“一山二嶺一槽”形態。槽內殘丘、溶蝕窪地、落水洞星羅棋布,具有典型的岩溶景觀。大坪、貴人槽、梁板、昌家槽等谷地,地勢平坦開闊,人煙密集,良田連片,物產富饒。槽谷兩側,溶洞遍布,尤以九峰至麼峰御臨河小三峽一帶最多。溶洞多達30餘個,其中九龍洞、月亮洞、藍家洞、何家洞、獅子洞、仙女洞景色最佳。御臨河小三峽的小南海一帶有7個溫泉,內含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銅鑼山有煤、鐵、石灰石、矽石、石膏、白雲石、石英砂、天然氣、礦泉水和鋰、鈹等10餘種礦藏。群山幾乎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千峰披綠,遮天蔽日。盛產馬尾松、杉木、柏樹,是鄰水縣重要的用材林基地。
明月山為川東平行褶皺嶺谷區的第三條山脈,北起開江縣,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梁平、大竹、鄰水、墊江、長壽、渝北區等縣區,止於巴南區永興場。全長232公里,寬4公里~6公里,一般海拔700米~1000米。因長江橫切渝北區與巴南區之間的山嶺,形成峽谷。峽岸峭壁上“有圓孔如滿月狀”,故稱明月峽,山以峽為名。
明月山
明月山在大竹縣下岩倉進入鄰水縣境,介於墊江、長壽縣和鄰水縣之間,系大洪河的分水嶺。經護鄰、興仁、石滓、八耳、豐禾、黎家等鄉鎮,長約47公里。從護鄰鄉埡拐山至石滓鄉中城寨一段,奇峰兀立,絕崖縱橫,山溪深澈,懸泉飛濺。其最高峰為興仁土地埡,海拔1179米,為明月山第三高峰。中城寨至興隆灣一段,坡度平緩,山頂渾圓,無顯著突峰,相對高差不大。山體呈“一山二嶺一槽”狀,但槽谷多在墊江、長壽縣境內,只在黎家鄉蔣家槽、大板溝才有槽谷伸入。
明月山有煤、天氣然、石膏等礦藏,森林資源豐富,是鄰水縣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對大洪河的水源涵養起著良好作用。森林植被以馬尾松、杉木等人工林為主。在羊叉溝、倒須溝、龍王溝一帶的深谷中,分布著孑遺植物桫欏。這種古生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期瀕於絕滅,而今世界罕見,故稱“生物活化石”,有重大的科研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水文

達州市河流主要屬長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發源於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樹枝狀分布。前河、中河、後河匯成州河後與巴河在渠縣三匯鎮匯合成渠江,向南流300公里入長江。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幹流有15條。共有通航河流9條,分別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後河、中河、鐵溪河、清溪河、林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運載量在100噸以下。

達州市水文景色
渠江
渠江屬嘉陵江水系。嘉陵江支流眾多,最大的兩條是涪江和渠江。渠江發源於大巴山,又稱潛水,流經巴中、達州,至渠縣三匯鎮始稱渠江,全長720公里;涪江發源於岷山雪寶頂,流經綿陽、德陽、遂寧、廣安等川中丘陵地區,全長700公里;兩江均於合川與嘉陵江匯合。
渠江,從渠縣的三匯鎮起,在渠縣境內自北而南,流經三匯區、土溪區、臨巴區、城郊區、渠江鎮、鮮渡區、琅琊區等8個區、鎮,21個鄉,其間先後有涌興河、桂溪河、流江河、中灘河等支流注入。從渠縣最南端的琅琊鄉瓦窖灘出境,進入廣安縣的蕭溪鄉勤勞村,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廣安縣境中部,流經恆升區、石筍區、觀閣區、代市區、觀塘區、協興區、廣福區和華瑩市,從廣福區的化龍鄉老君村,進入岳池縣中和區、羅渡區。其問有源於華瑩山脈的臨溪河、羅渡河、新民河、匯入渠江幹流,在岳池賽龍鄉順梁寨村的單溪口出境,進入合川縣東北部,流經渭溪、龍市、小沔、官渡、雲門5個區的香爐、碼頭、蚊龍、古城、孫家、渭溪、雙槐、淶灘、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灘子18個鄉,在合川縣城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氣候

達州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由於地形複雜,區域性氣候差異大。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區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氣候溫涼、陰濕,回春遲,無酷暑,秋涼早,冬寒長;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區,光熱資源不足,寒冷期較長,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全市熱量資源豐富,雨熱同期,全年平均氣溫14.7度-17.6度之間,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之間。春季多寒潮低溫天氣,夏季多伏旱和洪澇、大風、冰雹,秋季多連綿陰雨。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2000年全市土地面積為166平方公里 (2001-2003年無變化)。耕地面積為90.80萬公頃。2001年略有減少,為29.08萬公頃。人均耕地2000年為人均0.055公頃,2001年為0.054公頃。平壩、丘陵土地肥沃,有機物含量豐富,主要分布在開江縣、達縣、通川區、大竹縣渠縣等地。境內潛在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低產田土、低產園地、低產林地、低產水面土地有57.6萬公頃,占全市耕地、林地、園地、養殖水面之和的47.67%。以大竹縣、達縣、宣漢縣、萬源市較多。待開發土地資源為27.03萬公頃,占轄區面積的16.31%,以萬源市宣漢縣達縣較多。

礦產資源

全市已發現礦物38種,產地250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28種,產地146處;可開發利用的28種,已開發利用的21種。

能源礦

石煤:已探明儲量7.63億噸,其中保有儲量5.80億噸,表外儲量1.22億噸,煉焦用煤6.39億噸。主要分布在達縣(含通川區)、大竹縣、宣漢縣、渠縣及開江縣、萬源市境內。
天然氣:已探明儲量2000億立方,可開發量900多億立方,埋藏深度3000至5000米,主要分布在開江縣、宣漢縣、達縣和大竹縣境內。以開江縣為中心,包括周邊的宣漢縣、梁平縣、開縣地質帶 (大天池)天然氣儲量900億立方。

金屬礦

鐵礦:保有儲量3743萬噸,預測儲量1400萬噸,主要分布在萬源市紅旗、長石、城區、關壩、水田、沙灘等地。達縣新興,宣漢縣新華、樊噲、漆碑、天生、上峽等地也有分布。
錳礦:萬源市大竹河田壩一仙鵝一帶,發現一處錳礦。礦床延伸30餘公里,僅在北段8公里地區內探明菱錳礦表外
D級儲量113.5萬噸。礦石中錳最高含量36.27%,最低 11.1%。
釩礦:主要分布在萬源市大竹河蒲家壩、隔檔溪地區,D級保有儲量,五氧化二釩42.88萬噸,礦石5918萬噸。
鋁土礦:分布於萬源市花尊山一帶,長18公里,厚度0.43至3.2米。探明儲量84萬噸,平均品位35%-51%。

非金屬礦

石灰岩:萬源市、渠縣、通川區境內局部地區探明保有儲量5億噸。大竹縣、宣漢縣、達縣都有出露。全市地質儲量20億噸左右。
石膏:已探明儲量2.3億噸,主要分布在渠縣、萬源市、達縣等縣的一些地區。
岩鹽礦:達縣鐵山背斜北端含鹽塊區,面積12平方公里,遠景儲量2億噸以上;宣漢縣西北含鹽塊區,面積14平方公里,遠景儲量4億噸以上;通川區羅江、宣漢縣王家含鹽塊區,面積12平方公里,遠景儲量0.9億噸以上。
富鉀滷水:已探明儲量1.3億立方,主要分布在宣漢縣境內。
白雲岩:遠景儲量2272萬噸,矽石遠景儲量5億噸,鉀鹽礦遠景儲量1000萬噸,鋇礦遠景儲量20萬噸以上,鑄石遠景儲量5億噸以上,大理石遠景儲量2000萬立方以上。
其他非金屬礦產耐火粘土地質儲量500萬噸,磷礦保有儲量631萬噸,硫鐵礦200萬噸,膨潤土 (俗稱白泥巴)保有儲量11.76萬噸,頁岩、粘土礦695萬噸。

水能資源

年平均降水量為207億立方米,年徑流總量為105.7億立方米,過境水量145.685億立方米。溪河分布廣,水資源發電潛力很大,水力蘊藏可開發量為44萬千瓦。2000年發電量為20.07億千瓦時,供電量為25.27億千瓦時。2001年發電量為20.30億千瓦時,比2000年增加5.1%;供電量為29.26億千瓦時,比2000年增加15.8%。

中草藥資源

全市普查鑑定的2158種植物中,可供藥用的有1652種,現已收入標準的有500多種。大宗品種有30多個,暢銷國內外市場。達縣出產的白芷紅花百合烏梅;宣漢出產的黃連黨參大力子厚朴;開江縣出產的香附子、山植;萬源市出產的陳皮、黨參、柴胡、杜仲、天麻。渠縣出產的白芷川芎等均為大宗產品。其中天麻、杜仲、黃柏、厚朴、首烏等頗負盛名。

動植物資源

全市共有脊椎動物400餘種,其中獸類60多種,鳥類230多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10多種,魚類85種。有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2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獸類14種,鳥類20種,兩棲類1種 (大鯢,俗稱娃娃魚);屬省重點保護的獸類3種,鳥類12種,爬行類2種;屬四川省林業廳公布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250種。
全區有野生植物5000餘種,分屬201科、1269屬,具有種類多、分布廣、數量大、南北植物兼備等特點。除稀珍保護植物31種,占全國列為保護類的8.8%左右外,還有藥用價值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澱粉植物、纖維植物、單寧植物、菌藻類植物和花卉等。

旅遊資源

達州市的名山大川、河湖風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自然景色絢麗多姿,被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為“西南奇勝”。達州市歷史悠久,廟宇古塔,石刻雕塑遍布全境;歷代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
達州市達州市

革命文物亦為豐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達州市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維舟和李家俊都曾在這塊土地上戰鬥過和生活過,留下諸多文物可供後人瞻仰。在已公布的全國和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中,達州市有15處。主要名勝古蹟有:通川區的龍爪塔、夏雲亭;達縣的真佛山、鐵山森林公園;開江縣的金山寺;萬源市的花萼山、觀音峽、八台山以及萬源保衛戰陳列館;宣漢縣的百里峽、王維舟紀念館和紅四方面軍第33軍紀念碑;渠縣的漢闕、漢代宕渠城遺址、文廟、三匯文峰塔;大竹縣的竹海公園等。

森林資源

全市主要喬木和灌木有73科192屬357種。現有林業用地622087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7.5%。其中有喬木林地403048公頃,灌木林地72768公頃,疏林地4820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5013公頃,跡地502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21%。
達州市有經濟林木面積42092公頃,占林業用地的6.77%。主要有:木本油料的油桐、油檄攬、油茶、核桃等;木本食物的板栗、柿;木本藥材的杜仲、黃柏、厚朴、銀杏等;水果類的柑桔、蘋果、梨、桃等。林化、林副類的生漆、銀耳、木耳等;還有桑、茶等。特別是油桐、生漆等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和全省頗有名氣。

草資源

全市草場植物約有100科475種,其中可供牲畜採食的植物約432種。在飼用植物中,禾本科約73種,菊科45種,豆科44種,莎草科18種,雜類295種,可供引種馴化栽培的15種。全市天然草場面積389840公頃,占幅員面積的23.5%。全市成片草場面積111處,面積為90666.67公頃,占草場總面積的23.26%,其中面積666公頃(萬畝草場)以上32處,面積共52000公頃,主要分布在萬源市、宣漢縣、達縣。全市草場資源的年產草量6438554噸,其中可利用量396679.6噸,利用率61.61%。

建制沿革

達州上古時屬巴地,夏屬梁州,殷商屬雍州,春秋戰國屬巴國,秦和西漢屆宕渠縣。東漢和帝時在今達縣城置宣漢縣,劉宋永初年間(420~422),升宣漢縣為巴渠郡,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新安,下蒲,晉興七縣。梁大同二年(536),廢巴渠郡置萬州,轄開巴郡,新安郡,萬榮郡等七郡。西魏廢帝二年(553)改萬州為通州。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復名通州。武德三年,於通川縣城置通州總管府,轄通,萬等八州。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五年(631),廢都督府。天寶元年(712)。改通州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通州。宋乾德三年(965),通州改名達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為縣。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轄東鄉,太平二縣。清嘉慶七年(1802),改達州為綏定府。民國2年(1913)撤綏定府。民國24年,川政統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達州市達州
達州
1950年改行政督察區為川北行署區達縣專區,1952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達州城歷為郡,州,府,專區,地區治所。
1950年設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署駐達縣,轄達縣、宣漢、開江、平昌(原平昌設治局改設,駐江口)、巴中、南江、通江、萬源等8縣。 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原大竹專區所屬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入達縣專區。轄11縣。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地區駐達縣。轄達縣、萬源、宣漢、開江、鄰水、大竹、渠縣、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縣。 1976年由達縣析置達縣市,屬達縣地區領導。達縣地區駐達縣市。轄1市、11縣。1979年由萬源縣析置白沙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白沙公社。達縣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50年設大竹專區,屬川東行署區。大竹專署駐大竹縣,轄大竹、梁山、墊江、鄰水、廣安、渠縣等6縣。1952年大竹專區屬四川省領導。梁山縣改名為梁平縣。1953年撤銷大竹專區,將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歸達縣專區;墊江縣劃歸涪陵專區;廣安縣劃歸南充專區;梁平縣劃歸萬縣專區。(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沿革》(1949-1979)史為樂編)國務院1993年7月5日批准(國函[1993]98號):將達縣地區、達縣市更名為達川地區、達川市;將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劃給新設立的巴中地區管轄。國務院1999年6月20日批准(國函[1999]51號):(1)撤銷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設立地級達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通川區荷葉街。(2)達州市新設通川區,以原達川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川區的行政區域,將達縣的雙龍鄉劃歸通川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西外鎮。(3)達州市轄原達川地區的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和新設立的通川區。原達川地區的萬源市由四川省直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設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達縣專署駐達縣,轄達縣、宣漢、開江、平昌(原平昌設治局改設,駐江口)、巴中、南江、通江、萬源等8縣。
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領導。
1953年原大竹專區所屬大竹、渠縣、鄰水3縣劃入達縣專區。轄11縣。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地區駐達縣。轄達縣、萬源、宣漢、開江、鄰水、大竹、渠縣、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縣。
1976年由達縣析置達縣市,屬達縣地區領導。達縣地區駐達縣市。轄1市、11縣。
1979年由萬源縣析置白沙工農區(相當於縣級),工農區政府駐白沙公社。達縣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
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達縣地區、達縣市更名為達川地區、達川市;將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劃給新設立的巴中地區(今巴中市)管轄,鄰水縣劃給廣安地區(今廣安市)管轄;撤銷萬源縣、白沙農工區,合併設立萬源市,由達川地區代管。
1999年6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達川地區和縣級達川市,設立地級達州市。設立達州市通川區,以原達川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川區的行政區域,將達縣的雙龍鄉劃歸通川區管轄。達州市轄原達川地區的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和新設立的通川區。原達川地區的萬源市由四川省直轄,達州市代管。
2013年7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達縣,設立達州市達川區。以原達縣(不含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的行政區域為達川區的行政區域;原屬於達縣行政區域的碑廟鎮、江陵鎮、北山鄉、安雲鄉、梓桐鄉、金石鄉、青寧鄉、龍灘鄉、檬雙鄉劃歸通川區管轄。

轄區概況

達州市轄2個市轄區(通川區、達川區)、4個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代管1個縣級市(萬源市),另附加一個經濟開發區(46個行政村)。
區劃 面積(km²) 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 行政區劃代碼 政府駐地
通川區 900.9 57.94 635000 511702 東城街道
達川區 2245 120.29 635000 511721 三里坪街道
大竹縣 2076 103 635100 511724 竹陽鎮
開江縣 1033 58 636250 511723 新寧鎮
宣漢縣 4271 130 636150 511722 東鄉鎮
渠縣 2013 148 635200 511725 渠江鎮
萬源市 4065 68 636350 511781 太平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達州市總人口為687.6萬人,常住人口551.28萬人,城鎮化率37.8%。2013年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5.78‰,自然增長率4.42‰。達州市“十二五”人口發展的主要目標:穩定低生育水平,總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700萬人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有效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勢頭,性別比結構逐步趨向正常,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能力,逐步建立人口老齡化政策法規體系;提高人口素質,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服務均等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口公共政策不斷完善,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計畫生育利益導向體系。不斷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健全與新時期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相適應的長效機制。

民族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包惠
市長 郭亨孝
市人大主任 胥健
常務副市長 段再青
市政協主席 康蓮英
副市長 黃平林、王全興、胡杰、徐承、吳應剛、洪繼誠、王善平、徐天昊

交通

達州交通便捷,商貿活躍。達州不僅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和川渝鄂陝結合部的交通樞紐。還是國家建設打造的國家級次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道210、318線縱橫全境。達渝高速公路直達重慶,2012年4月12日,四川省東北方向的重要出川通道達陝高速(達州-陝西)公路正式建成通車,從成都經達州到西安僅需要9個小時。2009年12月23日達州至巴中高速公路正式開工,預計2013年建成通車;2010年7月19日,南充至大竹至梁平高速公路正式開工建設,南充至渠縣段建設工期3年,渠縣至石橋段建設工期5年。達州到營山高速公路列入省規劃,該線路長約100公里,建成後,達州至成都的高速公路里程將縮短為350公里,時間僅需3.5小時。達州市河市機場直達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渠江航運直通重慶。共有通航河流9條,基本形成以渠江、州河、巴河這主幹流的水路運輸網路,流域覆蓋全市四個縣(市)。達州鐵路網線十分發達.現有達成一線、二線,襄渝一線、二線,達萬鐵路,在建達巴鐵路。
達州火車站是成局的客貨特等樞紐站。管轄26個車站,有職工1400多名。它不僅是四川第二、西南第四大火車站,還是西南第三大編組站。有開往重慶、成都、萬州、貴陽、西安、北京西、天津、上海、杭州、瀋陽、長春、哈爾濱、拉薩、烏魯木齊、濟南、南京、蘇州、長沙、漢口、鄭州、福州、廣州、東莞等全國各地主要城市的列車,是川東北、渝東北地區鐵路樞紐,西南地區重要鐵路客運、貨運集散地,輻射周邊巴中、南充、廣安、重慶萬州等地。
2010年9月20日,達州至成都開行“CRH和諧號”動車組,全程運行時間最短2小時39分,目前,達州至成都間每日對開5趟“和諧號”動車組。

公路

達州是全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是國家布局規劃的二級物流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2013年末,達州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94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370公里。
國道 210國道 318國道 347國道
542國道

高速公路 達渝高速公路 達陝高速公路 達萬高速公路
達巴高速公路 南大梁高速公路 達營高速公路(在建)
萬巴高速公路(在建) 達州繞城高速公路
城際快速通道 達州-宣漢快速通道(在建) 達州-開江快速通道(在建) 達州-渠縣快速通道(在建)

鐵路

鐵道線路: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達巴鐵路、成達萬高鐵(規劃)。
火車站:達州站、達州東站

航空

達州機場達州機場
達州河市機場:坐落於達州主城區西南方向12公里的達州市達川區河市鎮。海拔279.20米,占地面積1334畝。機場等級為4C級,跑道長2000米,寬45米,安裝有助航燈光、儀表著陸系統、氣象自動觀測系統等設施設備。可起降波音737系列、空客319等中型飛機,是川東北唯一的支線機場。現已開通達州至廣州、達州至北京、達州至深圳、達州至上海、達州至昆明的往返航班。國際航空公司已推出聯程中轉業務,即只需購買一張聯程機票,從達州機場出發,經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中轉,可飛往全國45個城市。
達州新機場(達州百節機場):達州河市機場現有的功能和運力已不能滿足需求,未來5至6年內將達到超負荷運行狀態,迫切需要遷建新的機場。2013年8月,達州新機場遷建工程新址觀音溝已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批覆。達州機場遷建觀音溝場址位於達州市南面達川區金埡鎮、石板鎮以及白節鎮交界處,距離達州市直線距離19公里。機場遷建工程擬投資16億元,按照4C級標準建設,跑道長2600米,寬45米,航站樓面積1.1萬平方米,設飛機機位7個。力爭2015年達到試點段開工條件,2018年建成投運。預計到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400噸,年起降飛機1萬架次。

經濟

194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僅有2.2億元,到197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也僅有11億元,經過17年的發展,1995年GDP跨越百億元大關。此後,全市經濟成長的步伐明顯加快,7年後的2002年GDP突破200億元;而跨越300億元這一台階僅用了3年時間,2005年達到343億元。在2006年成功跨越400億元大關的基礎上,2007年、2008年連續跳躍500億元和600億元新台階;2010年成功突破800億元,達到819億元。2011年成功突破千億,進入了四川省千億俱樂部,達到101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六十多來全市GDP年均增長6.8%。其中,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市年均增長9.6%,“十一五”年均增長14.2%,比“十五”時期提高2.6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加快發展。2010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425億元,占GDP的51.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63.1%。
1978年達州GDP占全省的比重為6%,此後便逐年下降,1993年達到4.1%這一最低點後,又逐年上升,經過10多年的恢復發展,2007年全市GDP達到510億元,占全省的4.9%。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連續三年又回落到4.8%。從位次上看,1978年達州GDP總量居全省第4位,1999年被宜賓超過降到第5位,2009年又被南充超過而下降到第6位,並保持至今。不容忽視的是,從近幾年的情況分析,達州與宜賓、南充的差距還在逐漸拉大,而與發展速度遠快於我市的涼山等市的差距呈快速縮小之勢。達州現處於“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尷尬境地,如不加快發展,要不了幾年,就會被涼山超過。

第一產業

2013年,達州市糧食種植面積54.67萬公頃,增長1.6%。其中,小麥6.71萬公頃,下降2.6%;水稻17.30萬公頃,下降0.4%;玉米10.04萬公頃,增長2.4%;薯類15.20萬公頃,增長5.9%;油料種植面積12.64萬公頃,增長1.1%;蔬菜種植面積9.0萬公頃,增長0.9%。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9.03萬噸,增長1.8%。其中豬、牛、羊肉產量分別達34.46萬噸、3.80萬噸和1.56萬噸,分別增長1.6%、0.1%和5.2%。牛奶產量1.78萬噸,增長6.1%。全年水產品產量達8.51萬噸,增長4.0%。

第二產業

2013年,達州市全部工業增加值584.43億元,增長1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38.1億元,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9.31億元,增長14.9%;實現利稅123.73億元,增長12.4%;資產負債率69.24%,下降1.21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4.11次/年,下降1.24次;成本費用利潤率9.21%,上升0.68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16.33%,下降1.2個百分點。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7.44億元,增長26.6%。達州市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249.5億元,增長26.4%。

第三產業

2013年,達州市全社會投資完成1002.86億元,增長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39億元,增長14.8%。達州市批零業實現商品零售額442.2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89.6%。全年出口創匯13705萬美元,增長45.4%。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64.15億元,增長24.4%。
2013年,達州市共接待國內遊客1242.9萬人次,增長12.0%。旅遊總收入75.22億元,增長22.0%。

教育

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學校2023所。其中,國小1603所;普通中等學校382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6所;普通高等學校2所。全市共有專任教師47818人。其中,國小23044人;普通中學2004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528人;普通高等學校1198人。全年各類學校招生21.44萬人,在校生84.4萬人,畢業生22.66萬人;國小招生6.76萬人,在校生42.09萬人,畢業生7.18萬人;普通中學招生10.6萬人,在校生31.74萬人,畢業生10.8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3.36萬人,在校生7.9萬人,畢業生4.02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7182人,在校生22150人,畢業生6002人。成人高等學校在校學生4593人。幼稚園728所,在園兒童19.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教育體制 學校列表
高等教育 四川文理學院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達州廣播電視大學
中等教育 達州市第一中學 達州中學 達州市高級中學
渠縣中學 渠縣三匯中學 宣漢中學
大竹中學 萬源中學 開江中學
達州新世紀中學 達州外國語學校 萬源第三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第四中學 達州銘仁園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石橋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第二中學 達州市通川區第八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管村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石梯初級中學 達州市達川區橋灣中學 渠縣第二中學
大竹觀音中學

初等教育 達州市通川區西崗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第八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第七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第二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第一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實驗國小
達州市通川區柴市街國小 達州市達川區實驗國小 達州市達川區逸夫國小
達州市達川區希望國小 達州市達川區城南國小 達州市達川區藍天國小

社會

科技

2014年末達州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9家,擁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5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市(廳)級重點實驗室5家。全市獲省級科技進步獎9項,授予市級科技進步獎28項,登記技術交易契約金額1750萬元。全市組建特色農業產業科技特派員團隊26個。全年共申請專利898件,專利授權560件,其中企業申請專利323件,企業申請發明專利61件。

通信

2014年,郵政電信業務收入27.15億元,增長2.1%;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7.68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350.77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93.48萬戶,4G用戶17.7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48.87萬戶,網路電視用戶21.07萬戶。

傳媒

2013年,達州市共有文化藝術館(站)319個;博物館3個;陳列館2個;公共圖書館7個,藏書量92.1萬冊。年末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47%和95.32%,達州市有線電視入戶率28.69%。

衛生

截至2014年末,達州市共有衛生機構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397個(含個體診所),其中醫院、衛生院382個(不含非建制鄉衛生院),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全市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729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生6266人,註冊護師、護士6994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25萬張。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5.2‰和8.39‰。

體育

2014年末全市共有體育場館11個,建設全民健身路徑424條,當年新建全民健生路徑80條,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99個。體育彩票銷售實現1.42億元,增長10.1%。

歷史名人

張愛萍(1910-2003)

張愛萍張愛萍
四川省達縣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八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共青協和中心縣委書記,共青團中央局秘書長,少先隊中央總隊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團政治委員,軍委騎兵團政治委員、代團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豫皖蘇省委書記,八路軍蘇皖縱隊政治委員,八路軍第五縱隊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三師九旅旅長,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前敵委員會委員,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七兵團司令員兼浙江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第一副主任,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因病於2003年7月5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李家俊
李家俊,四川省萬源縣人。1903年出生於一個地方家庭。先後入縣高小和綏定(達縣)聯合中學讀書。1922年考取上海同濟醫學院。1924年回本縣固軍壩創辦國小。因率學生衝擊縣政府被捕入獄,曾留下正氣凜然詞句:
“身似虎, 氣如虹、哪堪囚蟄在籠中。 安邦志, 濟民衷, 潛伏爪牙, 忍氣吞聲, 任彼小丑且橫行, 他日身返潭穴後, 再作霖雨濟群生”。
1926年與王維舟、陳毅、張愛萍等結識,在成都、重慶、達縣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貫徹中共“八七”會議精神,李家俊協同王維舟、唐伯垃等,在宣漢、萬源一帶開展民眾工作。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中共黨組織在萬源、宣漢邊界地區的廣大農民中,建立了比較堅實的工作基礎。1929年4月,發動和領導萬源固軍壩農民武裝起義,燃起了土地革命的火焰,震撼了川東北。並建立“川東第1路游擊軍”,後正式命名為“四川工農紅軍第1路游擊隊”,任司令員。同年底,宣(漢)達(縣)城(口)萬(源)四縣委員會和城、萬紅軍總指揮部成立,任副書民兼城、萬紅軍總指揮。
固軍壩起義的勝利,使軍閥劉存厚極為恐慌,先後三次調兵進行“圍剿”。李家俊機智勇敢,多謀善斷,採取“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的作戰方針和靈活多變的戰術,與軍閥劉存厚多次作戰,屢戰皆捷。轟動全川,確有第二井岡山之氣概。此時,紅軍游擊隊發展2000餘人,建立了1000餘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據地,成立1個縣農會,4個區農會和23個場農會,革命力量大大加強。他被譽為“四川的彭湃”。
1930年李家俊調到中共四川省委作軍事工作,先後在江津、合川、忠縣、長壽等地發動武裝起義。
1931年春,任川東特委軍委書記、江巴中心縣委軍支書記,負責領導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各地的軍事武裝鬥爭。同年10月,李家俊在往返重慶途中,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國民黨重慶當局企圖勸誘投降悔過,李家俊義正辭嚴,堅定地說:“共產黨為國為民幹革命,有什麼過該悔?想讓我投降,白日做夢!”
1931年10月29日,於重慶羅家灣英勇就義。時年29歲。

王維舟

王維舟王維舟
王維舟,本名王天禎,1887年6月10日出生於宣漢縣清溪場。
1923年在家鄉創建了四川省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1927年至1932年,在川東組織民眾,堅持游擊戰爭,參與發動了著名的“萬源固軍壩起義”。曾任川東革命軍事委員會書記、川東遊擊軍總指揮。川東遊擊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3軍後,王維舟任軍長。與中央紅軍會師後,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四局局長、八路軍第385旅旅長兼政委。後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中共西北局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民委主任委員兼西南民族學院院長。1956年調中央監察委員會工作。王維舟是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第二、第三屆常委。毛澤東同志曾於1943年親筆書贈王維舟“忠心耿耿,為黨為國”。
1970年1月因受林彪、“四人幫”迫害含恨於北京逝世,享年83年。

陳清泉
陳清泉、四川省達州人,一級美術師、現中國書畫院山水畫委會員主任、中國國畫院專職畫家、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理事、《世界名人錄》中文版編委,全國多家畫院副院長等。
國畫作品《氣壯山河》、《氣壯山河》、《長城萬里圖》在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展獲特別金獎、在1996中國書畫精品展金獎、第五屆國際書畫展銀獎、首屆華人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等畫展中獲銀獎;另有許多作品在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政府機關等主辦的全國美展;其國畫作品多在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當代美術館、香港大會堂、美、日、泰、新、馬等國展出,許多巨幅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立美術館、中國文物機構、世界文化藝術中心、中國文化藝術城等眾多國內外文化機構收藏,其巨幅國畫山水深受海內外政府機關、星級賓館、集團公司、收藏界及國際成功人士定購收藏,其事跡在眾多電視台、主流報刊、權威雜誌等進行專題報導,業績入載《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美術全集》《世界書畫名錄》等權威辭書.出版有《陳清泉山水畫集》《陳清泉國畫集》《陳清泉人物畫集》。
其國畫代表作有山水《氣壯山河》《江山多嬌》《大江東去》《長城萬里》等,人物《冬天來了》,花鳥《荷塘秋趣》《開花時節》。榮登2004年度中國藝術市場最具影響力百位畫家排名榜,2005中國書畫年度人物。
魏傳統
魏傳統是1926年參加革命的老革命家、老將軍,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他寫詩自稱“八次過關未斷頭”。魏傳統是四川達縣人,1908年出生。年幼喪父,6歲入私塾,讀了5年四書五經,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1920年,魏傳統考入達縣第5高級國小。1925年,考入達縣中學。1926年,魏傳統參加了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領導的創造社。1927年大革命失敗,魏傳統離開達縣中學,到農村從事農民運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加入紅四方面軍,負責組建紅33軍政治部,任政治部秘書長。有一次張國燾在大會上講話,忽然問:“你們誰知道馬克思是哪國人?”台下默默無聲,不知怎樣回答。魏傳統捅了捅一個幹部“你就說是德國人”,這個幹部立刻站起來回答了。張國燾一看這個農民出身的幹部,心想,他怎么會知道馬克思是德國人呢?會後一追查,才知道是魏傳統告訴他的,從此魏傳統就倒了霉,由33軍秘書長一下子貶為油印股長,不久魏傳統被抓起來要執行槍斃,幸被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傅鍾發現攔了下來。在長征途中,魏傳統、吳瑞林幾乎被張國燾殺了,是董振堂強行阻止的。
1937年西路軍失敗後,魏傳統回到延安,1938年任八路軍政治部宣傳科長、358旅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建國後,魏傳統歷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副部長、解放軍政治學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兼副政委、院長。魏傳統對詩詞格律造詣很深,著有《江淮敵後烽火》、《追思集》、《魏傳統書法作品選集》,他精通書法藝術,全國名勝古蹟,多有他題寫的碑銘和楹聯匾額。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6年去世。

春申君(?~公元前238)

春申君春申君
春申君,真名黃歇,戰國四公子之一,祖籍達州,曾任楚國國相。
黃歇遊歷山川,博聞強記,簧舌善辯。考列王元年拜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12縣,上海簡稱“申”由此得名。
申君明智忠信,禮賢下士輔佐治國聞名於世。秦昭王曾聯合韓.魏伐楚,楚國危急,春身君犯陷使秦,勸退壓境重兵。還曾使計讓楚太子逃出秦國即位。還為楚國征伐魯國。楚考列王無子,春申君娶趙人之妹懷孕後獻於楚王,生下後被立為太子。即後來的楚幽王。李園在掌握大權後,將春申君全家殺死。

唐甄
中國100名傑出思想家之一(1630~1704),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論家。初名大陶,字鑄萬,號圃亭。達州(今達縣)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清順治十四年(1675)中舉人。曾在山西長子擔任過10個月的知縣,因與上司意見不合被革職。後曾經商,因賠本乃流寓江南,*講學賣文維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潛書》
唐甄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大膽的揭露和批判。他認為皇帝也是人,沒有什麼神秘,並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自秦以來”的皇帝都是賊,他們為了奪取皇位常常無故殺人,殘害百姓。唐甄憤然地說:“川流潰決,必問為防之人,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至於國破家亡,流毒無窮……,非君其誰乎”(《潛書·遠諫》)。唐甄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權的主張,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們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權貴作鬥爭的權力,以 “攻君之過”,“攻宮闈之過”,“攻帝族、攻後族、攻寵貴”之過,使皇帝有所顧忌。唐甄還發展了產生於先秦的民本思想,強調民是國家的根本,離開了民,便沒有國家的政治。他指出,國防*民來鞏固,府庫*民來充實,朝廷*民來尊崇,官員*民來養活。君主只有愛護人民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如果無道於民,縱然 “九州為宅,九州為防,九山為阻,破之如椎雀卵也” (同前)。他還提出了愛民、保民、富民的具體政策,主張打擊貪官污吏,強調“刑先於貴”;呼籲政府幫助農民種值農桑,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針對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唐甄提出貧富要相對平均的主張。他指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則萬物各得其所”(《潛書·大命》),否則,必然引起社會動亂。唐甄還提倡為民的功利主義,反對理學家們“儒者不計其功”的說法。他認為儒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能定亂、除暴、安百姓。如果儒者不言功,只顧自己,那就同一個匹夫匹婦沒有什麼區別。
唐甄的反君主專制的思想和民本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王平
字子均,巴西宕渠縣(今四川渠縣)人。生年不詳,卒年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
王平初隨曹操,後降劉備,任牙門將、裨將軍。建興六年(公元228年)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殺馬謖等人,加封王平為參軍、討寇將軍,封為亭侯。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平定魏延作亂之後,任後典軍、安漢將軍,兼任漢中太守,封安漢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改任前護軍、前監軍、鎮北將軍。

李雄
(274—334)十六國時期成國的建立者(304—334)。巴氏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縣)人,後遷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南)。.父李特及叔父李流相繼為蜀地流民起義領袖。特及流死,他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於晉安二年(公元303年),率軍攻克成都。次年,建立政權,稱成都王。建興三年(306年)即皇帝位,用范長生為丞相,國號大成。

李漱芳
字藝圃,四川渠縣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授吏部主事。再遷郎中。三十三年,授河南道監察御史。巡視中城,尚書福隆安家奴藍大恃勢縱恣,挾無賴酗酒,橫行市肆間。漱芳捕治,論奏,高宗深嘉之,命戍藍大,以福隆安下吏議。尋擢工科給事中。三十九年,壽張民王倫為亂。漱芳疏陳*民聚眾滋事,為饑寒所迫;又言近畿亦有流民扶老攜幼,遷徙逃亡,有司監盧溝橋,阻不使北行。給事中范宜賓亦以為言,請增設粥廠。上命侍郎高朴、袁守侗率宜賓、漱芳往盧溝橋及近畿諸城鎮省視,初無流民。倫亂定,俘其徒檻致京師廷鞫,命漱芳旁視,無言為饑寒迫者。問歲事,對秋收尚及半。上責漱芳妄言,代*民解說,心術不可問,不宜復居言路,為世道人心害,宥罪,降禮部主事。四十三年,禮部請以漱芳升授員外郎。故事,郎中、員外郎員缺,選應升授者,擬正、陪上請。至是,獨以漱芳請。上不懌,責尚書永貴擅專邀譽,涉明季黨援朋比之習,奪其職。漱芳久之乃遷員外郎。卒。

李特
達州最早登基的皇帝李雄之叔父。
達州居然還出過皇帝?千真萬確,而且還不止一個,第一個還是歷史上所記載的十六國中成漢政權的開國皇帝-李雄。李雄是怎樣當了皇帝的,得先從他父親他特說起。
李特,西晉巴西宕渠(今達州市渠縣)人。公元301年,李特在四川綿竹收合流民,得7000餘人,打敗官府的軍隊,隊伍越來越壯大,先後占領了川西、川東、川北很多地方。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自稱益州牧,建元“建初”。不久李特戰死,弟李流繼稱益州牧。隨後李流又病死,李特的兒子李雄繼任,攻下成都。次年,稱成都王,改元“建興”。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六月,李雄即皇帝位,國號“大成”。後來到李壽時,改國號為“漢”,因此,歷史上合稱為“成漢”,是十六國中建立較早的強大割劇勢力。統治的地盤西至汶山、漢嘉,東抵巴東,北達漢中,南包今雲南東部和貴州部分地區,其地區建置大抵沒襲蜀漢西晉
李雄在政治上“簡刑約法”,宣布“除晉法,約法七章”。在經濟上減輕對人民的剝削,規定一個男丁每年交納三斛穀子,女丁減半,有病的只交男丁的四分之一。每戶交絹數丈,綿數兩,比西晉政權的賦稅要輕得多。李雄還“興學校,置史官”,自己“聽覽之暇,手不釋卷”。東晉史學家常璩稱讚李雄之時“寬和政役遠至邇安,年豐谷登。事少役稀,民多富實,乃至閭門不閉,路無拾遺,獄無滯囚,刑不濫及。
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年六十一歲。葬在安都陵,諡號武帝,廟號太宗。李班嗣位。後李班被李越所殺,由李期嗣位,在位三年,被李壽所廢,李壽自立為帝。李壽死後,子李勢嗣位。李勢荒淫殘暴,任用小人,政治腐敗,境內蕭條。公元347年,成漢亡,四川重新歸入東晉版圖。

黎玉璽
黎玉璽黎玉璽
(1914―2003)字薪傳,四川達縣人,電雷一期海軍官校23年班,陸軍大學參謀第7期,圓山軍官團高級班第2期,高級兵學研究班第2期畢業海軍指揮參謀大學第4期及三軍聯合參謀大學正規班第2期等院校培訓,曾任江陰江防部魚雷快艇艇長,桂林行營江防水雷隊長、艦長,任蔣介石侍從海軍副官,海防第1艦隊參謀長,第21護衛艦隊司令官。1949年任“太和”號艦長時,親自護送蔣由寧波逃台,後歷任第2艦隊參謀長、司令,海軍總部參謀長、副總司令併兼艦隊指揮官及海軍62特遣部隊指揮官,海軍總司令(1959.1-1965.1),1963年當選中常委,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1965.2-1965.6),參謀總長(1965.6-1967.6),1967年6月任總統府參軍長。1970年任駐土耳其大使。後再任總統府參軍長(1973.7-1978)。1973年至1982年任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1978年被聘為總統府戰略顧問(2000年5月獲續聘)。1981年起被聘為第十二至十五屆中央評議委員。
2003年2月19因肺癌引發呼吸衰竭在內湖三軍總醫院病逝,葬於五指山國軍公墓上將二區。

范紹增
(1894~1977-3-5)名舜典,號海廷,綽號“范哈兒”,“大老造”。屬馬,四川省大竹縣清河鄉人。自幼不喜讀書,常到茶館“聽書“,對江湖豪俠劫富濟貧心嚮往之。13歲入袍哥,終日在外遊蕩。
清宜統三年(1911),大竹縣,渠縣一帶袍哥首領,同盟會員張作霖聚眾而起。范紹增隨之搖旗吶喊,隨機應變,受到張賞識,收為袍哥小兄弟,並介紹加入同盟會。
民國2年(1913),鄉八霖參回“癸丑反袁”失敗,被迫率部上山,在渠竹,達邊境一帶搶劫財物,購槍枝,擴充實力,范則為張當總管事。
民國5年,范紹增隨張參加反袁護國戰爭。張在鄰水縣一帶活動時,張被親袁川軍襲殺。范率部繼續反袁。
民國7年4月,受川滇黔靖國聯軍援川陝第二路總司令顏得基收編,任模範營營長。不久,編入征緝五旅王維舟團任營長,王離職後,范即升任團長。
民國9年10月,顏德基參加唐繼堯發動的倒熊(克武)之戰失敗,范紹增改編在熊系第一軍第六師余際唐部任團長,駐紮雲陽。此間曾回大竹縣清河場,將被其搶過財物的人家請來,償還損失。范紹增在餘部受到排擠,日夜思變。一個風雨之夜,率部襲擊駐夔府的第二軍唐式遵部,奪得槍械上千件,集結兩千多人,活動於酉陽,黔江一帶。
民國12年3月,楊森回川。范紹增受楊收編,任第四師第八旅旅長。次年,楊任四川軍務督理後,委范為第九混成旅旅長。
民國14年10月,楊企圖以武力統一四川,失敗後下野充川,行前將部分武裝交范統率。翌年3月,楊由湖北回萬縣,范即率部來歸。9月,楊森脫離吳佩孚,被蔣介石委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范任該軍第七師師長。民國16年,楊森派范部與北洋軍合謀武漢,受到武漢革命軍痛擊,范受傷回川。
“四·一二”政變後,范曾收留與他共過事的共產黨員王維舟在軍中避難。是年秋又暗中出人出槍,支持大竹縣團練驅逐楊森駐防大竹縣的師長白駒。年底,楊森因范發展袍哥勢力,不為已用。擬俟機殺之。范得訊後。於夜間乘汽艇逃命,鏇在長壽約集楊森部師長郭汝棟等,通電討楊,被蔣委為川鄂邊防軍司令。不久討楊敗,防地盡失,遂轉而投*劉湘,任第四師師長。
民國20年2月,劉文輝任四川省主席後,後與劉湘爭奪四川霸權。劉文輝重金50萬收買范紹增。范即將劉文輝送巨款之事告訴劉湘,詢問處置辦法。劉湘叫他把錢拿到上海去玩。范用錢在重慶修建一所華麗的范莊,並挾巨款到達上海。在上海愛到青幫頭子杜月笙,張蕭林等人的盛大歡迎,並被流氓集團“仁社”的老頭子張錦瑚破格收為關門弟子。杜月笙還送范可裝備一營人的英國式軍需品。
民國22年,范紹增奉令出川攻打洪湖的紅軍賀龍部。所屬一個團被殲,范亦受傷。之後范紹增對紅四方面軍的圍追堵截。
民國26年,何應欽到四川整軍。劉湘藉機改編范部,免去其師長職務,名義上升為副軍長。范對劉十分怨恨。抗日戰爭爆發後,范請纓殺敵,隻身趕到上海前線,任第十一兵團副司令。上海淪陷後,隨軍撤退到漢口。時劉湘正在漢口萬國醫院治病。范受戴笠之託,監視劉與韓復渠的往來函電及代表聯繫情況。
民國27年初,范紹增因支持川康整軍和揭發劉、韓勾結有功,被蔣介石委為第八十八軍軍長,自募兵員抗日。他很快在四川編成4個團,但武器破舊不堪。范找到老部下,某武器修理廠廠長李文彬修理,自已拿出半數以上的修理費。他對官兵說:過去打內戰,都是害老百姓。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傾家蕩產,拚命也要同你們在一起,把日本人趕跑。
民國28年初,范紹增率八十八軍出川,在江西東鄉一帶同日軍作戰;次年夏,又轉移浙西作戰;冬,調太湖張渚地區擔任防守。日軍第二十二師團長土橋一次指揮敵偽.兩萬多人進犯,在宜昌一帶展開激烈的拉鋸戰。范親臨第一線督戰,終於擊敗日軍。[民國]30年春節時,老百姓慰問范部。范在張渚各界勞軍會上說: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幫忙,還是打不贏的;二回我們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們口水!
范雖在前線打了勝仗,卻被蔣介石調任為沒有實權的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范一氣之下,於[民國]31年初回到重慶。回川後,范紹增交友甚廣,與張瀾,熊克武,陳銘樞來往密切,並在重慶南岸楊傑家裡參與黃琪翔,章伯鈞,楊虎等的民主活動,思想逐漸傾向反蔣。抗日戰爭勝利後,范面見顧祝同,要求把他原來的部隊調去搞開墾。顧示意還要準備與共產黨打仗。范對打內戰已無興趣,鏇去上海,參加民盟,民革等組織領導的民主活動。他在滬憑幫會及川軍舊部關係,成立“益社”,自任理事長。該社在經商過程中與中共地下組織有過聯繫,曾將藥物,紙張等運往蘇北解放區。
民國37年3月,國民黨召開“國大”,范紹增被選為國大代表。選舉副總統前,蔣介石召見范等,要他們聯繫一部分代表支持孫科。范直說已經答應支持李宗仁。蔣對范當面抗命非常惱火,不久又得知范和楊嘯天等人進行不利於國民黨的活動,立即手令上海警備司令宣鐵吾等將范等逮捕。范得訊後逃脫。
民國38年春,范紹增回到重慶,與民革成員交往甚密。秋,經顧祝同鏇,蔣介石委范為國防部川東挺進軍總指揮。范在大竹縣,渠縣一帶,成立了縱隊。12-14日,率所屬官兵二萬餘人在渠縣的三匯鎮通電起義。
解放後,范紹增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解放軍四野五十軍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等職。1977年3月5日在鄭州去世,終年83歲。

衛承芳
字君大,達州人。隆慶二年進士。萬曆中,累官溫州知府。公廉善撫字。進浙江副使,謝病歸。薦起山東參政,歷南京鴻臚卿。吏部推太常少卿朱敬循為右通政,以承芳貳之。敬循,大學士賡子也。賡言:“承芳臣同年進士,恬淡之操,世罕能及,臣子不當先。”帝許焉。尋遷南京光祿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嚴絕饋遺,屬吏爭自飭。入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拜戶部尚書。福王乞蘆洲,自江都抵太平南北千餘里,自遣內官征課。承芳抗疏爭,卒不從。萬曆間,南京戶部尚書有清名者,前有張孟男,後則稱承芳。尋就改吏部。卒官。贈太子太保,謚清敏 。

城市榮譽

全省第1個進入人民大會堂招商的城市
全省第1個可以以地級市名義直接從中央拿到100億的城市(達陝高速)
全省第1個把省AA級風景區直接申請世界自然公園的城市
全省第1個重慶人投資(47億)是成都人(22億)的2倍的城市
全國第一大海相氣田
全國第1箇中石化中石油等等各大能源集團爭相投資近700億的城市
全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開發銀行不封頂貸款城市
全國第1個沃爾瑪、家樂福一起進駐的城市
全國第1大天然氣化工園區
全球最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
08年初步能實現全市各區縣皆通火車和高速,3大目標初顯成效。

風景名勝

八台山風景區
萬源市八台山省圾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東北部邊緣,距市區51公里,東與重慶城口接壤,西鄰陝西、巴中,南接宣漢,北接湖北,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73M,境內有觀雲台、獨秀峰、棋盤山、戈潭飛瀑、飛龍峽谷,萬米漂流等大小景點百餘個,若隱若現的佛光、日出、雲海給八台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無數座雄奇、險峻、陡峭的山峰象璀燦的寶石鑲嵌在八百里秦川,正日益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賓客來此探險,觀光旅遊,享有“川東小峨眉”之美稱.
此風景區包括八台山和龍潭河兩大部分,地處南北氣候分界線上,獨特的地質地貌孕育了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資源,植被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境內溝壑縱橫,原始蒼翠,鳥語花香,奇峰異石星羅棋布。調查表明現有植物52科1400餘種,其中:銀杏羅漢松、紅豆杉等2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同時還有大量的木本油料、糧侖及藥用原料,境內棲息著98種野生脊椎動物,其中獸類33種、鳥類6o種、兩棲類2種、魚類3種、水獺、大鯢、金雞等屬於國家保護的一、二級珍稀動物.龍潭河水淵遠流長,水質清澈見底,沿河兩岸翠竹掩映,遊客在此休閒,玩樂,每到雨季,龍潭萬米漂流形成境內又一道秀麗的風景線,成百上千的漂流者觀賞著沿河兩岸的峭壁、山峰、飛流瀑布,空氣清新逼人,頗似三峽種韻.馳名中外的舊院黑雞、龍潭大鯢在這裡一代又一代地生長、繁衍。境內美麗動人的自然風景和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正日益成為川東北的旅遊勝地。

達州市龍爪塔
龍爪塔

龍爪塔
龍爪塔,又名白塔。位於達州市西外鎮塔沱村北80米的玉印山上,東臨州河,西面山口有一石砌券拱門通向山下,占地約1500平方米。該塔外觀身白檐黑,磚石結構,九級樓閣式八角攢尖頂。塔剎為生鐵鑄就,塔身呈八角錐形,層層上收,各層均錯位開券拱窗。塔檐微翹,出檐甚短,由六層青磚安砌。底層南、西、北三面開券拱形龕門。東面開券拱門進入塔內。塔內每層建木樓,設木欄踏道。鏇轉而上,通至塔頂。頂為彎窿頂。塔基座為八邊形彌座,座高0.25米,周長28米,塔體通高30米。據文物部門考證,該塔建於唐朝年間,頗具唐代風格。乾隆十二(1747)年增刻本《達州志·輿地圖》已繪有龍爪山圖。從塔磚燒鑄銘文及第八層橫樑墨書題款可知,曾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和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先後補修及裝修重建塔樓。該塔1991年5月被公布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爪山一峰孤聳,峭立江邊,“如龍舒爪”山下有深潭,名為龍爪潭。下瞰深潭,碧波蕩漾,百舸爭流,令人神往。古人有詩讚曰:臨河玉印鎮江濱,倒映山形妙有神。一派清波沉月魂,千尋碧浪龍鱗。著名大文豪郭沫若1937年登上龍爪山,遠眺鳳凰山,揮豪書情懷:“鳳凰之山何蜿蜒,龍爪欲攀天”詠此佳境。1968年,達縣市人民政府又拔專款維修了一至九層已腐爛的木樓梯,1989年正式對遊人開放。1994年,受達川市西外鎮人民政府委託,達川市鴻升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投資恢復重建龍爪山上的《朝陽寺》。現已建成(觀音殿)、《接引殿》等殿堂,配套設施《齋飯堂》、《風味小吃部》、《茶園》也相繼建成。現香火旺盛,吸引著全國近二十個省、市、自治區的香客朝山拜佛,同時,還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的遊客,年客流量已達十萬人次以上。


五峰山森林公園
竹海公園竹海公園
五峰山森林公園,又名竹海公園,位於大竹縣月華鄉五峰山。距縣城18公里,乃川東新辟一處旅遊勝地。因其竹區遼闊,竹類繁多而得名。園區所轄竹山6000餘畝,有楠竹、斑竹、慈竹、白夾竹、苦竹、黑竹等10多個品種。利用竹類生產的各種檔次的工藝品達100多個品種,深受民眾喜愛。還有楠木、紫檀、榔杉、桂樹、香樟等珍稀林木,條生其內;有刺蝟、金雞、竹雞、山羊、野雞、野兔等珍禽異獸,棲息繁衍其間。以及自然形成的大片石林,數處溶洞。還有名聞遐邇的明代巨松,極富神話色彩的七姐妹樹、合歡樹等,真是天造地設。把一片橫無涯際的竹區點綴得絢麗多彩,把一個“竹鄉王國”襯托得更加秀麗迷人。
竹海公園縱橫30餘公里,可供遊玩最佳景點20餘處。尤以小石林、通天洞、月宮桂、觀景台、楠竹林等為佳中之優。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是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保衛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而進行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重大戰役並取得輝煌勝利的專題懷紀念館。

陳列館於1984年動工,於1996年5月建成開放。170米長的展線展出了當年紅軍留存於萬源境內的各類文獻資料、武器彈藥、石刻標語及其它珍貴文物1200餘件。陳列採取沙盤展示、模型製作,燈箱布景、攝影繪畫、圖表統計等多種表現形式,生動地再現了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八萬紅軍將士與劉湘二十萬人馬血戰萬源,保衛蘇區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

館址位於萬源城郊馱山公園左側,占地12畝,館舍建築面積2340平方米。徐向前同志這次戰役評價這樣:“反劉湘的六路圍攻是我們在四川打得時間最長最艱苦的一個戰役。在紅四方面軍的歷史上,也可以說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戰績最輝煌的一個戰役……在反‘六路圍攻’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萬源一帶的決戰防禦。假如萬源失守,我軍就有被壓出川北的危險。敵人拼了死命,我們也拼了死命,這是關係川陝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一次決戰,不拚命不行啊!”
許多史學家論斷,如果“萬源保衛戰”失利,紅四方面軍被壓出川北,川陝革命根據地必然被摧毀,那么20萬國民黨軍就會夾擊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僅剩3萬餘人的中央紅軍行至川西,不但得不到紅四方面軍的接應,而且會遭到川、黔、滇各路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甚至有被敵人吃掉的危險,那么整箇中國革命的進程就將會大大推遲。所以萬源保衛戰的偉大勝利不但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的生死,川陝蘇區的存亡,而且關係到整個工農紅軍的命運,中國革命的前途。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建館12年來共接待國內外、省內外來賓及青少年學生百萬餘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館參觀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91年萬源戰史陳列館被評為省級文化先進單位。1995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達川地委、地區行署分別命名為省、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特別是十集電視劇《血戰萬源》在中央和各大電視台播放以後,慕名前來參觀的遊人更是絡繹不絕。
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已經成為仰紅軍業績、緬先烈遺志,淘革命情操,育高尚品格的歷史博物館。

達州市知名景點一覽表

簡介 圖片
四川百里峽 四川百里峽位於宣漢縣境內,是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景區由百里峽、江口湖兩部分組成,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其中百里峽景區範圍65平方公里,海拔452米至2148米,峽長140公里。這裡有百獸聚會、仙女岩、觀音洞、南天門、二龍飛瀑、老黃山、犀牛望月、一線天、盤龍洞、雄雞鳴天十大景點,江口湖水域面積20平方公里,有雲霧寨、雞窩石、三斗峽、普光寺、黃石白鶴林等景點。百里峽景區歷史悠久,有秦末漢初樊噲屯兵駐紮留下的將軍坪、跑馬梁、拴馬石、大通險道及石棧道等遺址,有張獻忠、白蓮教留下的青龍寨、大寨子等遺址。 四川百里峽 四川百里峽
八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八台山風景名勝區地處萬源市八台鄉的東部,因地貌成層狀梯級遞降,有八層之多,故名八台山。主峰2348m,為川東第二高峰。八台山為大巴山石灰岩山地的一部分。區內景物多彩多樣,融山景、峰景、崖景、生景、氣景為一體,是達州市自然風景最吸引人的景區之一。八台山峰谷高差達1500一1700m。站在峰頂,腳下群山起伏,如波似濤,延綿千里。其西南部為白沙河支流,谷坡寬闊,其上發育相對高差達100m的石灰岩孤丘36座,參差錯落,形似象棋的棋子,故稱棋盤山,這是四川省獨一無二的石灰岩丘陵群景觀。 八台山風景名勝區 八台山風景名勝區
真佛山 真佛山位於達州市達川區城南30餘公里的七里峽山脈中段的福善鄉境內,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風景區主要由德化寺、玉佛寺、金剛寺、凌雲寨等人文景觀,以及胭脂湖、三仙石、海螺洞、蓮花庵、雲華山、刀脊樑等自然景觀構成。與德化寺遙遙相對的一佛寺雙塔,造型別致,工藝精湛,塔高21層,可謂全國之最。古廟、石塔、林海、秀峰、溶洞、湖水渾然一體。 真佛山 真佛山
賨人谷 賨人谷風景區地處達州市渠縣城東26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麗峽、飛瀑、湖泊、湧泉、怪石、古棧、茂林著稱,被譽為川東“小九寨”、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景區內景觀眾多,匯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氣景、生景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並且有些景物獨具特色。洞景主要集中在渠縣龍潭鄉老龍村境內,初步調查有大小溶洞60多個,呈現於地表的多為落水洞形式,一門一洞,洞洞有別,洞間又有小洞相通。溶洞群中,以老龍洞的規模最大、最奇。該洞高20m,寬約30m,長在1000m以上。 賨人谷風光 賨人谷風光
宣漢觀音山森林公園 觀音山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面積24488畝,最高海拔1058.6米。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觀音山森林公園不僅是生態旅遊勝地,還具有歷史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觀音山的神話傳說,神龍宮的傳奇故事,山頂的寶蓋寺遺址,紅軍戰場遺址和"白蓮教"起義遺址見證著歷史的痕跡。 觀音山森林公園 觀音山森林公園
雷音鋪省級森林公園 雷音鋪森林公園總面積800公頃,距達川區南城6公里處,雷音鋪森林公園金剛寺旅遊度假村,距達城20公里,位於達川區金剛,該度假村置身於參天古樹之中,大清乾隆三年建造的名勝古剎,規模宏偉壯觀。雷音鋪森林公園經過幾年的建設,初具規模,已向遊客開放並能為遊客提供會議、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優質服務。 雷音鋪森林公園 雷音鋪森林公園
萬源市大竹河風景區 大竹河風景區位於萬源市北50公里,面積49.6平方公里。區內四季景色各有千秋。兩岸山峰千姿百態,有的峭壁千仞,直插雲霄;有的似鱷魚上山、神龜下海,活靈活現;天坑、地縫、間歇泉、溶洞等景觀目不暇接,令人嘆為觀止。 大竹河風景區 大竹河風景區
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又名雙石塔,位於達川區城東南40公里的景市鄉一佛塔村,一佛寺建於清宣統元年,其建築形式和殿堂布局與真佛山寺廟十分相仿,可惜該寺廟毀於“文革”,現僅存山門和石梯,山門高5米,兩邊門柱上石刻楹聯,為“梵剎甚清幽孤月寒煙空色相,園多雅致萬家煙火映禪登。”距寺約20米是一佛塔,塔為雙石塔,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六邊形密檐式實心塔。其中1號塔高42.65米,底層邊長3.6米,下為石砌素麵台基,高0.23米,基座為須彌座,高0.47米,東邊三面浮雕佛龕人物10餘尊以及園林建築圖案。 一佛寺塔 一佛寺塔
列寧主義街 列寧主義街位於距達州市達川區63公里的石橋鎮西南角,由東向西一字排開的四座仿木結構的石牌坊,分別是清嘉慶、同治、光緒年間為旌表、誥封、節孝而建造的。石牌坊古樸雋秀,重檐斗拱蔚為壯觀。每坊額端均鏤雕“五龍捧聖”。其間或浮雕“八仙”,或圓雕“桃園結義”,或“三戰呂布”,或“二十四孝”等歷史故事。 列寧主義街 列寧主義街
渠縣漢闕群 渠縣碑、闕較多,而且品位高,檔次高,其中漢闕有6處。是全國最多的地方,闕上有的刻有朱雀、青龍,有的刻有人物,雕刻精美,造型精緻,為他處少見。全國重點保文物護單位2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其餘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主要碑、闕有馮煥闕、沈府君闕、蒲家灣無銘闕、趙家村西無銘闕、趙家村東無銘闕、王家坪無銘闕、趙公神道碑等。 渠縣漢闕群 渠縣漢闕群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地處四川達州市渠縣縣城內,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文廟是前後經歷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皇帝,改遷位置,費時118年之久才建成的。文廟大門雄偉壯觀,朱紅照壁,十分耀眼。正北面“宮牆萬仞”四個遁勁有力的楷書鎏金大字,相傳為康熙皇帝手書。宮牆兩邊大門懸匾,左有“聖域”、右有“賢關”,即聖賢所能至。橋護欄雕刻文房四寶、花鳥蟲魚、祥雲怪獸等。中橋兩頭為精雕蟠龍,只有狀元衣錦還鄉才可過此橋,寓意金榜題名,獨占鰲頭。兩旁的二橋,也只有功成名就的讀書人,才夠資格過一趟,稱做“游泮”,且要舉行一定儀式,即所謂“泮水生香”,始能走過。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梓桐鄉,建築面積約620平方米,現存房屋10間。此處原名“杜府草堂”,因建國前是梓桐鄉偽團總杜光亭的莊園。該建築始建於民國初年,後經逐年維修、遂成為一座具有川北農村特色的四合大院。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在1982年7月由達縣地區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修建了舊址陳列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愛萍同志題寫了館名。1996年6月,被命名為地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5月22日被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達州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

文化

元九登高

石橋火龍石橋火龍
達州元九登高節這一傳統已沿襲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數十萬人傾城出遊,這一壯觀景象在全國也屬罕見。相傳公元815年,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詩人,世稱元九)貶謫通州(今達州)任司馬,初到任時,通州:“人稀地僻、蛇蟲當道”,元稹勵精圖治,清正廉潔,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幹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調任河南,民眾便於正月初九元稹離任當天,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鳳凰山,萬民送別,依依不捨。達州從此留下了“元九”登高的傳統習俗。每年元月初九這一天,達城萬人空巷,男女老幼競往城外登山,登高遠望,紀念這位好官,而且風雨無阻,不達山頂決不罷休,一直延續今日。人們藉此登高眺遠,祭天祈福,期待一掃去歲頹勢,迎來新年萬事暢達。當代達州籍著名詩人樑上泉有這樣的詩句: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懷元九,詩魂常伴鳳凰游。“元九”登高節已在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商標局註冊,成為達州的城市文化節日品牌。
石橋火龍
達州石橋火龍鬧春已延續千年。整個活動貫穿了請龍、龍點睛、龍請水、燒火龍、送龍等民俗風情,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特別是到了元宵節晚上,數條火龍遊街走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碳等原料配製成煙花,盡情地對火龍燃放,使之火花四濺,讓人喝彩不已。火龍用竹篾做成龍的軀體,再裱上白紙,塗上顏色,繪上鱗、角、爪,龍首、龍尾長達數十米,渾然一體。然後用硫磺、白硝、木炭製成的火藥,做成“土火箭”,還有吐珠、轉花、大犁等不同式樣的煙花,安裝在龍的全身。一條火龍由十來個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樂手、擎鱉魚、小龍蝦、鱉、金魚等人,隊伍達幾十人。經過幾百年來藝人不斷地研究改進,如今火龍由原來丈把長,發展到現在最長可達30多米長。

特產

油酥竹鼬    油酥竹鼬
油酥竹鼬
竹鼬,身大如兔,本市俗稱“hou子”,是巴山特產野生動物,常年生活在土內,以嫩竹根為食,因此其肉細嫩賽雞。油酥竹鼬的做法是選一至二公斤的竹鼬,宰殺後去毛,在清水中浸泡去血水,然後下鍋煮熟晾乾,在全身抹上鹽、薑汁、花椒麵、醬油等佐料,再用雞蛋麵糊穿衣下炸,炸至透身金黃起鍋裝盤,最後以高湯、澱粉加少許白糖、胡椒熬成汁,遍淋全身即成。吃起來外酥內嫩清香可口。還可紅燒、清燉、烘烤,口味亦佳。

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是四川達縣的傳統名食。牛肉片薄如紙,色紅亮,味麻辣鮮脆,細嚼之,回味無窮。
據傳,此菜是八十多年前,四川梁平縣一劉姓藝人來達縣以做醃滷牛肉謀生,但生意蕭條,只好銳意求新,創製成一種薄片狀的牛肉干。每當黃昏來臨,他就在鬧市設攤,專售此種牛肉干。為招來顧客,特在食攤前張一又大又薄的牛肉片,後麵點一盞油燈,映得牛肉片又紅又亮,燈影依稀可見,十分吸引過路行人。嘗之,麻辣脆鮮,人們呼之為“燈影牛肉”。從此,遠近傳名,生意越做越興旺。流傳至今,名不虛傳。

大竹觀音豆腐乾
觀音豆腐乾,又名“仁”字豆腐乾。以其豆腐乾上印有“仁”字而得名。乾形一市尺見方,薄如紙殼,重約二兩五錢。 “仁”字豆腐乾起源於興隆場,1920年,場上“仁”字號袍哥大爺劉炳然開始製作。解放後,由其女劉明菊將此技術帶到大竹觀音橋。由區供銷社支持並扶持她恢復生產。通過改革工藝,使其豆腐乾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生產廠家也越來越多。產品暢銷川東北,經久不衰。

城市實力

世界上最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在達州
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濕法磷酸淨化裝置在達州瓮福集團
亞洲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在達州
全國最大微玻纖生產基地在達州
全國第一大海相氣田---達州普光氣田
全國第一大天然氣化工園區在達州
全國最大的苧麻交易中心在達州
國家級天然氣質量檢驗機構和科研機構在達州
國家級新農村展演基地在達州
國家級曲棍球訓練基地在達州
中國西部最大燃氣電站在達州---總裝機高達140萬千瓦
中國西南最大鋁型材基地在達州
全國唯一一個國家開發銀行不封頂貸款城市
四川省第一個進入人民大會堂招商的城市
四川省第一個以地級市的名義直接向中央拿到100億的城市
四川省第一個把省AA風景區直接申請世界自然公園的城市
國內唯一發現的最早記述種植茶樹歷史的萬源市石窩鄉紫雲坪植茗靈園記摩岩石刻。迄今已有890多年的歷史。
四川省第一個始發動車組的二級城市
成都鐵路局在二級城市中第一大鐵路樞紐特等站
四川省東北部最大工業基地
四川東北部最大檔次最高的綜合性博物館——達州博物館
四川東北部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文化館、大劇院都群聚達州
四川東北部最大的五金、小商品批發市場——達州市南外時代天成,西外好一新商貿城
四川川東北最大家具市場——中青國家際家居生活廣場
達州的“城壩遺址”、“羅家壩遺址”堪稱與三星堆、金沙遺址媲美
土溪漢闕、開江縣牌坊同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堪稱藝術中的珍品
渠縣漢闕有6處7尊,占全國漢闕總數的四分之一,占漢闕總數的五分之三,是名副其實的漢闕之鄉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漢闕群,而且以其藝術精湛而著稱於世,引起了中外歷史學家和漢學家的關注。
大竹縣是“中國苧麻之鄉”,現苧麻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4.5萬噸,居全國首位。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