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是四川省樂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小涼山脈中部,1978年從峨邊縣劃出成立縣級金口河工農區,1985年改為樂山市金口河區。截至2014年,幅員面積598平方公里,轄2個鄉、2個民族鄉和2個鎮,戶籍人口52722人。境內的金口大峽谷有動植物王國和地質博物館之美譽,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大瓦山國家濕地公園被美國自然科學家貝伯爾稱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園”。2014年,金口河區實現GDP29.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10元。金口河區是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的縣級區,也是四川省唯一不對外開放的區縣。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位於樂山、雅安、眉山、涼山四地市州交匯處,是攀西地區通往成都、重慶等地的交通咽喉。幅員面積598平方公里,人口5.39萬。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白雲石磷礦矽石儲量極為豐富;全區水電裝機總量1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8億度;成昆鐵路.樂西公路、峨金公路、金烏公路在境內形成交通網路;森林面積24萬畝;黃蓮、川牛膝、杜仲等優質藥材弛名中外;1998、1999連續兩招商引資突破億元大關,目前全區鐵合金年產量已達2.5萬噸,黃磷7000噸,三聚磷酸鈉2萬噸,磷酸2萬噸,工業矽2萬噸。

樂山市金口河區靠發揮自身優勢,發展農業、水電冶煉化工等支柱產業,拉動了第三產業,有效地實現了城鄉經濟良性互動。今年1至10月,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工業總產值增長19.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09元。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分層次最佳化區域經濟布局,中心城區主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近郊主要是加快建設峨金公路和金烏公路,加強公路沿線的農業綜合開發和旅遊業;遠郊發展糧食、牧業,高山發展經濟林木和中藥材。目前,該區產業布局漸趨合理,城鄉經濟良性互動的格局正在形成。近郊的個體私營經濟開發區、農副產品加工區和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兩年全區共引進項目189個,總投資達9億多元。近郊的金河鎮、永和鎮、和平彝族鄉分別形成水電、冶煉和化工三大工業群,電力裝機1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8億度,形成年產工業矽3萬噸,各類鐵合金9萬噸的生產能力;遠郊共安、永勝、吉星則走出了專業大戶、專業村和基地鄉鎮的特色路,農業開發逐步向規模經營發展,建成具有城郊特色的花椒、茶葉、水果、洋芋、高山中藥材、蔬菜六大產業帶12萬畝。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比實施前增長134%,工業總產值增長164.7%,財政收入增長42.5%,基礎設施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0.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35%。城鎮居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15元,年均增長18.4%,第三產業增長43.9%。

歷史沿革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今金口河境域漢代隸南安縣,北周為平羌縣地,隋屬峨眉縣,唐初屬羅目縣,繼又改隸峨眉縣,後再歸羅目縣屬嘉州(治今樂山)。

清初為歸化鄉屬峨眉縣。

民國三年(1914年)建立峨邊縣第二區,今金口河區境域屬峨邊縣第二區。

1955年隨峨邊彝族自治縣劃歸涼山彝族自治州管轄,1970年後歸樂山地區代管。

1978年4月,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四川省人民政府前身)批准從峨邊彝族自治縣劃出設立金口河工農示範區(縣級)。

1979年12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金口河縣級工農區,金口河工農示範區改為金口河工農區(縣級)。

1985年2月,樂山撤地建市後即為樂山市金口河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金口河區面積598平方公里,轄2個鎮、4個鄉:永和鎮、金河鎮、和平彝族鄉、共安彝族鄉、吉星鄉、永勝鄉。區政府駐永和鎮。2004年,金口河區轄2個鎮(永和鎮、金河鎮)、2個鄉(吉星鄉、永勝鄉)、2個民族鄉(和平彝族鄉、共安彝族鄉)。

政區劃分

截至2013年8月,全區幅員面積598平方公里,轄2個鄉(吉星鄉、永勝鄉)、2個民族鄉(和平彝族鄉、共安彝族鄉)和2個建制鎮(永和鎮、金河鎮),共4個社區、41個行政村和296個村(居)民小組。樂山市金口河區人民政府駐和平彝族鄉羅回村和平路143號。
鄉、鎮 村、社區 政府駐地
永和鎮 濱河路社區、和平社區、官村社區、新民村、新樂村、新華村、新光村、勝利村 新民村三組
金河鎮 金河社區、銅河村、五星村、五一村、吉豐村、大槓村、曙光村、燈塔村、茶坪村、廖坪村、黎明村 金河社區金水街29號
和平彝族鄉 羅回村、解放村、迎新村、迎春村、椏溪村、蒲梯村 羅回村羅回街242號
共安彝族鄉 新村村、新建村、小河村、文店村、象鼻村、大板村、林豐村 象鼻村四組43號
吉星鄉 金星村、同心村、聯合村、民政村、柏香村 金星村三組
永勝鄉 花茨村、五池村、大坪村、和平村、民主村、建設村、桅桿村、順河村 民主村三組

自然地理

地形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金口河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5%,系典型的大山區。

金口河的山大都有兩三千米高。這一座座高高矮矮的山只不過是一砣砣大大小小的石頭。

山脈

大瓦山:大瓦山位於金口河區,在自然地理上位於橫斷山東側,距成都258公里,車程3個半小時,是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觀。海拔3222米的大瓦山,四周被絕壁圍繞,形成山頂平坦四周凌空的平頂高原。遠遠望去大瓦山更像一座空中樓閣或者是航行於茫茫林海的巨輪。他四周絕壁高差達到1000米,山頂平台面積達到1.6平方公里,源於山頂的兩條小河從東南面的懸崖上飛瀉而下,形成落差達1000米的瀑布。大瓦山由二疊紀火山噴發的玄武岩構成,在地質結構上與峨眉山,瓦屋山相同,因而被稱為“蜀中三絕”。但大瓦山與峨眉山、瓦屋山相比在地貌景觀上更為奇特。

氣候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金口河境內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較多,但由於境內山峰林立、溝谷深險,山上山下氣候懸殊較大。

自然資源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白雲石、磷礦、矽石儲量極為豐富;全區水電裝機總量1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8億度;森林面積24萬畝;黃蓮、川牛膝、杜仲等優質藥材弛名中外;1998、1999連續兩招商引資突破億元大關,目前全區鐵合金年產量已達2.5萬噸,黃磷7000噸,三聚磷酸鈉2萬噸,磷酸2萬噸,工業矽2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金口河城區金口河城區
1997年,金口河區人口5.5萬。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金口河區總人口52916人,其中:永和鎮18672人,金河鎮9407人,和平彝族鄉10009人,共安彝族鄉5197人,吉星鄉4629人,永勝鄉5002人。2014年末金口河區總戶數20331戶,戶籍人口為52722人。出生人數387人,死亡人數469人,人口出生率8‰,死亡率為9.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5211人,農業人口37511人;男性人口27354人,女性人口25368人,人口性別比為107.8。2014年全區計畫生育率為91%。2014年末常住人口4.93萬人,城鎮化率45.84%,比2013年提高1.22%。

民族

金口河區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彝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約6600餘人。

經濟

綜述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2014年,金口河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8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5.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5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1億元,同2013年比增長10.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4343元、7310元,同2013年比分別增長9.4%、10.7%。[1]

第一產業

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605公頃,比2013年增加209公頃。2014年糧食種植面積5055公頃,比2013年增加1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76公頃,比2013年增加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713公頃,比2013年增加25公頃。2014年糧食產量10666噸,比2013年增產0.1%;油料產量208噸,增產1.5%;蔬菜產量10986噸,增產3.2%;茶葉產量132噸,增產51.7%;水果產量1208噸,增產12.0%。2014年出欄肉豬39104頭,比2013年增長3.5%;生豬存欄27723頭,增長0.1%;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59111隻,增年長2.8%。2014年肉類總產量3088噸,比2013年增長3.6%。其中,豬肉產量2614噸,增長3.5%,占肉類總產量的84.7%;牛肉產量213噸,增長5.4%;羊肉產量87噸,增長4.8%;禽肉產量103噸,增長3.0%。禽蛋產量405噸,增長15.1%。2014年水產品產量60噸,與2013年持平。全年造林面積311.83公頃,退耕還林面積3533.33公頃。森林面積33514.5公頃,森林覆蓋率55.98%,比2013年提高0.5個百分點。2014年有效灌溉面積350公頃,實際耕地灌溉面積30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94萬千瓦,比2013年增長3.2%。農村用電量911萬千瓦小時,增長0.89%。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3年增長3.4%,產品銷售率101.52%。2014年規模以上金屬矽產量23872噸,比2013年增長9.25%。微矽粉產量5484噸,增長61.25%。鐵合金產量192722噸,增長1.9%,其中:高碳鉻鐵159411噸,增長0.95%。發電量102241萬度,增長6.1%。黃磷2600噸,增長18.0%。棉紡4918噸,下降3.44%。磷礦58938噸,下降42.77%。磷精礦356227噸,增長73.79%。2014年全部工業用電量120075萬千瓦小時,比2013年下降2.5%。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12100萬元,比2013年下降10.49%;實現利潤32900萬元,比2013年下降1.8%;實現利稅58100萬元,比2013年下降8.07%。2014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總產值565萬元,比2013年增長76.56%。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1戶。

第三產業

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174萬元,比2013年增長10.9%。其中,批發業零售額8021萬元,增長12.0%;零售業零售額31437萬元,增長10.9%;住宿業零售額6165萬元,增長11.2%;餐飲業零售額15551萬元,增長10.3%。2014年全區納入月報統計的限額以上企業(單位)5戶,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16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2013年增長1.3%。2014年進出口總額517萬美元,比2013年下降77.1%。其中,出口總額0億美元,進口總額517萬美元,下降76.5%。

社會事業

教育

金口河區地理位置示意圖金口河區地理位置示意圖
截至2014年,全區各級各類學校18所(幼稚園5所,國小9所,國中2所,九年一貫制2所),在校生4455人(幼兒人數1168人,國小人數2148人,國中人數1139人),比2013年減少947人;教職工574人(含民辦幼稚園、編外人員、特崗教師),編內508人,比2013年減少14人,其中,專任教師389人。全區幼稚園5所,幼稚園在園幼兒1168人,比上年增加53人。全區國小11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國小生2148人,畢業生309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國中4所(含初級中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2014年招生314人,在校學生1139人,畢業生517人。高中招生178人,高中在校616人,畢業生214人。聯考報考人數364人,省控上線353人,上線率96.97%,330人升入高校學習,錄取率90.65%。報考成人高校238人,錄取207人,錄取率86.97%,2014年參加自學考試30人。全區有3512名中國小生享受“兩免一補”,2014年新建綜合樓面積2393.51平方米,維修加固校舍4240.5平方米。改造運動場2800平方米。高中毛入學率90%。

文化事業

金口河區城區金口河區城區
截至2014年末,全區有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6個,電視台1個。2014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014年末全區共有檔案館1個。

衛生

截至2014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6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各類醫療機構床位220張,其中醫院120張,衛生院75張。衛生技術人員19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6人,註冊護士55人。全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鄉鎮衛生院6個,床位75張,衛生防疫人員13人。

體育

截至2014年末,全區綜合體育場館1個,體育場地94個,舉辦單項比賽15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5次。

人民生活

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10元,比2013年增加707元,增長10.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132元,增長2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3元,增長9.4%。人均消費支出15032元,增長3.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9.2%,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9.2%。年末全區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0205萬元,比年初增加7633萬元,增長8.2%。

社會保障

2014年末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136人,比2013年末增加2507人。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8907人,企業養老保險新增擴面247人,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659萬元,2014年末結餘16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3048人,徵收失業保險金217.8萬元,失業保險基金支出17.3萬元,2014年末結餘202.8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7200人,企業醫療保險新增擴面2350人,徵收醫療保險基金1759萬元,醫療保險基金支出824萬元,2014年末結餘2350萬元;工傷保險新增擴面339人,征繳工傷保險基金488萬元,生育保險擴面5人,征繳生育保險基金81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30591人。

交通概況

公共運輸

金口河區金口河區
1路:金橋公園-椏溪—鯉魚浩—金台子—金龍大橋—河口電站橋頭—二中—大瓦窯坪—小瓦窯坪—火車站;2路:金橋公園—矽廠門口—枕頭壩(黃角樹)—大石板;3路:城區公交站—工人俱樂部—關村壩煤場—關村壩郵電局—永和鎮政府—鐵路道口—國稅局—和平郵電局—朝陽路口—交警大隊—和平國小—金口河區文體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金口河區醫院。首班發車時間:6:50;末班發車時間:18:00。中途每半個小時一班,特殊情況滾動發班。

公路

樂西公路、峨金公路、金烏公路在境內形成交通網路。樂西公路:1939年,因原來和川滇之間的公路均要繞道貴州,而修築樂西公路(樂山至西昌)、西祥公路(西昌至雲南祥雲)可以作為四川通往緬甸國際公路的一條最便捷的通道,同時也適應了川康邊區開發的需要。1939年冬全線開工,1941年底正式通車。1940年在樂山成立了樂西公路工程處,公路全長525公里。樂漢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將拉近金口河區與樂山市區的距離。

鐵路

成昆鐵路在此設有金口河站,可乘車前往成都昆明等地。建設中的成昆鐵路複線將於2020年通車,在此設有金口河南站,屆時金口河到成都只需2.5小時。

旅遊資源

金口大峽谷

金口河區大峽谷地質公園
大渡河金口大峽谷西起烏斯河凍至金口河,西起雅安市漢源縣烏斯河,東至樂山市金口河區,長26公里,谷底寬一般70至200米,局部小於50米,谷肩最大寬度約8公里,谷深達2600米。峽谷出口處河谷最低海拔約580米,峽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多米,使峽谷最大谷深達到2600餘米,地跨樂山市金口河區、雅安市漢源縣和涼山州川甘洛縣,其連續完整的峽谷長度和險峻壯麗程度世所罕見,堪與長江三峽、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被譽為“地質天書、曠世幽谷”。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大瓦山

大瓦山(大瓦山國家濕地公園)景區位於金口河區永勝鄉,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總面積2812.2公頃。2009年7月,大瓦山濕地公園被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2011年4月被列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區域內既有高山天然湖泊,又有泥炭沼澤,濕地景觀豐富,水生物發育良好,動植物群落多樣,是眾多鳥類、爬行類、哺乳類、兩棲類及無脊椎動物棲息繁殖的家園,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美學價值,在四川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特別是,該區域泥炭資源保存較為完整,在同緯度同海拔地區較為罕見。

五大天池

金口大峽谷金口大峽谷
大瓦山東面腳下分布著“五大天池”,它們由南到北分別是大天池、乾池、小天池、高粱池、魚池,呈帶狀分布,又連為一體。由圍繞大瓦山腳的大天池、乾池、小天池、高粱池和魚池五大相連的高山天然湖泊組成,面積達2610公頃。其中,魚池為五個天池中海拔最高的天池,海拔約2500米,面積近1000畝。魚池水深不見底,池中魚多而肥美。五池中最大的一面湖泊是大天池,它海拔1850米,池邊山形奇特,像是兩條犀牛和一隻烏魚把池子包圍,周圍形成一片很大的草甸,花草繁茂。池中水色清秀,池水常年不滿不溢,尤其是水中常年沒有漂浮物,即便有殘枝落敗葉落入,也會被飛鳥銜走。“五大天池”與其他高山湖泊不同的是,池水看上去是黑色的,而舀起來看卻又非常清澈。有關地質專家稱,這些天池很可能是地震後形成的。

白熊溝

白熊溝乃大渡河北岸支溝,是金口大峽谷著名景觀,位於樂山雅安交界處。全長約7公里。其峽谷直抵大瓦山南麓,沿途深邃清幽,風景奇絕。兩岸高差近千米的絕壁間,草木高懸,遮天蔽日;懸泉如練,飛瀑濺玉;如佛、如神、如獸、形態各異的天然石刻,比比皆是。

大峽谷坐佛

位於大渡河大峽谷下口高達千米的“坐佛”,好似彌勒山神高高盤坐於大渡河南岸大、小十五里溪間,守護著峽谷的平安。佛前谷中栩栩如生、憨態可掬的“神龜石”,如一隻億年神龜與坐佛相依為伴,乃大渡河大峽谷難得的天然奇觀。

鐵道兵博物館

樂山市金口河鐵道兵博物館位於國家地質公園金口大峽谷腹地,坐落在中國唯一的洞中火車站關村壩火車站旁,集收藏、研究、宣傳、教育等功能於一體,是全國唯一一座以鐵道兵為紀念主題的專題歷史博物館。2008年開始籌建,2011年3月破土動工,12月主體工程竣工,2012年6月2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館區占地60餘畝,主管建築面積2330平方米,分為鐵道兵主展館和成昆鐵路紀念碑廣場兩個區域。珍藏歷史文物1100餘件,收藏鐵道老兵珍貴歷史照片300餘張,生產工具、生活用品、書籍、證章、影像資料等鐵道兵文物680件。2013年4月,四川省文物局正式批准命名為“樂山市金口河鐵道兵博物館”。現博物館已創建成為省、市、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市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區級廉政教育基地。

洞中火車站

成昆鐵路關村壩火車站是全國唯一的橋隧相連的洞中火車站。關村壩洞中火車站其隧道長6107米,是成昆鐵路進入金口大峽谷的第一個隧道,也是成昆鐵路全線僅次於沙木拉打隧道(6379米,當時的全國第一)的第二長隧道。

樂西公路

樂西公路修建於二戰時期,是抗日戰爭的運輸大動脈。粵漢鐵路被日軍切斷後,國際通道滇緬公路運送的戰略物資難以運抵重慶。為了打通四川通往緬甸國際公路的最直捷通道,1939年國民政府決定在西康省境內修築連線川康的樂西公路。海拔2800多米的蓑衣嶺(這裡大部分時間雨霧繚繞或冰天雪地,施工人員在此施工須常年披著蓑衣,“蓑衣嶺”因此而得名)則是全線工程艱巨,氣候環境最惡劣、施工條件最差、糧食、藥品補給最困難、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段,僅此路段傷亡的民工就達3000多人,連與詹天佑、茅以升並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傑”的施工總隊長趙祖康因過度操勞而瘦得皮包骨頭,並患上了咯血病。樂西公路通車時,趙祖康感慨良多,親筆題寫了悲壯的“襤褸開疆”紀念碑並撰文,於1942年9月立於蓑衣嶺至今。

土產特產

蠟蟲

蠟蟲體小,雄蟲有翅或無翅,雌蟲無翅,長卵形或稍扁,一般寄生於女貞或白蠟樹上。雄蟲分泌白蠟,包圍軀體,大的直徑達11毫米,高達9毫米。白蠟為醫藥、紡織及製作模型等工業的重要原料。

牛夕

牛夕是一味常用中藥材,生用散淤血、消痛腫、治淋病、尿血、閉經、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肋骨,在全國中藥材市場上銷量很大。

花椒

原植物系落葉灌木,野生與栽培均有。國內大部地區多用花椒的果皮,其色紅、個大者習稱“大紅袍”,質量最佳。其種子名椒目,亦供藥用。另外,同科同屬植物竹葉花椒、野花椒、簕樘的果皮亦作花椒藥用。

烏天麻

金口河烏天麻耐濕性高,塊莖肥大、橢圓,表面黃白至深棕色,點狀斑紋,臍眼明顯,質堅、體實、無空心,藥性強。烏天麻性味甘、平、歸心、經,具有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金口河烏天麻天麻素含量高,經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所檢測,其天麻素含量達0.47%,高出《中華藥典》規定的1倍多。截至2015年,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開發的產品獲得“四川省農產品知名品牌”、“四川名牌農產品”、“四川省特色旅遊產品”、“四川省精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老鷹茶

採集“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的四川大渡河峽谷高山野生老鷹茶加工而成。該茶含芳香油,含多酚類化合物,泡飲時較清香,先澀後甘,滋味濃而口勁大,在夏天飲用更覺得消暑解渴、提神助興,在民間有消暑和健胃開脾的說法。《本草綱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記載。

苦蕎粑

苦蕎粑乃苦蕎去殼磨麵後做成,有兩種做法,原始的一是用苦蕎面加水拌和後展平大小以10—20CM為度,在鍋底加水,將展好的苦蕎粑圍水貼於鍋上,密閒鍋蓋,加火蒸熟即成或將展好的蕎粑放入火邊烤熟便是。二是將苦蕎面加水調糊狀發孝,待發孝後,用粑葉包好上蒸籠蒸熟而成,其味苦而回味甘,燒制的則有脆香感。當前人解析度多用蕎面與大米麵混和發孝蒸製,加入大米麵後,苦味就淡,更加適口。

泡水酒

泡水酒是彝族重大節慶和接待貴客必備的自釀酒,原料以高糧、玉米、小麥為主,通過蒸煮發孝後密封壇或桶內,食用前開封加入冷開水泡製數小時後用“調桿”吸食或取出以大碗飲用。

砣砣肉

砣砣肉是彝族節慶和接待中的招牌菜,以豬、牛、羊、雞肉加原料,切成3—8公分的塊狀洗淨,煮熟拌上椒、鹽、味素、木漿粉等佐料,炒勻或直接拌勻即可,其味麻奇香,特別是配製得恰當的木漿味,無法以言語形容。

羊肉湯鍋

“羊肉湯鍋”是羊肉的另一種吃法,彝族煮的“羊肉湯鍋”別具特色,既不同於涮羊肉,也不同於燒羊肉,它的煮法很簡單很普遍,既不選原料,也不配佐料,羊的全身都可入煮,佐料只有簡單鹽、味素、海椒、花椒,野木漿。吃起來羊肉軟又嫩,羊湯鮮美。

烤乳豬

烤乳豬的皮特別脆,肉嫩,色、香、味、形俱佳,色:金黃色,香:五香中帶燒烤味,味:吃入口中麻、辣、香、嫩,形:整豬是入於綠茵中,製作工藝較為複雜,其程式為:選取大、小適中的香豬,宰殺退毛,取肉髒後,加調料醃40—50分鐘,用消毒後的粘土調成稠糊狀將仔香豬包起來投入大火中燒,待皮脆肉熟後取出開泥殼,抹上香油即成。

風土人情

彝人服飾

彝族服飾,作為彝族形象的重要標誌,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並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審美特徵。

小涼山彝族男子服飾風格古樸。男孩一般在額頂留一塊三寸見方的頭髮,成年男子則蓄髮。他們還用三四米長的黑布纏頭,過去有的還將頭帕前端捲成拇指粗細的長椎形,稱為“子貼”,漢族稱之為“英雄結”。男子以無須為美,利用閒暇時把鬍鬚拔光;左耳戴一串黃色或紅色耳珠,珠下綴有紅色絲線,顯得英姿勃勃。他們一般上身

金口河區金口河彝族服鈽
穿黑色窄袖、鑲有花邊的右衽短布褂,下穿寬大長褲。過去不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羊毛織的披氈,稱為“查爾瓦”,有黑、白兩色,以黑色為佳。它形似斗篷,長至膝蓋之下,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白天披在身上擋風禦寒,夜晚則當被褥。

小涼山彝族女子服飾,既典雅大方,又可傳達多種信息。幼年未婚的姑娘均梳單辮,頭帕用黑布方巾縫製成撮箕狀,倒扣頭上,系根紅色頭繩。舉行成年換裙儀式(15—17歲)或結婚後,改梳雙辮,頭帕改為方巾黑面雙層鑲邊繡花帕,並把兩截童裙換成三截成年彩裙。婦女生育後,改戴夾層荷葉形八角黑布帽,其狀似一口鑼鍋,俗稱“鑼鍋帽”。雙耳一般都戴有銀質耳環、耳墜,領口飾以一塊銀排花。上衣有對襟大袖衣、大襟右衽小袖衣和對襟領褂三種,既寬又短,僅及腹部。下穿百褶長裙,裙的下面鑲有多層色布,裙長及地,修長優美,走起路來更是左右搖曳,婀娜多姿。

彝族的服飾花紋和圖案更是絢麗多彩。有以天象為圖的日、月、星圖;有以大自然為圖的山、河圖;有以動物為圖的雞冠、雞腸、牛眼、羊角、豬牙、獐牙圖;也有以植物為圖的花、葉圖等,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情人溜索

金口河區溜索
在金口河的大渡河沿岸的白水灘附近,有座特別的橋,當地的人們都叫它“情人溜索”。由於在對岸海拔3000多米的無名山的半山腰住著3戶彝族人家老老少少共17人,他們每10多天就要過河從外面運一次糧食之類的東西回家,於是用一根拇指大小的普通鋼絲,固定在峽谷兩端的岩石上,這條橫跨大渡河的最特別的“橋”就是他們與外界唯一的聯繫。3戶人家各自都備有過河的輔助工具:一個普通的滑輪,一節麻繩、兩根山上砍來的黃荊棍。過河時,兩個人坐在一根短棍上,套上繩子,從河面開始溜索。滔滔大渡河水在他們腳下咆哮著,讓人心驚肉跳。由於有的地段需要用力拉繩才能過去,所以往往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分為一組,以便男青年幫助女青年過去。

在這裡有男女青年們如此親密的接觸,許多愛情花朵也就在一來一往中悄然綻放!

節日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節”、“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為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相傳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恩梯古茲派囉羅到凡間收取苛捐雜稅被殺後,為了報復,放出害蟲到民間禍害百姓。人們毫不妥協,相邀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蟲害,終於戰勝了天神)。因此,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手持火把繞住宅和田間巡遊。然後燒起篝火,翩翩起舞,盡情狂歡。

飲食

彝族的飲食以蕎耙、土豆為主食,砣坨肉、泡水酒(桿桿酒)最具民族特色。千百年來,這種傳統飲食習俗至今還廣泛用於日常飲食、宗教活動、逢年過節、親朋聚會等禮儀中。彝人待客多為“泡水酒(桿桿酒)、砣砣肉”。就餐中,有客先敬客、無客先敬長,節氣和祭祀則先敬祖先、神靈。

砣坨肉,喝泡水酒,唱敬酒歌,是少數民族地區對待貴賓的最高禮儀。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