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珍珠》

《方珍珠》

從1949年老舍歸國到他逝世的17年間,是他戲劇創作的第二個豐收期。先後發表、出版的話劇劇本中,《方珍珠》(1950)就是其中之一。5幕話劇《方珍珠》寫北京曲藝藝人在新舊社會的不同生活遭遇和命運,通過對比,歌頌了新中國對藝人的關懷和尊重,呼籲藝人們要自尊自重,團結起來為新社會服務。劇本的前3幕,寫藝人破風箏和養女方珍珠在解放前的北平如何受欺侮,令人悲憤難平;後兩幕的情節與前面的戲劇衝突有些游離,感人的力量稍有減弱。全劇的人物性格寫得維妙維肖,語言極為成功,1951年元旦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首演,導演石羽。

基本信息

(圖)《方珍珠》《方珍珠》

簡介

《方珍珠》是一九五一年拍攝,由大光明出品。非常受民眾歡迎,並改編成電影和北京曲劇.欣賞《方珍珠》不以劇

(圖)《方珍珠》《方珍珠》

情為主,主要是領略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北平民俗和舊京街巷。劇中人的扮演者大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演員。在前半部分的相聲段子裡,充分展現了侯先生年輕時的柳活功夫,聽後真是大飽耳福。劇中的曲藝作詞由陶金和榮劍塵先生擔綱,曲藝指導則是榮劍塵先生。

劇本評價

《方珍珠》劇本有好處也有缺點。
好處

(一)這劇本中有人物。故事是假設的,人物也是虛擬的,不過,這想像的人與事確實有真事中孕育出來的。

(二)這劇本中的對話相當流利。

(三)老舍儘量少用標語口號,而一心一意的把真的生活寫出來,教生活表現標語口號的含義;用不著說,戲劇是具體的表現。

缺點

(一)此劇前三幕整齊,後二幕散碎。原因是:前三幕抱定一個線索,往下發展,而後二幕所談的問題太多,失去故事發展的線索。前三幕以方珍珠為主角,為中心,後二幕拋開她,而去談另一些問題。

(二)此劇原定共寫四幕,後老舍經友人勸告,須多寫點解放後的光明,乃改為五幕。這又是後二墓單薄無力的一個原因。

對老舍的影響

老舍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劇作,有不少是配合當時的政治運動或表現新生事物的,老舍雖以高昂的政治熱情來從事這些劇本的創作,但終因這些生活本身的不穩定、不正常,而未能獲得長久的藝術生命。而《方珍珠》 《龍鬚溝》《茶館》 《神拳》等劇本,因系老舍確實熟悉的生活,對他要表現的內容又有深切的感受,因此寫來得心應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者簡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

(圖)《方珍珠》《方珍珠》

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範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國小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電影

導演:徐昌霖

(圖)《方珍珠》《方珍珠》

改編:徐昌霖
主演: 小王玉蓉、侯寶林、魏喜奎 陶金等
攝影:陳震祥

類型:劇情/家庭/愛情
國家/地區:中國大陸/華語
語種:國語
時長:110分鐘
出品年代:1952年

觀看級別:老少皆宜
推薦指數:★★★★
看點:本片描寫了民間藝人在新中國建立前後不同的生活境遇和思想覺悟。

電影內容簡介

根據老舍原著改編。民間藝人“破風箏”抗戰時因不甘心作日寇的奴隸,帶著老婆大鳳和義女珍珠,忍痛離開北平。

(圖)《方珍珠》《方珍珠》

十年中跑遍漢口、重慶、成都、昆明、桂林等地,到處演唱宣傳抗戰的新鼓書。十年來,“破風箏”和方珍珠,受盡了官僚買辦、大小特務和流氓惡霸的敲詐和侮辱。日本投降後,“破風箏”滿懷希望,興高采烈地回到北平,天真地以為苦日子可熬到頭了,以後可平平安安的賣藝,憑本事吃飯,沒想到北平仍是那些特務、流氓和惡霸的天下。

“破風箏”一家剛回到北平,特務李將軍,狗腿子向三元和專寫些風花雪月的鼓詞去剝削藝人的孟小樵,就開始在“破風箏”和方珍珠身上打主意。王力是一位心地光明為人正直的文藝工作者,多少年來,他替“破風箏”寫了許多宣傳抗戰的鼓詞,而不收任何報酬,是被“破風箏”信任的惟一好人。“破風箏”經過多少天的奔走活動,好歹組成了班子,租下園子。可就在開鑼的那一天,因為得罪了李將軍,李便令狗腿子向三元,帶著一群流氓砸了戲園子,使得“破風箏”、方珍珠及藝人們流離失所。

雖然日子艱苦,但他們終於撐下去了,始終沒有向惡勢力低頭。北平解放了,受苦的人們翻了身。“破風箏”、方珍珠都參加了學習班,學習新道理,他們已不再是受人鄙視的“唱玩意的”。而成了受人尊重的文藝工作者。素來與“破風箏”不合作的相聲藝人白二立,經過學習也與“破風箏”合作了。藝人們在新社會裡,團結進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電影評價

如果劇情一味懷舊而過於強調革命性,可能不會有興趣;但如果完全改編成純革命片,那也沒有太多的觀眾群。希望看到的,是一部以真情去感人的電視劇。或者具備當時那個年代的電影。

《方珍珠》是通過民間藝人方珍珠的命運變化表現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主人公還有破風箏。

第一幕觀看地址

連結地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p/xzzpk/fzz/lplml/13066_112707.htm

相關電影

包氏父子青春似火茶館林家鋪子阿凡提

參考文獻

《老捨生活與創作自述》老舍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談《方珍珠》劇本,第100-103頁.

老舍主要作品名錄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北京人,滿族,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著名作家,1951年,老舍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鬚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民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