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舟山市,是一座囊括了1300多座島嶼的群島性城市,除了最大的舟山島以外,東海上星羅棋布的大量島嶼都算是舟山的屬地。而對於舟山人來說,除了舟山本島以外,嵊泗列島也是一個重要的地理概念。
此處不僅有奇山怪石構成的風景區,且靠近發達的上海,在歷史上則是重要的漁獲區。但也正是因為嵊泗列島的漁業潛力給這裡帶來了無盡的爭端,民國時期的江蘇浙江兩省甚至為了嵊泗北部的幾座島嶼爭吵不休,差點大打出手。
這是怎么回事呢?
到深海里去
舟山地區是錢塘江喇叭狀入海口處的一片離散的群島。因其土地破碎難以耕種,這裡注定只能成為專業漁民的家園,長期以來也不為附近的江浙居民所重視。
不過隨著明朝的物種大爆發,土地上的收穫變多,豐饒的江浙一帶人口也開始膨脹,原有的大陸土地不夠用,人們開始設法向島上開拓新的生存空間。不過由於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漁民們對舟山群島的開發都是暗地裡的。一直到了1688年,康熙帝才開放了移民封禁政策,漁民如潮水一般湧向了新的家園。
1683收復台灣,1688開放移民封禁政策
到了乾隆中期,舟山的漁民已經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拓展到了岱山、衢山一帶,憑藉著輕快的小帆船在舟山近海的漁場內捕魚。
此時的舟山群島
南部的舟山、岱山、衢山等屬浙江寧波府
北面的嵊泗列島屬江蘇松江府
所以從衢山島再往北劃就到了江蘇地界了
由於這是明清數百年來第一次有人跡踏足舟山附近的海域,魚群在自然環境下已經達到了生態承載的頂峰,規模相當龐大。當時的中國漁民,就像剛剛抵達北美鱈魚角的歐洲漁民一樣,對自己會跳進網兜的大黃魚極為滿意。
與此同時,那些有錢造大船駛向深海的漁民,則把目光投向了深海的烏賊。這在當時的漁獲市場上也能獲利很多,在深海撒網也能撈上來不少,是非常容易獲得的經濟來源。
當然這對於魚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隨著舟山附近以捕魚為業的人越來越多,魚群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漁民們畢竟不懂得網開一面的道理,把撈上來的幼年黃魚曬成“梅子”當豬飼料賣,掛在網上的烏賊卵則是隨手丟回海里,進一步打擊了魚類的種群延續。
再小你也跑不掉
隨著漁獲越來越少,到了民國時期,過去的中型黃魚變成了市面上的“大型黃魚”。窮人也不挑嘴了,把“梅子”做成烤子魚當菜吃。
現在就更少了
目前一條4.1斤重的野生大黃魚拍出了29800元
收入漸少的漁民開始有了向海洋更深處伸手尋找漁場的巨大動力。以岱山衢山一線為基地,浙江漁民裝備齊全,開始往更北方的嵊泗列島進發。
其實也不僅僅是漁民,站在他們背後的隱形大佬還有很多。
當時舟山漁獲的主要出口對象是上海的漁行,漁行不僅能收漁民們的魚,還能通過上海發達的銀行業為漁民提供購置裝備需要的貸款,而貸款的抵押,則是漁民未來幾年的漁獲收入。如果漁民撈不到大魚,錢莊就要承擔損失,因此有強烈的動機幫助漁民購置更先進的船隻漁網進入深海。
中國不能沒有上海
上海不能沒有清蒸魚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有意依靠漁業提高財政收入,已經準備了護漁隊收取漁民保護費。如果漁民撈不到魚,保護費也就無從談起,所以他們也希望漁民繼續深入。
原本應該注意生態保護的專家學者們也沒有出面阻攔過度捕撈。由於政府的研究預算主要集中在提高捕魚效率上,想拿到預算的專家把注意力全都轉移到了捕魚技術上。幾乎沒有人認為需要給魚繁殖的空間,而是繼續鼓勵漁民們出海。
用更密的網,撈更多的魚
一場圍繞漁業展開的爭鬥就這樣開啟了。
江浙海島纏鬥
嵊泗列島和衢山有30公里左右的距離,從舟山發出的政令到此不易,因此在清代,這裡就被劃歸了江蘇,由崇明縣管理。當然崇明距離這裡更遠,管理也不方便,到了民國時期只是給了一個無關輕重的崇明縣第五區,作為行政區劃。
在浙江漁民因為魚源緊缺進入這片區域之前,浙江和江蘇兩方面還能相安無事。
可一旦這裡成為了重要的漁獲利益中心,同時也就成了懷璧其罪的核心爭奪地帶。為了搶奪這裡的稅收,民國浙江省政府和江蘇省政府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稅基爭奪戰。也把嵊泗列島推上了東部沿海的風口浪尖。
最先發難的是江蘇省政府。
既然嵊泗列島在行政上屬於江蘇省崇明縣,這裡的漁獲稅收當然就應該由江蘇省來收。1920年代,民國江蘇省政府規定,在崇明縣境內的捕魚活動必須支付銷售額的0.5%作為商品稅。
當時和中國漁民在東海爭奪漁場的還有來自日本的漁民。為了增強中國漁民的競爭力,孔祥熙曾明令禁止向漁民收稅,因此江蘇省的稅收是違法的。但他們也找到了規避的辦法,也就是利用漁行作為橋樑,合法地向漁行徵收營業稅。而這些稅收,最後自然會被漁行轉嫁到漁民和消費者頭上。
在嵊泗列島作業的漁民也別無選擇。由於魚的保質期短,他們若要儘快在上海這個大市場把魚銷出去,就只能在崇明忍受江蘇省政府的苛捐雜稅。如果回到相對友好的寧波卸貨,就來不及送到上海,獲利更少。
換做你是嵊泗的漁民,肯定也直奔上海
不過漁民們也不是傻子,推舉嵊泗魚商和舟山沈家門漁業公所的領導人組團去崇明縣說理,要求免除稅收。崇明縣抱持著開明的態度,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然後以煽動稅收對抗的罪名將他們拘捕了。
這一下激起了浙江方面的巨大不滿。尤其是浙江外海水警分隊已經幫助漁業公會組建了一支護漁隊,本打算坐收保護費,結果卻被江蘇先薅了羊毛。是可忍熟不可忍,浙江省政府一封電報把江蘇省告到了蔣介石那裡,要求把嵊泗列島完全劃歸浙江。
浙江方面的理由也很充分:江蘇在嵊泗列島只知收稅,不知開發。相反嵊泗列島的魚商團體全部都是浙江人,和寧波舟山的魚商同氣連枝,安全、基建、民政方面也都是由浙江省負責,稅收自然也應該歸於浙江。最關鍵的證據是,嵊泗列島上的漁民說的都是浙江方言,說明江蘇對此地毫無影響力。
漁業大佬,終究要數舟山人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蔣介石在這個問題上是偏袒浙江的,第一時間就要求江蘇把嵊泗列島吐出來交給浙江。而江蘇省主席陳果夫則憑藉其影響力極力抵制,並得到了內政部的支持。
嵊泗的歸屬問題一時陷入了僵局。這時候又有兩個神秘力量插手,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眾多攪局者亂入
由於兩省對嵊泗魚稅糾纏不清,南京政府甚至傳出了要對此地進行國家管控的風聲,以一個統一的漁業管理處代為買賣漁獲。這讓作為嵊泗漁獲最大消費者的上海特別市坐不住了。與其讓國家控制魚市,還不如直接由上海商界自行組織進貨。
於是在杜月笙和銀行巨頭方椒伯的率領下,上海商界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藉助上海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優勢,他們置辦了大量冷藏設備,吸引漁民前來卸貨,形成了一個壟斷市場。這個市場會收取4%的佣金,用於設備維護,別無其他費用。
杜月笙先生捨得花錢
雖然這筆錢也不少,但由於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冷藏設備,並且的確延長了漁獲的保質期,漁民們還是心甘情願地納了貢。而且這兩位大佬背靠銀行業和民國實業部,能幫漁民搞到漁船貸款,不少嵊泗漁民蜂擁而至。
冷藏設備才真正改變了全世界漁民的命運
正吵得不可開交的江浙兩省反而被邊緣化了。1930年代的前半期,嵊泗列島事實上成為了上海的附庸。
然而好景不長,抗日戰爭很快就爆發了。到了1939年底,日本海軍完全控制了舟山及周邊列島,嵊泗自然也被納入了日本帝國的管轄範圍,和江浙滬都失去了聯繫。最關鍵的是,日本當局有意識地打壓浙江漁民,戰前26000艘漁船被陸續破壞了15000艘,而此前一直被民國政府勉強擋在門外的日本機械漁船大肆進入東海,瘋狂捕撈。
隨著戰事吃緊,日本漁船往返於東海和日本本土之間的海路也變得越來越危險,甚至船本身都被日本海軍不斷徵用,送上太平洋戰場當炮灰。
這對於東海里的魚倒是一個好訊息,有了數年喘息之機,開始恢複種群數量。
而當日本投降之後,嵊泗列島的歸屬就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民政府內部仍然山頭林立,浙江江蘇據理力爭,上海繼續偷偷在實際上控制嵊泗魚品。這樣的爭端當然是不會有結果的,忙於內戰的蔣介石也無力管理這樣的小事。
1950年,解放軍進行戰前兵運
新中國建立之後,為了快速恢復舟山的漁業生產,對當地漁業大戶採取了寬大政策,並向基層漁民提供了數量巨大的貸款。到了50年代,當嵊泗列島的漁獲產量上升,江浙兩省眼看又要爭奪其控制權時,中央大筆一揮,將其劃給了舟山專署。
由於此前的恢復工作都被有意識地派給了浙江的漁業幹部,而且我黨中央的權威性極高,江蘇這次無話可說,接受了事實。
1951年3月,嵊泗列島正式併入浙江,成為了浙東北海面上的一連串美麗的珍珠。
敗退台灣的蔣介石終於看到自己的家鄉獲得了富饒的嵊泗列島。只可惜這一切是由他的老對手完成的,而且終其一生,他也再不能去屬於浙江的嵊泗列島上巡視了。
不知道在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他會不會從內心深處感嘆一聲,自己對團隊的控制能力,真是徹底輸給了老對手。
江浙 舟山 大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