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近代最偉大校長,讓無文憑青年當教授,最後以辭職換學生安全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京師大學堂這座昔日的“皇家大學”雖已改名國立北京大學,但陳腐的官僚衙門氣息卻依舊濃厚。在大學教員之中,不少人胸無點墨卻躋身師長之列,而且還頗受學長追捧,以便他們日後步入仕途時有所仰仗。

北京大學校門北京大學校門

面對這所“名聲在外”的大學,有德之士也不得不猶豫再三。只有蔡元培不顧眾親友勸阻,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這種念頭自“戊戌變法”後就一直激勵著他,使其為之不懈奮鬥。

這一年的12月26日,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委任蔡元培為北大校長,後者在次年1月4日便迅速赴任。據顧頡剛回憶,蔡元培上任當天,全校教職工在大門口列隊迎接,期望能給新校長留下一個好印象。然而這位學校最高領導卻非常和善,主動摘下禮帽,鄭重地向職工們鞠了一躬,全場無不動容。

蔡元培先生舊照蔡元培先生舊照

上任第7天,蔡元培就主動發函教育部,呈請聘任陳獨秀為文科學長(相當於文學院長)。在當時,北大專業僅有文、理、法三大類,其下再分各系,可見文科學長地位之重。對於這位性格與自己截然相反的年輕人,蔡元培在翻閱多本《新青年》後打定主意要請其出山,主動前往陳獨秀家,在門邊小凳上鄧琪醒來,來回數次後才最終如願。

陳獨秀劇照陳獨秀劇照

在答應出任文科學長後,陳獨秀又向蔡元培推薦了一位連博士學位都還沒拿到的毛頭小子——胡適。在胡適看來,如果沒有蔡元培賞識,他的下半生或許就將在一家二三流的報刊編輯職位上度過。正是因為蔡元培的偉大人格,北大才能出現辜鴻銘、黃侃、林紓、陳漢章、劉師培等舊派學者與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等新銳人物共處一校的罕見局面。

大師雲集的北京大學大師雲集的北京大學

因為蔡元培將當時全國屈指可數的學術權威都匯集到北大,北大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擁有全國最高的學術權威。於是蔡元培開始推行自己在歐洲留學時立下的宏願——落實“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八字方針。在這一精神的引導下,大師與精英們在北大可謂風起雲湧,各類社團更是百花齊放,自由民主的風氣開始形成,成為北大異於其他大學的獨特傳統。同時,由於在北大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全國風氣也隨之日趨民主自由。

蔡元培曾就讀的德國萊比錫大學蔡元培曾就讀的德國萊比錫大學

對於學校的發展規劃,蔡元培頗有遠見。在看到文、理分科的弊端後,他提倡溝通文理、合為一科。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北大撤銷文、理、法三科,在教務部門之下直接設立14個系,廢除學長職務改設系主任。在蔡元培看來,大學更多是為了研究學理,文、理這樣的“學”為基本,法、商、醫、工、農等“術”皆為分支。

在管理方式上,蔡元培對德國諸多大學的管理制度極為推崇。他仿效的第一項制度就是“教授治校”,由全校教授推舉五分之一的人組成評議會,學校各項重要事務幾乎都要經過評議會許可方能執行,各系主任也由教授們公開推選。在這種激勵下,北大形成了良好的學術競爭氛圍,各科水準不斷提高。

五四運動劇照五四運動劇照

同年5月4日,轟動全國的“五四運動”爆發,憤怒的北大學子組織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新文化革命,數人因此被捕。在當晚,參加集會的學生們集中在大禮堂商討對策,蔡元培走進場內,表示了自己對學生們的同情與支持,更鄭重承諾將於3天內將被捕同學營救出獄。7日,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將這群年輕人無罪釋放。

蔡元培故居蔡元培故居

此時,那位在幕後為此奔走疾呼的校長,卻默默收拾行囊,在第二天向政府遞交辭呈並前往天津,最後返回浙江故鄉。此後,蔡元培要么在海外考察教育理論,要么在國內籌辦學院和研究院,仍舊奉獻著自己的精力與心血。雖然蔡元培出任校長不過5年,但北大卻因其建立了現代傳統和獨立校格,蔡元培也因北大而永垂不朽。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