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家連年戰亂,軍閥們對兵工廠的投資可謂不遺餘力,但建出最強兵工廠的不是南京、上海等經濟富庶、工業發達地區,反而是相對落後的東北。
瀋陽兵工廠最興旺時,日本人曾感嘆道:“中國在奉天建造了號稱‘東方第一’的兵工廠”。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此之前東北沒有任何兵基礎。
晚清洋務運動興起後,各省都掀起了創辦洋炮局、兵工廠的浪潮。1899年,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奉旨也創辦了“奉天機器局”,但是滿大人對洋務顯然並不熱心,而是專攻鑄幣。
瀋陽兵工廠的前身就是座鑄幣廠,1919年時擴建為兵工廠時,工人全部是從上海、漢口、廣州等地的兵工廠請來的。據說在兵工廠創辦初期,為了讓大家安心工作,奉系高層出手十分闊綽,藥廠負責人葉禾和槍彈廠負責人吳伯琴第一次見張大帥時,每人得了五萬塊支票。
和奉軍交過手的都知道,他們火炮極多,不光火力猛,而且打得遠。這也和奉系捨得花錢不無關係。瀋陽迫擊炮長花了1.5萬英鎊的天價從英國請來了著名迫擊炮和雷管專家沙敦主持工作。
瀋陽兵工廠不僅捨得花錢請專家,在廠房設計、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時也是大量聘請外籍技師承擔的或是交給外國公司承辦。據說先後有超過1500名來自日本、德國、奧地利、俄國、瑞典的技師服務於瀋陽兵工廠。
依靠外國人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為了彌補當時國內沒有專門培養軍事技術人才的學校,瀋陽兵工廠創辦了自己的兵工學校。學校分國中、高中和專門三個部,國中部畢業後到工廠擔任三級技手,高中畢業後先到工廠實習,通過實習期考核則可成為一級技手。專門部相當於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後進廠就是一級技手。
因為重視人才培養,諸如槍長、炮廠和藥廠的廠長很快都換上了中國人。1929年,瀋陽兵工廠經歷了一次大整頓,不少外籍技師離開。工廠不僅沒有因為他們的離開而止步不前,反而在眾多領域實現突破。
捨得花錢的兵工廠大有人在,但是會花錢的卻只有瀋陽兵工廠,因為人家真正的內行領導內行。在瀋陽兵工廠還叫奉天軍械廠時,兵器科又位兼職科長叫楊宇霆。
楊宇霆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東北人稱“小諸葛”。楊宇霆身經百戰,自然知道什麼樣的武器更適合中國的戰場,但作為專業人士,他比張氏父子考慮得更長遠,花起錢來更是肆無忌憚。
東北多年積蓄的財富很快被楊宇霆揮霍一空,奉系財神爺王永江因為他的窮兵黷武憤而離職,可是張大帥對瀋陽兵工廠的瘋狂擴張非但不阻止,反而加倍鼓勵。
瀋陽兵工廠無限度的擴張讓東北百姓本就不富裕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好在1929年後國內形勢突變,部分軍工企業開始轉向民用產品,諸如中國第一量載重卡車就在瀋陽迫擊炮廠誕生。
“軍轉民”為東北經濟帶來了短暫的高速發展,同時也讓瀋陽兵工廠的發展到達了頂峰,只可惜後來這些成果後來全部便宜了日本人。
瀋陽兵工廠 民國時期 兵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