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士族南渡以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那片中原疆土,始終是士大夫們內心深處抹不去的一個情節。陳寅恪對其意義有過精闢的論述:“正統論中也有這樣一種說法,誰能得到中原的地方,誰便是正統。如果想被人們認為是文化正統的代表,假定不能併吞南朝,也要定鼎嵩洛……”反過來說,南朝一貫以正統自居,也不甘心這塊區域一直落在外族手中。梁朝儘管因蕭衍沉浸於佛經而漸失北圖之心,但如有機會,仍希望奪回正朔的象徵洛陽城。現在,西魏已經撤軍。爭奪“河南之地”的暫時只有以高澄為首的東魏和以蕭衍為首的南梁了。高歡臨終前留有一手,他雪藏了一個人。這個人足以幫助高澄對付侯景。他就是名將慕容紹宗——侯景命中的剋星。
慕容紹宗為前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的直系子孫。其人“容貌恢毅,少言語,深沉有膽略”。他為人頗有遠略,早年與高歡、侯景同在當時北魏權臣爾朱榮門下效力,而且早就瞧出高歡絕非池中之物,因此屢屢跟爾朱氏建言不要給高歡帶兵權。但爾朱家終不聽其逆耳忠言,給了高歡這條蛟龍施展雲雨的機會,最後被高歡所滅。爾朱氏滅後,慕容紹宗無奈之下只得投降高歡,但高歡故意留了一手,留他而不用他,壓一壓其銳氣,為將來自己死後兒子能夠得其力埋下伏筆。
▲畫像磚里的南朝士兵
只不過,初掌一國之權的高澄,最開始以為單憑自己之力即能平定其叛,因此並沒有立刻想到啟用慕容紹宗。結果,韓軌率軍去打,侯景不屑一顧:“只會啃豬腸的小兒,他來了能幹嗎?”高澄本家親王高岳率精兵救援,侯景又這樣評價道:“軍隊倒是精銳,但帶兵的乃庸人。”東魏大將無不被輕視一番。因此,當時能與侯景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除慕容紹宗就無第二人了。於是,慕容紹宗被重用,他與高岳、劉豐生等率10萬大軍進據橐駝峴,還沒到就讓侯景感受到了壓力。
▲名將慕容紹宗
此時,梁軍正駐紮於徐州的中心城市彭城與侯景軍遙相呼應。慕容紹宗略微分析一下戰場局勢後,決定先拿梁軍開刀。他先派將軍劉豐生率一部分人馬與侯景相持,牽制住侯景,自己再率軍對付梁軍。
梁軍的主帥蕭淵明,是梁武帝蕭衍的侄子,要論窩囊程度,此人一點不比造成梁朝著名的“洛口之潰”的臨川王蕭宏差。史書上記載的這位蕭梁宗室子弟不懂行軍作戰謀略,對屬下也沒有約束力,但又剛愎自用。諸將想找他議事,他就會勃然大怒:“我自己會懂得臨機應對,不必多廢話!”
梁軍紀律敗壞,一路上爭相搶掠所到之地的百姓,行徑有如一夥打著正規軍旗號的強盜。蕭淵明對此根本無力制止,他能做的就是約束他自己直屬的一軍勿參與到搶掠百姓的行列。
慕容紹宗大軍剛到,梁軍中後來守衛建康城的頂樑柱羊侃就跟蕭淵明建議,應該趁著敵軍立足未穩之際,打慕容紹宗一個措手不及,蕭淵明不聽。第二天,羊侃又來勸主帥出戰,蕭淵明還是不聽。羊侃意識到這個主帥不是帶兵打仗的料,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就帶著自己的部眾撤離大營,到新修築好的大壩上安紮下來。
▲北朝騎兵俑
很快,慕容紹宗集中兵力猛攻梁軍某一營, 梁軍主帥蕭淵明卻喝得醉醺醺沒法迎戰,就命手下眾將出戰援救,但沒人敢出戰,只有刺史胡貴孫對同僚趙伯超慷慨激昂道:“我等帶兵來到這裡,目的是為了什麼?如今已遇到敵人,難道不該去應戰嗎?”趙伯超被問得無言以對,但還是沒有出兵的打算。他跟自己部下說:“虜盛如此,與戰必敗,不如全軍早歸。”有什麼樣的將軍就有什麼樣的部下,那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善!”於是,幾千號人不聲不響悄悄溜出了戰場。趙伯超甚至挑出好馬載了自己的愛妾先走。他的兒子趙威方實在看不下去了,想自己出戰,卻被他追回呵斥一番後,一起往南逃了。
但此時,戰場又出現一個莫明其妙的轉折。梁軍惟一敢戰的胡貴孫異常勇猛, 他的部眾斬敵兩百多人,暫時殺退了慕容紹宗。慕容紹宗失利撤去,梁軍自然要乘勝追擊。不過,侯景忌憚慕容紹宗的威名,曾告誡梁軍說:“要是追擊東魏軍,不要超過二里地。”但此時的梁軍早把侯景的話拋在了腦後,不顧一切地追擊,連已經撤回的趙伯超、酒醒過來的主帥蕭淵明都興奮地加入了追擊的行列。
▲蕭淵明
其實,慕容紹宗確實想假裝敗逃來著,但他沒想到,梁將胡貴孫攻勢勇猛,假敗變成了真敗。不過,敗退的東魏軍還是將梁軍引入事先埋伏好的伏擊圈。結果,守候在伏擊圈內的東魏軍還是依原計畫行事,等梁軍追擊的時候,就從梁軍背後發動偷襲。慕容紹宗見此,趁勢掉轉馬頭回擊,兩邊包夾,梁軍兵士雖然驍勇,但紀律極差,將不能約兵,下不聽令於上,登時大潰。十萬大軍有如從前洛口的“百年未遇之鼎盛”大軍一樣,傷亡達數萬人,余者皆被俘虜,無一遺漏。梁軍主帥貞陽侯蕭淵明,部將胡貴孫、趙伯超都被生擒。梁軍只有羊侃部因為早有預見,得以有序退回,保存了一點實力。慕容紹宗則乘戰勝梁軍的餘威進擊,率眾十萬,偕高岳、彭樂、劉豐生諸將,旗甲耀日,鳴鼓長驅而入。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宇文若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慕容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