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早期
19世紀70年代,歐洲列強海軍中出現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主要對敵方大型艦艇實施雷擊作戰的“魚雷艇”(這種魚雷艇不同於以後的魚雷快艇,這種艦艇體型相對普通魚雷艇較大,航速不快,故而翻譯為“雷擊艦”更為妥當。),針對這種頗具威力的小型艦艇,英國於1893年建成了“哈沃克”號,該艦是一種被設計為“魚雷艇驅逐艦”的軍艦,設計航速26節,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敵方魚雷艇,此外,該艦還攜帶一座三聯裝45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攻擊敵方大艦。除了英國海軍外,德國海軍也發展了類似的軍艦,只不過英國海軍稱之為“驅逐艦”而德國海軍稱之為“大型魚雷艇”。
隨著更多的驅逐艦進入各國海軍服役,驅逐艦開始安裝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徑的魚雷發射管,並採用蒸汽輪機作為動力。到20世紀初,英國江河級驅逐艦已發展成伴隨主力艦隊進行遠洋行動的艦隊型驅護艦,隨著技術的進步,英國部族級驅逐艦 (1905)開始使用燃油作為燃料,航速首次提高到30節。全部由驅逐艦組成的魚雷戰艦艇部隊已經成為海軍艦隊的主力基幹兵力,驅逐艦不僅肩負著打擊敵人魚雷艦艇的任務,同時還要負責在主力艦決戰前對敵艦隊實施魚水雷攻擊,削弱敵方兵力的任務。
到第一次大戰前,其特徵可以概括為:標準排水量1000-1300噸,航速30-37節,多採用燃油的蒸汽渦輪發動機,裝備88-102毫米艦炮以及450-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2-3座。事實上,從本質而言,驅逐艦就是一種大型的魚雷艇,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驅逐艦取代了魚雷艇而成為一種海上魚雷攻擊的主力,從存在意義上“驅逐”了魚雷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攜帶魚雷和水雷,頻繁進行艦隊警戒與護航、布雷以及保護補給線的行動,一部分驅逐艦還裝備掃雷工具作為掃雷艦艇使用,甚至被直接用來支援兩棲登入作戰。
驅逐艦首次在大規模海戰中發揮主要作用是1914年英、德兩國海軍發生的赫爾戈蘭灣海戰,兩軍的驅逐艦都作為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都很好的完成了護航任務。在日德蘭海戰中,雙方都出動了艦隊主力,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驅逐艦,雙方大量的驅逐艦被以中隊為單位投入戰場,散布在廣袤的大洋上,辛勤的執行著艦隊護航,偵查,魚雷攻擊和救助落水水兵的任務。
1917年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面對潛艇對交通線的絞殺,協約國幾乎所有的驅逐艦都安裝深水炸彈以執行反潛任務,當時的潛艇技術性能遠不如今天的潛艇,速度很慢不超過20節,潛深也小,而在當時,驅逐艦小巧靈活,普遍具有30節以上的速度,潛艇想對驅逐艦發動突襲,幾乎不可能,因此成為商船隊不可缺少的護航力量。隨著戰爭的發展和任務的需要,這時期的驅逐艦就已經具備了多用途性,並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所裝備的武器越變越強。1916年英國建造了V級驅逐艦和後續的W級驅逐艦,艦體採用高幹舷設計,更加適合遠海大洋惡劣海況下作戰,裝備4英寸火炮以及三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火力和續航力都有極大的提高。1917年美國國會批准為海軍建造111艘威克斯級驅逐艦以及162艘克萊姆森級驅逐艦的提案。至此,驅逐艦已由執行單一任務的小型艦艇演變成海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戰後到二戰前
隨著戰爭的發展,到一戰結束時,驅逐艦得到很大發展,噸位、火力、航速、續航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美英兩國的驅逐艦,已經發展成了可以伴隨艦隊在遠海大洋機動作戰的艦隊驅逐艦。但驅逐艦不僅在戰術上而且就其本身也處於變革的。有關陣痛期。魚雷攻擊的傳統觀念已在1916年的日德蘭戰鬥中產生懷疑,從而開始了重新評價魚雷的時期,很快各獲勝國的海軍均轉入了和平時期的正常軌道。1918年之後世界上的驅逐艦很少更替,因而艦隊有了相當大的削弱,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驅逐艦加起來比1914年前還要少。 為了保持足夠的戰鬥力,驅逐艦質量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後,由於條約對主力戰艦的嚴格限制,列強海軍對驅逐艦、巡洋艦這類受條約限制較少的艦艇的發展投入了很大精力,驅逐艦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噸位也越來越大,因而所能裝備的武器也更強。驅逐艦的主尺度不斷增加,標準排水量為1500噸以上,裝備150毫米-88毫米口徑火炮、450-610毫米口徑三聯或五聯魚雷發射管1-2座,驅逐艦的武器搭配和戰法日益完善。
英國按字母順序命名的9級驅逐艦——A級至I級;日本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及其改進型號是這一階段驅逐艦的典型代表。其中以日本帝國海軍對驅逐艦的發展最為具有時代代表性,由於日本的國力不能與英美對抗,寶貴的主力艦一定要用於艦隊決戰,因此日本海軍將驅逐艦的任務定位為遠海大洋上的夜間對敵主力艦隊的魚雷偷襲,以數個魚水雷戰隊兵力,數十艘驅逐艦持續整夜的魚雷攻擊甚至自殺攻擊來對敵主力艦隊進行削弱,爭取在天明後敵艦隊已經遭受很大損失,人困馬乏、提心弔膽的有利情況下進行艦隊決戰。為此,日本海軍對單獨使用驅逐艦的戰術和武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展了多級貫徹此種作戰思想的驅逐艦,並進行了持續數十年的艱苦訓練!二戰開始後,日本海軍在爪哇海戰、瓜島海戰等戰役中給予了美國海軍很大的打擊!法國的美洲虎級驅逐艦以及後續建造的空想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超過2000噸,甚至達到2500噸,一度被稱為“反驅逐艦”即獵殺驅逐艦的驅逐艦(Contre-torpilleurs)。
1930年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對締約國的驅逐艦噸位做出嚴格限制,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國際政治和軍事形勢,面對可能的戰爭,幾乎沒有締約國海軍遵守條約發展驅逐艦。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到期,各國海軍開始建造比以前更大、武備更強的驅逐艦。英國部族級驅逐艦,美國的本森級驅逐艦,日本的陽炎級驅逐艦,德國Z型驅逐艦,是這一時期驅逐艦的典型代表。雖然驅逐艦擔負的任務日益廣泛,但是對敵艦隊進行魚水雷集群攻擊仍然是這個時期驅逐艦的主要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海軍戰鬥艦艇的用途比驅逐艦更加廣泛。戰爭期間的嚴重損耗使驅逐艦被大批建造,英國利用J級驅逐艦的基本設計不斷改進建造了14批驅逐艦,美國僅弗萊徹級驅逐艦就建造了175艘。
同時,在戰爭期間,戰列艦的主力地位已經被航空母艦與潛艇替代。由於飛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海上突擊力量,驅逐艦裝備了大量中小口徑高射炮擔當艦隊防空警戒和雷達哨艦的任務,加強防空火力的驅逐艦出現了,例如日本的秋月型驅逐艦,英國的戰鬥級驅逐艦。此外,針對嚴重的潛艇的威脅,舊的驅逐艦進行改造投入到反潛和護航作戰當中,並建造出大批以英國狩獵級護航驅逐艦為代表的,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護航驅逐艦。至此,驅逐艦逐漸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這尤以美日兩國海軍對驅逐艦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
二戰後至現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科技進步,火炮不再是海軍的主導,飛彈時代來臨,驅逐艦的作戰形式和武裝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驅逐艦因其成本低廉受各國海軍重視。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水面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首要任務,防空、反艦、反潛作戰上升為其主要任務,魚雷武器已經不再是驅逐艦的主要武器,防空專用的飛彈和火炮逐漸成為驅逐艦的標準裝備,而且二戰後,驅逐艦的排水量不斷加大,從20世紀50年代美國建造的薛爾曼級驅逐艦以及超大型的諾福克級驅逐艦(被稱為“驅逐領艦”)就體現了這種趨勢。
60年代起,驅逐艦的噸位不斷變大,從基林級的2500多噸,迅猛擴大到斯普魯恩斯級的6000噸,幾乎和二戰時的輕巡洋艦不相上下。隨著飛機與潛艇性能提升(尤其是噴氣式飛機與核動力潛艇),以及飛彈逐漸逐步套用,使得造價昂貴的大型飛彈巡洋艦等性價比大大降低,面臨極大的挑戰,反過來成本低廉的驅逐艦開始嶄露頭角。
1967年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反艦飛彈擊沉,攻擊水面艦艇的任務又成為驅逐艦的重要任務。燃氣輪機開始取代蒸汽輪機作為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搭載反潛直升機而設定的機庫和飛行甲板也被安裝到驅逐艦上。為控制飛彈武器以及無線電對抗的需要,驅逐艦安裝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例如美國的亞當斯級驅逐艦,英國的郡級驅逐艦,蘇聯的卡辛級驅逐艦,自此多用途飛彈驅逐艦逐漸形成了。
20世紀70年代,作戰信息控制以及指揮自動化系統,靈活配置的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用來防禦反艦飛彈的小口徑速射炮,開始出現在驅逐艦上,驅逐艦越發的複雜而昂貴了。英國的42型驅逐艦試圖降低驅逐艦越來越大的排水量以及造價(在後來的戰爭中擔當艦隊防空雷達哨艦的任務遭到重大損失,5艘同級艦參與戰事,兩艘被擊沉。)而美國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等繼續向大型化發展,它們的標準排水量達到6000噸以上。
80年代後,除了噸位和技術革新,驅逐艦的武裝和任務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驅逐艦(後改稱為巡洋艦),排水量提高到近萬噸,並引入了能進行自動化指揮和控制的“宙斯盾”系統,其乘員大大減少,反應速度和戰區協調指揮能力大大提高。第一次使驅逐艦具備了以往只有大型戰艦才具備的旗艦級的戰區協指揮能力,憑藉宙斯盾系統強大的預警、通聯功能使驅逐艦第一次具備了擺脫巡洋艦、航母進行獨立戰區控制的能力。自此,驅逐艦脫離了以往輔助的角色,真主成為能夠單獨組織指揮戰鬥的主戰艦艇。不過與強大的指揮和防空力量相對應的是,該級艦的反艦和反潛能力比較薄弱,僅有配備極少數的亞音速反艦飛彈和輕型魚雷,其大型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雖遠,但是由於地球曲率的存在,不具備發現40公里以上水面目標的功能。艦隊主要反艦任務、反潛任務由航母完成。
蘇聯海軍則是另一思維,蘇聯是大陸國家,海運僅僅占全國交通運輸總量不到1%,其海軍核心使命為發射戰略飛彈摧毀北約國家本土以及擊潰來犯的西方艦艇編隊,蘇聯航空巡洋艦(航母)、驅逐艦為掩護核潛艇而設計,只擔負“要塞區(術語,特指蘇軍核潛艇戰略巡航的區域,即巴倫支海和厄木茨克海水域)”的警戒任務,這些區域均位於海軍航空兵的庇護之下,是故蘇軍驅逐艦防空能力較弱,但是擁有令人生畏的反潛、反艦能力和極高的航速。以現代級為例,裝備一套特殊的“音樂台”天波雷達能夠利用電離層反射電磁波的原理探測水線以外的水面目標,搭載8枚核彈頭的白蛉反艦飛彈,艦體細長、長艏樓結構,裝機馬力10萬軸,具有西方國家不具備的高速性能。
90年代,美國又以提康德羅加級為藍本,建造了其簡化版伯克級驅逐艦,其他國家也陸續建造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現代驅逐艦。
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入、抗登入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像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
驅逐艦發展至今,早已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逐步演變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的一點痕跡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轉而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只有幾門小炮,防護幾乎等於0的小型艦艇,變成了一種多用途的大中型軍艦。
中國驅逐機
米爾軍情網資料:
旅大II型(051G3)飛彈驅逐艦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排水量:3200噸(標準),3750噸(滿載)
航 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武 器:
109(開封號):雙連裝鷹擊8型(C-802)飛彈發射架4座;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發射架1座;雙管130毫米主炮2座;雙管37毫米自動防空速射炮3座;3連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12管反潛火箭固定發射器2座。
105(濟南號):與109相比無防空飛彈。拆除了後甲板的主炮和防空高炮,加裝了直升飛機平台和機庫,搭載2架直九反潛直升機。這是旅大級飛彈驅逐艦中唯一能夠搭載直升機的一艘。
109在旅大級中扮演一種“技術驗證艦”的角色,據說經改裝後反艦能力已超過旅滬級。有報導指出051型的110艦、131艦、132艦可能已經或即將接受了類似的改裝。
旅滬級(052)飛彈驅逐艦
艦長148米、寬16米、高40米、吃水5.1米
排水量4800噸
最大航速32節
武 器:雙聯鷹擊8型(C-802)反艦飛彈發射管4座;紅旗-7短程防空飛彈,8聯裝發射架一座(112為8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飛彈);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2具12管固定反潛火箭發射器;100毫米雙管主炮一座,37毫米雙管近防高炮系統2組。有直升機機庫和起降平台。
這是大幅採用西方技術的國產驅逐艦,目前只有112(哈爾濱號)和113(青島號)兩艘成軍。
下圖為改裝後的112艦。100毫米艦炮換成新型隱身艦炮;反艦飛彈改成4聯4座。
旅海級(051B)飛彈驅逐艦
艦長153米、寬16.5米、吃水6米
滿載排水量6000噸
航速29節
C-802反艦飛彈16枚,射程為120公里;紅旗7(仿製法國海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8聯裝發射器;雙管100毫米主炮1座,雙管37毫米炮4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可提供2架直9反潛直升機或2架Ka-27反潛直升機操作。
由旅海級旅滬級大幅改良而來,目前成軍的僅167(深圳號)一艘,大連紅旗造船廠製造,於1998年末服役南海艦隊。
現代級飛彈驅逐艦
艦長156米,艦寬17.5米,吃水6.2米
標準排水量7800噸,滿載排水量8500噸
航速32節,2具蒸氣渦輪機(100000軸馬力)
武器系統
反艦武器:8枚3M80(北約代號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120公里,飛行速度2.5馬赫,被動+末端主動雷達制導;2座AK130雙聯130毫米炮。
防空武器:2座9M38(北約代號SA-N-7“牛虻”)防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4枚,射程25公里,飛行速度3馬赫,半主動雷達制導;4座AK630六管30毫米防空炮。
反潛武器: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卡-28反潛直升機。
目前有136(杭州號)137(福州號)138(泰州號)139(寧波號)四艘加入中國海軍序列。
052B飛彈驅逐艦
武器系統
4聯C803反艦飛彈發射架×4
9M38M單臂防空飛彈發射×2
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1
國產730近防炮×2
3×6多用途發射器×4
324毫米3聯魚雷發射管×2
卡-28反潛直升機×1
052B飛彈驅逐艦是中國最新一代通用型飛彈驅逐艦。首艘168(廣州號)於20世紀90年代末在江南造船廠製造,2002年5月23日下水舾裝,2003年海試,同年該型驅逐艦第二艘169(武漢號)於1月份下水。此型共有兩艘加入中國海軍序列。
6.052C 飛彈驅逐艦
武器系統
鷹擊12(鷹擊83)4聯反艦飛彈發射架×2
HHQ-9AVLS×2 備彈48枚
100毫米單管隱身主炮×1
國產730近防炮×2
3×6多用途發射器×4
324毫米3聯魚雷發射管×2
卡-28反潛直升機×1
052C飛彈驅逐艦江南造船廠製造,首艦2003年4月29日下水。052C飛彈驅逐艦是中國海軍艦艇史上的一個飛躍,VLS、相控陣雷達等的裝備實為歷史性的突破。被譽為“中華神盾”。目前已下水的有二艘,弦號170、171
主要艦種
飛彈驅逐艦
飛彈驅逐艦是以艦對艦飛彈為主要武器對海上目標實施打擊,兼有防空、反潛、護航等任務的多用途的水面攻擊型戰艦。一般排水量在3000-10000噸。其主要作戰任務是為大型艦隊和運輸船隊護航。其他武器裝備有艦炮、高炮、反潛深水炸彈、魚雷等。主要作戰任務是為大型艦隊和運輸船隊護航。這一艦艇的代表是美國的伯克級,歐洲的地平線級和中國的052D型,它們都配置有先進的“垂直發射系統”,掌握強大的防空能力和綜合作戰性能。
反潛驅逐艦
反潛驅逐艦噸位通常要小於防空驅逐艦,一般3000-7000噸,以反潛和反艦作為自身主要任務,主要裝備尖端的聲納反潛設備和反艦武器,輔以近程點防空飛彈輔助防空作戰,以地方潛艇和突破己方防空的漏網之魚為目標。這類艦艇的作戰能力比較全面,防空、反潛、反艦任務都可以遂行,但不適合激烈的制空權爭奪保衛戰。這類艦艇的代表是美國斯普魯恩斯級,日本的旗風級,村雨級,中國052b型,它們都具有中等的噸位,強大的反潛和反艦能力,以及相對比較弱的防空能力。
中國型號
051型
051型飛彈驅逐艦是模仿前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的產物,該艦的火力和續航力都不能滿足海軍的需要,而且艦體設計落後,居住舒適差不利於長時間維持戰鬥力,未裝備防空飛彈和聲納、反潛魚雷等武器,反潛只能依靠艦首的兩座仿蘇RBU多管火箭反潛深彈,續航力有限,不適合遠洋作戰,使用落後的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技術作為動力,儘管具有38節的極高的航速,生存能力卻較弱,是我海軍驅逐艦早期發展的產物,該級艦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相繼在我海軍各艦隊服役。期間為滿足現代戰爭需要,多次改造和改進,105艦更是被指定為各種新系統,新裝備上艦的專用測試艦,21世紀初葉,已經服役近30年的051型艦相繼壽命到期,正逐步退役。
051型驅逐艦雖然有許多的不足和缺陷,卻是我國首次完全不依賴、不進口外國技術設備,僅憑對方資料進行自主建造的飛彈驅逐艦,經過051型的建造和改進,相關單位掌握了這類大中型艦艇的設計和建造經驗,認識到本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同時解決了海軍急需大艦的燃眉之急,為以後研製和使用新的驅逐艦積累了技術和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52型
052型多用途飛彈驅逐艦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與西方關係緩和後大幅採用西方技術和裝備建造的飛彈驅逐艦,只有112和113兩艘,均在90年代初服役。該級艦具有很強的實驗意義,引進了很多西方國家的武器設備和技術,首次嘗試了在驅逐艦上裝備和使用防空飛彈系統和完全電腦化的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首次使用考慮到隱身性的全封閉艦體,首次使用了燃氣輪機作為艦艇主動力。船體設計簡潔明快,建築造型和製造工藝比051型有了巨大進步,代表著我國海軍在艦船設計和建造上徹底了擺脫了蘇俄設計思想的束縛,作為一種嘗試,為以後研製052b,052c奠定了基調。
051B型
該級艦當前只有一艘167號(深圳號),由中船重工大連造船廠建造,1998年服役南海艦隊。 051B的整體設計十分優良,吸收了052型驅逐艦的優良設計,船體和上層建築造型簡潔明快,武器布局十分合理,整體具有十分濃厚的西方國家驅逐艦的設計風格,寬大的艦體和6000噸的滿載配水量使051B具有強大的改裝和再設計潛力,為051C的研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和052型相比,051B的設計和建造工藝達到了更高的的水準,但美中不足的是限於我國在艦載相控陣雷達、艦載遠程防空飛彈系統、自動化防空系統上的落後,與該艦的排水量相比,其防空能力顯得十分薄弱,只具有近程點防空能力,此外和052的全燃氣輪機動力不同,051B仍然使用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雖然續航力很大,但最高航速和加速性能較差,此外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該艦的設計和建造工藝略顯落後。
現代級
20世紀末從俄羅斯購買的956型驅逐艦,具有十分優秀的反艦能力,但防空能力差強人意,整體設計上具有濃厚的蘇聯堆砌式風格,該級艦採用燃油鍋爐加蒸汽輪機作為主動力,與西方海軍大量使用的燃氣輪機技術相比,加速性能差,但是持續高速航行耐久力強。
當前在中國海軍,有4艘同級艦在役,136艦與137艦與蘇聯同型艦基本一致,138、139兩艦去除了艦尾的一門130毫米主炮,加裝了一部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在引進之初由於給中國海軍的實力大大增強,所以媒體一度熱炒其為“航母殺手”,如今中國軍刊已經承認,指望用這一型艦就威脅到美國航母是不現實的。
052B型
052B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洋I級,英文:Luyang I)又稱廣州級驅逐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具備艦隊點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驅逐艦。052B型驅逐艦共建2艘,即首艦廣州號(舷號168),二號艦武漢號(舷號169)。其中,“廣州”號2002年5月23日下水,2004年7月15日服役。“武漢”號2002年10月下水,2004年底服役。
168“廣州”號是052B型驅逐艦首艦,於2000年在上海江南船廠動工,2004年服役,2007年曾經訪問歐洲。是一種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均衡的遠洋驅逐艦。當前,052B型飛彈驅逐艦共建2艘,全部裝備中國海軍南海艦隊。
051C型
051C型飛彈驅逐艦(北約代號旅州級,也譯瀘州級)是中國最新的防空飛彈驅逐艦之一。由大連造船廠製造,艦艇以較舊的051B型驅逐艦的艦體設計為基礎,但是裝備了俄制S-300F(北約編號SA-N-6)艦載防空飛彈系統。該級的第一艘115“瀋陽號”於2004年下水並於2005年後期完成了系統安裝,2006年底加入北海艦隊。第二艘116“石家莊號”於2006年早期下水,2008年底加入北海艦隊。
052C型
052C型驅逐艦(北約代號旅洋II級,英文:Luyang II),又稱蘭州級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新一代防空驅逐艦。首艦“蘭州”號(舷號:170)中國海軍第一艘安裝四面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採用防空飛彈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的戰艦,被外界稱為“中華神盾”。與此相對比的是,美國神盾系統採用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同級還有一艘,艦名“海口”,舷號:171。2008年12月26日,海口號驅逐艦與武漢號驅逐艦、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編隊前往亞丁灣海域護航,以保護中國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過往船隻免受索馬里海盜的侵襲。當前,052C型共有4艘建成服役,另有數艘同級艦在建。
052D型
052D型防空飛彈驅逐艦是是繼052C型防空飛彈驅逐艦之後的一種最新的“多用途驅逐艦”,有“中華神盾”的美譽。該艦裝備有64單元新型飛彈垂直發射系統、70倍口徑130毫米新型單管隱身艦炮、新型綜合指揮作戰系統、新型紅旗-9反導防空飛彈系統、攻陸巡航飛彈、新型遠程反艦飛彈和某新型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該型號與052C 型防空飛彈驅逐艦相比,將在全艦的整體設計水平,艦載相控陣雷達性能,戰艦的動力裝置等多方面有較大幅度提高,其滿載排水將超過7000噸。強大的作戰性能使得它極有可能成為未來首箇中國航母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艦為昆明號飛彈驅逐艦,2014年3月21日舉行入列儀式,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舷號172。
相關新聞
12月10日上午,英國皇家海軍“勇敢”號飛彈驅逐艦在艦長安格斯·埃森海中校率領下,緩緩駛抵上海國際客運中心碼頭,開始對上海進行為期4天友好訪問。這是“勇敢”號首次訪華。
英海軍作戰司令馬特·帕爾少將9日上午乘機抵達上海,全程參加訪問活動。東海艦隊司令員蘇支前中將會見來訪客人。訪問期間,英海軍將在上海舉行反海盜會議。
此次隨艦來訪官兵229人,其中軍官30人,士兵196人,非軍人3人。
“勇敢”號飛彈驅逐艦2006年2月下水,2009年7月服役,是英國皇家海軍計畫建造的6艘45型驅逐艦的第一艘。艦上主要裝備有“海毒蛇”防空飛彈系統,“席爾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紫菀”式防空飛彈等。
中國海軍艦隊概況
艦隊名 | 駐地 | 駐泊港口 | 海軍基地 | 防務區域 | 規模 |
北海艦隊 | 青島 | 青島、膠南、旅順、葫蘆島、威海、成山 | 旅順基地(轄大連、營口水警區);青島基地(轄威海、膠南水警區);葫蘆島基地(轄秦皇島、天津水警區) | 連雲港以北渤海、黃海防禦任務 | 擁有330艘艦艇,1個驅逐艦支隊、1個護衛艦支隊、1個核潛艇支隊、1個常規潛艇支隊、1個由飛彈艇、掃雷艇、獵潛艇、魚雷艇等組成的快艇支隊,此外還有一個登入艦大隊。 |
東海艦隊 | 寧波 | 上海、吳淞、舟山、定海、杭州 | 上海基地(轄連雲港、吳淞水警區);舟山基地(轄定海、溫州水警區);福建基地(轄寧德、廈門水警區) | 連雲港以南到南澳島以北的東海及台灣海峽的防禦任務 | 600艘艦艇,一個驅逐艦護衛艦混編支隊、一個護衛艦支隊、一個潛艇支隊、一個登入艦艇支隊、一個由飛彈艇、掃雷艇、獵潛艇、魚雷艇等組成的快艇支隊。 |
南海艦隊 | 湛江 | 湛江、汕頭、廣州、海口、榆林、北海、黃浦 | 湛江基地(轄湛江、北海水警區);廣州基地(轄黃埔、汕頭水警區);榆林基地(轄海口、西沙水警區);駐香港艦艇 | 南澳島以西南海包括西沙、南沙群島的防禦任務 | 300艘艦艇,一個驅逐艦支隊,一個護衛艦支隊,一個核潛艇常規潛艇混編支隊,一個常規潛艇支隊,一個登入艦艇支隊以及一個由飛彈艇、掃雷艇、獵潛艇、魚雷艇等組成的快艇支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