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1768年,奧地利醫生和自然科學家洛朗發現了洞螈,當時為它起名為“普羅透斯”。這是希臘神話中一個年老又執拗的海神的名字。自從19世紀開始,歐洲的研究機構就開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來測定微小的環境差異對其的影響。大多數的放置點成功了,在那些既有雄體又有雌體的地方,種群穩定。
在20世紀,斯洛維尼亞政府送給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機構活的洞螈,但是只輸出雄體,防止繁殖。
外形特徵
洞螈是終生保持幼體形態的水生蠑螈,身長不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個體的長度可以達到4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細小,指3、趾2。有發達的外鰓3對和鰓孔2對,羽狀鰓紅色。頭狹小,頭骨多軟骨質。吻鈍,無眼瞼,眼退化,隱於皮下,但感光靈敏。終生底棲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內,時常將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氣。在光照下膚色可變成黑色,回暗洞後膚色又恢復原狀。生活習性
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證實。因為在自然環境中對洞螈進行考察非常困難。洞螈能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活6年,這與洞穴內水的低溫和其機體的低代謝狀態有關。洞螈通過腮呼吸,腮位於頭的後面身體的外面,兩側都有,是透明的,看起來微帶紅色,因為裡面有血液在流動。洞螈是兩棲動物,在陸地上用肺呼吸。
這是一種兩棲動物,發現於歐洲一些陰暗的洞穴里。過去,人們把它們誤認做是龍的幼仔。洞螈沒有視力,身上幾乎透明,生活在一個極其不一般的空間。儘管它們不能看見東西,但是它們可以通過身上的感受器來感受化學與電信號,來獵捕一些無脊椎動物。由於經常生活在水裡,洞螈的皮膚特別柔軟並且蒼白。這有點跟某些人的皮膚一樣,因此它們還有個別名“人魚”。
棲息環境
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們沒有眼睛,皮膚中沒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線的地方,它們將擁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膚,但是這個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視神經,所以雖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的。
繁殖方式
洞螈多為卵生,有時卵胎生。卵分散貼附於石下。親螈有護卵習性,孵卵期約3個月。幼體階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鰭褶,發育為成體時,其他結構無改變,為永久性童體型。
亞種分化
洞螈還有一個亞種,叫黑洞螈。黑洞螈有眼睛,並且它們的皮膚含有色素,因此沒有洞螈那樣顯得神奇。
物種文化
斯洛維尼亞的舊貨幣上,有洞螈的圖樣。
洞螈是斯洛維尼亞自然遺產的象徵。在這個物種被發現三百年後,科學家們及廣泛大眾對此物種的熱情依然沒有衰退。由於斯洛維尼亞境內的波斯托伊納岩洞(Postojnacave)是洞螈等稀有生物棲息,洞窟生物學(speleobiology)最早的誕生處之一。洞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為波斯托伊納岩洞帶來了很大的名氣,原因是斯洛維尼亞政府利用了勃興中的生態旅遊,推廣波斯托伊納及其他喀斯特地形區的觀光。在波斯托伊納岩洞的觀光路線中還包括了一趟探訪洞螈展示館(Proteusvivarium)的行程,那裡有洞窟生態系統各層面的展示。也是斯洛維尼亞托拉(SlovenianTolar,斯洛維尼亞改用歐元前的舊貨幣)上的圖案。此外,它也恰巧與斯洛維尼亞最早的科學雜誌之一同名,該雜誌於1933年首次出版。
形象真偽
鳳凰科技曾於2013-11-05刊登了一篇名為“崑崙山古洞驚現真龍是真是假”的新聞,並一度在各大貼吧論壇引起轟動,但後來一些網友發現所謂的“崑崙山真龍“居然只是由一張洞螈的圖片PS而來,並對其進行闢謠,使得轟動一時的”崑崙山真龍“才慢慢淡下去。
20種瀕臨滅絕奇特物種
眾所周知,大熊貓、北極熊等動物都是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它們是瀕臨滅絕物種中具有代表性的種類,還有許多外形奇特的瀕臨滅絕物種都鮮為人知。比如:牙齒中釋放毒液的溝齒鼠、像大黃蜂般大小的蝙蝠、臉部可以“充氣”的海豹、常年生活在地下的紫色青蛙等。以下是美國媒體列舉的全球二十種鮮為人知的奇特瀕臨滅絕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