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拙,字藏用,京兆萬年人。父光贊,貝、冀觀察判官。若拙初以蔭補太廟齋郎,復舉拔萃,授大名府戶曹參軍。時符彥卿在鎮,光贊居幕下,若拙得以就養。俄又舉進士,王祐典貢舉,擢上第,授密州防禦推官。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太祖嘉其敏贍,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選者除拾遺、補闕。若拙以恩例不及,上書自陳,執政惡之,出監商州坑冶。遷太子左贊善大夫,以官稱與父名同,辭,不許。太平興國二年,知乾州,會李飛雄詐乘驛稱詔使,事敗伏法。太宗以若拙與飛雄父若愚連名,疑其昆弟,命殿直盧令珣即捕系州獄,乃與若愚同宗,通家非親,不知其謀,猶坐削籍流海島。歲余,起授衛尉寺丞、知隴州。
四年,復舊官。以政聞,超授監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帥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幾,御史中丞滕中正薦之,召歸台。頃之,改右補闕。時諸王出閣,若拙獻頌稱旨,召見,賜緋魚,同勾當河東轉運兼雲、應等八州事。嘗詣闕言邊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陸發運司。
雍熙三年,假秘書監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禮,繇是桓聽命,拜詔盡恭。燕饗日,以奇貨異物列於前,若拙一不留眄。取先陷蠻使鄧君辯以歸,禮幣外,不受其私覿。使還,上謂其不辱命。遷起居舍人,充鹽鐵判官。
淳化二年,出為兩浙轉運使。契丹寇邊,改職方員外郎,徙河北路,賜金紫。五年,直昭文館,遷主客郎中、江南轉運使。若拙質狀魁偉,尚氣有幹才,然臨事太緩。宰相以為言,罷使知涇州。至道二年,黎桓復侵南鄙,又詔若拙充使,至,則桓復稟命。使還,真宗嗣位,召見慰問,進秩金部郎中。召試學士院,改兵部郎中,充史館修撰,俄知制誥。鹹平初,同知貢舉,被疾,改右諫議大夫。車駕北巡,判留司御史台。明年,使河朔按邊事,知升、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子繹。
繹,字縱之,幼謹愿自修。初,以父使交阯有勞,補太廟齋郎,改太常寺太祝。舉進士中第,除將作監丞。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華州。蒲城民李蘊訴人盜其從子亡去,繹問曰:「若有仇耶?」曰:無有。」曰:「有失亡邪?」曰:「無有。」繹揮蘊去,因密刺蘊。蘊有陰罪,侄覺之,懼事暴,殺之以滅口。遂收蘊致法。擢提點河北刑獄,權知貝州。歲旱,繹為酒務,市民薪草溢常數,餓者皆以樵採自給,得不死,官入亦數倍。邊民歲輸防城火牛草十餘萬,委積久,輒腐敗,繹奏罷之。三遷本曹郎中,為利州路轉運使。
河北經費不支,仁宗問誰可任者,參知政事薛奎薦繹,遂徙河北。進刑部郎中、直史館、知延州,改兵部,為江、淮制置發運使。內出絹五十萬匹,責貿於東南。繹曰:「百姓飢,不宜重擾。」輒奏罷之。甫半年,漕課視常歲增五之一。遷太常少卿,再知延州。繹所至頗稱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傳》,謂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也。嘗兩知鳳翔府,至是,又徙鳳翔。尋為右諫議大夫,卒。
相關詞條
-
陳若拙
陳若拙(955~1018),字敏之,幽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第二。歷知州府,累遷兵部郎中、河東轉運使。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
生平經歷 民間傳說 -
劉若拙
劉若拙生於唐朝昭宗光化年間(公元898年-公元900年),因勤學苦練,深得內外雙修之功,道成後雲遊四方。
簡介 歷史 其他 -
劉若拙墓
元代墓。 )五代道士。 巴蜀(今四川)人。
-
李若琛
《連江縣誌》云:李若琛知詩,事姑孝,有“家貧無計可承歡”之句。 姑病慕羊羹,丐於鄰得羊腥少許,撤草荐熟之。 姑發叢虱不可除,則傅薌膏於己發,以引之,病者霍然。
-
昆明守拙茶業有限公司
”從這可以看出,李好強先生是一個厚道人,做的是厚道生意。 提到明年的計畫,李好強先生說:“最重要的是要給自己的產品定好位。 記者想,或許正是“守拙”二字...
守拙茶業簡介 歷史紀錄 -
《參政李侍郎宿齋中書累日不陪歸馭因成拙句奉》
《參政李侍郎宿齋中書累日不陪歸馭因成拙句奉》是宋代詩人宋庠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李衛公兵法
《李衛公兵法》是唐代著名軍事家李靖所撰。李靖戎馬一生,著有《李衛公望江南》、《六軍鏡》、《玉帳經》、《兵家心書》、《兵鈴新書》、《李衛公問對》、《李衛公...
李衛公兵法 〈將務兵謀〉 〈部伍營陣〉 相關信息 -
蔡李佛始祖拳會
蔡李佛始祖拳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蔡李佛拳的傳承保護單位,現任會長兼總教練陳忠傑是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原稱“洪聖(雄勝、鴻勝)始祖館”,創立於1836年...
蔡李佛拳歷史 源流簡譜 歷史資料 -
李渭[明朝理學家]
李渭是明朝理學家。 李渭,號同野,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舉人。歷任華陽(四川成都)知縣、和州(安徽和縣)...
簡介 個人作品 李渭與陽明心學 理學大師李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