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禾

李氏禾

李氏禾,禾本科,假稻屬。產於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福建。生於河溝田岸水邊濕地。分布於全球熱帶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李氏禾李氏禾
又名秕殼草禾本科雜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
學名:Leersiahexandra
習性及特徵:多年生水草本,葉生長方式分為拓荒期時的匍匐生長方式,開闊地則轉為向上生長,莖纖細,長可達1m,乾節明顯膨大,密被短毛。葉片線狀,長可達15cm。葉舌膜質,先端平截,與葉耳相連。穗狀花序排成總狀,小穗側偏,無柄、無穎,小花兩性。李氏禾生命力強,根系寬廣,紮根極深,種在水庫周邊生長情形良好,乃水土保持的大功臣。

形態特徵

具地下橫支根莖和匍匐莖,株高90~120cm,稈基部傾斜或伏地,葉片披針形,花序圓錐狀,分枝細、粗糙,並可再分小枝,下部1/3~1/2無小穗;小穗含1花,矩圓形,長6~8mm,具0.5~2.0mm小柄;缺,外稃脊上和兩側刺毛,內稃具3脈。

發生特點

李氏禾以根莖和種子繁殖。種子和根莖發芽,氣溫需穩定到12℃,在密山地區5月中旬出苗,6月中旬分櫱,6月下旬拔節,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開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穎果成熟。稻李氏禾繁殖力較強,大約每株可產生8~14個分櫱,每穗可結150~250粒種子,地下根莖20cm左右有7~8個節芽。稻李氏禾通常生於河邊、湖邊,屬濕生雜草。由於近幾年水稻栽培採用淺—濕一乾灌溉,造成其侵入水田,每平方米有稻李氏禾80株,可使水稻減產80%;有100株以上,可使水稻減產90%,甚至絕產。

防治方法

防治稻李氏禾要採取綜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發生危害。在實行秋翻整地,清除田間根茬;秋後拔除田間大草,防止形成新的種源;及時清除池邊溝渠的稻李氏禾,避免外來種源侵入等措施的同時,要進行藥劑防治。可用5%韓樂天乳油900~1050mL,於水稻緩苗後,稻李氏禾3~5葉期莖葉噴霧處理,噴霧時排乾稻田水,施藥後1~2d灌水5cm,保水5~7d,對稻李氏禾的防治效果達95%以上,同時可兼防稻稗、匍莖剪股穎三棱草等雜草。也可採用20%莎多伏水分散粒劑兩次施藥的方法,對稻李氏禾的防效達85%以上,同時可兼防三棱草、野慈姑澤瀉雨久花螢藺等雜草。插秧前施藥:在整地結束後,每公頃用20%莎多伏150g加殺稗劑混用,採用毒土或毒沙法,插秧時不要換水;插秧後10~15d每公頃施20%莎多伏150~225g,施藥時水層為3~5cm,採用毒土、毒肥或莖葉噴霧法施藥,施藥後保水5~8d,如水不足時緩慢補水,但不能排水。插秧後施藥:插秧後5~7d每公頃用20%莎多伏150~225g與殺稗劑混用,隔10~15d每公頃用20%莎多伏225g,施藥方法和水層管理同上。直播田施藥:曬田後復水1~3d,每公頃用20%莎多伏150~225g與殺稗劑混用,隔10~15d每公頃用20%莎多伏150~225g,施藥方法和水層管理同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