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韓朝非軍事區將整座朝鮮半島分成南北兩側,並穿過了北緯38度線一角,在非軍事區的西端位於北緯38度線南方,東端則在北緯38度線北方,大體上與作為朝鮮與韓國國界的38度線平行,因而韓朝分界線在中國大陸也被普遍稱為“三八線”。非軍事區北部地區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控制,南部地區則由大韓民國控制;而非軍事區的管理與監督,則由軍事停戰委員會負責嚴格禁止雙方試圖進入朝韓非軍事區內。截至2012年3月,這條非軍事區兩側仍是敵對的,附近的居民人數也極少。
整條非軍事區長達248公里,寬度則大約為4公里,這條非軍事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多軍人駐守的國界地帶。隨著非軍事區往西方延伸即為北方界線,這條朝鮮和韓國於黃海的海上邊界也成了一個常發生軍事衝突的重點處。
歷史
38度線與旁邊的非軍事區將朝鮮半島分成了南北兩大半,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分別由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對其各自支持的政府在韓國的控制範圍所畫出的分界線。
早在1896年,日本和俄羅斯便進行了38度線分界線平分朝鮮的秘密會談,但在日俄戰爭後日本決定不管該協定內容,仍逐步將朝鮮納為其殖民地。
冷戰時期,該非軍事區也淪為令人緊張的國際邊界之一。隨著韓朝關係時緊張時緩和,這條非軍事區也成了一特殊要角。
1945年日本投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下了結束的尾聲。在這之前,美國和蘇聯也於雅爾達會議上商定在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作為兩方接受日軍投降的範圍界限,北部列為蘇聯紅軍受降區,南部則為美國軍隊受降區。在過去,整個朝鮮自1910年開始,受到大日本帝國的殖民統治。以38度線為分界線的理由,一是該線將朝鮮半島分割為近似相等面積的兩部分,二是早在1945年日本撤消朝鮮軍編制時,便是依照此線將38度線以北的朝鮮軍併入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朝鮮軍併入國內軍。
1948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決定舉辦投票來票選總統,進而創建了大韓民國(簡稱“韓國”);而北部在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政權支持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也宣布建國。
1950年,朝鮮半島的兩大陣營爆發了韓戰,此時無論是朝鮮還是韓國都十分依賴自己陣營的支持與援助。在蘇聯的支持及幫助下,首個月的戰事中朝鮮人民軍發起了攻勢越過38度線入侵韓國,甚至在1950年9月時已占領幾乎一大半的朝鮮半島。聯合國授權負責阻止此次戰爭的聯合國軍,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支援韓國展開了反擊,並於同年11月時將整個情勢扭轉過來。但之後中國派遣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干預整場戰事。最後戰爭又再次回到38度線附近進行消耗戰,並於1953年結束整場戰事。
1951年11月27日,雙方開始就軍事分界線及非軍事區的問題於談判桌上達成了協定:“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如軍事停戰協定在本協定批准後30天之後簽字,則應按將來雙方實際接觸線的變化修正上述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至12月10日,雙方參謀人員確定了非軍事區的南北界限。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中國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定》兩項停戰協定,並決定建立一條非軍事區將兩韓分隔南北。雙方都同意以38度線為基礎,以自1953年7月27日22點整時軍隊所實際控制邊界為起點,將各自的軍隊退到2000米遠的地方,建立一個東西向的緩衝地帶——也就是總寬4公里的朝韓非軍事區。
根據《朝鮮停戰協定》,非軍事區內禁止駐紮軍隊、部署武器和設定軍事設施,並禁止普通人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非軍事區構建了朝鮮半島不戰不和的停戰體制,這一格局雖然有益於防止熱戰,但無法改變朝鮮半島目前的僵局。
轄區村莊
三八線南北兩側各兩公里區域為非軍事區,
在非軍事區坐落邊境有兩座村莊,分別為韓國的大成洞村落以及朝鮮的氣靜洞,它們也被列為共同警備區的一部份;兩座村莊各自由韓國和朝鮮政府自行管理,並由停戰委員會負責監督停火一事。
大成洞
大成洞村落實際在軍事上是由聯合國軍司令部管轄,聯合國軍(主要是美軍)每年會派遣近240人於此警戒著,他們並將該村代號命名為“自由村”。到了2008年時,該村約有218人,且留下來的多為在1950年到1953年韓戰爆發前,便於此處擁有土地的人們其後裔所居住。在大成洞中,居民被徹底要求實施宵禁以及失去居住遷徙等自由,不過相對的也享有不用在韓國服兵役以及繳交稅收的補償措施。
氣靜洞
朝鮮的氣靜洞則只有少量負責管理的人留下,原本就很少的居民也已撤往他處。之所以有這個管理與警戒人員較一般民眾多的村子,是因為在簽署停戰協定後,韓國已經事先建立了大成洞村落,這使得朝鮮政府也認為對方應容許他們也能在共同警備區域附近建立村落。
聯合國的士兵稱氣靜洞為“宣傳村”,該朝鮮村落政治宣傳的功能遠比實際居住的功能還高,在那裡只有少數負責清潔和開燈的人居住在這村落。儘管在遠處看該村就像現代村落一般,但是在望遠鏡的觀察下會發現村落建築物的窗戶是沒有玻璃的。
衝突事件
標定分界之後,非軍事區發生了多次衝突事件。這些事件包括:
1966年10月─1969年10月:爆發了朝韓非軍事區衝突。一系列在非軍事區沿線的小規模衝突導致43名美軍士兵、299名韓國士兵以及397名朝鮮士兵陣亡,這一連串的軍事衝突也有“第二次韓戰”之稱。
1968年1月17日:爆發了青瓦台事件。31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特種部隊人員偽裝成韓國士兵,成功越過軍事分界線侵入位在青瓦台的韓國總統官邸,企圖暗殺當時任職韓國總統的朴正熙。但最後該次任務失敗,29位特種部隊隊員因槍戰陣亡、一人自殺而最後一人則被俘虜,而另一方面總共有兩名韓國警察和五位平民被殺害。其他報告則表明有多達68名韓國人死亡、66人受傷,在這其中又包括約24名平民。在非軍事區附近阻止突擊隊逃回朝鮮的戰鬥中,又有三名美國人喪生,另外還有三人受傷。
1968年10月:130名朝鮮突擊隊員攻入韓國江原道南部的三陟市和蔚珍地區。結果最後該突擊隊有110人陣亡、7人被俘以及13人成功逃脫。
1969年3月:六名朝鮮滲透人員成功越過邊界,在江原道邊界附近殺害了一名站崗的韓國警察。
1969年10月:朝鮮滲透人員在靠近南部邊界的非軍事區槍殺了四名美國士兵。
1970年4月:在京畿道金川郡處發生戰鬥,戰鬥中三名朝鮮滲透者皆被擊斃,另外還有五名韓國士兵受輕重傷。
1974年11月20日:第一條朝鮮秘密在非軍事區下挖掘的滲透隧道被發現,但在探索該隧道時韓美聯合調查隊誤中地雷,兩人當場炸死(包括一名美國人),另有六人因此輕重傷。
1975年3月:第二條朝鮮滲透隧道被發現。
1976年6月:三名朝鮮滲透人員在非軍事區東段以南和韓國士兵交火,最後三人皆遭擊斃,另有六名韓國士兵陣亡、六名韓國士兵受傷。
1976年8月18日:爆發板門店事件。美軍在朝鮮半島板門店附近的“共同警備區”(JSA)里砍伐楊樹時,遭到朝鮮軍人的攻擊,其中兩名美軍軍官被斧頭砍死,另外有四名美軍士兵和五名韓國士兵受輕重傷。該事件發生後三天,朝鮮半島局勢一度緊張,支持朝鮮的蘇聯和中國與支持韓國的美國也一度在外交上散發出火藥味。這起事件又被稱為“斧頭殺人事件”、“楊樹事件”等。
1977年7月14日:一架CH-47直升機誤闖了北方非軍事區後遭到擊落,三名機組人員因故死亡,另有一人存活遭俘虜。這也是自《朝鮮停戰協定》簽定以來,第六起類似的案件。
1978年10月:第三條朝鮮滲透隧道被發現。
1979年10月:三名朝鮮滲透人員試圖滲透非軍事區東段時被攔截,其中一人遭到擊斃。
1979年12月6日:一個美軍巡邏隊無意中越過了非軍事區,在軍事分界線內又誤闖朝鮮所埋設的雷區。地雷爆炸後導致一名美軍士兵喪生,另有四人受輕重傷。
1980年3月:三名朝鮮滲透人員試圖跨過漢江時被擊斃。
1981年3月:三名朝鮮滲透人員在江原道被發現,一人遭擊斃。
1981年7月:三名朝鮮滲透人員在臨津江上游中遭發現並當場擊斃。
1982年5月:兩名朝鮮滲透人員在東海岸被發現,其中一人被打死。
1990年3月:第四條朝鮮滲透隧道被發現,美國與韓國軍方預測類似的滲透隧道在非軍事區應該還有17條左右。
1992年5月:三名穿著韓國製服的朝鮮滲透人員被擊斃在江原道北部的鐵原郡,另外還有三名韓國人受傷。
1994年12月17日:一架OH-58奇奧瓦偵察直升機誤闖朝鮮境內將近10公里後,遭朝鮮軍方擊墜。
1995年10月:兩名朝鮮滲透人員在臨津江被攔截,其中一人被當場擊斃,另外一人則順利逃脫。
1996年4月:數百名北韓軍人進入了共同警備區域和其他三處非軍事區內,這已經嚴重違反了停戰協定的內容。
1996年5月:七名朝鮮士兵越過非軍事區,但在韓國軍隊進行警告射擊時撤退回朝鮮。
1997年4月:五名朝鮮士兵於鐵原郡處越過了軍事分界線,韓國軍隊對此進行了警告射擊。
1997年7月:14名朝鮮士兵越過了軍事分界線,雙方進行了將近23分鐘的交火。
2000年10月26日:兩架美軍飛機在觀察韓國軍隊的軍事演習時,一度不小心越過了非軍事區。
2006年5月26日:兩名朝鮮士兵闖入朝韓非軍事區,越過了邊界且一度進入了韓國領土。在他們即將返回朝鮮時,韓國士兵鳴槍警告。
2006年10月7日:在韓國士兵鳴槍警告下,朝鮮士兵短暫地越過邊境一側。
2009年10月27日:一名於韓國通緝的豬農透過非軍事區圍欄的破洞叛逃到朝鮮。
2010年3月4日:數名朝鮮人民軍士兵為尋找一名叛逃的朝鮮逃兵,越過了作為在非軍事區分隔韓朝的軍事分界線。韓國軍隊遂即對這批朝鮮隊伍鳴槍警告,然而在朝鮮隊伍正準備撤離時卻誤擊一人致死。
2010年10月29日:兩名朝鮮士兵在韓國華川郡開槍示威後,韓國軍隊立即開了三槍來作為回復。
共同警備區
朝韓雙方商定在非軍事區的西部和東部分別設立寬為250米和100米的共同警備區,並各自負責清除非軍事區內埋設的地雷。2002年12月,朝韓雙方完成排雷工作。
共同警備區(JSA)是指坐落於朝鮮半島,位在北緯三十八度停戰線板門店附近一個直徑800米圓周範圍的區域;也有許多媒體直稱呼這範圍的聚落為“停戰村”,不過實際上只有在板門店、氣靜洞、大成洞村落才有較為明顯的房屋聚集現象。這個離首爾約60公里、離平壤約215公里的村落,在過去被視為韓國與朝鮮之間唯一的連線地點。但到了韓戰停戰近56年的2007年5月17日時,韓國鐵道公社的列車被允許透過東海北部線越過朝韓非軍事區後,板門店便不再是唯一能連結朝鮮的地點。
在共同警備區內,聯合國軍方和朝鮮軍方的警備崗哨是相鄰的;大多數的建築都蓋在軍事分界線南北兩側,不過也有些建築跨過這條分界線而建造。在由瑞士、瑞典、捷克與波蘭四國組成的中立國停戰軍事委員會的監察下,共同警備區自1953年以來所有的南韓談判都於此進行,包括軍事談判、韓國統一等議題都曾於此搬上談判桌上爭論,這也有助於雙方不會隨便因小衝突而爆發更大的戰爭。有趣的是,軍事分界線直接穿過會議室的談判桌正中間處,這使得朝鮮軍方與聯合國軍司令部(主要由韓國與美國來代表)仍能互相於各自的地盤上,面對面的進行談判。
建世界和平公園
2010年3月
2010年3月23日,韓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發表“朝鮮半島生態和平地帶構建方案”,韓國將在非軍事區建設腳踏車道、生態和平公園、山林休養治療中心等。普通人限制保護區域(民統線)內的10個村莊將變身為“駐留型文化觀光村”。
此前控制外部人員出入的民統線的出入程式將被簡化,之前不允許拍攝的地道也將開放。另外,還將建設利用監控攝像頭和生態資源地圖等尖端裝備觀察該區域內動植物棲息地、動物移動路線的“U-ECO觀測中心”。
2013年5月
韓國總統朴槿惠5月8日在美國議院講話,提議推行“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即在韓美帶動下向朝鮮開放門戶,從環境等非政治事宜到安全問題不斷提升對話級別。她說,“我希望在堅持韓半島信任進程的同時,在非武裝地帶建立起世界和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