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復[現代作家、文學家]

劉復[現代作家、文學家]

劉復(1891~1934), 即劉半農。語言學家、文學家。 原名壽彭,字半農,號曲庵,筆名寒星,江蘇省江陰縣人。曾任《中華新報》特約編譯員和中華書局編輯、《新青年》重要撰稿人之一和編輯、北京大學預科教授。

經歷

劉復 劉復

劉復(劉半農)1920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次年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語音學。1925年春季,他以《漢語字聲實驗錄》《國語運動史》(均為法文本)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並成為巴黎語言學會會員,獲得法國學院的伏爾內語言學專獎。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法大學國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教務長、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世界日報》副刊編輯、北京大學研究所文史部主任、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語文運動、實驗語音學及漢語語法的研究三個方面。新文化運動興起之後,國語運動得到推動,國語統一籌備會於1919年4月成立,劉復為會員。在第一次大會上,他與錢玄同、胡適、周作人等提出由劉復擬訂的《國語統一進行方法》議案並獲通過。1925年9月,劉復等若干北京的音韻學者組成“數人會”,擬訂《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1928年9月,由當時的大學院(即教育部)正式公布,這就是“國音字母”第二式(第一式為“注音符號”)。在新文化運動中,劉復力主廢止舊韻,改用符合今音的新韻;改革套用文,提倡分段、句讀、使用新式標點符號;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首創“她”“它”兩個字。在實驗語音學方面,他用近代實驗語音學的儀器和方法研究漢語的四聲,寫成《四聲實驗錄》(1924年,群益書社)一書,指明決定四聲的主要因素是高低,給四聲以科學的說明。這在我國音韻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語音實驗室——語音樂律實驗室,發明了“聲調推斷尺”(後改進為“最簡音高推算尺”)、“乙二聲調推斷尺”“劉氏音鼓”等,從而使他成為我國實驗語音學的先驅。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他接受西方語言理論的影響,但不滿意當時機械地模仿西洋語法的研究方法,主張革新。

成就及著作

他所著的《中國文法通論》(1920年,群益書社)就是革新派的主要著作之一。該書模仿斯維特在《新英語語法》中的研究方法,以先秦古文為主要研究對象,兼收一些現代漢語的例證。說明文法是什麼,其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論述了詞的分類、搭配關係及句子的結構與分類。主張研究現代口語。語法著作他還有《中國文法講話》(上冊)(北新書局,1932年)一書。此外,他還十分關心辭典編纂工作。1925年他提出《編纂〈中國大辭典〉計畫概要》,其中包括體裁、編制、形體、聲音、意義、文法、詞名等內容,對現在編纂大型辭書很有可資借鑑之處。成立《國語大辭典》編纂處。他寫了《“一”雅》《釋“一”》《“打”雅》《釋“吃”》《釋“來去”》等文章,並首創“點、直、曲檢字法”,並按照此法編了《字學十書通檢》。編有《標準國音中小字典》(北新書局,1935年)。他還著有《敦煌掇瑣》(1925年)、《宋元以來俗字譜》(合作,1930年,1957年重印)、《中國俗曲總目稿》(合作,1932年)、《十韻彙編》(合作,1935年)等,出版詩集《揚鞭集》《瓦釜集》,譯有法國帕西的《比較語音學概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