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宋代宰相]

丁謂[宋代宰相]
丁謂[宋代宰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謂(966-1037),字謂之,。宋真宗歷任次相,正相,共在相位擔任七年。相貌不佳,生一雙斜眼,張目仰視。是宋代蘇州人中第一個官至宰相的高官,毀譽參半。

基本信息

仕宦經歷

丁謂丁謂

丁謂(966-1037),字謂之,後更字公言,江蘇長洲縣(今蘇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參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興元年(1019-1022)再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前後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時遷居蘇州。祖父丁守節,與范仲淹曾祖范夢齡同是吳越國中吳軍節度使錢文奉(錢鏐之孫)的幕僚,任節度推官,遂為長洲人。通籍後丁謂官運亨通,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工部員外郎、三司鹽鐵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樞密直學士。後歷任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書。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謂以參知政事身份任平江軍節度使,衣錦歸里,“建節本鎮,一時為榮”。離京時,宋真宗特賜御詩七言四韻和五言十韻,“尤為盛事”。他同時兼任使持節蘇州諸軍事、蘇州刺史、蘇州管內觀察處置堤堰橋道等使,又兼任知昇州軍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不久,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玉清昭應宮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師。乾興元年(1022),封為晉國公。顯赫一時,貴震天下。
據《中吳紀聞》、《姑蘇志》等記載,丁謂第宅在蘇州大郎橋,“堂宇甚古,有層閣數間臨其後,號晉公坊。”龔明之曾到其故宅與他的孫子德隅過從。又據《吳門表隱》記載:“甫橋丁家巷,宋丁謂舊宅。南濠丁家巷有丁家園,為謂之別業。今道旁有青石座椅、上馬石”。又據《吳縣誌》記載,大中祥符間,丁謂任蘇州軍節度使時,宋真宗曾為他在蘇城西南橫山吳王拜郊台後丁家山下建造過第宅。又,藍家巷(今鈕家巷)原有丁晉公廟。

相貌性情

丁謂相貌不佳,生一雙斜眼,張目仰視,好像是個經常饑寒的人,相面的說他是“猴形”。小時頑劣,多虧有位姓郁的老先生對他嚴加管教,使他學業有所進步。後來,丁謂去拜訪郁先生時說:“自己少時狹劣,多虧先生教誨,痛加夏楚,使某得以成立。”郁先生死後,丁謂還特地派人處理後事,“為棺殮葬,埋之物甚厚”。
年輕時丁謂與孫何最為友善,同以才名著稱,人稱“孫丁”。他倆曾一同以文章拜謁當時擔任長洲縣令的著名文學家王禹偁,王縣令看了他們的文章十分驚奇,大加讚賞,認為“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當即贈詩云:“二百年來子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謂登進士科,列第四名。(寇萊公始與丁晉公善,嘗以丁之才薦於李文靖公沆屢矣,而終未用。一日,萊公語文靖曰:「比屢言丁謂之才,而相公終不用,豈其才不足用耶?抑鄙言不足聽耶?」文靖曰:「如斯人者,才則才矣,顧其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萊公曰:「如謂者,相公終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文靖笑曰:「他日後悔,當思吾言也。」晚年,與寇權宏相軋,交至傾奪,竟有海康之禍,始服文靖之識。 ——《東軒筆錄》)

評價

丁謂是宋代蘇州人中第一個官至宰相的高官,。有的說他是一代名相,有的說他是一代佞臣.總的來說,說他毀譽參半似乎評價過高了,他的毀應該多於他的譽.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才.王禹偁就曾讚賞“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後,二百年始有此作”,並贈詩云:“二百年來子不振,直從韓柳到孫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幾千字的文章,他讀一遍便能背誦(丁謂“機敏有智謀,文字數千言。經覽輒誦,善談笑為詩。至圖畫、博弈、音律,無不洞曉”);三司案牘複雜繁多,一般官吏長久難以解斷,而他一看案情,一言判決,眾人都釋然而悟;聽憑滿座賓客各自陳述,他從容應接,隨口解答,條分縷析,統懾滿座,沒人能超出其意。著有《景德會計錄》、《建安茶錄》、《刀筆集》、《青衿集》、《晉公集》、《晉公談錄》、《丁晉公詞》等十多種。

宋史評價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謂機敏有智謀,憸狡過人,文字累數千百言,一覽輒誦。在三司,案牘繁委,吏久難解者,一言判之,眾皆釋然。善談笑,尤喜為詩,至於圖畫、博奕、音律,無不洞曉。每休沐會賓客,盡陳之,聽人人自便,而謂從容應接於其間,莫能出其意者。

才智

在安撫邊疆少數民族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淳化年間(990-994),他對與官府為敵的西南少數民族武裝以安撫團結為上,不動兵刃,並設法解決當地缺少食鹽、長途解送皇糧、馬匹交易等困難,妥善穩定了局勢,得到朝廷讚賞。西南地區賴以安寧。據葉得夢《石林燕語》記載,丁謂以鄆、齊、濮安撫使知鄆州時,北方契丹鐵騎南下,民心驚惶,河北百姓紛紛搶渡黃河,“欲避於京東者,日數千人”,而船民不肯盡力擺渡。丁謂聽到此事後,採取果斷措施,急忙從監獄中取出死囚數人,“以為舟人,悉斬於河上,於是曉夕並渡,不三日皆盡”。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里黃河邊“分畫地分,各使執旗幟、鳴金鼓於河上,夜則傳更點、申號令”。契丹人以為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而去,於是“境內晏然”。由此可以看出丁謂的為人聰明,辦事果斷、幹練。
當時全國糧賦十分混亂,每年徵收數量不一,隨意加碼,百姓苦不堪言。丁謂奏議以景德四年民賦數為準徵收,並報朝廷備案,以利國計民生。朝廷準奏,並下詔褒獎。丁謂為家鄉蘇州也辦過好事,曾“為鄉里請於朝,特免丁錢。鄉人至今德之,祠於萬壽寺”。
(丁謂有才智,然多希合,天下以為奸邪,及稍進用,即啟導真宗以神仙之事,又作玉清昭應宮,耗費國帑,不可勝計。謂既為宮使,夏竦以知制誥為判官。一日,宴宮僚於齋廳,有雜手伎俗謂弄碗注者,獻藝於庭,丁顧語夏曰:「古無詠碗注詩,舍人可作一篇。」夏即席賦詩曰 :「舞拂挑珠復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主公端坐無由見,卻被傍人冷眼看。」丁覽讀變色。 ——《東軒筆錄》。)
丁謂雖才智過人,然而心術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為奸邪”。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都以奸邪險偽著名,人稱“五鬼”。宋真宗趙恆相信迷信,丁謂極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啟迪皇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聽信王欽若造作“天書”,準備舉行泰山封禪等事。不久,王詐稱京師、泰山“天書”下降,為此特改元大中祥符。起初,因朝廷內庫經費短缺,封禪之事未定。一天,宋真宗問丁謂:“封禪經費有沒有問題?”丁謂回答:“經費足夠,大計有餘。”宋真宗聽了便決定封禪泰山,詔丁謂為計度泰山路糧草使,負責所有經費。他先以三司名義向朝中內庫借銀10萬兩,又命各州獻錢貢物,於十月以前集中到泰山下。封禪隊伍數千人,浩浩蕩蕩。封禪結束,又到曲阜祭祀孔子。這次封禪活動,耗費錢財800餘萬貫。丁謂曾修編《封禪記》。
宋真宗要在宮城建設玉清昭應宮,左右近臣上疏勸諫。真宗召問,丁謂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宮奉上帝,而且用來祈皇嗣。群臣有沮陛下者,願以此論之。”從此便無人再敢勸諫。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命丁謂為修玉清昭應宮使,又加天書挾侍使、總領建造會靈觀、玉皇像迎奉使、修景靈宮使、天書儀衛副使,還曾奉旨摹寫天書刻玉笈。丁謂做這些事可謂是盡心盡力。玉清昭應宮計3600餘楹,原估計二十五年建成。丁謂徵集大批工匠,嚴令日夜不停,只用了七年時間便建成,深得皇帝讚賞。賜宴賦詩以寵其行。
丁謂不顧國家與百姓的利益,一味迎合皇帝,並給皇帝出壞主意,自然會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對,名臣寇準對他諂主媚君尤為痛惡。於是, 丁謂羅織罪名極力排擠,寇準被罷相貶官。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乾興元年(1022)二月,宋真宗死,宋仁宗即位時。年僅13歲,太后聽政,丁謂利用職位之便修改“詔書”,把真宗死因歸罪於寇準,並以此為藉口,將朝中凡是與寇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丁謂勾結宦官雷允恭,規定將重要奏章先送丁謂閱過後再送內廷,以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雷允恭為修宋真宗皇陵的都監,與判司天監邢中和擅自移改陵穴,這本是要殺頭的事,“眾議日喧”,而丁謂庇護雷允恭,不作處理。但最後終於被人揭發出來,觸怒了太后,雷允恭被誅,丁謂被罷相,貶為崖州(今海南省)司戶參軍,四個兒子全被降黜。抄沒家產時,從他家中搜得“四方賂遺,不可勝紀”。
丁謂貶官至死總計十五年,在崖州三年多,在雷州五年多,在道州近四年,在光州大約三年,其“流落貶竄十五年,須鬢無斑白者,人服其量。”明道年間(1032——1033),授以秘書監致仕,準許定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景佑四年(1037)閏四月卒於光州,歸葬蘇州城西華山習嘉原。

相關典故

⑴一舉三得: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
原文:
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中,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塵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
譯文:祥符年間,宮中失火.丁晉公奉命修繕被燒毀的宮室,但是取土很遠是個困難,丁晉公就命令工匠在大街上挖土.沒過幾日,大街就成了深溝.丁晉公命令工匠將汴河河水引進溝中,再用很多竹排和船將修繕宮室要用的材料順著溝中的水運進宮中.宮殿修完後,再將被燒毀的器材和多出來建築材料填進挖出來得深溝里,重新將街道填出來了.這一舉做了三件事,節省下來的錢超過了億萬。乃決汴水入塹中,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塵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
北宋丁謂的“一舉三得” 重建皇宮方案。我國古人管理策略。丁謂的“一舉三得”方案表明了這一點。宋真宗時期,大臣丁謂用“一舉三得”方案重建皇宮,是一次典型的系統管理實踐。當時,由於皇城失火,皇宮被焚,宋真宗命丁謂重修皇宮。這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僅要設計施工,運輸材料,還要清理廢墟,任務十分艱巨。丁謂首先在皇宮前開溝渠,然後利用開溝取出的土燒磚,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溝中,使船隻運送建築材料直達工地。工程完工後,又將廢棄物填人溝中,復原大街,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取土燒磚、材料運輸、清理廢墟三個難題,使工程如期完成。工程建設的過程,同現代系統管理思想何其吻合。丁謂主持的皇宮修建工程體現了中國古人高超智慧的管理實踐。
⑵溜須

溜須”一詞,難見於“辭典”、“辭海”,而於宋史中則有丁謂溜須的記載。丁謂在宋真宗時即在中央政府的監察、財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他夥同王欽若大營道觀,屢上祥異,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參知政事。時宰相是寇準,丁謂對之畢恭畢敬,唯寇準之言是聽。 某日,中央政府開辦公會議,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湯污寇準的鬍鬚,丁謂起而為之揩拂,即溜其須,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長官拂須耶?”說得丁謂既羞又惱,從此對寇準懷恨在心,這大概就是“溜須”的由來。

家庭

祖父:丁守節

子女:丁珙、丁珝、丁玘、丁珷

宋代宰相(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