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丁謂建宮”,是一個歷史典故。見《夢溪筆談·權智》:“祥符中(1015年)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人塹中,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人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
丁謂(966——1037)北宋大臣。字謂之,蘇州長洲(今吳縣)人。淳化進士。歷任轉運使、工部員外郎、權三司使、參加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晉國公,是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元老,顯赫一時。曾不動刀槍,安撫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叛亂,並根據西南地區產粟米,缺食鹽的情況,從內地調入食鹽換取當地粟米的充軍糧,使官民兩利。還建議按當年全國戶籍和糧賦數為準,固定糧賦的數額,獲朝廷採納。
機敏有智謀,狡黠過人,善於揣摩人意,通曉詩、畫、棋、音律。真宗時,與參知政事王欽若迎帝意,大搞封禪,排擠寇準,使其罷相。仁宗即位獨攬朝政,先後被貶崖州、雷州、道州。
明道中以秘書監致仕。然其文章出眾,與孫何並稱“孫丁”,為王禹偁所推重。
背景簡介
丁謂,不只是會計,丁謂建宮,是中國項目管理歷史上的經典,歷史記載的最早的項目管理的案例。丁謂,也是一職業牛人,會計這兩個字就是他首次創立的,他的《會計錄》第一次把全國的土地人口做了丈量,現在任何一本會計學的書翻開首篇上必然有丁謂的名字。他也做過好事,曾不動刀槍,安撫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叛亂,並根據西南地區產粟米,缺食鹽的情況,從內地調入食鹽換取當地粟米的充軍糧,使官民兩利。當時全國糧賦十分混亂,每年徵收數量不一,隨意加碼,百姓苦不堪言。丁謂奏議以景德四年民賦數為準徵收,並報朝廷備案,以利國計民生。據葉得夢《石林燕語》記載,丁謂以鄆、齊、濮安撫使知鄆州時,北方契丹鐵騎南下,民心驚惶,河北百姓紛紛搶渡黃河,“欲避於京東者,日數千人”,而船民不肯盡力擺渡。丁謂聽到此事後,採取果斷措施,急忙從監獄中取出死囚數人,“以為舟人,悉斬於河上,於是曉夕並渡,不三日皆盡”。他又從難民中挑選少壯者,在數百里黃河邊“分畫地分,各使執旗幟、鳴金鼓於河上,夜則傳更點、申號令”。契丹人以為宋方已有防備,便撤退而去,於是“境內晏然”。由此可以看出丁謂的為人聰明,辦事果斷、幹練。
史見:大中祥符二年二月,方士王中正自言遇姓趙司命真君授以丹術及小鐶神劍,授之為左武衛將軍,恩遇甚厚。【在軍隊中摻入方術之士,真是匪夷所思。】五月,以丁謂為修昭應宮【道觀。】使。初議作宮,丁謂欲殫國財用,規摹弘大,近臣多言其不可,丁謂說:“陛下富有天下,建一宮崇奉上帝,何所不可!且今未有皇嗣,建宮於宮城之乾地,正可以祈福。群臣不知陛下此意,或妄有沮止,願以此喻之。”後來王旦秘密上書勸諫,真宗就用這番話來回答,王旦遂不敢復言。【受了賄就得昧著良心做人。】於是特建使名,令丁謂專總其事。十月,詔天下並建天慶觀。時罕習道教,惟江西、劍南人素崇重,及是天下始徧有道像矣。十二月,三司使丁謂上《封禪祥瑞圖》,示百官於朝堂。崔立獨言:“水發徐、袞,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大火,是天所以戒驕矜也。而中外多上雲霧、草木之瑞,此何足為治道言哉!” 是歲,京西、河東、陝西、江淮、荊湖路、鎮、定、益、梓、邛、密等州宣稱大豐收,京師粟斗錢三十。
原文欣賞
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中,諸道木排筏及船運雜材,儘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於塹中,復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省費以億萬計。
翻譯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宮中著火。當時丁謂主持重建宮室(需要燒磚),被取土地很遠所困擾。丁謂於是命令從大街取土,沒幾天就成了大渠。於是挖通汴河水進入渠中,各地水運的資材,都通過汴河和大渠運至宮門口。重建工作完成後,用工程廢棄的瓦礫回填入渠中,水渠又變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個任務,省下的費用要用億萬來計算。
1.一舉而三役濟。一舉指挖大街 三役指取土,運材及處理垃圾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