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其中之一是要求“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國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中國小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6條原則,要求建立“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標”“有利於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以及“有利於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中國小考試評價制度與方法有許多重要的改進,然而,考試評價改革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建立並完善與新課程相配套的課程評價體系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明確教學及教育改革的方向。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中國教育部基教司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展了為期5年的“愛生學校”子項目“學習者能力與互動式教學”。本項目依據新近頒布的國家課程標準,對國小三年級和六年級的語文、數學、科學與生活技能等學習領域進行了全面測評,還發放校長、教師、家長、學生調查問卷,定量考察學習結果,科學關注學習質量,詳盡分析影響因素,以期準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參與了本項目,多次邀請國家課題組專家蔡永紅教授和澳大利亞專家泰德(EdwardRedden)先生指導,報請教育廳基教處、督導室領導和省內部分教育專家和教研員審查改進,認真撰寫調研報告並被國家課題組一次性接受。報告內容共有六項,即:學科測驗內容的結構、測試結果(信度、效度、難度等)、學業表現比較分析、學科成績影響因素分析、測試結果反映的學校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問題、研究結論與改進建議等。
SOLO:澳大利亞教育心理學家畢格斯和科林斯經過長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提出了solo分類評價理論。Solo是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ingoutcome的縮寫,意思是“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的結構”,這是一種用來描述智力發展的一般性框架,是一種描述兒童認知發展過程的理論。Solo分類吸取了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合理的因素,承認兒童思維與成人思維不僅質上存在本質差別,而且在兒童建構理解的方式上存在差別。它源於認知發展理論和70年代的信息加工概念,追隨皮亞傑,並對其理論進行了修正和發展,從關注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轉向關注兒童對問題的反應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發展水平,從皮亞傑強調個體發展階段的內部結構,轉向關注學生在對刺激題目的反應中所顯示的質性的學習結果。Solo把焦點放在認知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認知結果本身上,分析的焦點在於學生理解的質量與本質。
主要目的
1、幫助樣本學校(“愛生學校與學習者質量”)尋找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措施,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促進樣本校的愛生學校建設。2、收集學校及學生學業成就成長的縱向數據,建設學生學習質量監測資料庫,為科學的教育決策提供客觀、真實和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3、為西部參加項目工作的各省及各縣進行能力建設,通過項目活動,培養一支懂科學評價方法,並能系統有運用科學研究手段改進教學及提高學習質量的教研隊伍。
項目執行團隊
課題組長:李波副組長:齊志勇何馨芳
課題組成員:王毓新楊樹新馮繼陳勇王春梅
溫攀璽魚裕平劉選林常招生喻小寧
高國良李明星鄧湘萍王文寰
項目進展介紹
本項目實施三年來,我們不但按照國家課題組的要求組織測試,撰寫分析報告,深入基層反饋指導,還結合本項目,開展了長期、深入、細緻的開發研究和探索。1.面向省內國小教師和教研員,徵集新課程評價工具,發現優秀人才,創造和運用科學合理、切實有效的評價手段,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師生和學校的健康發展。
2.深度的專題研究。主要是探討運用SOLO評價理論測試學業成績,改進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在公開出版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刊物連續發表2篇論文,主要觀點如下:(1)如何運用等級評價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辦法,通過安全及時的問責制度,讓師生、家長準確了解教育教學水平,讓管理、決策部門利用與新課程配套的評價體系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監控,發揮評價的診斷預測與激勵發展功能;(2)很有必要組織大規模的學業成績監測。制定具體明確的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答題的思維和綜合能力賦予不同的分值,認真選擇少數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批閱,可以保持主觀閱讀題和作文評判標準的一致性,利於準確判定學生的能力高下;還便於橫向比較,減輕教師不必要的負擔,降低評卷組織工作的難度。(3)通過單項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字詞積累、閱讀與習作的教學改進建議。
3.可持續項目研究。在教育廳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作為國家2007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質量分析、指導與反饋系統”項目省市之一,從2007年8月至12月實施該項目。2008年國家課題組正式提交《甘肅省中小學生學業質量分析報告》,我們將以此為憑藉,請國家課題組專家來我省進行反饋指導,幫助我們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業質量監測、反饋與指導方法,逐步建立省、市、縣三級教育教學評估網路,紮實有效地改進教育教學,促進甘肅基礎教育教學沿著科學有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