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lithos遺蹟相

該遺蹟相是Seilacher(1963,1964)最先建立的4個遺蹟相之一,用以代表海洋環境中高能條件下砂質底層上的一套遺蹟化石組合。此組合以居住潛穴為重要特徵,主要由較長垂直的或高角度傾斜的柱狀穴、U形穴和枝形穴構成。潛穴有的具有厚的、加固的球粒狀襯壁,有些發育前進式和後退式螺形(或蹼狀)構造,常見遺蹟化石為SkoMzos及逃逸構造等。

簡介

該遺蹟相是Seilacher(1963,1964)最先建立的4個遺蹟相之一,用以代表海洋環境中高能條件下砂質底層上的一套遺蹟化石組合。此組合以居住潛穴為重要特徵,主要由較長垂直的或高角度傾斜的柱狀穴、U形穴和枝形穴構成。潛穴有的具有厚的、加固的球粒狀襯壁,有些發育前進式和後退式螺形(或蹼狀)構造,常見遺蹟化石為SkoMzos及逃逸構造等。

造跡生物

它們的造跡生物幾乎全是食懸浮物的海底內濾食性動物,如甲殼類和多毛蟲類等。該組合的分異度一般較低,但豐度往往很高。

環境特點

該遺蹟相的遺蹟化石分異度一般較低,但豐度往往很高,其形成的環境條件為中等野相對較高的能量水平,底層由乾淨的(可含極少泥質)、分選良好的砂組成,底層穩定齜,時常被較強的水流或波浪擾動和移動,基至受到快速侵蝕和加積。因此,物理再改造作田強烈,從而引起底層沉積和侵蝕速率的快速變化。這種條件的典型環境為潮間帶下部到潮下淺水帶,如海灘的前濱帶和臨濱帶,類似的環境還有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口灣點沙壩等較高能的地區。深水沉積中如海底峽谷和深海砂扇的近緣端或內扇帶也存在遺蹟相,其環境可根據伴生的典型深水型遺蹟來識別。

流變

一般來講,在典型的海灘到濱外沉積序列中,skolithos遺蹟相向海漸變為Cruziana遺蹟相。在向陸的邊緣區,橫向上skolithos組合可以與Trypanites或Glossifungites遺蹟相交替出現,在向海的邊緣區,變化較大主要取決於當地的能量水平,時常碰到混合的遺蹟組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