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英文中的單詞vengeance其實是從和詞幹nqm以及出現於早期的希臘文譯本的舊約和新約中的詞ekdikeo(以及其同源詞)相關的幾個希伯來語翻譯過來的。在希伯來語中,nqm一詞蘊涵著如下的深意:當社會的穩固和完整性遭到了某種罪行的損害之後,需要通過一定手段的報復和懲罰來彌補。但是,該詞的含義之深,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報復”或者“懲罰”,而提升到了“審判”的境界。
人類對敵人的復仇之舉在舊約中被廣泛的表明(參見舊約中的Jeremiah篇,下同)。Samson(參孫)對於其敵人的反應是這么被描寫的(參見Judges篇):復仇,即為施於那些犯下與他人妻子通姦之罪的人(參見Proverbs篇)或者是象Philistines(腓力斯人)這樣種族的懲罰(參見Samuel篇)。在當時“愛自己的鄰居”的氛圍下,希伯來人互相之間是被禁止尋仇的(參見Leviticus篇)。不過nqm可以被用來形容對於錯誤行為的合法的懲罰。
作為代表上帝的一種行為,nqm在一些時候最好用報償來解釋。David(大衛)就時常接受著這種來自上帝的偏愛(參見Psalm及Samule篇)。關於nqm的這種主題出現於Jeremiah(公元前六世紀時希伯來的預言家)和詩人們(Psalmists)的祈禱當中(參見Psalm篇和Jeremiah篇)。不過要注意的是,“審判”在這些場合里也有涉及到。上帝的憤怒就曾經在巴比倫城上展現出來(參見Jeremiah,Isaiah,Ezekiel等相關篇章)。在Moses(摩西)創作的歌曲中,這種懲罰被歸因於上帝(參見Deuteronomy卷)。不過,上帝的這種憤怒也會因為猶太人犯下的罪孽而延伸到他們頭上(參見Leviticus篇)。
nqm包含有一種末世審判的意味。這可以和上帝向猶太人之敵展現其憤怒的表述結合起來(參見Isaiah篇)。而與其類似的猶太辭彙“復仇之日(day of vengeance)”和“我的救贖之年(year of my redemption)”也有著類似的意思。
描述
關於復仇(vengeance)的主題出現的幾率就相對少的多。在所有的福音傳道者中,Luke(路加)同時使用了vengeance一詞的動詞之義和名詞之義(vengeance做動詞用時表示懲罰,做名詞時表示復仇)。在耶穌說過的一個關於不公正判決的寓言裡,一個寡婦堅持要求上帝替她向她的仇人做出判決,而這個請求被很勉強的接受了。Luke將這一寓言做為上帝的判決之中最壞的範例展示出來。而在耶穌的另一則教導中,vengeance一詞則帶有了末世意味的層面(以上均可參見Luke篇)。
Paul(耶穌門徒)禁止人類之間互相尋仇,他主張上帝才是對所有錯誤行為的復仇者(參見新約Romans篇)。在Corinthian(哥林斯人)的類似的記載中,Paul同樣使用了vengeance的名詞和動詞之義來體現一種懲罰(punishment)的意味。這種用法似乎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悔改。有一次,Paul將統治者描寫為上帝的僕人,“一個向所有犯下邪惡罪行的人執行神之憤怒的復仇者”(新約Romans篇)。
希伯來書(Hebrews)的作者也援引了舊約Deuteronomy篇中關於禁止人類互相尋仇的說法(新約Hebrews篇);而彼得書(Peter)的作者則將人類的統治者形容為上帝派來懲罰惡人之人。
在希伯來人的眼裡,啟示錄(Revelation)的作者將上帝看做替所有子民對其敵人進行審判的復仇者(Avenger)。而上述所有這些用法都蘊涵了關於懲罰和神怒的末世理論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