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er[植物名稱]

aster[植物名稱]

紫菀屬,菊科,莖直立。葉互生,有齒或全緣,頭狀花序作傘房狀或圓錐傘房狀排列,或單生,各有多數異形花,放射狀。約 500種,分布於溫帶地區,北美尤盛,我國約100種,各地均產,其中有很多種類供觀賞用。紫菀常用藥材,產華北、東北和西北,根能潤肺化痰、止咳。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莖直立。葉互生,有齒或全緣。頭狀花序作傘房狀或圓錐傘房狀排列,或單生,各有多數異形花,放射狀,外圍有1-2層雌花,中央有多數兩性花,都結果實,少有無雌花而呈盤狀。總苞半球狀,鍾狀或倒錐狀;總苞片2至多層,外層漸短,覆瓦狀排列或近等長,草質或革質,邊緣常膜質。花托蜂窩狀,平或稍凸起。雌花花冠舌狀,舌片狹長,白色,淺紅色、紫色或藍色,頂端有2-3個不明顯的齒;兩性花花冠管狀,黃色或頂端紫褐色,通常有5等形的裂片。花葯基部鈍,通常全緣。花柱分枝附片披針形或三角形。冠毛宿存,白色或紅褐色,有多數近等長的細糙毛,或另有一外層極短的毛或膜片。瘦果長圓形或倒卵圓形,扁或兩面稍凸,有2邊肋,通常被毛或有腺。

分類情況

對於紫菀屬的範圍有不同的觀點。廣義的紫菀屬還包括其他鄰近的屬。這些鄰近的屬在中國有東風菜屬 (Doellingeria) ,女菀屬 (Turczaninowia) ,莎菀屬(Arctogeron) ,狗娃花屬 (Heteropappus,馬蘭屬 (Kalimeris,裸菀屬 (Gymnaster) ,紫菀木屬 (Asterothamnus) ,乳菀屬 (Galatella) ,麻菀屬 (Linosyris) ,岩菀屬 (Krylovia) ,鹼菀屬 (Tripolium) ,翠菊屬(Callistephus) 等,在這裡都不列入紫菀屬中。至於華菀屬 (Wardaster Small) 主要以花葯基部有稍尖的附片與紫菀屬為區別,但稍尖的附片在個別的紫菀屬植物中也可見到,似仍應列入紫菀屬。

紫菀屬是紫菀族中最大的屬。由於不同學者對屬的範圍的觀點不同,所包括的種的數目也不一致。據較近的估計有250種 (Burges 及 Alexander, 1933, Cronquist,1933) ,600種(Core, 1955) 或1000種 (Phillips, 1950)。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狹義的紫菀屬在中國近百種。

下級分類

山菀組 Sect. Alpigenia Benth.
紫菀組 Sect. Aster
正菀組 Sect. Orthomeris A. Gray

代表植物

紫菀AstertataricusL. f.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斜升。莖直立,高40-50厘米,粗壯,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溝,被疏粗毛,有疏生的葉。基部葉在花期枯落,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下半部漸狹成長柄,連柄長20-50厘米,寬3-13厘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具小尖頭的圓齒或淺齒。下部葉匙狀長圓形,常較小,下部漸狹或急狹成具寬翅的柄,漸尖,邊緣除頂部外有密鋸齒;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無柄,全緣或有淺齒,上部葉狹小;全部葉厚紙質,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脈被較密的短粗毛;中脈粗壯,與5-10對側. 脈在下面突起,網脈明顯。頭狀花序多數,徑2.5-4.5厘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有線形苞葉。總苞半球形,長7-9毫米,徑10-25毫米;總苞片3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尖或圓形,外層長3-4毫米,寬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質,被密短毛,內層長達8毫米,寬達1.5毫米,邊緣寬膜質且帶紫紅色,有草質中脈。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3毫米,舌片藍紫色,長15-17毫米,寬2.5-3.5毫米,有4至多脈;管狀花長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披針形,長0.5毫米。瘦果倒卵狀長圓形,紫褐色,長2.5-3毫米,兩面各有1或少有3脈,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帶紅色,長6毫米,有多數不等長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主要價值

該屬中很多的種、雜交種和變種都被種植在花園裡,因為它們具有吸引人而多彩的花朵。紫菀屬的植物也被一些鱗翅目昆蟲的幼蟲作為食物。其中紫菀(A.tataricusLf)則為常用藥材,產於華北、東北和西北,根能潤肺化痰、止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