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O

WPO

WPO(國際包裝組織)是一個非贏利、非政府性質的國際包裝組織。由國家包裝學會、地方性包裝聯合會和其他對包裝感興趣的組織組成,包括個人、公司和貿易協會。

國際包裝組織

國際包裝組織於1968年9月6日在東京創建。其宗旨是:鼓勵包裝技術、科學、加工和工程的發展;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致力於包裝教育和培訓。
今天國際包裝組織的主要活動是通過會議來促進包裝教育;出版刊物、運營網站;贊助一項國際包裝設計評比;促進國家包裝協會間的信息交流。
會員
國際包裝組織有四種會員形式:
擁有投票權的正式會員(Full Membership ), 來自地區性包裝聯合會、國家包裝學會及其他能代表本國或地區包裝材料和包裝興趣的團體(如貿易協會、專家協會等)。正式成員指派一名代表進入理事會參與世界包裝組織的管理。會費每年300歐元,並且有多種抵扣方式,如直接參與和管理世界之星獎的評選活動;
沒有投票權的正式會員(Full Membership non-voting),是國家或地區性包裝組織的二級會員,每年的年費也是300歐元,同樣有多種抵扣方式;
沒有投票權的觀察員(Affiliate Membership), 其他任何國家或國際團體、對包裝感興趣的商業或非贏利組織。年費300歐元;
沒有投票權的榮譽會員(Honorary Membership),理事會推選出的對包裝和國際包裝組織有卓越貢獻的個人。
中國與WPO
中國最早由中國包裝進出口總公司所屬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代表中國參加了多項國際包裝組織,包括國際包裝組織和亞洲包裝聯合會,並參與了相關的活動。
中國包裝技術協會成立後,在九十年代先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包裝組織活動,後成為正式會員。因此,中國在國際包裝組織中有兩名正式會員。
目前國際包裝組織的兩項最重要工作分別是每年一次的全球性包裝世界之星獎和世界包裝大會。2006年的世界包裝大會和世界之星頒獎大會同時在北京舉辦。
中國已經有近百人次獲得過世界之星獎。目前中國世界之星獎的送選作品仍由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和中國包裝聯合會下屬的裝潢委員會同時進行。
事實上,世界包裝組織並不是一個在全球包裝界具有商業影響力的組織。作為一個非贏利組織,它更側重於包裝教育和培訓,對世界包裝工業的影響力並不強。世界包裝大會也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意義。
國際包裝組織正式會員大多是學會(Institute),而不是商業協會。比如美英等已開發國家都有很多包裝組織,美國包裝機械製造商協會(PMMI)和英國包裝機械製造商協會(PPMA)都是所在國最有影響力的包裝協會,但他們都不是WPO會員,代表美國參與WPO的是全美包裝專家學會(Institute of Packaging Professionals),這也是為什麼當初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包裝組織的是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
至於什麼亞洲包裝中心之類的稱呼,其實都是中國人自己加上去拉大旗做虎皮的,無論是亞洲包裝聯合會還是世界包裝組織,對此根本無所謂支持或反對。對他們來講,那只不過是一個中國的包裝工廠或項目而已。
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成為世界包裝組織的觀察員(Affiliate Membership),每年交300歐元會費,甚至你不從事包裝業務,只對包裝感興趣。

維也納愛樂樂團

WPO代表維也納愛樂樂團 Wiener Philharmonic Orchestra。長期以來,大家仍簡稱其為WPO。 維也納愛樂樂團是全球最著名的頂尖樂團之一,在國際樂壇享有盛譽。樂團極高的演奏水準和絕妙的“維也納音色”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迷戀其中,猶如進入了一個仙境。樂團高貴的藝術氣質和自主管理經營的體制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樂團吸引了一代代的傑出作曲家、指揮家和演奏家與之共創輝煌。他們與維也納這座城市一樣成為音樂的代名詞。
維也納愛樂樂團
儘管維也納是一個幾乎代表了歐洲近代音樂發展史的城市,這裡孕育了古典、浪漫乃至現代的一系列作曲大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那一首首動人心魄的傑作即產生於該城,但說來難以置信的是,直到19世紀初期,維也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交響樂團。直到1833年,舒伯特的友人、宮廷歌劇院的指揮弗朗茨·萊赫納突發奇想,召集起歌劇院的演奏家們,組織了一個名為“藝術家協會”的管弦樂團,並在維也納的舞會大廳連續舉行了4場音樂會,引起了市民和音樂界的極大興趣,這個“藝術家協會”可以算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前身,但是萊赫納的構想並沒有全盤付諸實施,4場音樂會後,一切都煙消雲散。 維也納愛樂樂團擁有160多年的輝煌歷史,是西方古典音樂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同時也是音樂歷史的締造者。儘管維也納是一個幾乎代表了歐洲近代音樂發展史的城市,但直到19世紀初期,維也納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交響樂團,職業樂手都屬於各個劇院的管弦樂團。1824年5月24日,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管弦樂團和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樂團聯合首演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之後,從1830年開始擔任宮廷歌劇院指揮的巴伐利亞作曲家、指揮家弗朗茨·萊赫納再次召集起劇院樂團的樂手於1833年演出了四場音樂會。這被看作是維也納職業樂團的雛形。 1840年3月28日,時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指揮的奧托·尼柯萊率領劇院樂團樂手以“愛樂協會”的名義在維也納舞會大廳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這支樂團就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開始,因為它具備了樂團一直所堅持的“愛樂構想”的一些基本條件:只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當時是宮廷歌劇院)樂團的成員才有資格參加,樂團在藝術上、組織上和經濟上獨立,所有決議都要通過全體成員參與的民主程式產生,日常管理由民主產生的委員會執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