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解剖課

VR解剖課

VR解剖課,就是學生可以憑藉VR全方位立體地觀察螢幕中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結構,連血管都一目了然。學生甚至可以把器官“拿到”自己面前近距離觀察,學習結束後通過一鍵復原讓器官回到原位,學生置身在一個真實的場景中,所有的器官,就連皮膚都是真真切切。

基本信息

簡介

VR解剖課VR解剖課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虛擬現實在醫學上的套用備受矚目。早在1993年的統計里,全球市場上出現的805個虛擬現實套用系統中就有49個套用於醫學,到2016年已過去了二十多年,其套用領域也在深入拓寬。在醫學教育領域,套用較多的便有虛擬人體解剖學、手術訓練教學、虛擬實驗室、虛擬醫院等。

2016年10月18日,在有虛擬現實界“奧斯卡”盛典之稱的VRCORE 開發者大賽頒獎典禮上,來自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人衛3D系統解剖學》VR版,榮獲最佳套用獎以及最佳跨界獎提名。該技術可以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人體結構,彌補了人體標本不足而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學習機會的遺憾。而這項技術的開發,歷時五年,才真正投入教學。

技術優勢

VR解剖課VR解剖課
解剖學是醫學生的重要課程,但是人體標本一直制約著解剖學。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每5-6名學生使用一具標本,但由於標本資源非常稀缺,加上標本屬於易耗品,有的醫學院校甚至幾十名學生共用一具標本。

長期以來,不少院校的解剖課是藉助圖譜和人體模型進行教學,但這種方式無法立體地展示人體結構,特別是神經系統的內部結構,很難用平面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比如醫生需要對一患者做顱腦手術,腦的血管有哪些;它們供應哪些部位;哪些結構是重要的,老師講起來很難,學生學起來也很難。而VR技術可以幫助使用者在虛擬場景下,觀察腦部重要結構和血管的分布情況。

開發意義

傳統解剖學掛圖和大部分多媒體課件上套用的教學圖片都是二維模式,缺少直觀的、立體的體驗,造成了解剖學習的困難。模型、標本雖具有立體結構,但形式單一、僵硬,不能滿足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學和實訓需求。

虛擬人體解剖學,可在顯示人體組織器官解剖結構的同時,顯示其斷面解剖結構,並可以任意鏇轉,提供器官或結構在人體空間中的準確定位、三維測量數據和立體圖像。最近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師生正在上“模擬解剖課”的一幕,學生可以憑藉VR全方位立體地觀察螢幕中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結構,連血管都一目了然。

這種新的形式的解剖課程對於學生來說,首先是能近距離的觀察學習,而且能夠再次利用資源;其次由於場景的真實性,能加深同學的記憶和理解;最後對於學校來說也是省了一筆成本,畢竟真實的人體解剖並不一定是每個學生都能去觀察學習去觸摸的。

未來方向

VR解剖課VR解剖課
數字解剖學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的平面圖譜到3D,再到現在的VR技術。人體的結構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出來了。

VR技術還沒有解決“觸覺”的問題,現在對學生而言是以觀察為主。下一步的技術可以虛擬一把手術刀,學生通過VR,“親自”把身體的某個部位切開,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比如一名腦瘤患者,醫生將患者前期的診斷結果輸入電腦,模擬患者的病情,學生就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先模擬手術現場,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同時對於基層醫院的醫生來說,可以通過VR接觸豐富的病例。

華西解剖教研室人體標本資源庫為虛擬數據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人體數位化是這個技術的最大亮點,這是虛擬與現實的合作,也是計算機與醫學跨界整合的成功案例。

對於伴隨遊戲長大的一代,VR技術正好符合學生的愛好,也可以促使學生對解剖學產生興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