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ure:
this dream always endsthis feeling always goes
the time always comes to slip away
this world always stops
these flowers will always die
i let fall flowers of blood
1.1 - 樂隊目前的成員
robert smith : 主唱,吉他,鍵盤
simon galluo : 貝司
perry bamonte : 吉他,鍵盤
jason cooper : 鼓
roger o'donnell : 鍵盤
樂隊的成員經歷過無數次變化,目前的陣容是最新陣容。jason是1995年加入隊伍,以頂替離隊的boris williams。 roger之前曾經離隊,現有回到隊中。
2.2 - 樂隊的名字從何而來
樂隊原鼓手laurence tolhurst(1989 年離隊)首先給樂隊起了個名叫“easy cure”,這個名用了2年,在1978年,robret把她簡化為the cure,因為他覺得“easy cure”這個名字太嘻皮,太美式。
2.3 - 樂隊曾簽於那些廠牌之下
FICTION ,POLYDOR ,A&M ,sire ,ELEKTRA, VAP ,STUNN, 7SECONDS, PVC ,AMIGA ,華納
2.4 - 樂隊組隊至今各位成員的背景
robert james smith 生於1959年4月21日,英國blackpool。
在隊時間: 1978年至今
角色: 主唱,吉他,鍵盤,六弦貝司
robert是樂隊中唯一一名自組隊起到現在一直留在隊中的成員,the cure幾乎所有的歌曲由他演唱除了 three imagingary boy專集中的 “Foxy Lady”。他的現任妻子是他兒時的夥伴 mary,
laurence tolhurst :生於1959年2月3日 英國 horley
在隊時間: 1978年至1989年
角色: 鼓手(1978-19820,鍵盤(1982-1989)
machel setephen Dempsey:生於1958年11月29日英國salisbury
在隊時間: 1978年至1979年
角色: 貝司
simon jonothan gallup:生於1960年6月1日 英國 duxhurst
在隊時間: 1978年至1982年1985年至今
角色: 貝司,鍵盤
matthieu aiden hartley :生於1960年2月4日英國 smallfield
在隊時間: 1979年至1980年
角色: 鍵盤
philip carden thornalley:生於1960年1月5日英國warlington
在隊時間: 1983年至1984年
角色: 貝司
clifford leon anderson:生於1951年1月30日英國londen
在隊時間: 1983年至1984年
角色: 鼓
paul stephen thompson:生於1957年11月8日英國溫布爾登
在隊時間: 1984年至1992年
角色:薩克司, 吉他,鍵盤
boris peter bransby-williams:生於1957年4月24日法國versailles
在隊時間: 1984年至1994年
角色:鼓
perry bamonte:生於1960年6月4日 英國londen
在隊時間: 1984年至1994年
角色:吉他,鍵盤
jason cooper :生於1967年1月31日 英國londen
在隊時間: 1995年至今
角色:鼓
建時間: 1976 國籍: 英國
風格類型:
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 College Rock(學院搖滾) Goth Rock(哥特) New Wave(新浪潮) Post-Punk(後朋克)
The Cure永遠是一個偉大的名字!他們擁有"哥特音樂的教父"的美稱,從1978年至今的20多個年頭裡,The Cure始終保持著炙熱的音樂創作激情,成為Post-Punk音樂風格的代表,影響著幾代樂迷!以至於象U2、Nine Inch Nails諸多重量級的選手也受到他們音樂的影響!樂隊靈魂人物Robert Smith鮮明的另類個性、獨特的樂風和他充滿焦慮不安情緒的歌聲和玄妙變幻的吉他成為我最喜歡的音樂樣本!他的音樂無時無刻的深深的吸引著我!雖然我喜歡Robert Smith音樂思想中最憂鬱的一面,但他時不時流露出的頑皮同樣也散發著魅力!至今The Cure樂隊正式出版發行了近20張專
SMITH,一個來自CRAWLEY的男孩.如今已賣出了兩千四百萬張唱片,而且是一個只需要在MTV上剪短頭髮,就能讓許多人感到痛苦的男人.他吧他個人的一切都神秘的隱藏在他那引人注意的蜘蛛網般的黑髮和血紅的嘴唇後面.而對於聽過他的音樂的人來說,不管是一直用他的歌聲伴隨著你的人聲,還是偶爾走過他的道路,你都會感受到一個魔幻般的世界.綴滿星辰的天空,深藍色的湖面,鮮艷的深吻.....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在THE CURE二十年的演唱生涯和兩千五百萬張唱片銷量的背後,THE CURE依然是他們遍布全球的歌迷心中的 力量源泉.作為一支非主流音樂的先驅者,他們深深影響了許多後來的樂隊,如Smashing Pumpkins"和"THE CRADGANS" 等.
就像所有偉大的搖滾樂隊一樣,THE CURE用音樂在搖滾樂的歷史上烙上了他們的印記,成為一代人的代言人.
主唱想逃離?
1989年底,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樂隊的鼓手和吉他手突然離隊,the cure 是當時這隻樂隊的暖場樂隊,於是 robert加入到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中客串吉他手。到了1983年, robert又一次加入到後者擔任吉他,因為他想從樂隊的焦點人物的位置逃離,但他後來還是回到了 the cure。
The Cure是一支英國樂隊,其靈魂人物Robert Smith生於1959年4月21日,成長於倫敦郊區。自小Robert的父母就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們從不要求他做什麼,也不禁止他做什麼。在13歲那年他哥哥送給他一把電吉他作為聖誕禮物,Robert象是有某種天賦似的,一開始就得心應手地彈起來。時值Punk運動末期,1976年Robert Smith和同窗Lol Tolhurst(鼓手)、Michael Dempsey(貝司)組建了一支樂隊"Malice",在Club等公眾場合演奏一些David Bowie、Jimi Hendrix的歌曲。Robert因為對老師的宗教言論提出異議和穿絨睡衣上學等怪異行為"影響極壞"而被逐出校門。不久他們將樂隊改名為"Easy Cure",並開始自己創作歌曲,又招攬了Porl Thompson作第二吉他手。在1977年Easy Cure爭取到德國Hansa唱片公司1000英鎊的契約,他們把錢全都用來添置樂器和設備,並在錄音室灌錄了10首demo,其中最有名的Killing an Arab是受Albert Camus(加繆)的小說The Outsider(《局外人》)啟發而作。然而Hansa公司對這10首小樣均不滿意,尤其害怕Killing an Arab會招致阿拉伯人的抗議,而不批准將其作為Easy Cure的首支單曲發行,並於1978年解除了Easy Cure的契約。不久Robert Smith正式將樂隊更名為"The Cure",灌錄了四首歌製成樣帶寄往各大唱片公司。這些樣帶受到Polydor的A&R負責人Chris Parry的賞識,在看過The Cure的現場演出後Chris Parry將其招入Fiction旗下。
1979年The Cure推出首張單曲Killing an Arab / 10:15 Saturday Night,受到樂評人的好評,同時也被一些不明白歌曲原意的人指責為"種族歧視"。同年發行了首張專輯THREE IMAGINARY BOYS,除個別惡評之外,成績還不錯。同期該專輯以BOYS DON'T CRY為名在美國發行。最具爭議性的Killing an Arab在吉他和貝司出色營造的阿拉伯舞曲的異國情調中虛構了一個固執而殘酷的無知少年的形象。這段時期Robert Smith除了主持The Cure大局之外,曾和lockjaw樂隊的成員Simon Gallup合作了Cult Hero單曲,有時又在Siouxie and The Banshees樂隊中客串做吉他手,兩支樂隊一起巡迴演出、參加雷丁音樂節(Reading Festival)。Robert與Siouxie合作了好一段時間,還出了一張單曲Jumping Someone Else's Train / I'm Cold。這時貝司Michael Dempsey越發不滿Robert的創作方向,退出了樂隊,Simon Gallup取而代之。
1980年春,The Cure推出了第二張專輯SEVENTEEN SECONDS,充溢著黑暗的、非主流的聲音。Punk式的急促吉他聲效,簡約的歌詞,Robert嘆息著人生的短暫和無奈,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Play for Today描寫情人之間的不忠誠、互相欺騙和冷酷;在A Forest中Robert回憶起童年時的一個怪夢,他受到一把幻覺聲音引誘而迷失在神秘的森林裡;而At Night是受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猶太人,奧地利的德語作家) 的同名短篇小說啟發所寫。可以看出The Cure開始注重整張專輯的整體風格,用貌似歡樂的音樂表達悲傷的主題,揭示人的內心的陰暗、痛苦、哀愁。在歐洲巡演時樂隊成員遭催淚彈攻擊、因酗酒鬧事被捕;在紐西蘭巡演時鍵盤手Matthieu Hartley不滿樂隊創作的歌越來越黑暗、宿命論和具有自殺傾向性,在澳大利亞樂隊成員之間因爭執而大打出手,Matthieu退出了樂隊。
1981年中The Cure推出單曲Primary / Descent。第二吉他手Porl成立了一個小型美術設計公司Parched Art,從該單曲起,The Cure的每一張唱片的美麗封套都是由Parched Art設計的。不久The Cure第三張專輯FAITH發行,唱片監製形容其中的歌曲使人想上吊,而Fiction公司老闆Chris Parry卻認為這些歌很有風格,"棒極了"。該專輯的製作和巡演期間有四名樂隊成員的親人分別身故,使樂隊成員的情緒非常低落,創作的歌曲更黑暗、頹廢,The Funeral Party正是他們晦暗心情的寫照。該專輯引來惡評如潮,卻正中Robert下懷。在All Cats Are Grey中Robert描寫了一個蕩漾著墓地和監獄的回聲的噩夢;在The Drowning Man中Robert悼念失落的童真和消逝的愛情;在Faith中Robert表達了信仰破滅後的迷惘和失落。在一場巡演中Robert如此地投入進歌曲中,完場後他哭著離開舞台。隊員們大量服食麻醉品,跟觀眾打架,成為The Cure樂隊歷史上最糟的一次演出。之後The Cure又發行單曲,其中Charlotte Sometimes是受Penelope Farmer的同名小說啟發而作,用意識流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名精神分裂的女孩的心理活動孤寂生活
1982年The Cure著手錄製第四張專輯PORNOGRAPHY。Robert無節制地服食各種各樣的麻醉品;有時以報紙當被在唱片公司的地板上或朋友家的地板上過夜;不清楚自己到過哪裡、做過什麼;在混亂和消極的情緒中放縱自己,切斷了同現實生活、同周圍的人們的聯繫。PORNOGRAPHY是The Cure最濃黑的專輯,充斥著憤怒、挑釁和暴戾,憤世疾俗地漠視任何人、任何事。One Hundred Years的首句歌詞"It doesn't matter if we all die"充分表達出自我憎恨、空虛和冷漠。在專輯同名歌Pornography里Robert無情地自我嘲笑、自我憎恨,以及同謀殺和自殺的念頭作抗爭。象是到了絕望懸崖的邊緣,Robert在樂隊中變得專橫無理,在巡演中還和貝司Simon酒醉後揮拳相向,Simon退出了樂隊。The Cure的前四張專輯明顯具有Punk、Hard Core和Gothic Rock(哥德式搖滾)的特質,音樂主要以吉他、貝司和鼓為主,吉他和貝司的音色帶有鮮明的硬核風格,鼓點強勁而沉重,編曲簡短緊湊,節奏急促、一氣呵成,歌詞直接,題材嚴肅、深沉、富於深刻的哲學性和思想性,年少氣盛的Robert唱腔直白單調,毫無技巧可言,完全靠心理活動和情緒來控制聲音的表現。這段時期的Cure音樂被人們稱為mope Rock,這四張黑暗濃重的專輯使The Cure成為Post Punk的代表,更被廣大樂迷和樂評人冠以Pope of Mope、Cult Hero、Gothfather (即the Godfather of Goth,哥特教父) 等稱號,備客群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熱愛思考的憤怒青少年的死心塌地的擁護和追隨。
Robert Smith還發明了典型的Cure形象:他(以及其他樂隊成員)總是穿著黑色的衣服、以一頭蜘蛛網般蓬亂豎起的長髮、塗成大熊貓般的黑眼圈和血紅色的唇膏塗抹的小丑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這是他們自我解嘲的方式,表示他們從不把自己當回事;同時他們也想用這種玩世不恭的姿態使人們目瞪口呆,順便嘲弄那些裝模作樣一本正經的人;而且Robert在舞台上總是很害羞、很緊張,化妝能使他覺得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從而在表演時變得放鬆、自信一點。然而Cure迷們卻為這種裝扮瘋狂,並一絲不苟地模仿這種形象,Robert甚至笑說"台下的樂迷比我還象我"。化妝在The Cure的音樂事業中並非無足輕重,似乎已成為The Cure的商標,那些亂髮和濃妝就象蝸牛的殼,就好象"變相怪傑"里的面具一樣,戴上了就不那么容易摘下來了。後來Robert也說,如果他不化妝就出現在觀眾面前,會覺得很不自在;有一次上一個電視節目的時候,電視台不準他化妝上鏡,他為此很憤怒。
Simon離隊使The Cure名存實亡。Robert和Lol放假了一段時間後,又走進錄音室。Lol不再打鼓,改做鍵盤。為了從低落情緒的深淵中逃離出來,他們錄製了輕快流行的單曲Let's Go to Bed / Just One kiss。Robert自己卻說Let's Go to Bed是他在令人討厭的商業泡沫影響之下鬧著玩兒寫出來的"無厘頭",認為它違背了The Cure歷來的音樂路線,擔心會引起Cure迷們的不滿。然而該單曲卻在排行榜上取得第44名的好成績。這時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舞蹈指導Nicholas Dixon請求Robert允許他借用Siamese Twins作為他的舞劇的背景音樂。不久Robert和Siouxie and the Banshees的貝司手Steve Severin組成即興二人組the Glove,在三天之內錄製了15首歌,發行了BLUE SUNSHINE專輯。受到BBC的邀請,Robert在牛津的現場表演中重拾精神,決定要重振The Cure。Robert開始改變創作風格,在隨後的單曲The Walk / The Dream和Lovecats / Speak My Language帶有爵士和電子舞曲的味道,加入了很多流行的元素,分別在排行榜取得第12和第7名。1983年尾The Cure把幾張單曲和一些B面歌曲集成專輯JAPANESE WHISPERS,很受歡迎。1984年Robert挑戰自己體力和精力的極限,想做出更多成績。他既要在Siouxie and the Banshees中做吉他手,錄製新專輯hyena;又要幫導演Tim Pope製作單曲I Want to Be a Tree。他使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又服食麻醉品,他還一如既往地害怕變老,竟覺得受到了中年危機的威脅。在匆忙、混亂的情況下,The Cure同時推出THE TOP專輯和TheCaterpillar / Happy the Man單曲。Robert說THE TOP是他們過量服食麻醉品、神智不清的狀態下炮製出來的、Cure史上最糟糕的一張專輯。然後The Cure又和Banshees一起到歐洲作巡演,Robert在兩支樂隊中來回忙碌,最後他筋疲力盡地意識到他不能"一腳踏兩船",便終止了與Banshees的合作關係。休息了一段日子後,Robert將The Cure的歐洲巡演錄音集成CONCERT現場專輯發行。隨後The Cure又出發到紐西蘭、日本等地作全球巡演,途中鼓手Andy酒後亂性,攻擊其他樂隊成員和酒店旅客,Robert解僱了他。很快The Cure招攬Boris Williams入隊,這名新鼓手和其他隊員很合得來。從THE TOP專輯起,Robert正式參與每一張Cure專輯的混音、製作和策劃。回國後Robert和Simon Gallup重修舊好,Simon重新歸隊。1985年初The Cure又走進錄音室,並規定只準喝酒,不許服食其它麻醉品。7月單曲Inbetween Days / The Exploding Boy出爐,在排行榜取得第15名。歐洲巡演後The Cure推出新專輯THE HEAD ON THE DOOR,在Inbetween Days中Robert流露出對衰老的恐懼和對專一愛情的渴望;在反映多重人格的、奇幻的Six Different Ways里,Robert又被六種不同想法搞得意亂情迷;而Close to Me則表達了夢想成真後的失望,Robert用神經質的急促呼吸聲伴奏了整首歌。有樂評人形容這張專輯"純真無邪、難能可貴"。隨後The Cure到美國巡演,入場券被樂迷們搶購一空。這時期The Cure的音樂路線開始轉變,吉他的音色變得明快起來,貝司則具有Funky風格,Screw開頭的貝司竟有點象Nirvana的貝司聲效。開始發揮吉他貝司和鼓以外的樂器的功用,加入了較多的鍵盤效果,有時還用上Saxphone和其它銅管樂器。受80年代Disco風的影響,不少歌曲都有電子舞曲的風格。節奏舒緩了點,Robert的聲音也柔和了些。Robert解釋說,看到那么多不知所謂的人做出的垃圾音樂也能賣錢,這不公平,他要試驗一下換一換方式The Cure的藝術會不會為人們所接受。結果證明他是對的,向Pop靠攏一點的The Cure開始受到音樂界的重視。
1986年The Cure將最近的單曲和B面歌曲收錄在STANDING ON A BEACH合輯,同時又推出名為STARING AT THE SEA的CD和錄象帶。他們以英國為起點作巡演,在美國洛杉磯的首場演出中,有一名精神錯亂的男樂迷用刀往自己身上不停地刺,招來新聞輿論的批評。The Cure在美國驚奇地發現樂迷中多了很多瘋狂尖叫著他們名字的青春少女,她們很可能都是因Lovecats等歌曲中那個會哭的男孩的令人憐愛的形象而喜歡上The Cure的。Robert看到台下那么多跟自己相似的形象有點厭煩,就剪了個水手裝(即小平頭)在MTV上亮相,又在千萬樂迷中引起恐慌。8月他們在法國首次拍攝了整場現場音樂會的錄象,導演仍是Tim Pope。
1987年The Cure將自己從塵世中完全隔絕開來,搞封閉式創作。新專輯在未完成之前不讓任何"外人"試聽,包括家屬們。數月之後神秘的面紗終於揭開,4月推出了新鮮熱辣的單曲,其中Why Can't I Be You?將英式和美式搖滾融合成電子舞曲,再加上高亢的銅管樂器,輕快歡鬧得令人想跳舞,其音樂錄影更令人忍俊不禁。緊接著5月雙專輯KISS MEKISS ME KISS ME發行,The Cure從以前青澀的小男孩搖身變成雍容優雅的貴婦人,漸漸散發出其獨有的華麗曲風搖滾的魅力。其中的歌曲風格不一,在The Kiss中The Cure首次使用了俗稱的"哇音器"來表達憤怒的情緒;象Torture和Shiver and Shake等歌仍帶有以往的自我仇恨和自認沒出息、自責的影子;而If Only Tonight We Could Sleep (in a bed made of flowers)、One More Time等歌則柔情似水地充滿夢幻、嚮往,在A Thousand Hours中Robert又悲戚地向蒼天哀號。這張專輯為The Cure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6月The Cure推出又一張單曲,其中Catch讓聽眾嘗到初戀般的甜蜜。在專輯錄製的時候樂隊老將Lol Tolhurst開始不象過去那樣投入了,不再為音樂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巡演的時候Lol跟不上節奏,The Cure便請來Roger O'Donnell擔任鍵盤手。巡演至歐洲時推出了Just Like Heaven單曲,散發著令人眩暈的、喘不過氣來的熱戀中的幸福感! 連Robert也認為這是Cure史上最棒的一支流行曲。10月The Cure出版了樂隊自傳《Ten Imaginary Years》。KISS ME專輯最後一張單曲Hot Hot Hot!!!推出,The Cure繼續馬不停蹄到處巡演。
1988年8月,Robert Smith終於和他在15歲時就開始相戀的心上人Mary Poole結婚。Robert寫了一首情歌lovesong送給Mary作為結婚禮物。The Cure又開始創作新專輯。現在有Roger O'Donnell出色地接過鍵盤的部分,Porl Thompson就能專心於更重的吉他戲分,這樣Robert就能全情投入於人聲演唱。而Lol總是象徵性地到錄音室露一小臉,或去取他的分紅,他忙於在有錢人和名流堆中打滾,在音樂上他已不再做實際工作了。其他隊員對Lol尖酸刻薄地嘲笑和作弄。不久Robert解僱了Lol,也結束了兩人長期的友誼。轉眼Robert快30歲了,一年一年變老總是令他很不安。他還預感到樂隊會解散,認為即將面世的專輯將會是The Cure的絕唱。1989年4月The Cure分別在英、美推出兩張單曲Lullaby / Babble和fascination Street / Babble,均成為熱銷唱片。不久新專輯DISINTEGRATION發行。Pictures of You以Mary為原型,在Robert那把心愛的6弦貝司和詩韻般的迷幻的西塔琴吉他的伴奏下,Robert用意識流手法款款唱出對照片中女孩的思念,給人的感覺就象在清爽的秋天,甜美的愛情在心中成熟、不斷膨脹、不斷飄升,最後漂浮在雲端,放眼是清澈透明的藍天... 而Lullaby是將爵士樂和法國Party搖擺舞曲相融合,Robert採取斷句式唱法,有時還加點顫舌音,形容了在想像中一隻巨大蜘蛛在他睡覺時想把他吃掉的恐懼。Fascination Street非常酷,吉他奏出細碎的金屬聲,而貝司則氣勢逼人。專輯同名歌Disintegration是因一則新聞有感而發,在紐西蘭有兩名男孩在The Cure音樂聲中自殺,這使樂隊成員很震驚。該曲風格和One Hundred Years有點相似,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欺騙、不信任和不負責任DISINTEGRATION從整體情緒看來又回到FAITH和PORNOGRAPHY黑暗嚴峻時期的風格,然而其音樂元素和表現手法都豐富了許多,聲音效果也非常美 (竊以為這張CD用耳機聽效果最好,在那些入睡以前的漫漫長夜...),連Robert這個完美主義者也認為這張專輯非常出色,他還說這將是The Cure的最後一張專輯。The Cure即將解散的流言滿天飛,Robert甚至在巡演結束時對樂迷們說"Thank you very much and good night, and I'll never see you again!!"然而The Cure並未解散。1990年,鍵盤手Roger O'Donnell因與Simon和Boris不和,退出樂隊,Perry Bamonte取而代之。The Cure在音樂節上表演時,觀眾太擁擠了,有樂迷受傷被直升機送醫院。巡演歸來,The Cure自己做了個非註冊的電台節目Cure FM,播出他們的重新混音單曲Never Enough,在歌中Robert咬牙切齒地譴責那些貪得無厭的人。其後又將幾首老歌重新混音成Mixed Up專輯。1991年初The Cure在MTV電視台做了個"MTV Unpluged",並在BRITS獎中贏得最佳英國樂隊獎項。同年Fiction公司將8首DISINTEGRATION中歌曲的現場版收錄成ENTREAT專輯,並將其收益捐給慈善機構。The Cure還出版了PICTURE SHOW、PLAY OUT等錄影帶,包括了樂隊專訪、神秘出演(The Secret Gig)、MTV Unpluged等珍貴片段。很快The Cure又開始創作。新隊員Perry很能幹,他在吉他和鍵盤方面都表現出色,這樣The Cure有了三名吉他手,自然地新專輯配器以吉他為主。正在錄音室忙著,老Lol寫了張便條給Robert,說要把The Cure告上法庭,以爭取他作為樂隊創始人之一應得的、更多的著作權費。TheCure的成員們只好一邊不停地跑法庭,一邊忙新專輯。1992年WISH問世,開篇Open仍有Mope Rock的影子,描寫一名男子在酒吧里喝得爛醉如泥,心中的苦悶卻變本加厲,痛恨世界上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長詩般的From the Edge of the Deep Green Sea表達了對永恆的愛情的嚮往以及山盟海誓消逝後的痛苦和無奈,中間有一段Robert的排山倒海的吉他solo,象在海底攪動起巨大的鏇渦;A Letter to Elise向暗戀的女孩訴說他之所以在愛情面前掉頭離去,是因為他不想讓現實破壞美好的夢想;在Wendy Time和Cut等歌中大量使用"哇音器"和吉他回饋(feedback),Robert少有地用大篇幅的利鋸般的Nirvana式的即興吉他solo形成了狂躁、暴怒的鏇渦;End則是Robert對那些熱情得令人窒息的樂迷哀求;而專輯中的暢銷歌曲High和Friday I'm in Love則洋溢著從心底里滿瀉出來的幸福和歡樂。
從WISH專輯中不難聽出,The Cure的編曲手法有了很大轉變,Bass不再採取Punk或Funky風格,而更趨近流行曲風格;吉他和鍵盤也更多地用作背景和聲而非主鏇律。WISH成為The Cure最成功的專輯,在英、美排行榜分別取得第1和第2名,其歡快活潑的整體基調令許多老樂迷和樂評人大跌眼鏡,也為The Cure吸引了更多新樂迷。緊接著The Cure開始了大規模的世界巡演,滿足了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地的樂迷。1993年Robert把這次巡演的現場錄音製成兩張專輯SHOW和PARIS以及一輯錄影。同年華納唱片公司的一個子公司REPRISE發行了一張向Jimi Hendrix致敬的專輯,第一首歌就是The Cure演繹的Purple Haze,本來就迷幻色彩濃烈的歌曲經The Cure重新演繹就更加紫霧迷朦了。同時The Cure的一首歌Burn被用作電影"The Crow"的原聲音樂,該片由李國豪主演
1994年是艱難的一年。Porl Thompson與Robert的妹妹了結婚,又與大名鼎鼎的Led Zeppelin的Jimi Page和Robert Plant合作,後兩人稱Porl為“吉他教父”(The Guitar God),這樣Porl退出了The Cure。6月The Cure參加了Fiction老闆Chris Parry開辦的XFM電台的音樂節。之後Boris Williams也退出了The Cure,而跟他的女友組建樂隊。10月Fiction限量發行LOST WISHES卡帶,包括了在WISH專輯製作時期錄的4首純器樂音樂。這時Lol與The Cure的官司終於結束了,Lol什麼也沒得到,還得付巨額的訴訟費。The Cure雖然贏了,但也浪費了許多時間和花費了不少法律費用。The Cure失去了兩員大將,得招兵買馬。他們在一本音樂雜誌上匿名登了招聘鼓手的廣告。有7人過關斬將進入最後甄選,他們要與The Cure相處一周,其中有一人獲知自己能與偶像The Cure如此接近,竟幸福得暈了過去。最後Jason Cooper脫穎而出,成為The Cure的新鼓手。同時Roger O'Donnell重新歸隊,全權負責鍵盤,而Perry Bamonte專心於吉他。這樣The Cure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一些音樂節和XFM的節目上。
1995年,為了擺脫“錄音-巡演-錄音-巡演”的單調,和不受專業錄音室的時間限制,The Cure決定以新的方式製作新專輯。他們購置了整套便攜錄音設備,在鄉間租借了Jane Seymour(簡·西摩)的莊園,樂隊成員住在一起,悠遊自在地進行創作。由於大家的作息時間不同,例如Robert總是快天亮才睡覺,而有些隊員則在白天活動,因此每天大家聚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而且他們也不著急,所以工作進度很慢,The Cure這回要精雕細琢。以往在音樂創作中,什麼聲音該出現在專輯上幾乎是Robert一人說了算;這回The Cure更象是一個樂隊地進行集體創作,每個人都可以提出音樂動機或構思,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其可行性。每天一起吃飯時他們都聽不同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這為新專輯注入了不少異國情調。Robert花了不少心思琢磨自己的唱腔,一會兒是The 13th里熱辣辣的拉丁歌舞女郎,一會兒在Treasure里模仿垂死的女人的聲音。在錄音的時候他把他的所有吉他全部用上,看那一把的音色最適合不同的歌曲。整張專輯中他使用了吉他、貝司、西塔琴(sitar)、曼陀琳琴等將近50件樂器。The Cure還大量起用了高科技產品,Roger O'Donnell說,90年他離隊的時候The Cure還沒有電腦,現在電腦滿屋都是。他們主要使用計算機來記譜、對不同的音色進行採樣和處理、把採樣數據儲存進鍵盤、製作數字錄音帶等等,還創辦了The Cure的官方網站,隊員們親自參與製作。1996年4月推出了新專輯的首張單曲,其中拉美情調十足的The 13th是樂隊的大膽創新之作。不久,花費了長達一年的新專輯WILD MOOD SWINGS終於問世,但成績並不如WISH理想,在英國排行榜只獲得第8名,在美國沒能打入前10名。WILD MOOD SWINGS象以往的每一張專輯那樣,各首歌曲風格不一,叫喊和欲望的Want表達出Robert經常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不滿意;Club America用懶洋洋的男低音唱出他在巡演和在酒吧流連時的見聞;在This Is a Lie中Robert對人與人之間的專一關係提出疑問;Jupiter Crash是受木彗相撞的天文奇觀所啟發(Robert一向對天文很感興趣,老想去月球旅行);Numb是獻給Kurt Cobain的。The Cure又開始巡迴演出,並陸續發行單曲。新專輯為The Cure吸引了許多新樂迷,卻也有不少老Cure迷受不了其歡快熱情的氣氛。1997年The Cure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限量發行FIVE SWING LIVE,僅在網站發行,這是搖滾史上絕無先例的創舉。
1997年是The Cure出道20周年,The Cure將1987至1996年的眾多單曲集成galore專輯,其中Wrong Number是Robert和David Bowie的吉他手合作的、techno味道十足的新曲,旨在反映人們身處現代社會的越來越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所感到的無所適從、迷惘、無助和絕望。(竊又以為該CD用音響大聲播放最佳,若加上超低頻音箱就更好)。然後The Cure參加了不少音樂節、作現場和在電視上表演。1998年,除了為電影"The X Files"創作了一首電影原聲歌曲More Than This和觀看世界盃以外,The Cure又開始準備新專輯,本來打算在1999年春發行,後來說推遲至10月,到10月1日Robert Smith在網站上發布訊息,新專輯正式命名為bloodflowers,正式定於2000年2月14日發行。20年的風雨,The Cure不斷經歷著走馬燈似的人事變動,唯一屹立不倒的是樂隊的靈魂人物Robert Smith。如果誰說The Cure等於Robert Smith,Robert會第一個反對,然而沒有Robert就沒有The Cure,這點無人能否定。The Cure的音樂至少95%以上是由Robert Smith創作,歌詞更是全部出自他的手筆。從樂隊初出茅廬至今,The Cure的唱片收入一直是平均分帳,Robert不想在金錢問題上婆婆媽媽,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考慮。The Cure從來不是一支功利性的樂隊,他們總是用最真摯的熱情追求搖滾藝術的美的極致,他們從不會為了討好聽眾而刻意改變自己。唱片贏利和商業策略有唱片公司去操心,無論在千萬尖叫著的樂迷面前或只剩一名將信將疑的聽眾面前,The Cure的音樂都是堅持真我而不會改變哪怕一個音符的。Punk精神根植在The Cure的骨子裡,你喜歡不喜歡我們的音樂,我們都不在乎。行走"江湖"多年,圍繞The Cure有過多少或贊或彈的紛紛議論,他們的古怪打扮是耐人尋味的亞文化還是譁眾取寵?他們在WISH專輯中Friday I'm in Love等歌所流露的歡樂是真心的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聽眾?...面對這些問題TheCure總是很清醒,"如果我們沒有好的歌曲,其他一切都是廢話。聽眾是騙不倒的。" 閒言碎語不能使他們困擾,越來越大的名氣也沒有使他們高處不勝寒,因為他們從不把自己太當回事,他們只是盡情享受創作音樂的整個過程,閒來喝喝酒或看看足球,對於其它無關重要的事可以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一笑置之。他們早已學會老練地應付好事的記者,當被問到一些無關緊要的或"八卦"的問題時,在不同場合,對不同的記者,他們的同一個故事會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有個記者問他們怎樣認識Lol Tohlurst的,他們就說是在非洲的一個荒野里發現了由食蟻獸養大的Lol,等等。用巧妙的謊言來搪塞記者並娛自樂。聰明的樂隊。不過在談到音樂創作等嚴肅的話題時他們會很認真、坦率,在批評搖滾圈裡一些偽善的音樂人時也直言不諱。The Cure非常重視在現場音樂會中與聽眾的面對面的交流。從出道時起他們就經常到各地巡演,這跟許多流行歌星為了促銷唱片而開演唱會可不同。他們在現場中把自己的作品如數家珍地重新演繹,樂隊成員默契的配合簡直天衣無縫,每一首歌都那么忘我地投入,創作和錄製這些歌曲時的感覺和情緒又湧上心頭,每一滴血汗、每一下痛苦的抽搐、每一串歡笑,他們把自己對藝術的赤誠和熱情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他們用音樂拉過現場觀眾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每一下心跳、每一根神經的衝動。The Cure有好幾個成員都懼怕飛行,每次巡演的旅途顛簸總使他們筋疲力盡甚至生病,有幾次他們宣布只在英國和歐洲巡演,但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巴西等地的數以萬計的樂迷聯合簽名請願,The Cure又想辦法在飛機上睡覺來熬過漫長的飛行,或坐豪華油輪飄洋過海。旅途中再怎么受盡折磨,一到台上The Cure就精神了,燈光變幻交錯,大功率音箱使現場迴蕩著轟隆震撼的聲浪,當Robert一開腔,全場尖叫歡呼的樂迷立即靜下來。每到一地都有無數樂迷想盡辦法買入場券,買不到的甚至自己偽造;為了進入後台見一見心中的英雄,有的樂迷對保全人員說自己就是The Cure的隊員,也難怪,他們打扮得跟Robert一模一樣。
頭髮如蜘蛛網般凌亂,熊貓般的黑眼圈,血紅的嘴唇,希奇古怪、寬鬆不合身的衣服,一雙奇大無比的運動鞋。害怕毛茸茸的大蜘蛛。恐飛症。幽閉恐怖症。喜好杯中物。超級夜貓子。在一大群樂迷面前會緊張地咬指甲。有時愛滔滔不絕地說話。每出一張專輯都說是最後的、最好的一張,每次巡演都宣稱是最後一次。對各式採訪者說不同版本的、富於幽默感的故事。討厭改變,又害怕一成不變。樂隊中最聰明和最富才華的人當屬Robert Smith。他從未上過藝術學校。他是個天生的音樂家。他用異常敏銳的觸覺感受人生,探索人性的最隱秘的角落,然後用獨特的、盡善盡美的音樂手法,以最真誠的方式表現出來。The Cure的每一首歌細膩清楚地反映了Robert在不同時期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他的心境和精神狀況,就象日記那樣真實。他寫的詩句既淺顯易懂又帶有英式的儒雅氣質,不象Nirvana的歌詞那么口語化,也不象Smashing Pumpkins的某些歌詞般具有莎士比亞式的古英語的文縐縐。他喜歡在情緒起伏不平的時候創作,尤其是憂鬱、傷感、壓抑、悲憤的時候。很多歌都是躺在床上發獃、在花園裡散步、喝醉酒、在沙灘上呆望大海、或漫步雨中的時候寫成,只有Lullaby和Lovesong兩首歌是在桌子前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寫的。他演唱的嗓音很特別,象變聲期前的男孩的嗓音,象繃得緊緊的橡皮筋,有點病態和神經質,就如凱薩琳和希思克里夫之間的愛情般奇特、扭曲、痛苦、熱烈、激情。他的創作靈感有不少來自於書本,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去採訪他會發現他在讀不同的書。他熱衷於詩歌、跟哲學和心理學有關的書籍,而談起《愛麗絲漫遊奇鏡》和《彼得·潘》來又津津有味。他總是害怕變老,不是擔心歲月在身體上留痕,而是害怕會象許多成年人一樣,永遠失去童真,不再對任何事物好奇,不再為任何事情激動、興奮,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實上他的心態一直都可貴地保持年輕,有時他會覺得有些年紀輕輕的人比他老得多。他還是個很棒的uncle,他有廿多個侄和外甥,他常常帶他們去迪斯尼樂園玩、帶他們做一些有趣而又刺激的事,甚至接送他們上、下學,他們全都喜歡這個瘋瘋癲癲的、大孩子似的uncle,願意跟他分享青春的快樂。"如果是父母的身份又不同了,要承擔那么多責任," Robert和Mary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也許Mary覺得Robert就是個孩子吧。他們倆這么多年的忠貞不渝的專一愛情,一直是樂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Mary給了Robert無可比擬的幸福(真值得Courtney Love學習),這從WISH和WILD MOOD SWINGS可以看得出來。Robert和The Cure一起成熟了,象香醇的美酒。
在世界各地有眾多的樂迷對The Cure和Robert Smith程度不一地迷戀獻給The Cure的網站和網上俱樂部。在這個以The Cure為核心的虛擬世界裡,你可以找到The Cure的傳記、專訪文章、唱片目錄、錄象目錄、歌詞、吉他譜、照片、專輯評論、現場音樂會回顧、各種流言、MiDi和Mp3音樂、唱片交換、電子明信片、自由論壇聊
天室...讓人流連忘返的Cure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