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2俯衝轟炸機

TU-2俯衝轟炸機

TU-2俯衝轟炸機,該機曾是空軍部隊的主力轟炸機,曾參加過解放沿海島嶼的戰鬥。80年代初最後兩個TU-2團的飛機在油封后退出現役。

基本信息

簡介

當年解放軍曾出動杜-2轟炸機群震懾叛軍TU-2俯衝轟炸機群

TU-2(空軍稱杜-2)俯衝轟炸機.後三點起落架需要飛行員具有著名的"三板斧"技巧操縱一桿兩舵完成起降. TU-2性能不錯,是當年中國最具實戰效能的轟炸機.80年代最後兩個TU-2團退役。

基本資料

TU-2俯衝轟炸機TU-2俯衝轟炸機

生產年份:1943

載員:4

發動機:2 *個1850hp Shvetsov ASh-82FN

機翼長度: 18.86米

機身長度: 13.80米

高度:4.55米

機翼面積:48.80平方米

淨重: 7474公斤

最大的重量: 11360公斤

速度: 550km/h

升限:10970米

作戰半徑:2500千米

武備3*12.7mmUBT

2*20mmShVAK1000Kg

炸彈(彈艙內)2000Kg

炸彈(外掛)

機型歷史由來

TU-2俯衝轟炸機TU-2俯衝轟炸機

1940年,蘇聯紅軍迫切需要一種新一代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新飛機的性能要求為:

1、雙發動機

2、速度和戰鬥機基本一致

3、內置炸彈艙,可以攜帶重磅炸彈。

4、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5、航程遠

6、可以進行俯衝轟炸

7、強大的自衛武器。

當時,蘇聯的許多傑出的工程師都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做為“人民的敵人”被關押在集中營里,圖波列夫也是其中之一。圖波列夫領受了這一任務,帶領一批“囚犯”工程師從1940年5月1日開始該計畫。1941年1月8日,“103”/ANT-58/FB/“58”原型機開始製造。由於原計畫採用的M-120發動機未按計畫完成生產,換裝AM-37發動機帶VISH-61T三葉螺旋槳,1941年1月29日進行首次試飛。試飛證明,ANT-58在速度、載彈量、武器裝備及操縱性方面都明顯優於Pe-2系列轟炸機。1941年5月,第二種原型機"103V"/ANT-59/"59"開始試飛,不久戰爭爆發,原從10月開始大批量生產的計畫,因飛機發動機廠為滿足IL-2的生產而集中生產AM-37發動機,AM-37發動機停產而取消。1941年12月15日,經改進設計,使用M-82星形氣冷發動機的第三種原型機"103U"/"60"/ANT-60開始試飛。設計時。設計師著意改進了飛機的工藝性能,儘量減少裝配接合面的數量,簡化裝配工藝。由於液冷發動機重量較輕,又沒有笨重的冷卻器,節約下來的1000KG重量使飛機的載彈量增加到3000KG。經過長期的國家試驗,1942年8月22日,第一架生產型(生產編號100308,自編型號"103VS"/ANT-60)的飛機被賦予TU-2的編號,從此開始批量生產。圖波列夫由此獲得史達林獎金並重獲自由。

改裝升級

第一個Tu-2轟炸機團(屬第三轟炸航空兵軍)1942年10月在加里寧前線參加戰鬥。隨即,飛機經中央流體研究所風洞試驗最佳化設計,1943年底在三個飛機廠開始生產。1943年,新型的氣冷發動機Ash-82FN投產,圖波列夫將這種發動機改裝在TU-2上,電氣、液壓、燃料系統都進行升級,7.62mm機槍也改為12.7mm機槍,3葉螺旋槳改為4葉螺旋槳。改進後的飛機稱為ANT-61/Tu-2S,是Tu-2系列中生產量最大的型號。1944年初開始服役,是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最好的中型轟炸機,比同時代的盟軍和敵軍的任何一種中型轟炸機都好。Tu-2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52年,在蘇軍中服役到1955年後被IL-28噴氣式轟炸機取代。Tu-2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重要裝備。

參加著名戰役

康巴叛亂

康巴叛亂發生之初,中央仍對參叛頭人進行勸說爭取,因而要求空軍既要設法解圍又不要投實彈造成殺傷。面對這一難題.杜一4轟炸機只好採取震懾方式,到達指定空域後在地面聚集的叛眾頭頂低空俯衝,並投撒傳單。絕大多數參叛者遇到從未見過的伴有巨大轟鳴聲的“鐵鳥”,一時嚇得各自竄逃,守城人員才得以出城取水。為防止叛匪夜間再聚集攻城,杜一4還通宵盤旋.不時投下照明彈,使叛眾誤以為是“天燈”而不敢靠近。 1957年末,青海許多土司頭人和活佛圖謀舉行暴動,蘭州軍區聞訊後派一個連用幾輛卡車將百餘名心懷不軌的上層人物“請”到西寧機場,讓其“參觀”飛行表演。空軍先以兩架蘇制拉一11活塞式戰鬥機對事先布置好的汽油桶進行低空掃射,接著用三架杜一2轟炸機投下幾枚250千克級炸彈,一時靶區烈焰飛騰、大地震顫。據在場的空軍人員回憶:喇嘛、活佛們都是很迷信的,對於飛機形象地將其稱做“神鷹”,真感到解放軍是“天兵天將”了。當時就有人經不住這種場合癱倒在地,甚至有人尿了一褲子,還有人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真是醜態百出。隨後這些驚魂未定的傢伙被請去座談,個個爭先發言,表示擁護政府和維護民族團結,“那個熱鬧勁就別提了”。
飛機的震懾雖起到一些作用,青海藏區反動上層最終受階級本性驅使,仍於1958年春發動叛亂。起初解放軍飛機只投撒傳單和進行偵察.叛亂頭子氣焰又囂張起來,甚至向部眾蠱惑稱只要有活佛念咒就能“刀槍不入”,漸漸又不怕飛機。於是,解放軍在青海對格爾木附近的鹽湖進行了平整,又開闢了玉樹機場.作為杜一2轟炸機起降的基地並以實彈攻擊。該機系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生產的中型轟炸機,最大載彈量3噸,航速520千米/小時.航程2000千米。該機對機場要求不高,卻因活動半徑較小難以覆蓋藏區。起初杜一2採用低空掃射,後發現經美國訓練後空投的藏族特務組織排子槍對空射擊,且懂得取提前量,汪自誠機組返航時就發現機身被擊穿二十幾個彈洞,因此各機組出擊便要保持一定高度。自1959年以後,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用B-17和C-130空投了一些12.7毫米高射機槍,叛匪卻因不大會操作和缺乏彈藥而未能有效使用。不過杜一2因服役較久易出現故障.如周庭彥機組執行偵察任務時因機械故障迫降,遭地面叛匪瘋狂圍攻。機組成員著陸時多被撞成重傷,周庭彥
只持一支54式手槍頑強抵抗,卻無法對付四面蜂湧來的叛匪,全機組都被大刀砍殺。地面救援部隊趕到時,發現烈士們都被割得肢體不全,慘狀令人髮指!
藏區幾年空中平叛作戰的實踐證明,杜一2轟炸機是最有效的裝備。該機雖服役已久,卻有4台發動機,即使有一兩台發動機失靈仍可平安返航,在整個平叛期間全無損失。該型機載彈量大,機上安裝10門23毫米口徑的航空機炮,能進行七八個小時的盤旋掃射,名符其實成為“空中堡壘”。
在平叛作戰中,地面部隊在高原難以攜帶重炮,叛亂分子經常依託石質的堅固寺廟頑抗,摧毀這類據點就要靠投擲重磅航彈。徒步追剿部隊難以隨身攜帶一星期以上的補給,需要大量空投。在茫茫草原追擊叛亂武裝又需要空中引導。解放軍航空兵在平叛期間連續出動,不僅完成了空投和引導任務,還以持續的轟炸掃射使大股叛亂武裝白天多不敢集中活動。經歷過國內革命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許多老戰士都說:“過去是我們‘頭上沒帽子’老挨炸,在西藏倒是讓叛匪嘗了我們有制空權的滋味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