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動作時間標準系統也稱預定時間標準系統(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簡稱PTS法,是國際公認的制定時間標準的先進技術。它利用預先為各種動作制定的時間標準來確定進行各種操作所需要的時間。PTS法不需要經過秒表進行直接時間測定,即可根據作業中包含的動作及事先確定的各動作的預定時間值計算該作業的正常時間,加上適當的寬放時間後就得到作業的標準時間。
對於預定動作時間標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吉爾布雷斯夫婦,他們於1912年提出動作經濟原則,以後又提出了動素的劃分。這些動素便成了以後發展預定動作時間標準中動作劃分的依據。
1924年,美國人西格,通過對電影膠捲的記錄分析,發現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所需要的時間大體上相同(偏差一般為10%)。這也就是說,若把作業細分到多個基本動作要素,則各個基本要素所用的時間基本相同,其時間值通過計算實例可以求的,進而可以求的整個作業的正常時間。反之,也可以確定的基本動作要素需求的時間開始,按著規定的動作程式進行操作,就可以求出完成該項工作總的正常時間。1926年,西格發表《動作時間分析》,(Motion Time Analysis)縮寫為MTA.引起了產業界的極大注意,許多學者、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各種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方法。
1934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奎克(J.H.Quick)等人,創立了工作因素體系(Work Factor System),簡稱WF法。
1948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梅納德等人提出方法時間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簡稱MTM。
1966年,澳大利亞的哈依德博士,在長期研究各種預定時間標準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人因工程方面的有關研究,創立了模特排時法,簡稱MOD法,是一種省略了的、使動作和時間融為一體的,而精度又不低於傳統的PTS技術的更為簡單、易掌握的PT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