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機的外形結構比較奇特。主機身只有前半段,機翼上安裝的兩台發動機向後延伸構成雙後機身,尾端是雙垂尾和中間安裝的水平尾翼。與其它戰鬥機不同的是它的頭部呈圓形,裡面裝有雷達。
儘管“黑寡婦”很大很重,但它的速度很高,達692千米/小時,並且在各種速度下的性能都很高。機上裝有大量武器裝備,有4門機炮和4挺機槍,還可攜帶2900千克炸彈,能完成截擊、空戰和偵察任務,能深入敵方領空實施縱深轟炸(航程很遠,達2172千米,相當於小型轟炸機的性能。)。
由於它投入服役較晚,第一批1943年7月才加入部隊,因此生產量較小(總共只有691架),但卻取得了很好的戰果,有效遏制了德國和日本的夜間偷襲行動。
二戰結束後,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前世界上僅存有兩架,一架在美國的俄亥俄州空軍博物館,另一架在中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博物館。
P-61是第一種實用的夜間型戰鬥機,最先使用紅外線搜尋技術(機載雷達)和第一代帶有隱身色彩的夜間戰鬥機。此外,P-61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用玻璃鋼做雷達罩的飛機,又是世界上第一架3人製成員的重型戰鬥機。
技術數據
發動機:普拉特-惠特尼R-2800-65,2000馬力(起飛),2040馬力(應急)
翼展:20.2米
機長:14.9米
機高:4.47米
空重9510kg
最大總重14700kg
最大載油量2080~2430L
最大速度594公里/小時(高度6,100米)
實用升限10100米
在華歷史
黑寡婦戰鬥機在抗戰期間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有效扼制了日本空軍對我東南沿海及西南後方的襲擊和轟炸,擊落日軍飛機多架。
日本投降後,在中國的“黑寡婦”也完成了它的夜間戰鬥使命,開始夜伏晝出,在白天四處遊蕩。1945年9月,3架“黑寡婦”結伴飛行準備在重慶市附近的白市驛機場降落時, 因躲避地面上行人,滑出跑道,引起油箱起火,導致一架P-61化為灰燼。此外,在陝西機場也發生過類似事情。就這樣,在抗戰中屢立戰功的“黑寡婦”因各種原因,最後只留下一架編號為422234的P-61飛機。這架屬於P-61B型的夜間戰鬥機最初被送往位於成都附近的空軍機械學校,作教材使用,之後又碾轉到四川大學“任教”;全國解放後,由於當時鐵路交通不暢,被分解後,由水路和陸路運抵北京,進入北航校園。
命名
黑寡婦戰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夜間戰鬥機。它裝有世界最先利用雷達進行導航,可在夜間進行空中格鬥。機身塗成黑色,常常隱蔽於夜空中,依靠其先進的機載雷達搜尋發現目標,一旦捕獲目標,便迅速調整姿態立即撲過去,以猛烈的火力將目標擊落。這樣P-61飛機便與黑寡婦蜘蛛有諸多相似之處,所以人們給P-61飛機起了“黑寡婦”這樣一個綽號,並在它的機頭兩側繪出蜘蛛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