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C-16戰鬥機簡介
但是當年的CY-1完全處於民間運營狀態。眾所周知,研製一架現代戰鬥機需要解決氣動、材料、發動機、航電等一系列問題,僅僅是氣動研究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這是普通的民間公司根本無法完成的工作。根據“超翼”公司的介紹,早期的側板鴨式布局技術曾經通過北航、空軍等相關單位的協助,做過一定的吹風試驗,然而取得了部分數據後這架飛機卻因為沒有用戶的潛在需求而無法得到繼續發展的資金,於是在航展上推出以尋求資金上的支持。很明顯,“超翼”公司最終得到了貴航集團的合作意向。從外觀上看,
2004年出現在觀眾面前的LFC-16戰鬥機已經與CY-1有了不少區別。LFC-16戰鬥機的機體基於“山鷹”高級教練機,但將雙座改為單座,垂尾頂端也作了切尖處理,CY-1的主要特點鴨式布局和機身側板依然存在。LFC-16的外觀看上去比CY-1更加協調,顯然貴航的設施和設計經驗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么,LFC-16的未來如何?中國海空軍是否會採購這種廉價的高機動戰鬥機呢?航展上並沒有相關的信息透露,不過我們可以從技術和戰術的角度對其進行一定的分析。
LFC-16戰鬥機的技術特點
通常我們了解一架戰鬥機,會從飛行性能、航電設備、機載武器、後勤保障等幾個方面著手,從而得到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同樣,對於LFC-16,我們也如法炮製。LFC-16戰鬥機模型
飛行性能
決定一架飛機飛行性能的是它的氣動布局和發動機,LFC-16飛機沿用了“山鷹”的機體,因此從發動機方面來說殲7系列能使用的發動機它都可以用,包括WS-13系列、“崑崙”發動機等,考慮到FC-1戰鬥機已經使用了RD-93發動機,因此可以推測經過一定改動後LFC-6飛機也將能夠使用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不過這樣一來進氣道部分要做較大的修改,而且也不符合低價格策略,因此此方案可暫不予考慮)。從模型來看,LFC-16飛機與“山鷹”教練機在結構尺寸上並無太大差別,因此兩架飛機的重量也會類似,就是說如果使用同樣的發動機,那么LFC-16的推重比以及動力性能將接近“山鷹”飛機。
氣動布局是LFC-16相對於“山鷹”改動最大的部分,也是實現“高機動”的關鍵所在。殲7系列飛機的氣動布局為大後掠三角翼正常布局,這種布局突出了飛機的高空高速性能,但由於大後掠三角翼在大迎角狀態時誘導阻力大,而且機頭的不對稱渦流會破壞橫側穩定性,因此不利於高機動格鬥空戰,在近距離格鬥中會出現減速快、轉彎半徑過大、容易失速等現象。“山鷹”和殲7E/G戰鬥機採用了雙三角機翼,增大了展弦比,從而改善了飛機的大迎角性能(有效降低誘導阻力並增大升力線斜率),因此中低空格鬥性能有所改善。
我們知道,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的優點是在大迎角時鴨翼渦流與機翼形成耦合效應,從而增大了機翼的升力;此外近距耦合鴨式布局擁有更均勻的縱向面積分布,能夠有效降低跨音速阻力,這些都能夠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當然,鴨式布局也有其缺點,比如對於靜穩定設計的戰鬥機,鴨翼在大迎角時誘導阻力較大,其失速也早於機翼。而且鴨翼的渦流可能導致飛機縱向和橫側的不穩定性增大。LFC-16在採取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的同時,還在鴨翼和機翼之間增加了兩條側板,輔助以可隨動操縱的側鰭,那么這些翼面起什麼作用呢?根據“超翼”公司人員的介紹,殲8II飛機的總設計師顧誦芬先生曾經將側板技術總結為“渦控”技術,筆者認為其主要作用就是在飛機處於大迎角的狀態時產生類似邊條渦的渦流,同鴨翼的渦流共同干擾機翼,並防止鴨翼前緣渦破裂導致渦升力不連續,從而提高了飛機在大迎角時的操縱穩定性。而側鰭則提供了額外的橫側穩定性控制。因此,LFC-16應該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具備較好的大迎角控制能力(在現代電傳操縱配合下,運用隨控布局設計的飛機同樣擁有較好的大迎角飛行性能,但是其代價相當高),從而使飛機在盤旋、俯仰等方面擁有良好的性能,而這正是格鬥空戰所強調的要素之一。
但是在其他方面,鴨式布局+側板也導致飛機的阻力增大,考慮到發動機的因素,這架飛機在加速性能、爬升性能等方面將不會比殲7系列有明顯改善,而飛機的航程、升限等指標也不會比殲7系列強多少。此外還有幾點需要指出:側板將不利於飛機的隱身,而且如果脫離了鴨式布局,那么側板的作用將大大降低。
航電設備、機載武器、後勤保障
由於LFC-16目前只是一個技術方案,因此這些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指標。不過從其廉價的特點看,應該和殲7系列同屬一個檔次,也就是說,這架飛機可能會配備功能簡單的雷達和相關火控設備,採用儘可能簡單的機載設備和飛行儀表,武器方面則可以選擇空軍現役武庫中的所有國產空空武器和大多數空地武器。性能總體評價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LFC-16飛機將是一種中低空盤旋性能突出、總體機動水平低於典型三代戰鬥機的格鬥型戰鬥機,它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突出,但在近距離空戰時能夠給大多數飛機造成威脅。很顯然,如果僅僅如此,中國空軍、海軍對其是不會有多大興趣的,因為在已經進入系統空戰時代的今天,不強調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鬥機將很少有進入近距離格鬥的機會。作為一種戰鬥機而言,LFC-16即便發展下去也將落後於時代的潮流。關於LFC-16的展望與思考
雖然LFC-16不是一架出色的戰鬥機,然而它是否有可能更出色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電傳技術的成熟已經使飛機設計觀念進入到全新的時代,採用主動控制技術和靜不安定的布局將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鴨式布局的優點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缺點,比如改善高速飛行性能、實現直接升力等。世界上一些新型戰鬥機均採用了這個思路,比如法國的“陣風”、歐洲的“颱風”、中國的“殲10”等。其次,綜合化火控系統和模組化航電升級的設計思想使得飛機在電子設備方面的升級變得更加容易,而電子設備的優劣將直接關係到空戰性能的好壞。但是這一切都意味著要放棄廉價的思路,很顯然,這就違背了LFC-16發展的初衷,從工程的角度看並不可取。
然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側板技術確實給飛機的性能帶來了好處,那么我們為什麼不把LFC-16飛機看作一種意義重大的技術驗證飛機呢?畢竟側板技術是不能被否定的。
我們都知道,美國NASA發展出了數量眾多的X系列技術驗證機,從超音速到機動性,其驗證的技術無所不包,而從這些驗證機中得到的技術已經運用到飛機的設計中去。中國也有不少技術驗證機,比如殲7隱身技術試驗機、殲8II主動控制技術驗證機等,但這些大都出自廠家的行為或者空軍的研究項目,並無一個專門的機構進行總體規劃和負責——如果這一切都成體系發展,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工作,那么勢必將取得更好的科研效果。
回過頭來看LFC-16,或許貴航也會因為沒有市場意向而最終放棄這種飛機的發展,但側板技術卻絕不應該只停留於風洞計算階段。我們可能應該將LFC-16的出現看作一個信號,一個呼籲中國航空科研機構進行改革的信號,LFC-16作為一種技術驗證機,其意義將遠大於作為一種廉價的戰鬥機。或許有朝一日,側板技術將在其他作戰飛機乃至民用飛機上得到體現,這才是LFC-16飛機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