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g界線

K-Pg界線

K-Pg界線,也稱“K-T界線”,伊春嘉蔭地區具有國際對比標準的白堊紀——古近紀地層界線,嘉蔭烏雲因此被國際地質古生物界確認為全球K-Pg界線的第95號點,也被國際學術界確認為中國唯一的K-Pg界線標準點。截止2011年8月,全世界現已知的陸相K-Pg界線出露點有105個。

簡介

K-Pg界線K-Pg界線

K-Pg界線,是指白堊紀與第三系(古近系)地層之間的界線。該界線附近世界部分地區常發現富含(Ir)的黏土層,大約出現在6550萬年前。這一時期,地球上曾發生了以恐龍為代表的生物大規模滅絕事件。除恐龍以外,以菊石等為代表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也滅絕了,只有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及一部分植物存活下來,成為新生代的優勢類群。

立碑

黑龍江嘉蔭地區“K-Pg界線建碑揭幕儀式”於2011年8月24日下午13時30分在烏雲小河沿舉行。來自美、俄、英、法、日、韓等十五個國家的一百六十多名地質古生物專家學者見證了這歷史時刻。至此,為期五天的「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中國古生物學家孫革教授,美國迪爾切院士、俄羅斯阿克米梯耶夫院士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出席揭幕儀式。嘉蔭地區K-Pg界線的研究,為深入研究中-新生代轉折時期全球生物演化及相關地質事件等提供了新的認識。

科學意義

K-Pg界線立碑儀式K-Pg界線立碑儀式

K-Pg界線點是白堊紀與第三系地層之間的界限,這一界線的形成大約發生在六千五百五十萬年前,這一時期,地球上曾發生了以恐龍為代表的大部分生物滅亡事件。K-Pg界線點的確立,對研究物種滅絕時期地球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人類如何適應當前世界環境的變化提供依據。K-Pg界線點的確立是在中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孫革為首的多國科學家經過十年的共同努力,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地區發現的,被國際地質古生物界確認為全球K-Pg界線的第95號點,這不僅是中國陸相白堊紀─古近代紀地層界限的第一個國際性點位,更是中國近年來在地學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在推動國際地質古生物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K-Pg界線點鑄點立碑也是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學術研討會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K-Pg界線點立碑儀式上,為發現K-Pg界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孫革難掩心中喜悅,他說,這個點是生命演化的一個地質界線,是生命演化轉折點在地層上留下的記錄,界線點的確立,將為整個東北亞乃至全球K-Pg界線研究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有助於尋找石油、煤炭等能源。他認為,此次研討會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國土資源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迪爾切、俄羅斯學者阿克米提耶夫、以色列學者克拉西洛夫,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廷棟為首的多國地質古生物專家學者經過三天的考察和兩天的研討,提交論文五十餘篇,這是國際古生物界專家學者交流學習的頂級盛會,必將推動國際地質古生物學研究的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