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K-1](/img/1/23d/ml2ZuM3X4QDMwMDMzYTM3AzN2ITMxIDN1IDNwADMwAzMxAzL2E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K-1是日本正道會館創始人石井和義於1993年創立的一項自由搏擊大賽。參加K-1的選手使用的格鬥技有泰拳、空手道、踢拳、散打、職業摔交、跆拳道、傳統泰拳、拳擊,甚至還有美國的軍隊格鬥技、法國腿擊術和一些業餘格鬥技(俗稱街霸)。與美國的UFC格鬥狂野的風格不同,被稱為“站著的搏擊比賽”的K-1因注重禮儀,觀賞性強而更讓大眾接受。另外,K-1還突破了單調的體育模式,引入現代的流行音樂和演唱會,賽前有娛樂巨星登台表演,融體育與娛樂活動為一體。
1993年創辦時被稱為K-1GrandPrix(K-1大獎賽簡稱K-1GP),指無差別級K-1賽事,每年一屆,2003年9月成立運營機構FEG(FightingEntertainmentGroup),社長為谷川貞治。
經過運營發展無差別級K-1賽事已經成為五大系列賽事:K-1WorldGP,K-1Japan,K-1WorldMAX,K-1MMA和K-1PremiumDynamite,它們共同構築了龐大的K-1搏擊賽事帝國。
歷史沿革
1993年第一屆K-1WorldGP舉行時沒有預選賽,創始人石井和義從世界範圍內挑選了8位頂尖高手,他們都分別身披當時國際知名搏擊組織如ISKA、WKA、WMTA的重量級冠軍金腰帶,其中包括兩位K-1的標誌性人物,來自荷蘭的3屆K-1總冠軍PeterAerts和4屆K-1總冠軍ErnestoHoost。這些英雄人物的同台出場,可以說是自由搏擊歷史上最豪華的陣容,這也使當晚的東京國立代代木第一體育館的上萬名觀眾見證了歷史。經過3輪艱苦卓絕的單敗淘汰賽,來自克羅地亞的老將布蘭科以全KO的戰績捧走了冠軍獎盃並將5萬美元獎金收入囊中。之後,參賽選手由8人擴充到16人,比賽也分為兩階段:半決賽和總決賽。
隨著K-1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半決賽之前還另設若干預賽,開始這些預賽全部都在日本國內舉行,後來K-1進軍海外,在美國、德國、荷蘭、法國等自由搏擊強國設立分支機構,將預賽推廣到這些國家。
從2000年開始,K-1在世界八大城市首先舉行預賽,勝者可以參加美國、歐洲、日本舉行的4至5個洲際預賽,決出的冠軍可以直接進軍每年10月舉行的K-1WorldGP半決賽。通常半決賽共有14個名額,其中的7人來自去年總決賽的入圍者(總決賽共有8人,其中1個名額指定給日本選手),4~5人為洲際預賽冠軍,剩下的2~3個名額機動,專門分配給那些沒能憑實力打入半決賽但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的選手,這也反映了K-1娛樂體育的本質。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17日來自北京盛華武術搏擊俱樂部的年輕散打選手張慶軍在K-1WorldGP韓國站比賽中擊敗前相撲橫綱曙太郎進入半決賽,可惜後來由於脛骨受傷被迫棄權。近年來,K-1WorldGP的總決賽都在東京巨蛋體育館(TokyoDome,室內棒球場,最多可容納7萬5千名觀眾)舉行,每年的K-1WorldGP系列賽事也就被稱為“通往東京巨蛋之路”。自2002年,K-1WorldGP冠軍的獎金漲到了40萬美元。
子賽事
K-1 Japan系列賽事
K-1Japan系列賽事包括兩類,一類是非錦標賽制的K-1Japan,這樣的賽事一般每年會有若干次,主要是以日本國內的選手為主,同時邀請國外高水平的選手參加,目的是培養日本本土的重量級選手。另一類是錦標賽性質的K-1JapanGP,決賽在每年9月舉行,一共8個名額,他們都是非錦標賽K-1Japan系列賽事表現較好的選手,由去年的冠軍自動入圍。K-1JapanGP的冠軍取得10月K-1WorldGP開幕戰也就是半決賽的入場券。通常情況下,所有進入決賽的8人都是日本選手,但也有極少數的情況下K-1邀請外國選手參賽。1999年和2000年當時我國兩位重量級頂尖散打選手安虎和騰軍被特邀參加了K-1JapanGP,並分別打入了半決賽。2001年出身丹麥但旅居日本十餘年的極真空手道名將NicolasPettas持外卡參加了當年的K-1JapanGP並奪得冠軍。
K-1 World MAX系列賽事
K-1WorldMAX是K-1從2002年新開辦的一個系列賽事,MAX是MartialArtist`sExtreme的簡稱,參賽的對象為70公斤及以下選手。由於K-1WorldGP是無差別級賽事,亞洲選手由於人種的原因在體格和體質上很難與歐美選手抗衡,但在小級別上,技術無疑是更重要的致勝因素,事實上在日本和泰國很多中量級選手具有很強的實力,於是K-1WorldMAX應運而生為他們提供了展現亞洲力量的舞台。2002年5月的第一屆K-1WorldMAX共有8名選手參賽,其中日本、澳洲代表通過選拔產生,其他的為K-1特邀,中國散打名將“閃電開碑手”張家潑代表中國武協參賽,在第一輪負於泰國倫披尼拳場70公斤冠軍高蘭。自2004年開始,K-1WorldMAX擴軍,16名選手在4月捉對廝殺決出8人進入7月份的總決賽。
不同於K-1WorldGP選手的“傻大黑粗”,K-1WorldMAX擁有不少外形俊朗的偶像拳手,吸引了大批的女拳迷。中量級選手所展現的速度、技術和爆發力的完美結合加上若干偶像拳手的個人魅力使K-1WorldMAX系列賽事正成為K-1新的亮點。
K-1 MMA
綜合格鬥(MixedMartialArts,MMA)組織Pride1997年成立,但其影響已經撼動了K-1的基業,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綜合格鬥殿堂。商業上,Pride的門票銷售遠遠強過K-1,而且收費電視訂數也表現強勁,可以說Pride在媒體宣傳、收視率、選手資源與K-1展開了全方位的爭奪,並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2003年,K-1新上任的總裁谷川貞治採取了與Pride拼刺刀的硬碰硬策略,放棄K-1作為站立格鬥技代名詞這一形象,著手開闢自己的綜合格鬥賽事——K-1MMA。在2003年12月31日的K-1Dynamite新年特典和2004年K-1Japan系列賽事中某些場次試驗MMA規則後,2004年5月22日,第一次K-1MMA賽事正式舉行,並被命名為ROMANEX(這是一個由Roman和Extra生造的派生詞)。
K-1 Premium Dynamite
日本國民對於武道的熱愛恐怕在世界上也無出其右,新年夜的K-1PremiumDynamite賽事的舉辦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K-1各系列賽事都在比賽當天採用錄播形式在幾大公共電視台如富士電視台和東京廣播系統(TBS)轉播,其收視率一般在體育類節目中都名列前茅。
2003年12月31日,K-1播撒重金,打造了一個包括前奧運會摔跤冠軍的超豪華陣容,以當時的超級明星BobSapp對前相撲橫綱曙太郎一站為壓軸戲,取得令人震驚的19.5%的收視率,其中BobSappvs曙太郎的刻鐘收視率超過40%,真正實現了“打倒紅白歌會”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受此鼓舞,K-1與TBS決定將K-1PremiumDynamite辦為每年一度的例賽,其中既有用傳統K-1站立規則場次,也有用K-1MMA規則的綜合格鬥,甚至還有用K-1站立和K-1MMA混合規則的(一回合K-1站立規則,一回合K-1MMA規則),比賽的唯一目的就是娛樂觀眾並爭取收視率,觀眾看到了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夢幻對決”。2004年12月31日的K-1PremiumDynamite,TBS電視台搞笑節目主持人奈及利亞人Bobby居然用MMA規則挑戰K-1悍將CyrilAbidi並戰而勝之,柔術大師RoyceGracie用關節技制服了比他重120多公斤的曙太郎。該檔節目在受紅白歌會和Pride新年特典男祭II的雙重擠壓下仍然取得20.2%的平均收視率,並有兩場比賽刻鐘收視率超過30%,
競賽規則
![K-1](/img/4/21b/nBnauM3X1MTOxQDN2kjN1EzN2ITMwcDOzMDMwADMwAjMxAzL5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K-1的競賽規則是典型的商業主義規則,規則是為現場氣氛和觀眾感受服務的,許多被傳統競賽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得到了修改。 K-1的規則對競賽過程的關注高於對競賽結果的關注。實際上,結果是對運動員的,過程是對觀眾的,觀眾對競賽結果的關注是由競賽過程形成的。
摟抱和消極進攻這類在傳統競賽規則中束手無策的頑症,在K-1的規則中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扣分。具有血腥色彩和強刺激的擊倒(KO)給予了高度的渲染。在記分方式上,K-1給予了高度簡化,裁判除了在處理高度專業化的問題和判斷極為接近的比賽結果時發揮作用外,一般的比賽結果觀眾即可預以判斷,實際上,觀眾的判斷就是規則的判斷。
競技技術
K-1比賽中運動員運用的技術十分簡潔,主要的拳法技術為拳擊的直拳、擺拳、勾拳,腿法技術為低鞭腿及少量的高鞭腿,部分有特色的高水平運動員偶爾可使用轉身後擺拳和轉身掃擺腿。K-1的規則以鼓勵進攻、鼓勵KO為原則,限制使比賽節奏拖沓的技術如摟抱並禁止摔法。出於安全考慮,肘法亦被禁止。
比賽方式
通常的比賽為3分鐘1局,共進行5局比賽,局間休息1分鐘。淘汰賽時則為3回合3分鐘制。平局時進行延長賽(延長賽回合數因大會種類而異)。被擊倒選手被讀秒至10未能站起時為KO。一回合之內倒下3次也為KO。
淘汰賽時,除決賽外一回合之內倒下兩次為KO。判定勝負的標準有:KO、TKO(包括醫務監督叫停、場裁叫停、助手拋白毛巾等)以及3位裁判的點數判定。在計分上類似拳擊規則,每回合共10分,當兩人無明顯差距時判平,有一方占明顯優勢對手被扣1分,一方占特別明顯優勢對手被扣2分,最後由3名裁判計算總分,當兩名或兩名以上裁判同時判平比賽即為平局。隨著賽事的發展,K-1規則更趨嚴格,在無差別級賽事中,在一方對另一方採取箍頸技術後,只能進行一次膝撞,這對泰拳出身的選手影響頗大。
場地布置
拳檯布置
![K-1比賽](/img/5/774/nBnauM3X1gDM0cjM5IDO3MDMyMTM3gzMwEDMwADMwAzMxAzLyg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K-1的場地布置採取了表演區和拳台分離的方式。這種二分的方式,有利於克服在比賽期間拳台單調,缺乏背景變化的缺點。在比賽期間,如果比賽平庸、枯燥或短暫停賽時,大螢幕和表演區燈光及制景的變化可以適時轉移觀眾的視覺,減少冷場給觀眾心理造成的不適感。同時表演區也是運動員出場首先通過的區域,在表演區的燈光調控下,可以充分反映運動員的自信。在表演區和拳台之間使用了一條50米左右的大通道,使運動員在上場前,觀眾可以充分運用現場視覺和大螢幕的特寫,判斷運動員的心理、實力,觀察運動的長相,決定自身的喜好。
比賽拳台作了加高處理,普通拳台的高度為95-100厘米,K-1將拳台做成了120厘米。一、通過提高拳台的高度,現場觀眾視覺比較舒服,尤其是後排觀眾不易被前排觀眾遮擋視線。二、便於電視轉播和攝影記者拍照。由於K-1的觀眾相對固定,因此為了每次給觀眾有一種新穎感,K-1的舞美及背景制景每次都不一樣,本次採用音樂噴泉和兩個大氣球製作的龍、虎作為背景,並通過雷射幻燈成像技術,在噴泉上方製作動態立體畫面,結合必要時的煙花及背景燭光,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燈光音響
K-1現場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燈光,現場使用的雷射燈達400餘個,在各種場下,通過燈光的變化來調動和調節現場氣氛。燈的具體分配為:拳台上方四排雷射燈,紅、藍兩種顏色變化,在比賽停止期間用以調節氣氛。拳台上方四排普通燈,用於比賽期間照明和攝影、攝像的光源。體育館後排座位設定了八個大追光燈。用於運動員上場和退場的追光。在表演區的前方設定兩排雷射燈,為紅、藍兩種顏色,作為紅、藍方運動員上場時背景燈和表演時的背景燈。在表演區的後方設定兩排雷射燈。表演區的上方設定兩排雷射燈。在表演區的後台設定一個雷射成像的大燈。現場音響主要使用體育館的音響。音樂則使用強刺激的搖滾音樂。
轉播技術
K-1比賽進行現場直播。轉播畫面採用現場場景與特寫回放、資料插播相結合的方式。在鏡頭的處理上,採用了電影手法,強調對局部的描寫和對畫面的渲染,並運用煙火技術營造氣氛。現場設定四塊大螢幕,在場面相對靜止和缺乏渲染力時,通過大螢幕來彌補現場氣氛。
在現場機位的運用上,充分運用多機位的優勢,四個固定機位上,每個機位設定兩個攝像機。同時設定了若干遊走機位,大炮遊走機位設於舞台前,一個遊走機位一直反映運動員上場的特寫,一個遊走機位在拳台上表現運動員上台後與比賽前之間的特寫。通過機位的遊走,在大屏上及時反映觀眾不能仔細觀察的細節。
在K-1現場有一百多個包括電視、報紙、雜誌、電台在內的媒體對K-1進行現場採訪,媒體記者享受與贊助商一樣的待遇。攝影記者可以在拳台邊上進行攝影。 K-1日常的電視宣傳保證每周一次的頻率,這樣在K-1的競賽不是十分頻繁的情況下,能保證日常傳媒滿足觀眾對K-1信息的需求。
盈利方式
第一、門票收入,一般的K-1比賽都有過萬的觀眾,在K-1半決賽和總決賽時常常能吸引到5、6萬觀眾,目前的最高紀錄是2002年K-1十周年總決賽的74500人。門票一般分為4檔,6000、13000、16000和30000日元。
第二、來自日本電視台的轉播費和贊助。K-1的比賽都在日本公共電視台播出,由於收視率高,廣告收入不菲,目前和K-1合作緊密的富士電視台和TBS(東京廣播系統)有時為一次賽事提供多達二百萬美元的轉播費;年終大餐K-1PremiumDynamite從TBS獲得的贊助更是天文數字。
第三、來自海外的付費電視分成和有線電視著作權費。大的K-1比賽在美國當天都可以通過付費電視收看(PayPerView,簡稱PPV),一般收費30美元;歐洲的ESPN2體育台定期播出K-1比賽,這都需要向K-1繳付著作權費。有關K-1比賽和選手的智慧財產權產品銷售構成了第四部分收入,這包括錄像帶、DVD、印有選手或俱樂部標識的T恤衫、選手肖像玩偶等,每次比賽現場外的銷售區都能排出上百米的長龍。
K-1事務局
為K-1進行推廣的部門被稱為K-1事務局(2003年FEG公司成為K-1的官方推廣公司,K-1事務局由其管轄),只有10幾名員工,除了分工明確、極度敬業外,他們的秘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介機構。事務局只負責總體的策劃、廣告和對外聯絡工作,一些具體的工作則交由有關的專業機構和公司與運作,與K-1簽有合作協定的公司多如牛毛,在K-1員工的指導下,他們負責製作、宣傳、翻譯、後勤等方方面面工作,仿佛是K-1這架龐大的體育機器上的一個個齒輪,共同驅動其運轉。
影響力
![搏擊運動員](/img/d/49e/nBnauM3X2czNzAjNyAzN1EzN2ITMwcDOzMDMwADMwAjMxAzLwc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K-1成為當今無可爭議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站立格鬥技殿堂仰仗的是三件利器,其一拜準確的賽事定位,其二乃高效、創新的商業運作,其三為明星效應。
K-1在比賽形式上突破了傳統體育比賽的單調模式,迎合現代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追求時尚的心理,大膽借鑑現代流行音樂和流行歌曲演唱會的表現方法,將最先進的燈光、音響、舞美、音樂導入比賽之中,進行了成功的結合。
K-1的賽事包裝在格鬥界可謂傲視群雄,即使世界拳王爭霸賽與之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每年的總決賽他們請到的是日本第一流的導演、DJ和燈光師,確保現場達到開搖滾音樂會的水準,2003年的總決賽K-1甚至將一支交響樂隊直接搬到了東京巨蛋體育館。
K-1捧紅了一大批拳手,使他們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3屆冠軍得主“荷蘭伐木工”PeterAerts、4屆冠軍“完美先生”ErnestoHoost、“戰神”AndyHug、2001年冠軍“侏儒巨人”MarkHunt、“無冕之王”JeromeLebanner、“克羅地亞特警”MirkoCroCop、“鋼腕”MikeBernado、“剃刀”StephenLeko等無不為拳迷所津津樂道、耳熟能詳。
冠軍得主
1、K-1 GP總冠軍
1993年BrancoCitatic(克羅地亞)
1994年PeterAerts(荷蘭)
1995年PeterAerts(荷蘭)
1996年AndyHug(瑞士)
1997年ErnestoHoost(荷蘭)
1998年PeterAerts(荷蘭)
1999年ErnestoHoost(荷蘭)
2000年ErnestoHoost(荷蘭)
2001年MarkHunt(紐西蘭)
2002年ErnestoHoost(荷蘭)
2003年RemyBonjasky(荷蘭)
2004年RemyBonjasky(荷蘭)
備註:(數據時間為2004年,歡迎協作補充)
2、K-1 WORLD MAX
2002年AlbertKraus(荷蘭)
2003年魔裟斗(日本)
2004年BuakawPor.Pramuk/播求(泰國)
2003年開始每年元旦前夜舉辦K-1PremiumDynamite,成為日本傳統迎新年節目紅百歌戰的收視率的最強力挑戰者。K-1GP經過各分站賽決出6名分站賽冠軍,再加上2名FEG的推薦選手,此8人將與上一年的K-1GP總決賽的前8名進行K-1開幕戰,決出本年的8強。
備註:(數據時間為2003年,歡迎協作補充)
品牌收購
日本最著名的全球化體育娛樂品牌K1搏擊聯盟品牌,被中國知名媒體與投資集團陽光紅岩旗下七星環球娛樂收購控股權。陽光紅岩由吳征、楊瀾夫婦為共同創始人,其投資運營主要由吳征負責。
此次收購K1的投資方以陽光紅岩領銜,也包括國內某著名基金在內的投資組合。這個投資潛力巨大。如美國UFC,已經達每年超過220億人民幣的收入規模,而K1品牌知名度在歐亞遠超過UFC,觀賞性更強,畫面及規則更為亞洲家長接受,在日韓均成為家庭共賞傳統項目。如吳征能成功運作美國與中國的市場,潛力不容小看。
據了解,陽光紅岩入股後的K1,將使用FIKA品牌,即國際K1聯盟。其管理團隊仍由石井及其日本團隊為主。計畫將這一賽事的總決賽從日本挪至中國,但具體舉辦城市尚未最終確認。未來K1即FIKA將暫停止日本國內的K1聯賽的授權,將之納入未來全球的聯盟賽事之中,K1在未來將分為中、日、韓國與北美、歐洲、印度等幾個賽區,並將轉播國家增加中國、美國,拓展至140個以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