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與敵手格鬥保護自身的武術。說得更詳細一些,跆拳道就是為了正當防衛,通過猛烈的精神和肉體訓練,鍛鍊手、腳和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方法與技術。
項目起源和歷史發展
1988年,跆拳道作為奧運會表演項目首次出現在漢城奧運會上。1994年,國際奧委會表決通過了跆拳道成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中國於1995年正式開展跆拳道運動,隨後此項運動在中國得到快速普及。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女子跆拳道選手、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陳中在女子67公斤以上級比賽中敢打敢拼、頑強拼搏,為祖國首次奪得奧運會跆拳道比賽的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來自中國北京體育大學的陳中和羅薇參加跆拳道比賽,她們奮力拚得兩枚金牌。其中羅薇獲得女子負67公斤級金牌;陳中則獲得女子67公斤以上級金牌。中華台北奧運會代表團也在跆拳道項目上一舉取得了金牌零的突破,陳詩欣和朱木炎各奪得1枚金牌。
奧運競賽規則
跆拳道比賽時,雙方運動員都要穿道服和護具,戴頭盔,用腳或直拳擊打對手的合法部位。即只能擊打對手被護具包裹的鎖骨以下、髖骨以上的軀幹部位和頭部(禁止用拳擊打對手頭部)。
行 禮
比賽開始前,雙方運動員互相敬禮以表示尊重。場上裁判發出“準備(Joon-bi)”和“開始(shi-jak)”後,比賽正式開始。
比賽時間
跆拳道比賽分為3局,每局2分鐘,局間休息1分鐘。藍方和紅方選手使用規則允許的技術動作努力擊敗對手。比賽結果根據雙方運動員三局的得分總和來計算,得分多者為勝者。
允許攻擊的部位
跆拳道競賽規則允許攻擊的部位只有兩個,一是頭部,二是軀幹。在對抗中,允許使用拳和腳的技術攻擊軀幹被護具包裹的部分,但禁止攻擊後背脊柱。允許使用腳的技術攻擊對手頭部,但不能攻擊對手的後腦部位。即可以用腳踢擊對手頭部和被護甲包裹的軀幹部位,但不能用腳踢擊對方後腦部分,同時禁止用拳擊打頭部。運動員可以使用拳的技術擊打被護甲包裹的軀幹的前面和側面部位。
得 分
在比賽中,用腳踢擊對手軀幹部位一次只能得1分,而用腳擊打上對手頭部則可以得2分;如果擊倒對手,裁判員讀秒後再加1分。因此,雖然用腳踢技術擊打上對手頭部的難度比較大,但許多運動員在比賽中也還是千方百計的使用腳擊打頭部的技術以儘可能地多得分。比賽由一名主裁判員在場上主持,其他四名邊裁判員根據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負責評判並打分。
如何判斷得分
在比賽中,判斷一名運動員是否得分,關鍵要看運動員的技術是否準確、被允許、有力及有效。跆拳道賽場上加油聲、吶喊聲總是不斷,判斷一方運動員是否得分,可以看雙方運動員的進攻和反擊時的動作,並隨時看一下計分板;一個運動員如果得分了,在1秒鐘內裁判員會按壓手中的采分器,該運動員的得分也就及時公布在計分板上了。
警告和扣分
現在的跆拳道規則對運動員倒地的判罰比較嚴厲。一般來說,運動員故意倒地就有可能被裁判員判罰一個警告。但如果是意外滑倒和被對手重擊倒地或是技術性倒地(即在使用動作時無法控制身體平衡而倒地)則不被判罰。如果一名運動員被對方合理技術擊中而身體搖晃或摔倒(一般是被擊中頭部),裁判員要數秒數到八。如果數到八時,該運動員站起來表示能繼續比賽,則比賽繼續進行;如果運動員沒有站起來,則另一方贏得比賽。
在比賽中,如果一方採用摟抱、推拉對手、消極逃避比賽,用肘、膝頂擊對手,摔倒對手、故意用拳攻擊對手面部等犯規動作則會被判罰警告或扣分(一個扣分扣1分)。
場上的教練員打斷比賽進程或使用過激言語、行為,嚴重違犯體育道德也會被主裁判警告或扣分。如果一名運動員累計被扣掉4分,則要被判“犯規敗”,也就意味著輸掉了這場比賽。
加時賽 在一場比賽中,如果雙方打滿3局而出現平分的情況時,要進行加時賽。加時賽實行“突然死亡法”,即先得到1分的一方獲勝。比賽結束後,運動員在比賽區域內相對而站,聽到裁判員的口令後互相行禮,等候裁判員的判定。裁判員舉起哪一側的手臂,就說明哪一側的運動員獲勝。
場地設施
跆拳道的比賽場地是一個10米×10米的墊子,運動員在墊子上進行比賽。比賽時,兩名對抗的運動員要穿跆拳道道服,系腰帶,還要戴上頭盔用以保護頭部,並且穿上護甲、護腿等護具。護甲的顏色是紅色或藍色。護甲要穿在道服外面,頭盔的顏色要與護甲的顏色相一致。其它保護裝備還有穿在道服裡面的護襠、護臂和護腿。儘管這些護具的重量都很輕,但在比賽過程中,由於全身包裹嚴密,運動員仍會大汗淋漓。
跆拳道比賽的獲勝方式
(1)、擊倒勝(K•O勝)
(2)、主裁判終止比賽勝(RSC勝)
(3)、比分或優勢勝(判定勝)
(4)、對方棄權勝(棄權勝)
(5)、對方失去資格勝(失格勝)
(6)、主裁判判罰犯規勝(犯規勝)
北京奧運會設項
跆拳道設有男、女各4個級別的比賽。 由於奧運會跆拳道級別設定比跆拳道世界錦標賽男女各少了4個級別,因此奧運會跆拳道比賽競爭更加激烈。
男子 | 女子 |
58公斤以下級 | 49公斤以下級 |
68公斤以下級 | 57公斤以下級 |
80公斤以下級 | 67公斤以下級 |
80公斤以上級 | 67公斤以上級 |
北京奧運會比賽信息
第29屆奧運會跆拳道比賽將於2008年8月20日~23日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
資格賽時間表:
2007年9月28-30日 | 世界區跆拳道資格賽,地點:英國曼徹斯特市 |
2007年11月15日 | 各國(地區)奧委會申請邀請席位截止日期 |
2007年11月-2008年1月 | 各洲際資格賽 |
2007年11月上旬 | 非洲區資格賽,地點待定 |
2007年11月下旬 | 亞洲區資格賽,地點:越南 |
2007年12月中旬 | 泛美洲區資格賽,地點:哥倫比亞波哥大 |
2007年12月下旬或2008年1月上旬 | 大洋洲區資格賽,地點待定 |
2008年1月下旬 | 歐洲區資格賽,地點待定 |
2008年2月上旬 | 世跆聯向各國家(地區)單項協會/奧委會確認參賽席位 |
2008年2月15日 | 各國(地區)奧委會通知世跆聯其使用參賽名額截止日期 |
2008年3月 | 世跆聯確認未使用名額的重新分配 |
2008年6月30日前 | 三方委員會書面通知各國(地區)奧委會邀請席位分配方案 |
2008年7月23日 | 北京奧組委接收各國(地區)奧委會報名表截止日期 |
歷史名人
金景勛 (Kyong-Hun Kim)
第一位重量級跆拳道奧運冠軍
生日:1975年7月15日
國籍: 韓國
項目: 跆拳道
參加奧運會時間: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夏季奧運會
奧運成績:
金牌 1枚
其他成績:
世界錦標賽
銅牌2 枚1997年2001年
重量級跆拳道比賽是在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第一次被列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金景勛在開始的兩論比賽中,以兩個5-0戰勝對手,並在半決賽中,迎戰法國對手帕斯卡,比賽進行得很激烈,但金景勛還是以6-2戰勝對手,闖入決賽,挑戰東道主選手丹尼爾。金景勛占有15厘米的身高優勢,他在第一局中順利取得2-1的領先,在第二局比賽中,金景勛將領先優勢擴大到5-2,並最終以6-2戰勝對手,奪得奧運歷史上第一枚重量級跆拳道金牌。
歷史紀錄
1988年,跆拳道作為奧運會表演項目首次出現在漢城奧運會上。1994年,國際奧委會表決通過跆拳道成為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第29屆奧運會跆拳道比賽將於2008年8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跆拳道選手、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陳中在女子67公斤以上級比賽中為中國首次奪得奧運會跆拳道比賽的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陳中和羅薇拼得兩枚金牌,中國台北選手陳詩欣和朱木炎各獲得一枚金牌。
歷屆冠軍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中國 | Chen Zhong | 陳中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法國 | Myriam Baverel | 巴弗雷爾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委內瑞拉 | Adriana Carmona | 卡莫娜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韓國 | Moon Dae Sung | 文大成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希臘 | Alexandros Nikolaidis | 尼科萊迪斯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法國 | Pascal Gentil | 詹蒂萊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中國台北 | Chen Shih Hsin | 陳詩欣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古巴 | Yanelis Yuliet Labrada Diaz | 拉布拉達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泰國 | Yaowapa Boorapolchai | 波拉波猜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中國台北 | Chu Mu Yen | 朱木炎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墨西哥 | Oscar Francisco Salazar Blanco | 薩拉扎爾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埃及 | Tamer Bayoumi | 巴尤米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韓國 | Jang Ji-won | 張枝媛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美國 | Nia Abdallah | 阿卜達拉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墨西哥 | Iridia Salazar Blanco | 布蘭科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中國 | Luo Wei | 羅微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希臘 | Elisavet Mystakidou | 米斯塔基多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韓國 | Hwang Kyung Sun | 黃敬善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伊朗 | Hadi Saei Bonehkohal | 波尼克哈爾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中國台北 | Huang Chih Hsiung | 黃志雄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韓國 | Song Myeong Seob | 宋明燮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美國 | Steven Lopez | 洛佩茲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土耳其 | Bahri Tanrikulu | 坦里庫魯 |
2004年雅典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伊朗 | Yossef Karami | 卡拉米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加拿大 | BOSSHART, Dominique | 多米尼克-博斯哈特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中國 | CHEN, Zhong | 陳中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俄羅斯 | IVANOVA, Natalia | 埃歐麗亞-伊萬諾娃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法國 | GENTIL, Pascal | 巴斯卡爾-讓蒂爾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韓國 | KIM, Kyong-Hun | 金景勛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80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澳大利亞 | TRENTON, Daniel | 皮埃爾-特倫坦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澳大利亞 | BURNS, Lauren | 勞倫-伯恩斯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中國台北 | CHI, Shu-Ju | 紀淑如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古巴 | MELENDEZ RODRIGUEZ, Urbia | 烏爾比亞-梅倫德斯-羅德里格斯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西班牙 | ESPARZA, Gabriel | 加布里爾-埃斯帕薩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中國台北 | HUANG, Chih-Hsiung | 黃志雄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希臘 | MOUROUTSOS, Michail | 米哈伊爾-穆魯索斯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土耳其 | BIKCIN, Hamide | 哈米德-比克欽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韓國 | JUNG, Jae-Eun | 鄭在恩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49-5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越南 | TRAN, Hieu Ngan | 陳孝銀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銀牌 | 挪威 | GUNDERSEN, Trude | 特魯德-貢德森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金牌 | 韓國 | LEE, Sun-Hee | 李仙熙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7-67公斤級 | 女子 | 銅牌 | 日本 | OKAMOTO, Yoriko | 岡本依子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美國 | LOPEZ, Steven | 斯蒂文-洛佩斯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伊朗 | SAEIBONEHKOHAL, Hadi | 哈迪-賽博內赫科哈勒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58-68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韓國 | SIN, Joon-Sik | 申準植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銀牌 | 德國 | EBNOUTALIB, Faissal | 費薩爾-埃布努塔利布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銅牌 | 墨西哥 | ESTRADA GARIBAY, Victor Manuel | 埃斯特拉達-加里貝 |
2000年悉尼夏奧會 | 跆拳道 | 68-80公斤級 | 男子 | 金牌 | 古巴 | MATOS, Angel Valodia | 巴羅迪亞-馬托斯 |
觀賽禮儀
在跆拳道比賽中,主要以腿法為主,動作強調擊打要有力度和準確。雙方攻防轉換速度非常快,並且在進攻和防守時鼓勵運動員發聲揚威。因此,跆拳道比賽時,場上場下喊聲不斷,看到漂亮的擊打,無論是否得分,觀眾都可以大聲地喝彩。
跆拳道有較為規範的禮儀要求。運動員入場時,要向裁判敬禮,向教練敬禮,向對手敬禮,有時運動員還會向觀眾敬禮以示尊重,此時觀眾應給予掌聲回應。
在觀看跆拳道比賽中禁止吸菸;手機要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嚴禁向場內投擲雜物,不能發出噓聲和吹口哨等,這些都被認為是不文明行為。
第29屆奧運會比賽場館
場館名稱: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
地點:北京科技大學
場地類型:新建比賽場館
奧運會期間的用途:柔道、跆拳道
殘奧會期間的用途: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
建築面積(㎡):24662
固定座位數:4000個
臨時座位數:4000個
建設開工時間:2005年10月18日
賽後功能:室內綜合體育活動中心和水上運動、健身中心,並承接各類室內競技賽事。
跆拳道比賽記分
得1分:
*用拳攻擊頭部或中部位
*用腳攻擊人體中部位
得2分:
*用腳攻擊頭部
*跳起來用拳攻擊
*跳起來用腳攻擊中部位
得3分:
*跳起來用腳攻擊頭部
2) 失格:
① 反抗審判員② 故意攻擊穴位讓對手不能持續比賽③ 3次以上犯規④ 2次以上無視主審警告
3) 犯規:
① 興奮狀態威脅到對方
② 嘲弄或辱罵讓對方興奮
③ 咬或抓破
4) 警告:
① 兩腳出界限
② 失誤或故意摔倒,除摔倒時得分
③ 實戰時故意躲閃
④ 抱或掐攻擊的對手
⑤ 攻擊後部
⑥ 故意轉身
5) 受傷:
如果因受傷無法持續比賽時,受傷的原因須查明。若原因在於對方,就會判受傷的選手得勝;反而原因在於受傷的選手,就會判對方得勝。但是無法分辨出原因時由陪審員來決定勝負。但無條件的讓受傷的人得勝,就會讓有實力的選手感到不公平。
6) 扣分:
① 3次以上警告
跆拳道裁判記分原則
一 競技跆拳道比賽規則:
1.每次比賽分兩場,成年組一場為3分鐘,兒童、青少年組一場為2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若平手加賽一場。警告一次扣0.5分,兩場比賽警告累計達到8次,取消其當次比賽資格。犯規一次扣1分,兩場比賽累計達到三次取消其當次比賽資格。註:當選手分數小於零時,將以負分計數。若同時出現的處罰在一種以上,則裁判將以處罰較重的為準。
2.比賽場地為12X12見方的比賽場地,中央為8X8米的區域為比賽區,其餘部分為警戒區。比賽區和警戒區的表面用兩種不同顏色劃分。劃分比賽區和警戒區的線稱為警戒線,比賽場地最外邊的線稱為邊界線。一旦超出邊界線既被判為警告一次。超出後倒地再扣一分,合併警告一次。
3.比賽中,如果受傷或者有其他意外事故,應舉手向裁判示意,舉手時裁判將暫停比賽,若對手依舊攻擊選手,將被判犯規一次!若選手沒有舉手向裁判示意,自行處理,則仍按比賽進行時處理,造成的傷害由選手本身自己負責。
4.選手倒地扣分標準是按接觸地面的支撐點來算,超過兩點既扣分,兩腿算兩點。選手倒地後判警告。禁止攻擊倒地的選手,等待裁判判決。若攻擊倒地選手判犯規一次,情節嚴重的直接取消其當次比賽資格。
5.比賽中選手做出逃跑姿勢或者背部面向對手,此時視為消極防守,判警告一次。
6.裁判宣布比賽開始後30秒內雙方選手均無明顯動作,此時視為消極防守,比賽雙方各判警告一次。若比賽一方在比賽開始後30秒內無明顯動作或被對手攻擊後無明顯的進攻或者反擊動作,此時視為消極防守,判警告一次。
7.當雙方選手靠身,貼身超過3秒,裁判此時將暫停比賽,重新拉開雙方距離後方繼續比賽。
8.選手當被對方擊倒後,此時裁判將拉開雙方距離,並開始向倒地者讀秒和用手勢做出相應數字,8秒內若被擊倒者若無再戰意圖,既判被擊倒者敗,也就是KO。而8秒內倒地選手有再戰意圖時,起身後應在裁判每次讀秒時發聲,示意裁判自己仍可以繼續比賽,直到裁判不再讀秒為止。若雙方均被擊倒且讀秒至8後仍無法恢復,則擊倒前得分高者獲勝。註:裁判將使用韓語讀秒,若無法識別,可依據裁判的手勢判斷。
9.比賽中裁判所發出口令均為韓語,若無法識別,可依據裁判的手勢判斷。處罰手勢為:手指向選手為警告一次。手指選手後再舉手指向天為犯規一次。
二 競技跆拳道比賽中允許擊打的部位與方法:
1.拳的技術:使用拳的技術,必須緊握拳,用拳的正面擊打。其餘動作按犯規處理。
2.腳的技術:使用腳的技術,必須用踝關節以下擊打。其餘動作按犯規處理。
3.競技跆拳道比賽中拳頭只允許攻擊對手軀幹護甲,若擊打其餘部位視為犯規,嚴重的將直接取消其當次比賽資格。禁止使用手刀或貫手等手部動作。腿只允許攻擊軀幹,兩肋以及頭部位置,其餘部位視為犯規。如後腦、下陰,以及其他沒有護甲保護的部位。禁止惡意攻擊對手背部。(假如比賽雙方,紅方是故意背向藍方選手,藍方擊中紅方背部後不得分不扣分,紅方判警告一次)
4.用腿擊中頭部得兩分。擊中後對手倒地,對手再扣一分,倒地選手警告一次。(此警告不扣分)
5.用腿擊打軀幹護甲得一分。擊中後對手倒地,對手再扣一分,倒地選手警告一次。(此警告不扣分)
6.直線腿法如推踢,側踢,後踢,擊中對手護甲後並且聽到響聲方得一分。若對手倒地,對手再扣一分,倒地選手警告一次。 (此警告不扣分)
7.用拳頭攻擊對手軀幹護甲並且能聽到響聲方得一分。若對手倒地,對手再扣一分,倒地選手警告一次。
(此警告不扣分)
8.若選手得分後立即犯規,則其所獲分數可判為無效。
三 競技跆拳道比賽時應注意事項:
1.比賽中拉扯對手,抱腳、靠身抱住對手或將其摔倒,使用拳頭攻擊對手軀幹護甲之外的部位,頭部、四肢以及其他沒有護甲保護的部位,視為犯規一次。對選手做出任何或者主裁判視為挑釁或辱罵的動作判犯規一次。比賽中惡意中傷對手,將直接取消其當次比賽資格。挑釁、辱罵、毆打裁判的則直接取消其比賽資格。
2.若參加大型的正規比賽時有上述情節且後果嚴重的,或挑釁、辱罵、毆打裁判、選手的則直接取消其終身參加該項目的比賽資格。
相關條目
奧運會
世界區跆拳道資格賽
非洲區資格賽
亞洲區資格賽
大洋洲區資格賽
參考文獻:
http://2004.sina.com.cn/medals/26/index.shtml
http://others.sports.sina.com.cn/olympic/search.php
http://2004.sina.com.cn/data/
http://2008.bjedu.gov.cn/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