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數據
![JF-17“梟龍”戰機](/img/0/365/nBnauM3X4gDM0QTN4MzM4gjNwITM5YTO2QDMwADMwAzMxAzLzM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翼展 8.98米
機長 14.30米
機高 4.90米
主輪距 2.54米
前主輪距 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 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2700千克
外掛能力 3800千克
機內燃油 2300升
最大馬赫數 M1.6
實用升限 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 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 700米
航程 2500千米
限制過載 8G
計畫背景
![JF-17“梟龍”戰機](/img/9/ea4/nBnauM3X4ATMxMDOygzM0MTO3ITM4UzMxQjMwADMwAzMxAzL4M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JF-17“梟龍”戰機 計畫最初源於1988年的“超-7”輕型戰鬥機計畫,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戰鬥機主力型號老舊已經無法適應當時的形勢。一方面引進美國的F-16戰鬥機,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合作,試圖憑藉中方的力量研製一種低檔配置且較為先進的戰鬥機。巴方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名為殲-7CP。當時基本思想是在殲-7戰鬥機的基礎上採取與殲-8Ⅱ戰鬥機相同的兩側進氣道、翼根前緣增加了前緣襟翼,換裝發動機,當時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簽署協定,打算聯合研製“超-7輕型戰鬥機”。格魯曼公司提出帶邊條翼的40度後掠機翼的改進方案,為改善大迎角性能,格魯門公司將進氣口設計向內傾斜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然而,由於1989年中美關係惡化,美國政府取消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超-7”戰鬥機研製計畫擱淺。
研製過程
![JF-17“梟龍”戰機](/img/2/a03/nBnauM3X1IjMwUzNzgzM0MTO3ITM4UzMxQjMwADMwAzMxAzL4M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91年,中國再次啟動該計畫,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計畫於1998年進行原型機首飛。不久,巴基斯坦表示有興趣參加聯合研製。1992年2月,中國政府正式邀請巴基斯坦空軍投資“超-7”計畫。作為回報,巴方有權全面參與研發過程,並擁有合作生產權。巴基斯坦空軍急需以現代化戰鬥機替代其老舊的幻影3、幻影5,以及中國製造的殲6、強5等戰機。1992年5月,中、巴專家組開始“Super-7”(超七)飛機項目可行性論證。10月,簽署備忘錄。
1994年10月巴基斯坦政府開始進行正式談判。1995年7月,巴空軍對戰術技術提出要求,雙方於10月簽署了新的戰術技術要求(即ASR-Air Staff Requirement)。談判拖延了數年之久,1998年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了合作開發“超-7”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的協定。1999年6月28日,雙方簽署《中巴合作研製S-7/FC-1飛機契約》。飛機的名字也改成FC-1。意即Fighter China No.1。
該計畫巴基斯坦空軍負擔50%的投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共同負擔剩下50%的投資。另外,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加入“超7”計畫,該項目變成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為主,米格設計局和巴方參與的三家合作項目。據報導俄羅斯的米格設計局將提供原本為夭折的米格-33戰鬥機準備的技術資料。氣動設計工作是與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合作進行的。同時,FC-1的發動機選用的是由俄羅斯研製的發動機,即克里莫夫RD-93型渦扇發動機(米格-29戰鬥機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的改進型)。最大推力49.4千牛,加力81.4千牛。2003年12月,中航一集團宣布,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配合FC-1的研製工作,此處提及的渦扇發動機即WS-13(RD-93型的仿製型)。該發動機推重比7.8,加力推力86.37千牛。有報導提到可能是RD-93型發動機的仿製改進型。2003年之後,法國與中國曾討論過參與為FC-1項目提供發動機(據報導是斯奈克瑪公司的M88系列發動機)的可能性,但因當時的政治環境不適合而擱淺。
超7、FC-1的外形幾經演變,其進氣口內傾,翼面採用邊條,帶前、後緣襟翼的40度後掠梯形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經過切尖修形,這種外型設計,有效地提高了飛機可獲得的升力,明顯能提高飛機的中低空纏鬥性能,三個起落架的結構形式也全部改變,以騰出更大的翼下空間掛載武器。
2001年2月,巴基斯坦空軍製造出了一架全尺寸模型機,2001年9月凍結了“超-7”原型機的技術狀態,開始進行詳細設計。2002年9月16日製造首架原型機。由於是外貿型號,可以公開報導。官方媒體評價為“標誌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生產製造能力、工程技術隊伍的管理水平和技術都上了一個台階”,“是根據國際市場需要,由中航一集團成都飛機設計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生產的新一代外貿型飛機,能滿足當代各類作戰環境的需要”。該計畫將使用4架試驗型飛機和兩架靜態試驗機。2003年8月30日01架原型機首飛成功,02架進行靜力試驗。2004年4月9日03架原型機首飛成功,進行操縱安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飛考核。2004年6月15日,雙方簽訂JF-17(巴方命名)在巴基斯坦合作生產主契約和技術改造生產線契約。2004年7月“超-7”飛機計畫被正式命名。中方稱之為FC-1/“梟龍”式戰鬥機,巴方則稱之為JF-17(“聯合戰鬥機”)“雷電”戰鬥機。
2006年4月28日配備全狀態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梟龍”04架原型機首飛成功,比原定進度落後了1年多,“梟龍”04架原型機將對飛機的整個飛行狀態、航電系統、控制系統和武器攻擊能力進行全方位的測試。同時意味著梟龍戰機已經具備了可以連續批量生產的能力。“梟龍”04號原型機在01、03架原型機的基礎上,進行較多的改進,一般認為這是在新形勢下巴基斯坦希望FC-1的性能再提高一些,以滿足更新更高的作戰需求。04號原型機採用了大邊條、“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進氣道和“玻璃座艙”(座艙綜合顯示設備)。DSI進氣道設計(通稱“蚌式”進氣道設計技術)是在進氣道口設計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前機身沒有必要像以前那樣有個斜面提供預壓縮,這個突起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產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批量生產型JF-17“梟龍”戰機採用這種設計。
關於中國向外國出口型JF-17“梟龍”戰機 搭載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中俄之間發生了爭議。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不但將影響及時向巴基斯坦交付飛機,而且將影響到未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據信,雙方正在試圖就此達成妥協。2007年4月,俄羅斯已正式允許中國向巴基斯坦再出口俄制飛機發動機。俄羅斯同中國達成了用俄制RD-93發動機共同組裝JF-17戰鬥機並向第三國出口的協定。
原計畫在中國進行小批量生產,首批12架飛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作進一步的飛行測試,並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進行適應性訓練。2006年3月,中巴“梟龍”項目首席主管、巴基斯坦空軍拉提夫少將對媒體宣布,首批中巴聯合研製的FC-1戰機將裝備巴基斯坦空軍。巴基斯坦空軍訂購數量約150架JF-17型戰鬥機,據稱,中國空軍目前似乎只打算訂購少量的JF-17“梟龍”戰機 。這與其說是出於真正需要,還不如說是為刺激出口做個姿態。很清楚,中國空軍認為由蘇-27、蘇-30MKK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足以滿足其作戰需要。也許,中國空軍最終採購一定數量的JF-17“梟龍”戰機 ,作為“高低搭配”,配合蘇-27系列和殲-10型戰鬥機作戰。
航空電子系統採用的是西方國家的產品,投標競爭者曾包括法國、英國的公司。雷達的競爭型號包括義大利、法國公司。在2002年初的新加坡航展中,巴方選中的義大利FIAR Grifo S-7機載雷達公開展出(巴方的殲-7型戰鬥機裝備同一公司生產的雷達)。Grifo S-7共有超過25種工作模式,其中包括空對空和空對地模式。
2007年1月,第一批JF-17“梟龍”戰機 已經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軍。
技術性能
![JF-17“梟龍”戰機](/img/0/64c/nBnauM3XwAjM2gzN0gzM0MTO3ITM4UzMxQjMwADMwAzMxAzL4M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JF-17“梟龍”戰機的設計思想較為保守,這主要是出於避免技術風險的考慮。同時也採用了一些先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既有效地提高整體作戰性能,又兼顧可靠性,具備低成本的特徵。FC-1的結構主要採用傳統材料和技術。並未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採用複合材料的部分僅限於少量進氣道、艙蓋等部位,主要仍使用傳統的高硬度航空鋁材。FC-1設計強調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能,犧牲了一些高空高速性能,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FC-1明顯大於殲-7M,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戰鬥機有大幅度的提高。
“梟龍”04原型機JF-17“梟龍”戰機 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梁式與半硬殼式混合結構。單垂直尾翼,差動水平尾翼,雙腹鰭,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機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緣後掠角均為42度,大後掠角邊條一直延伸到機身尾部,前三點起落架。座艙採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微爆索穿蓋及“零-零”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FC-1兩個側面肋下進氣口的位置安排是出於提高大迎角飛行時機動性的考慮,進氣口位於前機身下部,略微向外傾斜,這樣,即使在大迎角飛行時也可向發動機輸送空氣。由於採用了DSI進氣道,壓縮和分離附面層,阻力減少,減小雷達反射波,不設輔助進氣門放氣門,結構重量大大減輕,可靠性高。批量生產型FC-1使用這種進氣道。FC-1型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外形完全順應了最新潮流,特彆強調提高機動性。
JF-17“梟龍”戰機設計了新一代的四冗餘度縱向電傳操縱系統,JF-17“梟龍”戰機 的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了混合體制,既採用了傳統的液壓傳動,也採用了電傳系統。雙冗餘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與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相結合。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既增強了穩定性和控制力,同時還避免了單純套用電傳系統所帶來的技術風險和高額費用。預計未來在飛行控制系統上會完全套用電傳系統。
JF-17“梟龍”戰機 的航空電子系統採用集中分散式結構,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為滿足JF-17“梟龍”戰機的作戰及任務要求,其先進綜合化的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須具有自主導航,對空、對地、對海攻擊,目標搜尋與識別,通信與進場著陸,外掛物管理,任務計畫與參數記錄,綜合電子戰,綜合顯示與控制,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能幫助飛行員順利執行各種戰術操作,為飛機提供良好的使用特性和方便的維修能力;可掛載包括精確制導武器在內的多種武器,具有發射中距空對空飛彈實現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選配不同的航空電子系統組合方案。整個航空電子系統劃分為武器與任務管理、雷達、慣導、電子戰、通信導航與識別、機電管理、外掛物管理、大氣數據以及飛控等幾個子系統。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具有中距空中攔射、近距空戰格鬥、對地、對海攻擊、輔助導航等功能以及上視和地雜波環境下的下視及下射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一平三下"的平視顯示器、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雷射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
JF-17“梟龍”戰機 機身內部載油量大約可載3500~3800升燃油,並可外掛三個副油箱。目前,該機沒有安裝任何空中加油設備,但在設計中已將空中加油設備考慮在內。
JF-17“梟龍”戰機 固定配備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口徑機關炮,備彈220發。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主要的空戰武器包括中國產主動雷達制導的SD-10型超視距飛彈以及PL-9型紅外製導近距格鬥飛彈。官方報導中還提到了反艦和反雷達飛彈、普通炸彈和制導炸彈,以及反跑道炸彈和子母彈等。FC-1的總外掛能力可以達到3.6噸。
JF-17“梟龍”戰機 除了單座基本型,未來中國還計畫生產雙座教練/戰鬥機型。另外,機身設計方面還包括安裝一個攔阻鉤。該設計非常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