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目前JAS-39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國空軍,並正於南非空軍中成軍。2007年10月,泰國政府也決定採購JAS-39取代其服役中的F-5自由鬥士戰鬥機。 目前泰國國會也已批准首批六架JAS-39戰機訂單。PS-05/A多工模式脈衝都卜勒雷達和前觀紅外線設備吊艙組成了JAS-39的探測系統。紅外線前觀外掛吊艙掛在發動機右側涵道下方,夜間和執行偵察任務時,通過駕駛艙右側地面顯示器上顯示目標熱成像圖像。空戰時,探測系統負責目標搜尋,在遠距離內跟蹤數個目標,在近距離內廣角快速掃描及鎖定,控制飛彈和機炮射擊。對地攻擊時,該系統探測海面及地面上的目標,繪製高解析度地圖,控制飛彈和其它攻擊武器的發射,同時規避障礙和導航。該脈衝都卜勒雷達的功能 遠遠超過以往的瑞典戰鬥機雷達,而且體積只有以往型號的60%。
動力裝置為一台GE通用電器公司和VOLVO航空發動機公司聯合研製的RM12(F404J)渦輪發動機,淨推力為54 kgf,加力燃燒室推力為80.5 kgf。武器包括內置的1門27毫米“Muaser”自動式機炮。機上共有7個外掛點,翼尖2個可掛AIM-9L“響尾蛇”紅外線追熱空對空飛彈,每個翼下的2個掛架和機身中線上的1個掛架可掛裝短距和中距空對空飛彈,如Rb47、魔術飛彈以及AIM-120等。
JAS-39作為SAAB-37的後繼型機種於1980年開發開始,1981年機體的初期提案於翌年得到政府審核通過、試驗機5架與量產型30架的開發契約簽訂。
JAS-39的試驗一號機於1988年12月9日的第一次飛行升空。試驗一號機於1989年2月3日的試驗飛行中因線性飛控的缺陷導致機體振動(PIO¹)發生,著地失敗。試驗一號機嚴重破損,JAS-39A量產型一號機因此轉為試驗使用。在1992年第一次飛行成功後。量產型2號機-實際上的量產初號機於1993年的第一次飛行、爾後機體發生與試驗型一號機相同的線性飛控缺陷於同年8月8日墜落,JAS-39的軟體改進的必要導致生產計畫的大幅延遲。1995年就要編成的第一個飛行隊足足延遲了一年直到1996年才達成。復座型的JAS-39B於1996年第一次飛行升空。
¹ PIO: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 // 駕駛員引起的振動。
1980年:開發開始
1982年:整體構型確定,瑞典政府下達原型機訂單
1988年12月9日:原型機試飛
1989年2月3日:1號原型機失控墜毀
1993年3月4日:量產型1號機(39-101)試飛
1993年:量產型2號機試飛
1993年8月18日:量產型2號機墜毀
1996年:配發瑞典空軍作戰單位
1996年:JAS39B試飛
由於瑞典的軍事力量建立在中立政策上,面臨戰爭時受到敵方的突襲機會很高。為了減低被突襲所受到的傷害,戰鬥機和機場的分布採取分散在國土各處的措施,機庫則掩蔽在山洞之中,能夠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起飛。而高速公路必須有數千米的直線道可以作為跑道是非常少的。因此瑞典的戰鬥機具有短距離起降(STOL)的功能是必要的。因此,機庫掩蔽處的油、彈等獨立整備作業也是必要的、也要求高度的整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