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粒子的發現
1974年11月10 日,是一個不平常的星期天。這一天,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所領導的小組,在美國紐約州阿普頃國立布魯海文實驗室里,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本粒子。
雖然人們近些年來不斷發現新的基本粒子,然而,丁肇中此次發現的新粒子十分獨特,它是不帶電的,而且壽命比近些年來相繼發現的新粒子長1000倍——儘管在常人看來它也極其“短命”,只能活0.00000000000000000001秒。
這是一種新的重光子,丁肇中把它命名為“J”粒子。
也就在這個星期天的上午9時20分,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的斯坦福直線加速器那裡,也傳出了“發現新粒子”的訊息。那是美國科學家裡奇特領導的小組發現的,有趣的是,這個新粒子也是重光子,壽命同樣很長。里奇特小組把它命名為ψ粒子。
這兩個新發現震驚了美國科學界。經過仔細比較,科學家們發現J粒子和ψ粒子是同一種粒子。為了紀念丁肇中小組和里奇特小組的功績,這種新粒子被重新命名為J/ψ粒子。
1976年,丁肇中和里奇特由於發現了J/ψ粒子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