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業4月14日

nullENIAC小組(Feb 14, 1946),從左到右為J. Presper Eckert, Jr.; John GBrainerd; Sam Feltman; Herman Goldstine; John W. Mauchly; Harold Pender; Major General G.Barnes; Colonel Paul Gillon.

早期歷史

4月14日

1912David Sarnoff接收到鐵達尼號(Titanic)的呼救信號
 1943John Grist Brainerd向美國軍方遞交開發電子計算機ENIAC的建議案
 1956第一個磁帶錄音機演示
 1995蓋茨向非法闖入婚禮而被捕的記者Scott Rensberger道歉,並達成訴訟和解

近期歷史

04/14/2004 FDA Approves Human Brain Implant Devices
04/14/2004 Challenges Microsoft Monopoly
04/14/2004 Free Internet Security Database Goes Live
04/14/2004 NVIDIA Launches GeForce 6 Series
04/14/2004 MySQL Moves On Clustering
04/14/2004 Amazon.com subsidiary launches Web search site
04/14/2004 Websites 'failing' disabled users
04/14/2004 IBM to acquire Schlumberger's business continuity division
04/14/2004 Gopher: Underground Technology
04/14/2004 HP servers holed twice
04/14/2004 Mandrakesoft Unveils 'Mandrakelinux 10.0 Community'
04/14/2004 Scientists Create "Water">Scientists Create "Water" That Isn't Wet
04/14/2004 Lindows Changes Name of operating system
04/14/2004 'Smart Gun' Technology Getting Closer

中國歷史

1995年4月14日,中國政府迫於美國壓力,展開聲勢浩大的反盜版軟體運動

歷史詳解

1943年,由John Brainered領導,ENIAC開始著手研究。而 John Mauchly 及J. Presper Eckert負責這計畫的執行。 1946年,第一台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ENIAC)在美國建造完成。1988年2月5日,John G. Brainerd去世,享年88歲。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關鍵時期,戰爭需要像一隻有力的巨手,給電腦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由於阿貝丁試炮場再次承擔美國陸軍新式火炮的試驗任務,陸軍軍械部派青年軍官戈德斯坦(H. Glodstine)中尉,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召集來一批研究人員,幫助計算彈道表。戈德斯坦本人就是數學家,戰前在密西根大學任數學助理教授。他從陸軍抽調了100 多名姑娘作輔助性人工計算,不僅效率低還經常出錯。莫爾學院的兩位青年學者——36歲 副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24歲的工程師埃克特(P.Eckert),向戈德斯坦提交了一 份研製電子計算機的設計方案——“高速電子管計算裝置的使用”,他們建議用電子管為主要元件,製造一台前所未有的計算機,把彈道計算的效率提高成百上千倍。

4月9日,陸軍軍械部召集會議審議這份報告。會議即將結束時,身為軍械部科學顧問 的韋伯倫教授一言九鼎,他猛然站起身,“砰”地一聲推開身後的椅子,對阿貝丁試炮場 負責人大聲說:“西蒙,給戈德斯坦這筆經費!”說完這句話,立即轉身向大門外走去,戲劇性地決定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命運。軍方與莫爾學院簽訂的協定是提供14萬美元的研製經費,但後來契約被修訂了12次,經費一直追加到了48萬,大約相當於現在1000多萬美元。

電子計算機研製項目由莫爾學院資深教授勃雷納德(J.Brainerd)總負責,他曾經講:“這是一項不能確保一定會達到預 期效果的開發方案,然而,現在正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莫爾學院研製小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跨學科攻關小組,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敢冒風險、敢於取勝的美名。小組成員包括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工程師30餘名。其中,戈德斯坦在科研組織方面表現出傑出的才幹,負責協調項目進展。發揮主要作用的是莫契利和埃克特,及一位名叫勃克斯(A. Burks)的工程師。莫契利是總設計師,主持機器的總體設計;埃克特是總工程師,負責解決複雜而困難的工程技術問題;勃克斯則作為邏輯學家,為計算機設計乘法器等大型邏輯元件。

然而,為支援戰爭趕製的機器沒能在戰爭期間完成,直到1946年2月14日,恰逢當年“情人節”,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才研製成功。這台機器的名字叫“ENIAC”(埃歷阿克),即“電子數值 積分和計算機” 的英文縮寫。它採用穿孔卡輸入輸出數據,每分鐘可以輸入125張卡片, 輸出100張卡片。

在ENIAC內部,總共安裝了17468隻電子管,7200個二極體,70000多電阻器,10000多 只電容器和6000隻繼電器,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在機器表面,則布滿電錶、電線和 指示燈。 機器被安裝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屬櫃裡,占地面積為170平方米左右,總重量達 到30噸。這台機器還不夠完善,比如,它的耗電量超過174千瓦;電子管平均每隔7分鐘就 要被燒壞一隻,埃克特必須不停更換。

儘管如此, ENIAC的運算速度達到每秒鐘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時間內做完兩個10位數乘法, 其運算速度超出Mark Ⅰ至少1000倍。一條炮彈的軌跡,20秒鐘就能被它算完,比炮彈本身的飛行速度還要快。 ENIAC標誌著電子計算機的創世,人類社會從此大步邁進了電腦時代的門檻。

 1993年4月11日,在從佛羅里達州飛往西雅圖的包機上,蓋茨向梅琳達求婚。蓋茨還安排飛機在奧馬哈降落,帶著梅琳達同好友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同出去購物。

null爭端的主角Scott Rensberger

1993年8月20日,美國法務部從聯邦貿易委員會接管對微軟的調查。 1994年1月1日,蓋茨和梅琳達在夏威夷拉奈小島上舉行了小型婚禮。為給新婚妻子一個驚喜,蓋茨特意安排梅琳達最喜歡的歌手威利·尼爾森(Willie Nelson)在婚禮上表演。

1994年4月,好訊息:蓋茨首次登上了《連線》雜誌封面。壞訊息:美國政府對微軟展開了反壟斷調查。1994年7月,微軟同意接受美國政府簽署的法令,承諾放棄極端的反競爭商業行為(例如,要求硬體製造商為其所生產的配置特定微處理器的所有電腦支付MS-DOS授權費,即使該電腦沒有安裝這一作業系統)。

1994年11月11日,蓋茨以3080萬美元購得達·芬奇的《哈默手稿》(Codex Hammer)——達·芬奇親筆寫下的72頁科學手稿。他同意將《哈默手稿》公開展示。1995年,蓋茨出現在可口可樂(據報導他喜歡喝健怡可樂)的商業廣告中:這位億萬富翁搜遍全身口袋,尋找購買飲料的零錢。

1995年7月17日,39歲的蓋茨以129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成為世界首富。微軟在1995年的收入達到59億美元,擁有17,801名員工。

鐵達尼號!1912年4月14日 那曾經的畫面 旋律在耳邊迴蕩

nullIT業4月14日
鐵達尼號(RMS Titanic)是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製造的一艘巨大豪華客輪。由位於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哈蘭德與沃爾夫(Harland and Wolff)造船廠興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客輪”或是“夢幻客輪”。與姐妹船 奧林匹克號(RMS Olympic)和 不列顛尼克號(HMHS Britannic)一道為 白星航運公司的乘客們提供快速且舒適的跨大西洋旅行。鐵達尼號是同級的三艘超級郵船中的第二艘。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Cherbourg-Octeville)以及愛爾蘭 昆士敦(Queenstown),計畫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紐約(New York),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鐵達尼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鐘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為人所知的一次海難。電影《鐵達尼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鐵達尼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度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沉沒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鐵達尼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為頭等艙定製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鐘,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么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么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鐵達尼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為人們所熟知。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鐵達尼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湧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覆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0點15分,鐵達尼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鐵達尼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喀爾巴阡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維吉尼亞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麼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麼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鐵達尼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儘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鐵達尼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注定要在幾十分鐘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裡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衝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鐵達尼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鐘之內就緊跟著鐵達尼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藉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6號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堅決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員狠狠地威脅了一通。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鐘,卡帕西亞號的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鐵達尼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卡帕西亞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nullIT業4月14日

4月18日,卡帕西亞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鐵達尼號上的倖存者。鐵達尼號沉沒的訊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海難後果和影響

鐵達尼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鐵達尼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鐵達尼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艾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鐵達尼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鐵達尼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準根本不能造船。鐵達尼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鐵達尼號撞擊示意圖和大眾的想法不一致的是:鐵達尼號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說法。包括全船沉沒;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船身近第3及第4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鐵達尼號殘骸,分別是前2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鐵達尼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鐵達尼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鐵達尼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鐵達尼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傳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傳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傳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鐵達尼號的沉沒極大地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1913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了第一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該組織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下屬部門,直到今天她還在檢測和報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脅航船的冰山。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級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傳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就是過了1個世紀後的今天,幾個關於鐵達尼號和它的沉沒的荒誕說法仍然存在。一個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點的舵可以避免這場災難。大點的舵的可能會拯救她,當時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說,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實上,按今天對輪船的規定看,鐵達尼號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種說法是:鐵達尼號上的救生船不夠。實際上,她的救生船數量是符合英國的法律規定的,該項法律定的數量不是基於乘客數,而是基於船的噸位。當時所有船的救生船數量都遠遠低於需要的數量,當時救生船的目的那時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的;它們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鐵達尼號的救生艇可以搭載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還為這種“對乘客安全高度負責”的額外配置沒有引起公眾注意而感到不平。鐵達尼號的沉沒永久性的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鐵達尼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事實上,即使她有可以裝下更多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確保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因為在她下沉時,船員們沒有時間來放下所有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機械組的船員堅持他們的崗位到了最後。1988年出版的一本書也提到這個讓它永垂不朽了。事實是,機械艙在1:15AM就被淹沒了。在下沉的最後時刻,機械師們和燒爐工人們和其它成百的人一樣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沒有獲救的任何希望。

1912/4/13
23:00 無線電機器壞了, 傑克·菲利普和他的助理Harold Bride,整晚都在修機器,一定要在早上5:00前修好。
1912/4/14
21:00 鐵達尼號從Caronia收到了一份冰山警告,Cap. Smith把它寄給了值班的警衛
23:40 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冰山,並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鐘
24:00前 鐵達尼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1912/4/15
0:05 史密斯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
0:15 鐵達尼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鐵達尼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認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
0:45 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
0:55 鐵達尼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
1:35 海水浸入了鍋爐室
1:40 最後一艘摺疊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注定要在幾十分鐘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
2:10 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
2:13 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衝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
2:17 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
2:18 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鐵達尼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
2:20 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鐘之內就緊跟著鐵達尼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3:30 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
4:00 卡帕西亞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
8:50 卡帕西亞號掉頭返回紐約
1985/9/1
海洋勘察人員在大西洋底終於發現了已沉睡73年的鐵達尼號船頭部分殘骸

圖說歷史

nullENIAC
nullTitanic
null鐵達尼號!1912年4月14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