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k Dam

生於1895年2月21日,丹麥生物化學家與生理學家,於194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維生素KHenrik Dam—維生素K

Henrik Dam( 全名:Carl Peter Henrik Dam,中文翻譯名:亨利克·達姆1895年2月21日1976年4月17日,生卒於哥本哈根)是一位丹麥生物化學家與生理學家。由於發現維生素K與此分子在人類生理上的角色,使他獲得了194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基本資料

姓名:Henrik Dam
全稱:Carl Peter Henrik Dam
中文翻譯名:亨利克·達姆
國家或者地區:丹麥
學科:生物化學家
出生日期:1895年2月21日
星座:雙魚座
獲得榮譽:194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成長經歷

(圖)維生素K維生素K

亨利克·達姆(Carl Peter Henrik Dam)丹麥生物化學家。1895年2月21日生於哥本哈根1976年4月18日卒於哥本哈根。 1934年達姆取得哥本哈根大學的博士學位。然而,他在1925年就在奧地利從普萊格爾學習過,又於三十年代初於德國在舍恩海默指導下學習過。取得學位後,達姆於1935年在瑞士和卡勒一起工作。達姆從1923年起在哥本哈根大學任教,並於1929年晉升為教授。1929年他研究母雞是如何合成膽固醇的問題。在實驗中,他用合成的食物來餵養母雞,在這種條件下,母雞的皮下和肌肉內出現了細小的出血點。這種出血現象似乎表明母雞得了壞血病,因此他在食料中添加了檸檬汁,他所採用的這種治療方法,是一個半世紀前由林德首先提出的。但這無濟於事。於是,達姆試用別的食物添加劑,他把各種維生素分別加入食料中,這些維生素自從艾克曼時代以來,已被發現是食物中的痕量重要成分。結果毫無作用,因此他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有一種迄今未知的維生素。因為這種維生素似乎是血液凝結所必需的,所以他稱之為“維生素K”,之所以這樣命名,是由於在德文中“凝結”一詞的拼法為“Koagulation”。幾年內,若干生物化學家,特別是由多伊西領導的那個小組,分離出了維生素K,並且確定了它的化學式。維生素於血液凝結的重要性使它在外科手術中非常有用,在外科手術中,施用維生素K可以減少出血量。特別是,新生嬰兒缺少維生素K,就會有出血的危險。不過,這類嬰兒的腸道內很快被細菌侵入,在細菌本身的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維生素K,於是維生素K被嬰兒吸收和利用。在細菌侵入嬰兒腸道,從而對缺乏維生素K的狀況進行敵正之前,嬰兒處於危險時期,而在現代化的無菌醫院裡,就會使這種危險期延長,因此,通常一種明智的考慮是,在嬰兒出生前不久對母親作維生素K的注射,(因而也間接地使嬰兒接受維生素K的注射)。 1940年達姆渡過大西洋到美國和加拿大進行一系列的講演。而在這時,希特勒的納粹軍隊侵略並占領了丹麥。因此在戰爭期間達姆留在美國,這時他主要在羅徹斯特大學工作。在離開祖國的這段時期內,他和多伊西分享了1943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他不在國內時,也被委任為哥本哈根工程技術學院的生物化學教授。1946年他回到了已經解放的丹麥,1956年成為丹麥公立研究院的領導人。

維生素K

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統稱,主要有天然的來自植物的維生素K1、來自動物的維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又被稱為凝血維生素,由Henrik Dam在1929年發現。主要來自於菠菜、苜蓿、白菜、肝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