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Habitat 67的總設計師是加拿大建築師薩夫迪(Moshe Safdie)。薩夫迪在設計建造Habitat 67時,基於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社會福利(廉價)住宅的理想,將每一盒子式的住宅單元都設定為統一的模組,然後預製建造出來,再像貨櫃那樣以參差錯落的形式堆積起來。沙夫迪早在60年代初在麥吉爾大學學習建築時,發現了一種城市和三維房屋的概念,這種概念以一種可以接受的密度形式重組了“單親家庭的住處”。Habitat 67便是這種概念的整體體現。
建造
蒙特婁贏得了1967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後,為呼應該屆世博會“人與世界”的主題,當局決定建造一個新型住宅小區,展示現代城市房屋經濟、生態、環保的發展趨勢。薩夫迪的理論最終入選。根據當屆世博會年號,將小區命名為“Habitat 67”。這座當屆世博會最吸引人的場館直至世博會開幕當天仍未完工,為保證小區能在世博會亮相,小區規模不得不大幅縮減,規劃的900個單元最終只完成了158個。
構造
Habitat 67巧妙地利用了立方體的形態,將354個灰米黃色的立方體錯落有致地碼放在一起,構成900個(最終158個)單元。這種空間規劃設計,既包含了立方體堅固的特點,又表現了錯綜複雜的美學形態,同時保證了戶戶都有花園和陽台的要求,更同時兼顧了隱私性與採光性,表明未來住宅人性化、生態化的發展方向。
轉型
因原住民的搬出,Habitat 67曾一度被閒置。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一位加拿大籍華裔設計師買下這裡的四套單元,將其中兩處單元的內部修繕設計一新,作為自己的寓所之後,有越來越多經濟實力雄厚並珍惜它特殊價值的購房者選擇搬進這裡。Habitat 67由原來的社會福利住宅陡然變成望塵莫及的高檔社區。除此之外,Habitat 67屬於共同產權,所有居住者都必須自覺自愿地維護它。在所有加拿大人眼裡,這是讓他們引以為豪的地方,是十分寶貴的歷史遺產。現在,Habitat 67是當年世博會為數不多存留下來的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