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亨舍爾公司開發的Hs 129專用攻擊機因其強大的反坦克效能,被冠以“坦克開罐器”的外號。以Hs 129B-3/Wa為例,裝備兩台發動機,機身上覆蓋著裝甲,攜帶一門75毫米加農炮。這種攻擊機可以一直衝到距離敵坦克只有500米處然後開火。Hs 129B-3/Wa每次出動只能攜帶12枚PaK 40(每枚重25磅)穿甲彈,飛行員被告知向每一個目標發射4枚炮彈,如果命中的話,PaK 40穿甲彈強大的威力足以將敵坦克的裝甲擊穿。裝備75毫米炮的Hs 129B-3/Wa 只生產了25架,其餘大部分的Hs 129裝備的是20毫米、30毫米、37毫米加農炮。總體來說,Hs 129並不是一種成功的攻擊機,與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相比,Hs 129雖然速度更快,但是機動性能要遜於後者,而且由於發動機不夠強勁,影響了它的戰鬥效能。
Hs 129總共只生產了800多架,產量並不算高。在它所參加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鬥中,16架Hs 129與Fw 190F一起,在貝爾果多附近攻擊了一個龐大的蘇聯裝甲集群,Fw 190F向蘇軍士兵投擲殺傷性的集束彈藥,而Hs 129則在坦克集群上空盤鏇,使用30毫米炮掃射蘇軍裝甲目標。攻擊持續了一小時,總共有50多輛蘇軍坦克被徹底摧毀。
設計與發展
20世紀30年代中期,人們普遍認為用航空器進攻地面敵人,並不比從地面上直接進攻划算,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事實也證明,從空中向地面進攻要比從地面進攻危險得多,尤其是當地面部隊裝備更新式的防空兵器或武器,這個問題就更明顯了。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航空器只是用於戰略轟炸和扮演其他一些角色,它們的目標一般沒有反擊的能力。當需要解決具有高價值的點目標時,俯衝式轟炸機通常是首選。
德國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的經歷,把這個想法推向前面。儘管裝備看起來不般配,比如亨舍爾Hs123和加農炮-亨舍爾He112的武裝版,但是駕駛員和裝備都可以證明飛機即使不用炸彈,也是一件高效率的兵器。這些促使納粹德國空軍同意研發扮演進攻角色的航空器,並最終簽署了研發一種新式“攻擊航空器”的契約。
因為在戰場上飛機受到來自地面的傷害主要是步槍和機槍的射擊,因此需要在駕駛艙和發動機周圍加厚裝甲,擋風玻璃也採用75毫米厚的防彈玻璃,因為這裡也需要類似的防護措施。工程師們構想這種軍用飛機可以低空飛行,用機槍直接掃射地面目標,因此駕駛艙要儘可能靠近機頭,以使駕駛員可以看見地面。最後一個要求,也是非技術性要求,卻決定著設計方案的成敗:帝國航空部(RLM)要求這種飛機只能裝備其他設計方案中不太使用的“不重要”的低功率發動機,以便這種飛機不會對列為生產主力的戰鬥機與轟炸機產生排擠作用。
最後四家開發商提出了三項方案,其中兩項被認為有研發潛力故被入選,分別是: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 189地面攻擊機版本與亨舍爾公司的Hs 129.
為了安裝75mm火炮到Hs129B-2上,火炮Pak 40L進行了部分修改。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安裝了一個更大的炮口制退器以減小后座力,同時原先機械控制裝填系統也改為電氣動控制。修改後的火炮被重新命名為BK7.5。BK7.5射速40發/分,火炮初速達到932.7m/s,在1000m距離上以90°命中可擊穿130mm厚的裝甲,其圓鼓型彈倉內備彈12發,每發炮彈重11.8kg。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飛行員可拋掉機腹下的炮艙進行迫降。
性能參數
HS 129 B-2
技術數據
乘員:1人
機長:9.75米
翼展:14.2米機高:3.25米
空重:4,020千克
發動機:G.R.14M型14缸氣冷發動機
最大起飛重量:5,250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407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690千米
武器裝備
1、2×7.92毫米(0.31),MG-17MG17機槍,後來的型號1943至1944年有2×13毫米(.51英寸)取代了MG-17MG131機槍;
2、上腹部架4×50公斤(110磅)炸彈碎片或30毫米(1.2英寸)的MK101穿甲炮在保形掛載機炮吊艙;
3、100公斤的炸彈在翼下掛載。
戰爭經歷
重型裝甲對地攻擊機,有“飛行開罐刀”之稱。其中的“B”系列用兩台繳獲的法國發動機。該機座艙狹窄、飛行性能差、發動機不可靠、動作遲緩笨重,但強大的火力和裝甲使它符合反坦克作戰要求。主要在蘇聯前線使用,損失很大。一共製造879架。
當德國軍隊發起閃電戰的時候,他們絕沒有想過需要類似於Hs129這樣的飛機。
Hs129出現的直接誘因就是蘇聯二戰第一號功勳飛機伊爾-2,蘇聯人因此毫不客氣地恥笑Hs129是伊爾-2拙劣的仿製品並對其性能大加非難。確實,作為對地攻擊機的典範,伊爾-2在二戰中的表現無出其右。然而,如果我們客觀地評價這兩種飛機的話,就不得不承認,Hs129雖借鑑了伊爾-2的設計思路,但又有了新的提高,也是一代名機。因為,它的出現開了一類新型飛機的先河。沒錯,Hs129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六十年前的A10。
當德國軍隊潮水般衝過蘇聯國境的時候,他們第一回嘗到了強擊機的厲害。蘇聯人把攻擊機稱為強擊機不是沒有道理的——伊爾-2在幾十米的超低空瘋狂掃射,集中配置的2門炮4支槍再加上少許炸彈作為配料,能夠把地面上的任何目標變成屠宰場。想反抗它是如此困難,這種飛機簡直就是裝甲飛機。除非是炮彈直接命中,機槍子彈或是炮彈破片對它來說就是撓痒痒,戰鬥機和高射炮對付它都沒什麼把握,對於一般的地面目標更是如入無人之境了。德國人被打得哭爹叫娘的時候才想起回頭看看自己的空軍——德國空軍也有強擊機呢!兩個翅膀的Hs123,裝有兩挺機槍,還可以帶200公斤炸彈。
亡羊補牢,1942年的時候,亨舍爾公司的新機出來了。這就是模樣呆笨的雙發攻擊機,本文的主角——Hs129。該機強化了裝甲系統,機頭前傾以提供良好的對地視野,在機頭和腹部集中配置了火力。德國人欣喜若狂,當即將它投入前線。現在德國人也有了敢於低空掃射,穿梭火網的空中怪物了。
幾個月用下來,又不對了——這種飛機的發動機太嬌氣了。當初研製的時候就是用在西歐溫暖的海洋氣候帶的。現在換成俄羅斯塵土飛揚的野戰機場,滴水成凍的氣候,它罷工了,從來也沒有超過六十架飛機同時能夠作戰。最要命的是,當初研製的時候德國裝甲部隊天下無敵,構想用它來對付軟目標就夠了。誰料42年底戰局急轉,到處都是突破戰線的蘇聯坦克,地面部隊狼狽不堪,到處都在叫飛機支援。偏偏Hs129的主火力,備彈30發的萊茵梅塔爾Mk101機炮,空有30mm的大口徑,卻打不透蘇聯坦克。
43年初,回爐的Hs129再上戰場,這次簡直是脫胎換骨。新換的30mm炮在機腹炮艙中,發射鎢彈攻擊坦克殺傷力極大。這時候的Hs129才算真正進入角色,立刻成為了戰場上的救火隊,四面出擊,為穩定戰場局勢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春季的結束,德軍終於擊退了突入的蘇聯坦克部隊,沒有那么多坦克打了,現在各地又需要掃射步兵的普通攻擊機了。於是又把反坦克機炮拆下來,作為普通攻擊機使用。
Hs129的經典之作是1943年7月8日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當天一架Hs129在偵察中發現,一個蘇聯裝甲旅穿過了防線,直撲德軍側翼,而正在進攻中的德軍裝甲部隊甚至沒有任何掩護兵力。該飛行員立即通報基地,德國空軍馬上派出16架Hs129參戰,採用4機一組對蘇軍坦克輪番進攻,前一架Hs129發射完炮彈離開目標區時,第二架立刻跟進攻擊,蘇軍坦克紛紛起火。協同作戰的Fw190大隊則將蘇軍步兵炸得人仰馬翻。德機彈藥消耗完畢後就返回機場補充,然後再度起飛。當天,先後參戰的各攻擊大隊從早到晚都在追擊向北逃走的蘇聯坦克。這支擁有80輛坦克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活著的逃進了樹林裡,半個月後才走出來。作為空軍一手包辦的勝利,這個戰例作為空中反坦克戰例的成功典範得到了軍事界的一致認可。
隨著後來蘇聯重型坦克的出現,Hs129的火力不足以穿透新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於是又換裝,50mm和75mm大炮先後裝備。換裝了這么大的炮以後飛機變得非常笨重,加上本來速度就慢,出任務時太容易挨打,生存力急劇降低,結果得不償失。
Hs129產量一直不大,在戰爭中使用還不如容克斯Ju87g廣泛。對它的評論西方和蘇聯完全是兩個極端,但從它的外號“坦克開罐器”來看,德國人對它應該還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