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流行情況
動物間的感染
1966年HoMee從患溫和呼吸道病的火雞中分離到第一株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之後H9N2亞型禽流感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流行,尤其是1994~1999年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1994年,我國的陳伯倫、張澤紀等首次報導從雞群中分離到H9N3亞型禽流感,隨後陸續出現相關報導。1998年秋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發生,短短2個月內即席捲了大多數省份,因其毒力較弱,死亡率沒有H5N1、H7N1高,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劉紅旗等研究發現H9N2亞型在中國大陸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亞系,這不僅對養禽業有巨大危害,而且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並且,新的研究表明,H9N2亞型部分流行株的致病力明顯變異,尤其對肉仔雞,死亡率可達到30%以上;對產蛋高峰期的蛋雞,其產蛋下降幅度大,恢復困難。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的流行呈現如下態勢:
1、在我國H9N2亞型禽流感仍是當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1995年唐秀英等從四川省某發病雞群中分離到一株H9N2毒株,從西昌發病雞群中分離到了2株H9N2毒株。此後又從我國部分地區的發病雞群、鴨群中,分離到16株H9N2病毒。近幾年,對我國部分省市商品雞場進行的禽流感血清學調查中發現,221個禽流感陽性雞群中H9亞型陽性雞群占陽性群總數的93.67%,H5亞型陽性雞群、H4亞型陽性雞群、HI4亞型陽性雞群占陽性雞群總數的6.33%,證實了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廣泛存在,仍是當前禽流感流行的主型。
2、免疫雞群中非典型性禽流感流行增多。因免疫程式不當、漏免、疫苗質量及機體的抵抗力等原因常造成免疫失敗,引起免疫後抗體水平離散度增大,雖然低抗體水平雞在一定程度上能抗死亡,但不能完全抗感染,因此造成免疫禽群仍可發生和流行溫和型和隱性禽流感的出現(主要是H9N2亞型),從而掩蓋了禽流感的流行,給禽流感的消滅和控制帶來了巨大困難。
3、傳染源愈來愈多,感染譜在逐漸擴大。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水禽,特別是鴨,已經成為禽流感病毒的高度易感動物,甚至可以引發死亡,其本身也成為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貯存庫和傳染源。以前認為禽流感和人是有種屬屏障的,但近幾年的禽流感感染人事件表明,這種屏障正在減弱或消失,不僅在雞、鴨、鵝、候鳥等禽類上發生,而且也已經波及到老虎、海獅、人等哺乳類動物,爆發的規模及危害也在不斷加大。
人類的感染
1998年廣東省的流感監測系統在韶關、汕頭市分別發現4例和5例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為全球首次發現人H9N2感染病例;1999年在廣東省廣州市發現1名兒童感染H9N2,同年香港也發現2名兒童感染H9N2。
1999年:在香港,有2名兒童患有禽流感病毒A(H9N2)感染。兩例患兒均康復,沒有其它確診病例。有依據表明禽類是感染源,主要傳播方式是從鳥類到人。與患兒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和醫護人員體內的血清中沒有發現H9N2型禽流感,證實H9N2型禽流感不易在人群中傳染,但是仍有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的可能。
2003年:香港一位兒童患有H9N2病毒感染,患兒住院後恢復。
臨床表現
人禽流感的潛伏期一般為2~4d,平均3d。通常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一般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熱程1~7d,一般為3~4d,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和周身不適,少數患者有噁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症狀。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症、休克及Reye綜合徵等多種併發症。患者的預後與感染病毒亞型密切相關,感染H9N2、H7N7、H7N2和H7N3大多預後良好。
防治知識
1、日常生活中主要做到四個不:人禽不混居、不接觸病死禽、不宰殺病死禽、不食用病死禽。
2、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該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鍊,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菸,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3、保持室內清潔和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換氣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儘量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4、應購買經過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的家禽及其產品;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解剖活(死)家禽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
5、發現不明原因病死禽時要及時向農業部門報告;醫療機構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時要及時報告。公眾特別是兒童應避免密切接觸家禽和野禽。
6、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處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熱,100℃下1分鐘即可滅活。對乾燥、紫外線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藥都很敏感。
7、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診,並切記告訴醫生髮病前有無到過疫區或與禽類接觸史。
病毒來源

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表示,病毒片段重配研究結果顯示,H7N9病毒的8個基因片段中,H7片段源於浙江鴨群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而浙江鴨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與韓國野鳥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同源;N9片段與韓國野鳥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同源。其餘6個基因片段源於H9N2禽流感病毒。
據病毒基因組比對和親緣分析顯示,H9N2禽流感病毒來源於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雞群。基因重配的發生地很有可能在長三角地區。過程可能經由韓國野鳥在自然遷徙過程中,和長三角地區的鴨群、雞群自身帶有的禽流感病毒進行基因重配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