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鄭旱2號

區域試驗2000年全國旱稻區域試驗中,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8點試驗,平均畝產328.4公斤,較對照豫粳2號(鄭州早粳)增產31.5%,居試驗第一位。 2001年全國旱稻區域試驗中,河南、安徽、江蘇、山東、陝西五省12點試驗,平均畝產335.0公斤,較對照(鄭州早粳)增產33.7%,達極顯著,居試驗第一位。 生產試驗鄭旱2號2001年提前參加全國旱稻區試黃淮海中晚熟組生產試驗,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個試點平均畝產349.2公斤,比對照“豫粳2號(鄭州早粳)”平均增產21.0%,居第一位。

百科名片

鄭旱2號的母本為“鄭稻90-18”,父本“オカミノリ”(日本引進陸稻品種)。1991年雜交配組,同年冬季南繁加代,按照雜交系譜法育種程式,經逐代單株選拔,於1997年穩定並進行株系直播鑑定,2000年參加全國旱稻區域試驗(黃淮海中晚熟組),2001年參加全國旱稻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試驗(黃淮海中晚熟組)。試驗和生產示範表明,鄭旱2號產量高、抗旱性強、適應性廣。2003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產量表現

區域試驗

2000年全國旱稻區域試驗中,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8點試驗,平均畝產328.4公斤,較對照豫粳2號(鄭州早粳)增產31.5%,居試驗第一位。
2001年全國旱稻區域試驗中,河南、安徽、江蘇、山東、陝西五省12點試驗,平均畝產335.0公斤,較對照(鄭州早粳)增產33.7%,達極顯著,居試驗第一位。
黃淮海中晚熟組兩年20點次區試中,平均畝產331.7公斤,比對照品種平均增產32.6%,居參試品種第一位。

生產試驗

鄭旱2號2001年提前參加全國旱稻區試黃淮海中晚熟組生產試驗,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個試點平均畝產349.2公斤,比對照“豫粳2號(鄭州早粳)”平均增產21.0%,居第一位。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

“鄭旱2號”屬粳型常規旱稻,黃淮海地區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根系粗壯、發達,耐旱性強,生長旺盛,分櫱力較強,劍葉較長;株高91.6厘米,冠層高77.7厘米,莖稈較粗、堅韌有彈性,穗長20厘米,散穗型,平均每穗總粒數86.1粒,實粒數66.8粒,粒大,千粒重30.4克。後期成熟落色好。

品質

2001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武漢)化驗:出糙率81.8%,整精米率62.8,堊白米率91%,堊白度24.9%,直鏈澱粉含量15.00%,膠稠度90mm,粒長5.8mm,長寬比1.9,理化分44。適口性好。

抗病性

2001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鑑定,鄭旱2號抗穗莖瘟(R),中抗胡麻葉斑(MR),中感葉瘟(MS)。

抗旱性

2001年經洛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抗旱性鑑定,鄭旱2號全生育期的抗旱指數最高(5.142),抗旱等級為1級,抗旱性強。

栽培要點

鄭旱2號屬大穗、大粒型高產旱稻品種,以提高穗粒數和結實率為中心,以較多的穗數、較高的穗重,獲得高產。

適期早播

要求6月上旬搶時播種,最遲不晚於6月15日,播種量8公斤/畝,播深2厘米,播後澆蒙頭水,確保一播全苗。注意苗期病蟲害防治。

化學除草

出苗前用60%丁草胺100毫升+25%農思它150毫升,兌水60—75公斤進行土壤封閉;4葉期後出現雜草,用20%敵稗乳油500毫升+60%丁草胺100毫升,兌水60—75公斤進行莖葉處理。

肥水管理

重視N、P、K、以及矽、鋅全量基肥的施用;五葉期結合灌水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追尿素10公斤;兩周后每畝追尿素10公斤作孕穗肥;抽穗前酌情追施3—5公斤尿素作穗粒肥。生育關鍵時期的水分一定要有保障,一是播種齊苗水,二是分櫱水,三是拔節、孕穗、揚花、灌漿水;黃淮地區一般年份需灌4—6次水。

病蟲害防治

播種時要實施種子包衣或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蟲,分櫱期和抽穗期噴施殺蟲劑(甲胺磷或殺蟲雙等)防治螟蟲、飛虱,破口、齊穗期噴施三環唑,防治稻瘟病。

適宜種植區域

鄭旱2號適應於黃淮海地區及長江流域部分地區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