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綜合徵

Edward 綜合徵(Edward syndrome )

疾病簡介

18三體。也稱為Edward綜合徵,1960年Edward等首先描述,故又稱為Edward 綜合徵(Edward syndrome ).發生率為1/8000。在早孕期的發生率會更加高一些,但85%的患此綜合徵的胎兒在孕10周至足月之間死亡(Snijders和同事,1995)。

18三體的胎兒和新生兒通常是生長受限,平均出生體重2340克。突出的面部特徵包括枕骨突出,外耳旋轉有畸形,眼裂短,嘴巴小(Jones,1997)。其實18三體可以影響到任何器官系統。幾乎95%會有心臟缺陷,最常見的是室間隔缺損或房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可能會出現馬蹄腎,橈骨發育不全,半椎骨,手握拳呈手指交錯,並指(趾)。可能會有明顯的疝氣,脫骱,或肛門閉鎖。這些嬰兒通常比較虛弱,經常有呼吸暫停發作,有一半在出生的第一周死亡。其他的45%在一年內死亡,存活超過一年者有顯著的發育遲緩。很少有報導介紹18三體會存活超過10年以上。

鑒於預後非常差,在產前診斷出以後應該討論終止妊娠的問題。如果沒有選擇終止妊娠,應該考慮分娩方式。因為想要通過剖宮產來改變結局幾乎是不可能,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計畫進行陰道分娩,不管是否胎兒能否承受分娩,在分娩中可能會發生胎兒死亡。在分娩過程中,18三體的胎兒通常會有胎心率的異常。Schneider和同事(1989)報導,在48例妊娠中剖宮產率為56%,其中有85%是因為“胎兒窘迫”而行的剖宮產。

發病率約1:3500-8000新生兒。但在某些地區或季節明顯增高,達到1:450-800。患兒中女性:男性比為4:1。

臨床表現

患兒出生時體重低,平均僅2243g,發育如早產兒,吸吮差,反應弱,頭面部和手足有嚴重畸形(圖2-19),頭長而枕部凸出,面圓,眼距寬,有內贅眥皮,眼球小,角膜混濁,鼻樑細長,嘴小,耳位低,耳廓畸形(動物樣耳),小頜(micrognathia),頸短,有多餘的皮膚,全身骨骼肌發育異常,胸骨短,骨盆狹窄,臍疝或腹股溝疝,腹直肌分離等。手的畸形非常典型:緊握拳,拇指橫蓋於其它指上,其它手指互相疊蓋,指甲發育不全,手指弓形紋過多,約1/3患者為通貫掌。下肢最突出的是“搖椅底足”,拇趾短,向背側屈起。外生殖器畸形比較常見的有隱睪或大陰唇和陰蒂發育不良等。95%的病例有先天性心臟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這是死亡的重要原因。腎畸形,腎盂積水也很常見。患兒智力有明顯缺陷,但因存活時間很短,多數難以測量。

圖為18三體綜合徵患者(左)面部特徵;(右)手的典型握拳式

細胞遺傳學

80%患者核型為47,XY(或XX),+18;另10%患者為嵌合體,即為46,XY(或XX)/47,XY(或XX),+18;其餘為各種易位,主要是18號與D組染色體的易位。雙親是平衡易位攜帶者而導致18三體徵者很少。

預後

患兒大多在2-3個月內死亡,平均存活71天,只有極個別病人超過兒童期。嵌合型的存活期比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