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公羊坦克

C1公羊坦克

C1公羊坦克(C1 Ariete)是義大利陸軍的第三世代主力戰車。由義大利國內自行研製與生產,並於1995年開始服役至今。

歷史簡介

C1公羊坦克C1公羊坦克
1984年,奧托·梅拉拉公司和伊維科·菲亞特公司達成合作為義大利陸軍發展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協定。根據該協定,奧托·梅拉拉公司負責C1坦克總體設計和武器系統研製,伊維科·菲亞特公司負責機動部件設備。該坦克最初叫特里科洛雷(Tricolore)坦克,1987年改稱阿瑞特(Ariete)或蘭(Ran)坦克。1988年初,已製成6輛C1坦克樣車,並交義大利陸軍試驗。原計畫C1主戰坦克於1989年投產,第一批的生產量為200~250輛,用以替換義大利陸軍中的M47中型坦克。1987年年中西班牙與義大利國防部達成一項協定,西班牙將參與該坦克的研製和生產工作。

義大利在1982年提出研製新型主戰坦克的計畫,以替換300輛舊式的M60巴頓。由多家公司共同研製。1984年完成整體規劃及系統設計。該計畫共包括了兩種裝甲戰鬥車輛:半人馬裝甲車和C1主戰坦克。而公羊首輛原型車於1986年推出,1988年時已經完成六輛原型車。雖然是戰後第一次開發的國產坦克,但是大量採用120mm滑膛炮和複合裝甲等戰後世界先進技術,還算是比得上第三世代坦克的性能。

總體布置

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用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重點部位採用新型複合裝甲。車內分成3部分,右前部是駕駛艙,中部是戰鬥艙,發動機和傳動裝置位於車體後部。駕駛員有1個單扇艙蓋和3個潛望鏡,中間1具可以更換成被動式液視潛望鏡。炮塔在車體中部上方,有3名乘員,車長在炮塔右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炮塔左側。車長和裝填手各有1個向後開啟的單扇艙蓋,車長艙蓋前有1個周視潛望鏡。炮塔左側開有補彈窗。炮塔呈長方形,後部有1個大尾艙。

技術數據

C1公羊坦克C1公羊坦克結構圖

乘員 4人
長度 9.67m
寬度 3.42m
高度 2.5m
重量 54噸
發動機 MTCAV-12型渦輪引擎
功率 1250匹馬力
馬力重量比 23匹/噸
懸掛系統 扭力桿,減震簧
最大速度 6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 550公里

裝甲及武器裝備

裝甲 軋制鋼板複合裝甲
主要武器 44倍徑120毫米滑膛炮
輔助武器 7.62毫米並列機槍

武裝

主炮為萊茵金屬設計的120mm44倍徑滑膛炮,授權奧托梅萊拉公司生產,配用的彈種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高爆穿甲彈,可攜帶42發炮彈。指揮塔蓋上的7.62mm機槍,可由車長在車內操作射擊。炮塔兩側共8座多用途發射器。裝甲採用全焊接車體與炮塔,炮塔正面與車體又配有複合裝甲,此外能掛載更多裝甲套組。火控系統TURMS(TankUniversalReconfigurableModularSystem)FCS具有獵殲能力,附有雷射測距儀與紅外線熱影像儀。另外具有核生化防護系統SP-180和英國航太的雷射警示裝置。

動力

公羊坦克的動力裝置為水冷式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956千瓦,坦克的最大行駛速度為65KM/H。傳動裝置為德國ZF公司制的LSG-3000自動變速箱。懸掛裝置為扭力桿式,並有附液壓避震器。

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獨立扭桿懸掛裝置,車體每側有7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5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
履帶為雙銷式,有橡膠襯墊。履帶板和導向齒先與履帶銷串在一起再用端部連線器將兩個履帶銷連線起來。

目前情況

原本在1994年之前預定購買300輛的公羊坦克,由於義大利的國家財政危機和冷戰終結,又在軍費預算中被優先削減。結果,1995年~2002年總計200輛生產,和原先計畫減少了許多。
目前正在進行公羊MK-2的研發,預計配置500輛。

開發公司

C1公羊坦克是由多間公司分別研製的計畫成品。
奧托梅萊拉(OtoMelara):開發主炮塔、主炮管
菲亞特(FIAT):車身
依維柯(Iveco):動力裝置
伽利略公司(OfficineGalileo):火控系統
塞克爾(AeroSekurSpA):NBC核生化防護裝置
一輛公羊主戰坦克的製造成本為70萬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