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療B肝的過程中要注意監測CK水平,因為曾經發現在替比夫定治療過程中有8-12%的患者發生肌酸激酶升高。替比夫定引起的CK升高的原因可能與肌肉損害有關,但服用替比夫定發生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大部分無自覺症狀,經過休息後可以恢復,無需停藥。如果在替比夫定治療過程中出現肌肉酸痛,血中CK水平上升到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應警惕肌炎,進行肌電圖和肌肉病理學檢查。一旦確診為肌炎,應立即停用替比夫定,改為其他抗病毒藥物繼續治療。另外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間應注意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避免與一些可能有損肌肉損害的降血酯藥同時服用。
檢查意義
【化驗項目】:肌酸激酶(CK)
【正常值】:25~192U/L
【臨床意義】:增高:主要用於心肌梗塞診斷,但此酶總活性持續時間短,下降速度快,故對心肌梗塞後期價值不大。各種類型進行性肌萎縮、骨胳肌損傷、肌營養不良、急性心肌炎、腦血管意外、腦膜炎、甲狀腺功能減退、劇烈運動、使用氯丙嗪、青黴素等藥物。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臨床診斷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8-10],在各種病變包括肌肉萎縮和心肌梗塞發生時,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認為在心肌梗塞的診斷中測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電圖更為可靠。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臨床套用價值已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和深入的研究。
肌酸激酶作為研究蛋白質摺疊的理想模型基於以下理由:
i)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兩個相同的亞基組成的二聚體,目前兔肌CK的2.35Å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已經解出[11],每個亞基具有一個小的N-末端結構域和一個大的C-末端結構域。人肌CK的解析度晶體結構也已經得到[12]。
ii)多種條件下變性或修飾後的CK在體外仍可再摺疊為天然構象[13-16]。
iii).CK是一個大的二聚體蛋白質,比小的二聚體或單體蛋白質分子更複雜,再摺疊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中間體[16-18],聚沉與正確摺疊之間的競爭也被觀察到[19,20]。
天然的肌酸激酶分子是一個緊密的球狀結構。近來關於肌酸激酶構象變化和活力變化關係的研究顯示了酶分子活性部位構象的柔性[17,21,22],即酶分子活性部位的微區構象在變性劑作用下易發生改變而導致酶分子快速失活,此時酶分子整體構象尚未發生明顯變化。周海夢等人[23]用螢光探針標記兔肌肌酸激酶的活性部位,監測了螢光衍生物微區構象變化與相應酶活力喪失速度,發現二者幾乎一致,為酶活性部位柔性的假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