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該彈結構和外形布局與50年代噴氣式 戰鬥機相似,但頭部裝有1個流線型整流罩,用來保護 發動機的進氣錐和進氣道,在 飛彈投射之前被拋掉。飛彈的進氣錐是不可調的,根據其彈道要求,固定在相應於M數1.6~1.8的最佳位置。彈體呈圓柱形,後掠式彈翼位於彈體中部,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位於彈體後部。在彈體後下方裝有腹鰭,用來提高飛彈的穩定性。動力裝置為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500100dN,裝在彈體內部。該彈採用中段無線電指令加末段主動 雷達制導。戰鬥部既可採用2300kg的高爆炸藥,也可採用1000萬噸級TNT當量的核裝藥。該彈系超音速巡航飛彈,其發射重量和戰鬥部重量比蘇聯的第一個 空地飛彈КС-1增加4倍,射程增加7~8倍,同時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改善命中精度,因而在 性能上有很大提高,是蘇聯早期具有巨大威懾 能力的空地攻擊 武器。該彈是蘇聯自行 研製並 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二個大型戰略空地飛彈,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體積和重量最大的空地飛彈,主要用來攻擊海上大型目標,如 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艦艇,也可用來攻擊地面大型目標,如軍事工業中心和軍事 基地,裝備前蘇聯遠程 航空兵,載機為圖-95“熊”B/C型遠程 戰略 轟炸機。
該彈是蘇聯自行研製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二個大型戰略空地飛彈,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體積和重量最大的空地飛彈,主要用來攻擊海上大型目標,如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艦艇,也可用來攻擊地面大型目標,如軍事工業中心和軍事基地,裝備蘇聯遠程航空兵,載機為圖-95“熊”B/C型遠程戰略轟炸機。 該彈由米高揚(Мигоян)飛機設計局在50年代初期開始研製,總設計師為М.古列維奇(Гуревич),1959年秋季首先進入蘇聯空軍服役,隨後進入蘇聯海軍服役。1961年7月,首次在莫斯科的土希諾航空展覽會上露面,掛在圖-95遠程戰略轟炸機腹部下方。到80年代中期,蘇聯空、海軍分別有240枚和100枚飛彈服役,但由於該彈外形尺寸太大,在載機上只能掛1枚,且突防性能差,逐漸被較新型空地飛彈所取代而退出現役。
該彈的系統代號為К-20,空軍使用代號為Х-20(Kh-20),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飛彈的編號和命名為AS-3“袋鼠”(Kangaroo)。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彈結構和外形布局與50年代噴氣式戰鬥機相似,但頭部裝有1個流線型整流罩,用來保護髮動機的進氣錐和進氣道,在飛彈投射之前被拋掉。飛彈的進氣錐是不可調的,根據其彈道要求,固定在相應於M數1.6~1.8的最佳位置。彈體呈圓柱形,後掠式彈翼位於彈體中部,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位於彈體後部。
在彈體後下方裝有腹鰭,用來提高飛彈的穩定性。動力裝置為1台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500100dN,裝在彈體內部。
該彈採用中段無線電指令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戰鬥部既可採用2300kg的高爆炸藥,也可採用1000萬噸級TNT當量的核裝藥。該彈系超音速巡航飛彈,其發射重量和戰鬥部重量比蘇聯的第一個空地飛彈КС-1增加4倍,射程增加7~8倍,同時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改善命中精度,因而在性能上有很大提高,是蘇聯早期具有巨大威懾能力的空地攻擊武器。
數據
射程 基本型480Km 改進型60Km
最大速度 2M
使用高度 8到12Km
戰鬥部 2.3t高爆炸藥 1000萬噸核裝藥
引信 觸發/非觸發
動力 1台渦噴發動機
彈重 11000Kg
彈長 14.96M
彈徑 1.85M
翼展 9.1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