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圖-95於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首次試飛,1956年服役,估計產量約300架,早已經停產。圖-95航程長,可完成當時的戰略任務要求。但速度慢,不適於在3000米以下高度飛行,且自衛能力差。因此當防空技術不斷提高后,圖-95隻能襲擊無防空力量的目標,或在夜間使用電子干擾設備進行偷襲,或發射防區外遠程飛彈。到1993年仍有約230架圖-95在服役,其中俄羅斯有170架左右。結構
圖-95採用後掠機翼,翼上裝4台渦槳發動機,每台發動機驅動兩個大直徑反轉四葉螺旋槳。這一布局相當獨特,同時也使圖-95成為最大、最快的渦槳大型飛機。機身細長,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較大的後掠角。機翼為懸臂式中單翼形式,全金屬三梁結構,基本上由鋁合金製成。機翼內段1/4弦長後掠角37°,外段1/4弦長後掠角35°。展弦比8.4,相對厚度10~13%。外段機翼後緣有液壓操縱副翼,副翼上有調整片,副翼前有擾流片,有利於橫向操縱。機翼後緣內段裝有面積很大的後退式開縫襟翼,起飛時下放30°,升力係數1.67;著陸時下放45°,升力係數1.95。機翼上左右各裝3片翼刀。機翼前緣有熱空氣防冰裝置。機身為半硬殼式全金屬結構,截面呈圓形,由機身前段、機身中段和尾段組成,與圖-16的機身布置基本相同。前段有透明機頭罩、雷達艙、領航員艙和駕駛艙。後期改進型號取消了透明機頭罩,改為安裝大型火控雷達。駕駛艙上方有一個圓形透明鼓包,供領航、操縱員觀察用,可進行天文導航和操縱後機身上方的炮塔。機翼穿過機身中段,機翼後是彈艙。尾段上裝有尾部炮塔。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垂直和水平安定面都具有後掠角,平尾安裝角可調,均由液壓操縱。舵面上普遍有調整片,有防冰裝置。垂尾翼尖用非金屬材料製成。採用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有兩個機輪,並列安裝。主起落架為小車式,各裝4個直徑為1.5米的機輪,使用囊式液壓剎車裝置。並向後收進內側發動機艙後面的短艙里。該短艙與內側發動機艙相連,後部突出在機翼後緣之外。前起落架有液壓轉彎減擺裝置,向後收起。此外在機身尾部的防撞減震器上還裝有兩個小型可收放式機輪。
功率
圖-95裝4台強大的庫茲涅佐夫設計局HK-12MB渦槳發動機。每台額定功率高達11014千瓦(14975馬力),推力為11.77千牛(1200千克),耗油率為0.326千克/千瓦·小時(0.24公斤/馬力·小時)。發動機驅動兩個AB-60H型反轉可逆槳距螺旋槳,螺旋槳直徑5.6米。此外還裝有48千瓦(64.8馬力)的渦輪起動機,轉速36000轉/分。機翼油箱連同機身油箱一起共可帶燃油74000千克。裝備性能
早期的圖-95的火控系統在當時相當先進。機頭裝有PБП-4型轟炸瞄準雷達,後來改用PБП-6型,的頻率範圍估計為14775~15225兆周,搜尋方位角範圍360°或45°扇形,脈衝功率65千瓦,作用距離不大於200千米。該雷達為自動調頻,改變頻率的時間不超過4秒鐘,可用於領航(與地面導航台配套)、轟炸和敵我識別詢問應答。該雷達可與光學瞄準具(OПБ-11P)交聯使用,也可以與自動駕駛儀、計算機交聯使用,按預定方案自動投彈。電子偵察設備裝在彈艙內,天線集中於腹部或機頭下的大鼓包里,可記錄、偵聽和照相。有時還裝有“卡里”式電視偵察設備,可將圖像送回指揮部,作用距離約250千米。偵察和照相傳送使用自動跟蹤定向天線,將情報信息隱蔽在電視脈衝信號中傳送。
導航設備估計除無線電羅盤APК-11和天文導航設備外,主要PЫMC使用系統(工作體制類似英、美使用的羅蘭雙曲線導航儀)。自衛武器包括裝在機尾炮塔里的兩門AM-23機炮,炮塔上方安裝有ПPC-1射擊瞄準雷達。
有的型號在機身後上方有裝兩門23毫米機炮或一門30毫米機炮的炮塔,機身腹部有裝兩門機炮的炮塔。位於機身中段下部的彈艙最多可裝載15~25噸各種常規炸彈。正常載彈量為10噸。也可裝載水雷、魚雷、無線電遙控炸彈和核彈。機身下可以半埋入式裝載一枚大型AS-3空地飛彈。改進型的武器根據型號各有不同,MS型可攜帶6枚Kh-55巡航飛彈或16枚Kh-55飛彈。後期型號減少了機上機炮數量,MS型上只有一門雙聯23mm機炮。
各個型號
“熊”A基本型
頦式雷達罩,機背和機腹的遙控炮塔和尾部炮塔均裝兩門23毫米機炮。平尾下面的後機身上有兩個玻璃窗,供炮手瞄準用。機內裝兩顆核彈或各種常規的自由落體炸彈。減速傘可用來縮短著陸滑跑距離
“熊”B型
在1961年前蘇聯航空節時首次作公開飛行表演,雷達罩加大,增加了雷達設備,並帶有一枚AS-3大型空地飛彈,估計射程為650千米。一些B型現在帶AS-4空地飛彈,保留有自衛武器。有一些B型執行海上偵察任務,有空中受油探管。
“熊”C型
是另一種攻擊型,1964年9月首次出現,在演習中的北約艦隻附近巡邏。與B型相似,但後機身兩側有泡形整流罩,帶AS-3空地飛彈。
“熊”D是電子偵察型
1967年首次被西方發現,機身中部下面的大型泡形整流罩中裝I波段地面搜尋雷達,執行偵察及反潛任務。後機身兩側各有一個泡形整流罩,機頭有空中受油管,還有各種鼓包和天線,包括每邊平尾翼尖上的流線型整流罩。尾炮塔上方的I波段護尾雷達比圖-95的前幾個型號上的都大。
據了解,D型在支援艦艦和空艦飛彈的使用上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可為遠離目標的艦上和機上的飛彈發射人員提供目標情報,以保證超視距飛彈精確制導和瞄準。機上沒有進攻性武器
“熊”E為海上偵察型
外形基本上象A型,但在它的玻璃機頭上方有空中受油管,並有和C型一樣的後機身泡形整流罩。炸彈艙上有6個視窗用於偵察照相。
圖-95MS
北約集團稱之為“熊-H”,於1984年形成了初步作戰能力。該機以圖-142為基礎,但採用圖-95的大型機內武器艙和武器系統,這種新改型機由於取消了在其他的“熊”式的翼下機炮塔座、後機身觀察窗及部分電子對抗和電電監視天線整流罩,其機身外觀更簡潔MS型採用了一種新的電子對抗、電電監視裝置。從外觀上看,垂直尾翼上部稍有膨脹,估計裝有新型電子設備的接收機。
圖-95MS裝有1台尺寸加大的機頭搜尋與偵察雷達,它與RK-55(AS-15“肯特”)遠程巡航飛彈一起構成主要武器系統。雷達掃描天線以180度方位角向前搜尋,但比安裝在“熊-D”上的“短喇叭”掃描天線略小一些。該機所配備的RK-55巡航飛彈類似於美國的BGM-109“戰斧”飛彈,可攜帶單個核彈頭,使用一個先進的地形匹配製導技術,能在3000千米範圍提供高精度制導。一共可帶16枚RK-55(AS15“肯特”)巡航飛彈,其中6枚裝在旋轉發射器上,其他分別掛在翼根(兩側各2枚)以及在2台發動機之間(兩側各3枚)機尾炮塔上裝有兩門23毫米NR-23機炮。
該機在1991年秋前停止生產,共生產了80多架,首架於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圖-95MS具有許多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包括雷達和飛彈預警系統、一套主動電子對抗系統,以及一套箔條/曳光彈發射器。西方於1985年5月首次遭遇圖-95MS,當時在巴倫支海巡邏的挪威皇家空軍第331飛行中隊F-16“戰隼”拍攝到了一架圖-95MS。圖-95MS保留了早期型的空中加油探頭,從而得到了較好的航程和續航能力。
從技術角度講,“熊”系列現在已經有些過時,但它仍然是一個有效的偵察與巡邏平台,而較為先進的圖-95MS在90年代中期仍是俄羅斯戰略空襲作戰力量的重要部分。圖-95MS採用4台11186千瓦的庫茲涅佐夫NK-12MV渦輪風扇發動機。
1967年8月,美國海岸警備隊破冰船在北極水域發現一種酷似圖-95的蘇聯大型反潛巡邏機,西方海軍界為之震動。這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95基礎上設計的海軍大型反潛機圖-95E。
“熊-E”型
圖-95E有玻璃鑲嵌的機頭觀察艙,機頭上方的空中加油探頭,機頭下方裝有被北約稱為“短喇叭”的導航和火控雷達。E型機身下面裝有“鼓艙”對海搜尋雷達,在圖-95此處是武器艙。水平尾翼翼尖上有一個流線天線罩,機身後部兩側各有二個雷達整流罩。E型的天線布置變化很大。一些E型的尾部炮塔也不盡相同。其最基本的任務是搜尋目標並定位,然後向遠方攜帶飛彈的軍艦傳送數據,如需要可為飛行中的反艦飛彈提供中途指令制導。之後E型還發展出了F型。
圖-95系列中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偵察型則是圖-142。武器艙後面有6條後機身天線整流罩。圖-95E/F不帶進攻性武器,圖-142卻不然。該機於1970年首次露面,使用帶有的雙縫襟翼的更加彎曲的機翼、寬弦長的方向舵、較長的前機身和一個加長的增壓艙可加裝機組休息和廚房設備,以備執行遠程任務所用。圖-142有4種改進型,包括帶有加油探頭,加大了的駕駛艙前部空間,寬大的前輪艙門(表明該機換用了低壓輪胎),並拆掉了除了機尾炮塔外的所有的防衛武器。其中一些未安裝機頭下雷達,其他則安裝了不同的雷達罩,但所有飛機都安裝了前移的機身下部雷達。一些飛機還安裝有磁異探測器,其探針從垂直尾翼上部伸向後方,但水平尾翼翼梢艙已被去掉。圖-142可使用包括魚雷和核深彈在內的多種武器。
“熊”G的外形與“熊”B/C相似,每側翼根有一個大型掛架,攜帶AS-4空地飛彈。空中受油探管下有一個小型套環狀雷達罩。尾錐外形與“熊”D的相似,內裝特殊設備。
“熊”H型
是一種新改型,以“熊”F為基礎,機身較短,編號為圖-142K。該機的機頭雷達罩更大更長,垂尾尖部有一個小型整流罩,後機身下部的炮塔被去掉了。能帶10枚AS-15遠程巡航飛彈,90年代改為AS-19巡航飛彈。這10枚飛彈中6枚掛在彈艙內的旋轉發射架上,另外4枚掛在兩側翼根的掛架上。1984年獲得初始作戰能力,目前有70多架在服役。
“熊”J電子通信中繼型
用於為國家指揮司令部與水下潛艇提供超低頻無線電中繼聯絡服務。1986年被西方發現。機上有超低頻(VLF)通信電子設備,以保證核潛艇與司令部之間的聯絡。機頭下的整流罩和“熊”FM4的一樣。座艙玻璃後面有一鼓艙用於衛星通信。
歸宿
2004年7月,根據烏美兩國1993年11月25日達成的《關於美國援助烏克蘭銷毀戰略核武器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條約》,烏克蘭軍方日前開始銷毀圖-142M遠程反潛機。第一架圖-142M反潛機已於本月24日在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烏武裝部隊國家航空科學試驗中心被銷毀。銷毀工作開始之前,飛機上的各種儀器設備已被卸載下來。隨後,機體被切割為5段。一支美國軍事專家小組在現場觀看了銷毀全過程。據悉,烏軍還有4架圖-142M反潛機需要銷毀。
出口
2004年3月,印度海軍高級飛行官員,俄羅斯武器出口局提出了對8架圖-142反潛戰(ASW)飛機上的“海豚”多任務航空電子戰設備進行升級的建議,由於高達8.889億美元的標價和系統演示問題而遭到印度方面的拒絕。印度海軍打算選擇以色列公司生產的設備對飛機進行集成。印度海軍2002年10月有兩架伊爾-38海上監視飛機失事,印度要求俄羅斯武器出口局另外再出售4架伊爾-38飛機給印度海軍,但雙方對此事存在爭議。
印度海軍去年11月向公司要求,為20世紀80年代生產的圖-142飛機提供完全現代化的設備。軍方估計這一計畫價值約5.555億美元。印度航空官員稱,印度海軍航空小組於2004年1月訪問了俄羅斯,對“海豚”設備進行評估,但在對俄羅斯圖-142飛機進行試飛時,發現系統對基本的參數和偵察能力都不能滿足,印度對此很不滿意。印度海軍於2月再次與俄羅斯武器出口局討論,建議用以色列航空公司(IAI)和Elbit公司生產的多任務航空電子戰設備來對8架圖-142飛機進行集成,但俄羅斯武器出口局拒絕這向建議,堅持認為俄羅斯生產的飛機上應該安裝俄羅斯的“海豚”系統。
印度國防部高級採購官員3月24日稱,印度方面會向IAI公司和Elbit公司分別發布一份關於為圖-142飛機配備多任務航空指揮與控制電子戰設備的建議需求報告,需求報告有望在下個月宣布,並希望在三個月給予建議答覆。海軍需要用這套新的航空電子戰設備來為水面艦和潛艇在150千米範圍內進行偵察和攔截,此外對水雷進行探測,進行遠程高耐航性監視。升級後的飛機還會與印度衛星導航系統連線,作為觀察系統晝夜工作。此現代化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執行海上巡邏任務,並在印度核指揮中心和其未來核潛艇之間進行互連。
技術數據
最大速度815千米/時7620米
經濟巡航速度711千米/時
實用升限12000米
武器載重11340千克
作戰半徑6400千米
空重120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88000千克
翼展51.10米
機長49.50米
機高12.12米
機翼面積297.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