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鋼雨!"這是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士兵對美國M270多管火箭炮所射火箭彈的形象稱謂,非常生動地說明了伊拉克士兵對多管火箭炮的畏懼心理。伊拉克士兵不怕"戰斧",不怕精確制飛彈藥,為何卻偏怕多管火箭炮?原來,多管火箭炮能在極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火箭彈,對目標區域足以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後果,同時火箭彈那種"萬箭齊發"、雨點般落入陣地的場面也極易對敵人心理造成巨大的震撼和威懾效果。火箭炮是陸軍常規武器,各國普遍都有裝備。本文所要介紹的,則是中國的一款多管火箭炮-89式122毫米40管履帶式火箭炮
性能參數
人員:5名
火箭彈口徑:122毫米
發射管數:40管
火箭彈長度:2870毫米(20公里射程);2757毫米(30公里射程)
發射管長度:3000毫米
火箭彈重量:67公斤(20公里射程);61公斤(30公里射程)
彈頭重量:18.3公斤
最大射程:20-30公里
射速:20秒鐘內發射40枚火箭彈
再裝填時間:3分鐘
戰鬥全重:30噸
發射車最大速度:55公里/小時(公路)
發射車最大行程:450公里
研製背景
89式122毫米40管履帶式火箭炮(以下簡稱"89式火箭炮")是在81式122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和83式履帶式自行火炮通用底盤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1983年開始部件預研,1989年研製出初、正樣機5台,完成各項測試後於1990年初被正式批准設計定型。
89式火箭炮首先吸收了81式122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的諸多技術。後者在研製過程中曾因成功攻克了發動機隔熱塗料、預製破片筒結構、拉伸帶螺旋槽發射管等關鍵技術,以及套用了高低方位電動操縱系統、冷擠壓發動機殼體和彈體等新技術而一舉獲得了當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成果則都被89式火箭炮一一借鑑了過來。
火箭炮特點
89式火箭炮的最大特點,在於它裝備了具有世界較先進水平的自動裝彈系統和自動操瞄系統。其自動裝彈機壓彈可靠、補彈方便、對中正確,只需兩分半鐘、最短兩分鐘即可將40發備用彈一次輸送到位。這項裝置性能先進,戰鬥適應性強,為國內首創。這種40發彈一次性直接裝填到位功能,在當時世界同類產品中尚所未見,因而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自動操瞄系統則能自動或人工輸入初始參數、自動完成傾斜修正,在配置定位定向系統後可自動提供射向選擇。該系統由微機、雙模控制、高精度角度感測器以及電子式變流機等複雜儀器組成,穩定可靠、環境適應性強、操作簡單、維修方便、效費比高,能很好地實現自動瞄準、自動校正、自動指定參數和自動裝彈對中等控制功能。該系統在國產火箭炮上運用,其先進程度在定型當年不僅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甚至還達到了同時期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89式火箭炮採用了83式履帶式自行火炮的中型通用底盤。該底盤野外機動性能極佳,而且在經過必要的改動後,其防護能力也較早期81式122毫米輪式多管火箭炮強出許多。
89式火箭炮設計乘員5名,包括駕駛員、炮長、瞄準手、高射機槍手以及炮手。全車長7180毫米,寬3145毫米,高3180毫米。發動機為12150LB型、四衝程、12缸柴油機,功率520馬力。整套系統戰鬥全重30噸,最大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50千米。
總體布局
89式火箭炮的動力傳動室位於車體右前部,操縱室位於車體左前部,戰鬥室後置。炮塔位於車體後部上方,採用了與59式坦克通用的座圈,所用方向機則與69-3型坦克基本相同。火箭發射架位於炮塔頂部,耳軸後置,可通過長四聯桿機構與位於炮塔左前部的瞄準具同步轉向。
發射架控制設備,除高低電機擴大機、方向電機擴大機、高低減速箱、高低手傳動等裝置被布置在炮塔頂與發射架之間外,其餘如方向機、高低機、縱橫向側傾感測器、自動操瞄控制盒則均被置於炮塔內。炮長、瞄準手和炮手的座椅帶靠背、可摺疊,呈碟狀布置在電路旋轉聯接器上,可隨炮塔一起旋轉。
自動裝彈機位於炮塔和發射架之前、動力裝置的上方,備彈40枚。裝填時,先將發射架向左轉180度,並下調至水平狀態。與此同時,裝彈機後部抬升,升至水平狀態。然後再由計算機控制,使裝彈機與發射架中心線互為延長線,即達到二者對中,從而使火箭彈順利地從裝彈機裝進發射架。
乘員間通話主要使用車載通信設備進行火炮內、外部通信,並保障指揮自動化的數據傳輸。主要通信設備為CWT-167D電台1部、FTZ86-203型自行火炮單炮通話器1套。
武器系統
89式火箭炮的主要武器為40管122毫米火箭發射架,可發射射程為20-40千米的制式火箭彈。火箭發射架可根據需要靈活採用手動、電動和自動三種操縱方式。40發火箭彈從待機地域出發時均裝在發射架定向器內,可以在接到命令後立即發射。
火箭發射架高低射界為0度至55度,方向射界為左102度、右66度。40發火箭彈可在20秒內發射完畢。自動裝彈機可在最多3分鐘內完成裝填,並迅速實施第2次發射。
許多人都以為多管火箭炮是同時發射,其實這是個誤區,事實並非如此。火箭炮若同時發射,其所產生的巨大後坐力非把戰車掀翻不可。因此火箭炮必須逐一發射,且須按照一定的時間差發射,否則一是前面發射的火箭彈燃氣流會影響後面火箭彈的正常飛行,二是各發火箭彈離軌後橫向偏差也可能造成相互碰撞。採用間隔持續發射,一來可以平衡發射管,再者也可以減少裝備的損害程度。發射時間差則主要由發射裝置振動顯示衰減的時間來確定,兩發彈發射時間差一般為0.4-0.8秒左右。以此推算,40管火箭炮一次發射完40發火箭彈一般不會超過20秒。
輔助武器為一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主要用於對敵直升機和傘兵進行射擊,亦可用作壓制、殲滅地面500米內的輕裝甲目標和暴露人員。
履帶底盤
89式火箭炮所用底盤有6對負重輪、3對托帶輪、1對主動輪和1對誘導輪。車體前裝甲傾斜角度較大,防護力較強。89式火箭炮在研製過程中,設計人員出於未來實戰考慮,套用了一些在當時來說比較新的技術-採用了履帶式自行火炮中型車輛底盤,如此設計可以使火箭炮藉助功率強大的發動機而具有較強的越野機動能力;運用了液壓助力操縱裝置,使之與新型轉向機、變速箱同步器配合,從而使駕駛員的操作更輕便、快捷;套用了獨立的扭桿、油氣減震懸掛裝備,使火炮在各種地形上的行駛能力大幅度提高並能夠伴隨裝甲部隊機動作戰。
作戰效能
89式火箭炮結構簡單、可靠性高、越野和機動性強、火力猛烈、射程較遠,總體性能先進。40枚122毫米大口徑火箭彈可在極短時間內在目標區形成大面積火力毀傷區,給敵方有生力量、坦克、火炮和戰術飛彈等地面目標以殲滅性打擊。如果多門火箭炮配合使用,則可形成更大面積的火力毀傷區。以一個連一般編6門炮、18門集火射擊為例,一個火箭炮營對暴露在外的敵有生力量的射擊效能,帶阻力環時,一次齊射能覆蓋124公頃,20發齊射為57公頃,10發齊射為23公頃。不帶阻力環時,一次齊射能覆蓋101公頃,20發齊射是32公頃。一個火箭炮營對輕裝甲和非裝甲目標的射擊效能為:帶阻力環時,一次齊射輕裝甲目標可覆蓋30公頃,非裝甲為42公頃。
而且由於採用了履帶式底盤,也便於在較複雜的作戰地區實施快速機動,以其有效、猛烈的火力支援陸軍部隊作戰行動。
海灣戰爭後,美國軍方得出結論,認為多管火箭炮的作戰效果遠遠超出了近程地地戰術飛彈和火炮;認為現代戰爭中炮兵作戰所產生的巨大威力並不在於精確瞄準後進行逐發射擊,而是要在極短時間內向目標發射儘可能多的炮彈,使敵人無時、無處躲避。筆者認為這一結論不無道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多管火箭炮這種看似過時的武器,仍將在現代戰場上"老驥伏櫪",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