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認識
簡介
“816工程”,全名為“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坐落在重慶涪陵區白濤鎮的深山裡,是1966年9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修建的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因為當時是一項隱秘的工程,所以只有編號。該工程1967年開工,前期由工程兵進行開鑿打洞,前前後後共用人力6萬多人。該工程1984年停工。2002年4月解密。該洞洞體的土建工程量已完成85%,安裝工程量完成60%,當時如果再投入1億元,就可以完工,生產核燃料。後來由於國際形勢變化及國家戰略調整而停建。該洞體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總長約20餘公里,共有大型洞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豎井更是多達130多條。核反應堆大廳是洞內最大的洞室,高達79.6米,總共上下9層。該洞是世界上最大人工洞體,可抵抗100萬噸TNT當量氫彈的空中爆炸,被譽為“人工奇蹟”。2010年4月份,被稱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首次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
地理位置
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
洞體構造
山體外景
軍工洞體緊靠烏江,背靠武陵山。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隱匿著工程浩大的地下核工廠,但從外貌看,除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
內部聯接
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4公里。洞體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
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渣築成一米見方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裡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到80年代停工,洞體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當年工程停止後,有些洞口被封,因此沒有人知道洞口的確切數字。
核反應堆
主廠房
核洞內最大洞室為反應堆主廠房,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高69米,總面積1.3萬平方米,核反應堆大廳從3層直通9層。
反應大廳
位於8層的核反應堆大廳,二三十米高的大廳內,當年反應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將近1米寬的“工”型鋼做成的支架,繞成一個正四方型,支架下諾大的工藝管的圓形插孔密密麻麻,有1984個工藝管道,旁邊1米多寬防輻射溝內,鋪滿了從雲南運來的重晶石沙,空蕩蕩的大廳頂部,布滿了圓形的窟窿,每個直徑有10厘米左右。就在反應大廳四周的牆上布有兩層鋼製的走廊,乳白色油漆漆成的牆面依然閃閃發亮。厚重的鐵大門足足有兩寸厚。
反應大鍋
核反應堆大廳的底部,也就是816核軍工洞內的三層,走過一個狹窄的迴廊,穿過一個彎著腰才能進入的兩寸多厚的鐵門,有一個圓形鍋狀的池子。
該池子的上口直徑在20米左右,深有5米,有負責正常生產的生產泵、負責調控溫度的控制泵以及可對“失控”者及時制止的安全泵等。
中央控制室
位於9層的中央控制室,大廳中央放著一個灰色的控制台,控制台上寫著“出廠日期:198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開關製造廠”的字樣,頂上一個1983年造的紫光燈依然亮著。最讓人吃驚的是控制室的計算機系統,占了三面牆,面積達150平方米左右,計算機高達兩米左右,中間許多電線裸露在空空的鐵制架子上,一張發黃的裝置顯示屏的產品證明書上,寫著製造日期:1978年6月30日。幾個直徑兩米左右的圓形顯示屏上,有各個部位的分布標誌。洞內四季恆溫,溫度均在25℃左右。
門票價格
816地下核工程於2010年4月作為
景區開發,門票價格:
淡季:40元(觀光車:10元)
旺季:60元(觀光車:10元)。
建造歷史
歷史背景
所謂“三線建設”就是,從重點軍工企業、大城市的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抽調人才,去雲貴川等西南部山區建設分支機構。816廠的母細胞是在甘肅天水的404廠。這個廠1958年由蘇聯專家援建,生產了六氟化鈾,為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做出重大貢獻。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係急劇惡化,在中國參與援建的蘇聯專家被全部撤回,“於是我們的軍事工業則變得無秘密可言。”1964年8月4日,越南戰爭中,美國炸彈落到了北部灣和海南島。當時中央認為,工廠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於是發起了“三線建設”。
1958年中蘇決裂,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發生激戰,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毛澤東隨後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兩次指出,中國經濟命脈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不利於備戰,各省要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選址批覆
20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證後,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周恩來批准在涪陵白濤建造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三線建設”進洞的原子能反應堆及化學後處理工程,即為製造核子彈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廠,中央軍委特調8342部隊擔負主要施工任務。這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
秘密興建
建廠伊始,816工程便作為國家高度保密的軍工單位,816當時對外稱是“國建設新化工機械廠”,廠區有一個團的部隊負責警衛,建設地點也絕不允許外泄,通訊地址只能寫重慶市4513信箱,職工家屬不能進廠,職工只能回家探視親屬。
816工程位於涪陵白濤鎮,這是烏江邊上僅幾千人口的一個小鎮,為了保密,凡是有“問題”的人一律遷出,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師(“文革”代號“8342部隊”)所屬三個團入川,承擔起西南三線816工程的建設任務。1970年,54師參加抗美援越的一個團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個團全部歸建。國家核能工業部也陸續派出三個建築公司,主要任務是架橋鋪路、建廠房和住宅區。涪陵區縣調配的民工又有1萬人左右,加上從全國徵調的人才和老廠轉調的技術尖子也近1萬人。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溝里,一下聚集了將近6萬人。
1975年,54師完成坑道施工任務,奉命撤離白濤。
停建封閉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
停建時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緩建指示時,816廠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60%的安裝工程、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
1983年8月,816工程被內部人員泄密,但當時並未停工,泄密人員已經被捕,後來經交代816工程失竊密狀況嚴重,幾乎以無法補救,最後經中央決定停工。這是參加過816工程的老戰友內部訊息,對外沒有報導的。涪陵816工程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核裁的一些原因。一些超級大國的壓力和一些。有些在這就不是很好說了!希望可以理解,但是國家說這個項目要停,並且是馬上停!
任何計畫都是有時代背景的。816工程也一樣。816工程,1967年開工,1984年停工。中國固定核設施基本都是以蘇聯為假想敵的。六十年代是中蘇關係最緊張的時候,蘇聯在中國北方部署了百萬機械化部隊,並且揚言要毀滅中國可憐的核力量。所以中國為了使有限的核力量發揮出最大的威懾和實戰作用才修築如此隱蔽的固定核設施。但是進入八十年代,中美關係進入友好期。蘇聯由於落入美國的軍備競賽圈套,並且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實力大減。已經無力對中國構成全面威脅。而且中央在分析了世界形勢後認為,在可預測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對中國有較大威脅的軍事行動。所以,果斷的停止816工程,將有限的資源投入改革開放中。可以說中央的決定是高瞻遠矚的。因為六年以後蘇聯就解體了,兩極格局消失,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威脅消失。
原因之二,軍事發展的新趨勢。進入八十年代,人類信息水平飛速發展。以新一代偵察衛星為標誌的偵查和情報收集手段越發先進和精確。以固定發射井為依託的路基核武器基本已經失去了作為戰略威懾器的作用。固定核武器在現代化戰爭面前無異於靶子。所以,果斷的停止老式固定核設施的建設是明智的。近年來,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公路機動,核潛艇平台,以及初步的遠程核力量投送建立,鐵路機動核力量在計畫中。所以不需要816工程那樣的設施了。
原因之三,816工程的一大功能是製造核武器的原料。因為六十年代我國生產力的落後,能夠生產核武器的設施很緊缺。所以816工程就很重要了。但是隨著我國國防現代化的發展,已經沒有製造這類武器的制約。不是上面所說蘇聯的威脅解除了所以就停工816了。如果說威脅,那么美國的威脅不一樣很大么?蘇聯解體了,美國的矛頭就不單單對準俄羅斯了。
解密開放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工程解密。
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2010年4月底,作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開始成為旅遊項目。2010年4月24日,816洞體首次對公眾開放。目前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洞體只對國內遊客開放。
門票價格
816地下核工程於2010年4月作為景區開發,僅限在布穀旅遊網上預定門票,票價暫定在40元,可能會調價。2002年,重慶市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達到4619.6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9.62億元人民幣,比2001年增長23.66%;其中入境遊客總數46.15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21800萬美元,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預計到2005年可保持16%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可保持8%的增長速度。尋夢谷項目建成後的第1-5年,客源主要來自於重慶市區及涪陵區、武隆縣等周邊區縣,年客源人數約為25萬人次;項目建成後的第6-10年,年客源的量增加到50萬人次;項目建成的第10-15年,每年接待的遊客數將達85萬人次,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解密
19個洞口
主控室內一幅平面圖上看到,816軍工整個建築洞體呈抽屜形,路線宛如迷宮。山體周圍共有19個洞口,分別規劃為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洞內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指引的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總面積1.3萬平方米。洞體施工土石方量151萬立方米,施工石渣可築成長達1500公里的一米見方的石牆。816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餘公里。
頂級計算機
當年該工程廠房建設的副總工程師靳文國說,核反應堆“大鍋”是專門用於燒制核原料的,直徑達20多米,深有5米,有負責正常生產的生產泵、負責調控溫度的控制泵以及可對“失控”者及時制止的安全泵等。
在9層樓的主控制室,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計算機控制台正對的4個直徑約2米的圓形控制盤上,分別注滿數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進這些小孔,不過從未真正用於生產。在主控室另一端的嚴密系統插銷盤上,分序號標註2001個小孔,這些小孔一面同主控室內的計算機相連,一面同核反應堆內的2001個核反應孔相連。
首次參觀
2010年4月24日816洞體首次對公眾開放。
從洞口向里望去,通道一直綿延,一眼見不到底。進入洞口,迎面一股涼意襲來。洞內常年保持著25℃至27℃,冬暖夏涼,四季恆溫。走進洞內,洞體筆直而寬闊,其空間完全允許載重卡車輕鬆駛入,其深度則只見洞頂一排排白熾燈次第遠去,一眼望不到盡頭。洞內岔路、樓梯、電梯、廠房隨處可見,排水溝、通氣管道一應俱全。
在此次開放的唯一一個洞室——810大廳內可以看到,這裡空間非常龐大,足以擺下一座足球場或者一棟20層的樓房。而在大廳頂部,還有許多圓形的通氣孔,在大廳四周的牆上還保存著鋼製的走廊。
工程意義
備戰作用
816工程是作為甘肅404工廠(生產"重水"的高度機密的軍工企業)的後備核企業而籌建的。上個世紀60年代,前蘇聯對中國進行核威脅,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靠山進洞。1966年9月,中央選定在涪陵白濤鎮的大山里建設816核工廠。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816廠的核反應堆為石墨水冷反應堆,是生產、發電兩用的洞內工程。洞體工程除了反應堆部分,還有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核廢料處理部分,包括廢水、廢燃料棒等有污染廢物的處理。1975年部隊完成坑道施工任務,之後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由816廠建設隊伍實施。
洞體內廠房進洞深度400米左右,頂部復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復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816洞體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
觀光價值
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