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現場管理法
7S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7S是整理(sort)、整頓(straighten)、清掃(sweep)、清潔(sanitary)、素養(sentiment)、節約(save)、安全(safety)的簡稱:
一.其具體含義和實施重點如下:
一整理:
就是徹底的將要與不要的東西區分清楚,並將不要的東西加以處理,它是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需對“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觀念予以突破,必須挑戰“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丟了好浪費”、“可能以後還有機會用到”等傳統觀念。經常對“所有的東西都是要用的”觀念加以檢討。
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業面積;現場無雜物,行道通暢,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錯事故;有利於減少庫存、節約資金。
二整頓:
把經過整理出來的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簡而言之,整頓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標準化。整頓的關鍵是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
抓住了上述幾個要點,就可以製作看板,做到目視管理,從而提煉出適合本企業的東西放置方法,進而使該方法標準化。
三清掃:
就是徹底的將自己的工作環境四周打掃乾淨,設備異常時馬上維修,使之恢復正常。
清掃活動的重點是必須按照決定清掃對象、清掃人員、清掃方法、準備清掃器具,實施清掃的步驟實施,方能真正起到效果。
清掃活動應遵循下列原則: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設備、工具等,要自己清掃而不要依賴他人,不增加專門的清掃工;
(2)、對設備的清掃,著眼於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清掃設備要同設備的點檢和保養結合起來;
(3)、清掃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當清掃過程中發現有油水泄露等異常狀況發生時,必須查明原因,並採取措施加以改進,而不能聽之任之。
四清潔:
是指對整理、整頓、清掃之後的工作成果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和深入。清潔活動實施時,需要秉持三觀念:
(1)、只有在“清潔的工作場所才能產生高效率,高品質的產品”;
(2)、清潔是一種用心的行為,千萬不要在表面下功夫;
(3)、清潔是一種隨時隨地的工作,而不是上下班前後的工作。
清潔的要點原則是:堅持“3不要”的原則——即不要放置不用的東西,不要弄亂,不要弄髒;不僅物品需要清潔,現場工人同樣需要清潔;工人不僅要做到形體上的清潔,而且要做到精神的清潔。
五素養:
要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素養是“7S”活動的核心,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就是開展了也堅持不了。
六安全:
就是要維護人身與財產不受侵害,以創造一個零故障,無意外事故發生的工作場所。實施的要點是:不要因小失大,應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對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進行訓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全員參與,排除隱患,重視預防。
七節約:
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工作場所。
實施時應該秉持三個觀念:能用的東西儘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態對待企業的資源;切勿隨意丟棄,丟棄前要思考其剩餘的使用價值。
節約是對整理工作的補充和指導,在企業中秉持勤儉節約的原則。
“7S”管理實施原則
第一原則:效率化原則
便於操作者操作。因為一個新的手段如果不能給員工帶來方便,就算是鐵的紀律要求下也是不得人心的,不得人心者不得天下。所以,推行7S工作必須考慮把定置的位置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作為先決條件。
第二原則:美觀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客戶不斷追求精神上寄託,當你的產品做到不再只是產品,而是文化的代言人時,就能夠征服更多的客戶群。就像當麵包不再只是食物,朱古力不再僅僅是零食,而是用來作為饋贈的禮品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情感的時候,你不能不讚嘆一聲:“只要你真正熱愛你的事業,你就能為它創造神話。”
第三原則:持久性原則
所謂持久性原則就是要求整頓這個環節,需要思考如何拿取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於遵守和維持。維持不好的企業,你到現場一看,往往是人性化做得不夠好,只站在製作者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而導致的。
第四原則:人性化原則
這裡所講的人性化原則,其實就是說通過7S的實施推行,進一步提高了人的素養,人是現場管理中諸要素的核心,在推行過程中,所制定的標準流程都是由人來完善,而所有步驟的進行也都充分考慮了人的因素。
“7S”管理基本特徵
1、整體性和協調性:按照系統管理的原則,追求各要素間的最佳組合,克服了多頭專項管理的各自為政弊端,使系統的整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2、目的性和反饋性:把各專項管理的目標納入到生產現場目標管理體系中,在系統整體最佳化的前提下,使各種科學和技術成果在系統內得到綜合運用和最佳化,保證生產現場始終處於有序的狀態中。當出現失控情況時,要通過規定的途徑進行反饋,用管理手段加以解決,及時恢復受控狀態。
3、動態性和開放性:動態的系統為了保持生命力,不僅生產要素在不停地運動,管理方法也需要不斷調整,而且必須對外開放,和公司的職能管理部門持續進行物質和信息的交換,以便進行自我完善。
4、激勵性和自主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逐步過渡為員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約束、自我實現"的自我管理機制,突出員工在現場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和自我改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勵和釋放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系統不斷得到完善,是一種互動性管理。